这一周最火的话题是什么?艺考!而艺考中的名人更是引人关注,比如说,林妙可。随着各大艺校复试名单的陆续公布,林妙可穿衣没品、被母亲的家庭教育“毁掉”、甚至“一副好牌打成烂牌”的声音频繁出现在各大媒体。
我们是否应乐衷于“林妙可又没考上”?
昨天,有网友在微博上贴出一份中央音乐学院艺考的复试名单。该网友称,林妙可继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名落孙山之后,再一次失意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的女高音专业。
笔者特别查询了一下之前中央音乐学院的招生计划,发现其声乐歌剧系本次共对外招生29人,其中女高音专业的复试是在2月19日进行。如果该网友提供的名单属实,林妙可的确和中央音乐学院失之交臂。
很多人面对这个消息,心里居然有些窃喜。
在此之前,林妙可就已经很招人黑了。原因很简单,八年前的那一场假唱让人失去了对她的好感。
在爱情中,有一个“七年之痒”的说法。就是说,夫妻俩如果共同生活了七年,有了外遇也不奇怪,可见时间是能够让我们忘却一些东西的。但是我们却仍然放不下一个当时只有8岁的小女孩带给我们的不快。
林妙可真的“毁掉”了吗?
如果没记错的说,林妙可这几年一直是在影视界发展的,虽然反响不大,但总算也是很认真的拍了几部戏的。
声乐专业其实并不是她的主攻方向,之前北电和南艺的报考,她的专业方向都是表演系。此次报考“鲍家街43号”(中央音乐学院),可能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万一这事就成了,还能成为汪峰的学妹了呢?
何况在报考中央音乐学院之前,林妙可已经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考试之前,她在微博上发出一个哭的表情,对本次考试的结果已经很看得开了。
林妙可是怎么尴尬到你的?
如果没有爆出奥运会上的假唱事件,林妙可的一颦一笑还是很招人爱的,而且非常符合全民审美。
假唱事件之后,有人说她眼神乱飞、矫情作态。
很多人觉得,自己的审美价值遭到了一次欺骗,于是把矛头对准未成年的林妙可。
不仅如此,很多人为她“设计”出一个“失败童星”的标配:没有品味的母亲、势利的经纪人、背后真唱女孩成功逆袭的故事。
甚至连某年某月某一天,“林妙可隆胸”“林妙可陪床”这样没根没据的事也有了见证人。
人类相爱的过程原来是一场相杀!
很多人还暗示,这个女童之所以这么穿衣没品,这么做作,这么世故,之所以拥有和同龄人不相符的成熟,完全是她母亲的家庭教育导致的。
这些人引用濮存昕老师和陈小艺老师批评林妙可的话,证明林妙可“一手好牌打到烂”了。
而她们攻击林妙可的突破口,只是“无缘北电”四个字,想一想,就有些不言而栗了。
“无缘北电”真的就失意人生了吗?
可是,在全民唱衰林妙可的时候,她还是收到了南京艺术学院的复试通知。
当然,很多人会无视南京艺术学院也是艺术学院这一基本事实。
这个逻辑就像只有考上北京大学的人才是最优秀的学生一样荒唐。
这种“人到北大品自高”的心理,真的让我尴尬出了一身汗。
据了解,没有考上北电的明星其实也不乏其人。比如说,当年以《武林外传》的“莫小贝”红遍全中国的王莎莎,名气并不比林妙可小,但是她同样没有考上北电,当时网民的反应就没有现在对林妙可这样激烈。
将时光倒退到8年前的那场盛会,当年那个8岁的小女孩(包括她的母亲)还不能选择自己的人生。假唱事件所以能发生,是由民意基础、知名国际导演和其背后的负责人共同决定的,一些大人们导演出的一出戏,偏偏要一个8岁的女孩来背这个锅,笔者表示不服!
关键是,当年给我们感动的,除了她背后的杨沛宜动人的歌声,还有林妙可“最是那一偏头的可爱”。
正是因为当年林妙可留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可爱,我并不觉得林妙可这些年长残了,“毁掉”了,一手好牌打烂了。相反,像那个真唱的杨沛宜一样,她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就像现在我们口诛笔伐的说林妙可母亲的家庭教育失败,这种说法,不仅忽视了一个母亲在面对那次举国欢腾的运动会时的无助,面对巨大的名与利诱惑时的自然和不自然的选择,无视一个童星在种种压力下流下的眼泪,更是对一个孩子潜能的棒杀。
82年前,一个叫阮玲玉的影星留下“人言可畏”的遗言后抱恨而去,82年后,我们还在电脑前做着同样的事情,对一个孩子而言,这显然是不公平的。为什么不能给她一个宽容的成长环境呢?看着一个人的“毁掉”,我们真的有那么开心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