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投资者已经将目光聚焦到百度身上。美国证监会此前披露的监管文件显示,2016年第3季度持股百度的投资公司从1家增加到57家。此外,包括HARDING LOEVNER等十八家机构共增持了约132万股百度股票。其中,太平洋老虎基金(TPC)斥资8900万美元买入54,300股百度股票,并超出分析师预期1.11美元。
百度于2月24日发布的2016年度Q4财报则再次为华尔街投资者注入了信心。数据显示:移除去哪儿影响,本季度百度营收为182.12亿人民币,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移动营收占比65%;2016年度总营收为705.4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1.9%。
对于任何一个市场参与者来说,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值得投资,最好的判断方式就是从上市公司定期报告的业务构成中寻找蛛丝马迹。在这份符合市场预期的成绩单中,华尔街又会解读出哪些“新故事”?
传统业务有了“新动力”
一直以来,搜索广告都是百度营收的重头戏。但鲜为人知的是,百度之所以能够在此领域一直保持领先,与其率先展开的搜索智能化改造有密切关系。
资料显示,早在2008年-2009年,百度就曾以“凤巢系统”对传统的的广告体系进行了升级换代。 在这个系统之下所有的功能和数据,都将有效提升企业客户的推广效果,有机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这次改进,也让百度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一枝独秀。
2016年以来,百度广告业务再次开始升级换代。今年1月,百度宣布成立增强现实实验室,这是继百度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和百度大数据实验室之后,百度成立的第四个人工智能实验室。
在百度看来,之所以成立AR实验室,是基于这项技术有需求、有技术基础、有改变人类实际生活的可能等考虑。需要指出的是,AR实验室未来的重点不仅是理论及技术研究,也很重视应用层面,其初期目标正是通过AR营销来推动营收增长,将来还会进一步拓展医疗保健和教育领域的商机。
在刚刚公布的Q4财报中,百度方面尽管对此着墨不多。但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储备,让百度的广告业务变得更加贴合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更好的为用户推送适合的产品和服务,显然已经是百度未来的一个重点发力方向。与肯德基、宝马、欧莱雅、伊利等品牌在AR领域展开的营销合作则是明显的例证。
李彦宏也表示,“我们现有的平台产品,包括搜索引擎及资讯流,都已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优化升级,并因我们的内容和服务生态系统而得以进一步丰富。我们为现有平台的开放所带来的巨大机遇而感到兴奋,未来我们将积极打造人工智能驱动的商业新时代。”
在华尔街投资者看来,对于李彦宏和他的团队来说,这意味着百度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以质换量,用更优雅和精准的方式,获取利润。
人工智能连接下的产业升级
让华尔街投资者充满信心的还有中国的产业升级。
尽管谷歌、微软、Facebook与百度并称为全球的AI四巨头中,尽管四巨头在技术上可能不分伯仲,但百度背后巨大的中国市场,以及商业社会转型过程中,中国政府和企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渴求,则是其他三家都不具备的。
在此前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中,科技部部长万钢曾透露,正在编制人工智能的专项规划,同时还在研究论证人工智能重大项目的立项工作。
人工智能的热潮奔着产业化方向推进已是不争的事实。李彦宏对此也曾表示,历经了PC时代和移动时代之后,中国互联网正在开启由人工智能主导的下一幕。中国经济的各行各业,也正在登乘人工智能的快车,驶向一个即将被重书写的未来。无论是一家颇具规模的成熟企业,还是一个尚在探索之中的创业公司,如果想在未来掌握住发展的先机,都有必要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
从百度Q4财报的新业务构成也可以看出,以李彦宏为首的管理层显然是有意图突破现有的业务瓶颈,寻找新的业务增长引擎。而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百度云的战略布局则说明百度的业务转型已取得初步成功。这也意味着百度的业绩成长引擎开始发力,将驱动其业绩持续快速成长。
更重要的是,华尔街显然不会对百度在金融、医疗等行业的人工智能化熟视无睹。他们也由此看到了这背后的广阔市场空间。
当然,这仅仅是个开始,随着百度牵头筹建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落地,更多关于中国的人工智能故事正在等着华尔街投资者们翻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