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美国最牛警察教官的“杀人哲学”:你不杀别人,别人就会来杀你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美国最牛警察教官的“杀人哲学”:你不杀别人,别人就会来杀你

“我们要抵制暴力,我们如何抵制?以暴制暴,正义的暴力。”格罗斯曼不断强调着他的“杀人哲学”。

中校大卫·格罗斯曼在加州莱克波特市的一座剧院内手持话筒声情并茂,对台下的听众们一遍遍重复着自己的“杀人哲学”。

恐怖分子、连环杀人犯或是杀人犯无处不在,迟早有一天他们会找上你,你得随时做好开枪杀死他们的准备,必须时刻准备着。

两个小时兴致高昂的阔论仅仅是一个开始,格罗斯曼曾服役于美国陆战队,自诩为全国最权威的警察培训师。

“我们要抵制暴力,我们如何抵制?以暴制暴,正义的暴力。”格罗斯曼不断强调着他的“杀人哲学”。

过去20年中,格罗斯曼也算是半个名人了,一直活跃在近身格斗、暴力心理学等领域内。他1995年出版的书籍《杀戮》后被翻译成多国语言,成为 FBI 学院和多所执法学院的必读教材。他曾在西点军校授课,并表示所有州的军警分支机构都有他的足记,每年有300天都奔波在路上。

杀人哲学

格罗斯曼的“杀人哲学”旨在训练士兵提高射杀效率。长久以来,军警在训练过程中一直都是条件反射式的训练——瞄准、开枪、瞄准、再开枪。这种训练根本不会让士兵们有任何思考时间,不用想“我应不应该开枪”的问题。格罗斯曼将这一理论升级到“拥抱杀人职责”的高度,“杀人并不是目的,但却是最终很难避免的结果。”他在2004年接受《前线》采访时说道。

这就是格罗斯曼的“杀人哲学:致命性行为的学术研究”。然而,研究杀人哲学这么久,格罗斯曼本人却从未在战役中开枪射杀过任何一个人。不久前“黑人命也是命”的浪潮中,揭露了许多警察滥用暴行并且态度挑衅咄咄逼人的真实情况,但面对着如此铁证,格罗斯曼依旧坚持警察才是那个腹背受敌十面埋伏的人,必须时刻准备着以武力解决问题。

“警察的死亡人数正在呈爆炸式的增长,如果没有急救人员和防弹衣的保护,警察的死亡人数如今会翻八倍。”格罗斯曼在演讲中说道。

但实际上,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执勤中警察的年均死亡人数下降了40%,而翻八倍的数据也不知道是从何而来。

营造恐惧并不科学

克雷格·阿特金森是电影《Do Not Resist》的制作人,这部纪录片主要讲述了美国警察近几年来军队化的进程,以及随后带给民众的各个影响。他表示格罗斯曼的培训实际上是一种“营造恐惧”的训练方法。

“格罗斯曼更像是一个慷慨激昂的演说家而不像是个教官。”南卡大学法律教授塞斯·斯托顿说道,“警员们只身步入险境,维持社会秩序,他们才是需要时刻面对危险的人,但民众不是。格罗斯曼这套民众也需要时刻准备面对危险的理论已经过时了,也没有必要。”

吉姆·格伦农是格罗斯曼的同事,但他对“杀人哲学”却并不认同。“像培养军队一样训练警察,先开枪后审问,每个人都会杀你,所以你要先杀他们。这样的想法太荒谬了,压根儿就不可行。”

在他的新书《暗杀年代》中,一再强调游戏中血腥暴力的场景会将这一代的青少年变成嗜杀成性的人群,最近不断发生的“大规模屠杀”仅是一个开始而已。

语不惊人死不休,格罗斯曼还预测:“加入ISIS的人数不胜数,很快恐怖组织就会用核武器炸掉西海岸。”此外,他还坚持认为,恐怖主义分子会用“自杀式生化武器”传播致死病毒。

“他们马上就要来了,”格罗斯曼高呼道,“外面的世界太危险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美国最牛警察教官的“杀人哲学”:你不杀别人,别人就会来杀你

“我们要抵制暴力,我们如何抵制?以暴制暴,正义的暴力。”格罗斯曼不断强调着他的“杀人哲学”。

中校大卫·格罗斯曼在加州莱克波特市的一座剧院内手持话筒声情并茂,对台下的听众们一遍遍重复着自己的“杀人哲学”。

恐怖分子、连环杀人犯或是杀人犯无处不在,迟早有一天他们会找上你,你得随时做好开枪杀死他们的准备,必须时刻准备着。

两个小时兴致高昂的阔论仅仅是一个开始,格罗斯曼曾服役于美国陆战队,自诩为全国最权威的警察培训师。

“我们要抵制暴力,我们如何抵制?以暴制暴,正义的暴力。”格罗斯曼不断强调着他的“杀人哲学”。

过去20年中,格罗斯曼也算是半个名人了,一直活跃在近身格斗、暴力心理学等领域内。他1995年出版的书籍《杀戮》后被翻译成多国语言,成为 FBI 学院和多所执法学院的必读教材。他曾在西点军校授课,并表示所有州的军警分支机构都有他的足记,每年有300天都奔波在路上。

杀人哲学

格罗斯曼的“杀人哲学”旨在训练士兵提高射杀效率。长久以来,军警在训练过程中一直都是条件反射式的训练——瞄准、开枪、瞄准、再开枪。这种训练根本不会让士兵们有任何思考时间,不用想“我应不应该开枪”的问题。格罗斯曼将这一理论升级到“拥抱杀人职责”的高度,“杀人并不是目的,但却是最终很难避免的结果。”他在2004年接受《前线》采访时说道。

这就是格罗斯曼的“杀人哲学:致命性行为的学术研究”。然而,研究杀人哲学这么久,格罗斯曼本人却从未在战役中开枪射杀过任何一个人。不久前“黑人命也是命”的浪潮中,揭露了许多警察滥用暴行并且态度挑衅咄咄逼人的真实情况,但面对着如此铁证,格罗斯曼依旧坚持警察才是那个腹背受敌十面埋伏的人,必须时刻准备着以武力解决问题。

“警察的死亡人数正在呈爆炸式的增长,如果没有急救人员和防弹衣的保护,警察的死亡人数如今会翻八倍。”格罗斯曼在演讲中说道。

但实际上,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执勤中警察的年均死亡人数下降了40%,而翻八倍的数据也不知道是从何而来。

营造恐惧并不科学

克雷格·阿特金森是电影《Do Not Resist》的制作人,这部纪录片主要讲述了美国警察近几年来军队化的进程,以及随后带给民众的各个影响。他表示格罗斯曼的培训实际上是一种“营造恐惧”的训练方法。

“格罗斯曼更像是一个慷慨激昂的演说家而不像是个教官。”南卡大学法律教授塞斯·斯托顿说道,“警员们只身步入险境,维持社会秩序,他们才是需要时刻面对危险的人,但民众不是。格罗斯曼这套民众也需要时刻准备面对危险的理论已经过时了,也没有必要。”

吉姆·格伦农是格罗斯曼的同事,但他对“杀人哲学”却并不认同。“像培养军队一样训练警察,先开枪后审问,每个人都会杀你,所以你要先杀他们。这样的想法太荒谬了,压根儿就不可行。”

在他的新书《暗杀年代》中,一再强调游戏中血腥暴力的场景会将这一代的青少年变成嗜杀成性的人群,最近不断发生的“大规模屠杀”仅是一个开始而已。

语不惊人死不休,格罗斯曼还预测:“加入ISIS的人数不胜数,很快恐怖组织就会用核武器炸掉西海岸。”此外,他还坚持认为,恐怖主义分子会用“自杀式生化武器”传播致死病毒。

“他们马上就要来了,”格罗斯曼高呼道,“外面的世界太危险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