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驿观察 | 当代年轻人为何抢着上夜校?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驿观察 | 当代年轻人为何抢着上夜校?

年轻人平衡工作与生活、兴趣与技能、社交与个人成长的平台

近来,“夜校”这个颇具年代感的名词正回归公众视野。一股年轻人争相上夜校的热潮席卷各地,甚至出现夜校开课即满、一座难求的火热场面。某平台数据显示,去年“上夜校”的搜索量同比增长980%,相关帖子评价数同比增长226%,其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这届年轻人为何如此钟情于夜校?也许,夜校“归来”并不是简单的历史重演,而是在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当下,年轻人平衡工作与生活、兴趣与技能、社交与个人成长的平台,价格亲民、课程时尚新颖的夜校恰好顺应当代青年的多元化需求,其热度持续不减自然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所谓夜校,即一种利用晚上或非工作时间进行再教育的教学模式。夜校在中国,已有逾百年的历史。从建党初期创办工人夜校提高工人文化程度、唤醒工农革命意识,到新中国成立后大力扫盲、教授生产技术,再到改革开放后鼓励提升学历……在各个历史时期,夜校始终在适应社会发展中不断变革。

走过百年,“归来”的夜校,又被赋予了新内涵——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年轻一代,正在依靠夜校扫除工作之后的疲惫,并尽可能地从多元的公共服务中获得身心滋养。在求变中生存,熟悉又陌生的夜校,相比以往已大有不同。

从办学主体上来看。当前开办夜校的主体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文化馆、共青团、工会、妇联、社区等公共机构,提供低价甚至免费的公益性课程;二是高校继续教育学院、职业院校,长期面向社会开展非学历教育;三是民办社会培训机构,课程以付费为主。这些办学主体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为不同群体提供了多样化的夜校教育服务。

从课程内容上来看。今天的夜校虽然不乏技能型、学历型这样的传统培训,但艺术、文化、小众爱好等方面的内容似乎更能戳中年轻人的兴趣点。既有为兴趣买单的书法、绘画、声乐,也有为生活添色的茶艺、摄影、甜品烘焙、刺绣簪花,还有纯粹释放压力的八段锦、散打……夜校给平淡的生活打开了一扇“任意门”,年轻人“白天上班,晚上学艺”,属于他们的夜生活不是霓虹璀璨的街道,而是灯火通明的教室。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驿观察 | 当代年轻人为何抢着上夜校?

年轻人平衡工作与生活、兴趣与技能、社交与个人成长的平台

近来,“夜校”这个颇具年代感的名词正回归公众视野。一股年轻人争相上夜校的热潮席卷各地,甚至出现夜校开课即满、一座难求的火热场面。某平台数据显示,去年“上夜校”的搜索量同比增长980%,相关帖子评价数同比增长226%,其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这届年轻人为何如此钟情于夜校?也许,夜校“归来”并不是简单的历史重演,而是在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当下,年轻人平衡工作与生活、兴趣与技能、社交与个人成长的平台,价格亲民、课程时尚新颖的夜校恰好顺应当代青年的多元化需求,其热度持续不减自然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所谓夜校,即一种利用晚上或非工作时间进行再教育的教学模式。夜校在中国,已有逾百年的历史。从建党初期创办工人夜校提高工人文化程度、唤醒工农革命意识,到新中国成立后大力扫盲、教授生产技术,再到改革开放后鼓励提升学历……在各个历史时期,夜校始终在适应社会发展中不断变革。

走过百年,“归来”的夜校,又被赋予了新内涵——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年轻一代,正在依靠夜校扫除工作之后的疲惫,并尽可能地从多元的公共服务中获得身心滋养。在求变中生存,熟悉又陌生的夜校,相比以往已大有不同。

从办学主体上来看。当前开办夜校的主体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文化馆、共青团、工会、妇联、社区等公共机构,提供低价甚至免费的公益性课程;二是高校继续教育学院、职业院校,长期面向社会开展非学历教育;三是民办社会培训机构,课程以付费为主。这些办学主体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为不同群体提供了多样化的夜校教育服务。

从课程内容上来看。今天的夜校虽然不乏技能型、学历型这样的传统培训,但艺术、文化、小众爱好等方面的内容似乎更能戳中年轻人的兴趣点。既有为兴趣买单的书法、绘画、声乐,也有为生活添色的茶艺、摄影、甜品烘焙、刺绣簪花,还有纯粹释放压力的八段锦、散打……夜校给平淡的生活打开了一扇“任意门”,年轻人“白天上班,晚上学艺”,属于他们的夜生活不是霓虹璀璨的街道,而是灯火通明的教室。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