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点燃新质生产力“引擎”,助力打造四川能源化工创新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点燃新质生产力“引擎”,助力打造四川能源化工创新谷

为彭派之城更高质量建设,为全省能源化工产业更高质量发展培植新质生产力。

四川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让“新质生产力”成为四川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发展聚焦的重点。

回看自2023年以来四川最近三次召开的省委全会,省委十二届三次、四次、五次全会分别通过了三个重要《决定》,聚焦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四川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脚步十分清晰。

彭州充分发挥在全省能源化工行业和省级化工园区中的独特优势按照全省一盘棋的思路联动全省化工园区以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性配置生产要素为核心加快打造四川能源化工创新谷。

01四川能源化工创新谷落地彭州的优势

优越的区位资源。成都市作为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和西部地区的核心城市,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众多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是中国西部地区最重要的科研教育中心之一,也是最具实力的医疗中心之一,而彭州市是成都市唯一的省级化工园区所在地。相对于省内其他化工园区,在彭建设“四川省能源化工创新谷”,具备交通物流、教育医疗、政策支持、人才集聚等领域的良好区位优势。

良好的能源基础。彭州拥有西南地区最大的炼化一体化项目,每年能供应成渝地区45%的航空煤油和超350万吨的高品质汽柴油,并能提供超300万吨化工原料。拥有全国唯一建设在超大城市中的天然气田,年产天然气20亿立方米,其中10亿立方米优先用于支持彭州产业发展。还拥有成都市规划布局的唯一“氢源城”,已具备18万吨工业氢、3860吨高纯氢生产能力。全省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重大支撑性项目——华能彭州燃机项目也在加快推进,可实现天然气资源就地转化和清洁高效利用。

熟化的中试条件。彭州市投入8.1亿元建成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和北航成都航空动力创新研究院,为大力开展化工新材料、航空航天关键材料和“卡脖子”技术攻关筑好“科技巢”。其中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投资3.1亿元,已建成甲类标准化中试厂房、仓储及相关配套设施1万余平方米,招引入驻高端固化剂、溶聚橡胶结构调节剂研发等化工产业相关科研项目26个。

完善的园区配套。彭州市与金牛区结对共建了总面积8平方公里的“双湖科技园”,已经布局了规划展示馆、国际友城馆等对外交往平台,聚集了各类政企创新平台、生产性服务企业和邻里中心等生活性服务场景。同时,还建成了新材料创新中心和专家人才公寓等配套楼宇,专业楼宇总面积达170万平米,累计已经入驻青年人才、科研专家、企业精英等人群超5万人。

02为加快打造四川能源化工创新谷,贡献彭派之力

充分发挥彭州在全省能源化工行业和省级化工园区中的独特优势,以全省一盘棋的思路,联动全省化工园区,按照“总部+基地”“智力+经济”“制造+服务”融合发展模式,加快打造四川能源化工创新谷。

建好能源化工总部集聚区,以双湖科技园、新材料创新中心等为依托,大力发展研发设计、信息软件、节能环保、人力资源、商贸物流、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科技、金融、数字等十大生产性服务业。

建强成都新材料产业化工园区,全力服务好“链主”企业,推动园区规划环评审查,建强“固链、延链、补链、强链”新矩阵,进一步筑牢成渝地区能源和有机新材料重要保供基地功能。

建立服务全省的“产业协作中心、信息交互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项目服务中心”四个中心,推动能源化工产业在跨区管理、数据资源、科技创新、项目服务等方面实现全省统筹。到2026年,基本形成“一区一园四中心”的全省能源化工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彭州助力打造四川能源化工创新谷点燃新质生产力引擎高质量发展的脉动愈发强劲

01重点产业项目上榜科技成果转化案例

2024年3月14日,围绕“共话中试服务 助力成果转化”,成都市中试平台服务供需对接暨科技成果转化十大榜单发布会举行。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受邀参加活动并获得成都市中试平台授牌。

此次发布会现场揭榜了“2023年成都市十大科技成果转化案例”,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低功耗碱性电解水工业化技术”光荣上榜,被授予相关荣誉证书。

低功耗碱性电解水工业化技术由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与无锡华光环保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展,从学校实验室小试技术开发,研究院中试验证机,中试系统研发、设计、制造、安装与运行,到华光环能实现产业化的国内首创最大单体电解水制氢设备—3.2MPa,1500—2000Nm3/h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此次成功是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在助力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的一次重要突破。

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低功耗碱性电解水工业化项目是彭州市建设“成都氢谷”、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低碳产业示范基地过程中确定的重点产业项目。在彭州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经过不到一年的高效建设,已在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建成了碱性电解水制氢试验机及中试设备等。

02校企合作,让科技成果落地生根

牵手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引进李灿院士团队、刘大响院士团队、蹇锡高院士团队……彭州不断扩容的校地合作“彭友圈”,正让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落地生根”,成为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作为成都北部门户、工业重要承载区,彭州始终围绕构建“5+5+N”科技创新体系,突出科技创新对产业全面振兴的引领作用,加快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已建设57个成都市级以上创新平台,引进27个专家团队,实现12个亿级项目在彭转化落地,顺利孵化5家高新技术企业,逐步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产业集群。

下一步,彭州将坚持“领头举旗”以创新的理念、更高的站位、务实的举措,加快推进四川能源化工创新谷的各项建设工作,为彭派之城更高质量建设,为全省能源化工产业更高质量发展培植新质生产力。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点燃新质生产力“引擎”,助力打造四川能源化工创新谷

为彭派之城更高质量建设,为全省能源化工产业更高质量发展培植新质生产力。

四川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让“新质生产力”成为四川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发展聚焦的重点。

回看自2023年以来四川最近三次召开的省委全会,省委十二届三次、四次、五次全会分别通过了三个重要《决定》,聚焦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四川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脚步十分清晰。

彭州充分发挥在全省能源化工行业和省级化工园区中的独特优势按照全省一盘棋的思路联动全省化工园区以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性配置生产要素为核心加快打造四川能源化工创新谷。

01四川能源化工创新谷落地彭州的优势

优越的区位资源。成都市作为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和西部地区的核心城市,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众多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是中国西部地区最重要的科研教育中心之一,也是最具实力的医疗中心之一,而彭州市是成都市唯一的省级化工园区所在地。相对于省内其他化工园区,在彭建设“四川省能源化工创新谷”,具备交通物流、教育医疗、政策支持、人才集聚等领域的良好区位优势。

良好的能源基础。彭州拥有西南地区最大的炼化一体化项目,每年能供应成渝地区45%的航空煤油和超350万吨的高品质汽柴油,并能提供超300万吨化工原料。拥有全国唯一建设在超大城市中的天然气田,年产天然气20亿立方米,其中10亿立方米优先用于支持彭州产业发展。还拥有成都市规划布局的唯一“氢源城”,已具备18万吨工业氢、3860吨高纯氢生产能力。全省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重大支撑性项目——华能彭州燃机项目也在加快推进,可实现天然气资源就地转化和清洁高效利用。

熟化的中试条件。彭州市投入8.1亿元建成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和北航成都航空动力创新研究院,为大力开展化工新材料、航空航天关键材料和“卡脖子”技术攻关筑好“科技巢”。其中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投资3.1亿元,已建成甲类标准化中试厂房、仓储及相关配套设施1万余平方米,招引入驻高端固化剂、溶聚橡胶结构调节剂研发等化工产业相关科研项目26个。

完善的园区配套。彭州市与金牛区结对共建了总面积8平方公里的“双湖科技园”,已经布局了规划展示馆、国际友城馆等对外交往平台,聚集了各类政企创新平台、生产性服务企业和邻里中心等生活性服务场景。同时,还建成了新材料创新中心和专家人才公寓等配套楼宇,专业楼宇总面积达170万平米,累计已经入驻青年人才、科研专家、企业精英等人群超5万人。

02为加快打造四川能源化工创新谷,贡献彭派之力

充分发挥彭州在全省能源化工行业和省级化工园区中的独特优势,以全省一盘棋的思路,联动全省化工园区,按照“总部+基地”“智力+经济”“制造+服务”融合发展模式,加快打造四川能源化工创新谷。

建好能源化工总部集聚区,以双湖科技园、新材料创新中心等为依托,大力发展研发设计、信息软件、节能环保、人力资源、商贸物流、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科技、金融、数字等十大生产性服务业。

建强成都新材料产业化工园区,全力服务好“链主”企业,推动园区规划环评审查,建强“固链、延链、补链、强链”新矩阵,进一步筑牢成渝地区能源和有机新材料重要保供基地功能。

建立服务全省的“产业协作中心、信息交互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项目服务中心”四个中心,推动能源化工产业在跨区管理、数据资源、科技创新、项目服务等方面实现全省统筹。到2026年,基本形成“一区一园四中心”的全省能源化工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彭州助力打造四川能源化工创新谷点燃新质生产力引擎高质量发展的脉动愈发强劲

01重点产业项目上榜科技成果转化案例

2024年3月14日,围绕“共话中试服务 助力成果转化”,成都市中试平台服务供需对接暨科技成果转化十大榜单发布会举行。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受邀参加活动并获得成都市中试平台授牌。

此次发布会现场揭榜了“2023年成都市十大科技成果转化案例”,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低功耗碱性电解水工业化技术”光荣上榜,被授予相关荣誉证书。

低功耗碱性电解水工业化技术由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与无锡华光环保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展,从学校实验室小试技术开发,研究院中试验证机,中试系统研发、设计、制造、安装与运行,到华光环能实现产业化的国内首创最大单体电解水制氢设备—3.2MPa,1500—2000Nm3/h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此次成功是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在助力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的一次重要突破。

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低功耗碱性电解水工业化项目是彭州市建设“成都氢谷”、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低碳产业示范基地过程中确定的重点产业项目。在彭州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经过不到一年的高效建设,已在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建成了碱性电解水制氢试验机及中试设备等。

02校企合作,让科技成果落地生根

牵手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引进李灿院士团队、刘大响院士团队、蹇锡高院士团队……彭州不断扩容的校地合作“彭友圈”,正让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落地生根”,成为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作为成都北部门户、工业重要承载区,彭州始终围绕构建“5+5+N”科技创新体系,突出科技创新对产业全面振兴的引领作用,加快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已建设57个成都市级以上创新平台,引进27个专家团队,实现12个亿级项目在彭转化落地,顺利孵化5家高新技术企业,逐步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产业集群。

下一步,彭州将坚持“领头举旗”以创新的理念、更高的站位、务实的举措,加快推进四川能源化工创新谷的各项建设工作,为彭派之城更高质量建设,为全省能源化工产业更高质量发展培植新质生产力。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