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不少人来说,壁球是一项较为陌生的运动,很多人对它的认识还停留在香港连续剧中。考虑到这项运动不受天气因素影响以及适合有点羽毛球、网球底子的人,我对壁球充满好奇。奔赴第一次壁球体验之前,我先搜索了一下壁球的来源——这是一项被贴上贵族标签的运动。
相传19世纪初在伦敦的老城中心,有一个“舰队监狱”,专门关押欠债人和触犯刑律、教规的贵族。他们不能去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为打发枯燥乏味的囚禁时光,贵族们就用类似拍子的器具对墙击打小球自娱自乐,这是最早的壁球雏形。而真正意义上的壁球,是由著名的贵族学校哈罗公学的学生所发明,因球在猛烈触及墙壁时发出类似英文“SQUASH”的声音而得名。1864年,第一块专用打壁球的场地在哈罗修建,这是该运动正式创立的标志。


全网查询有关广州区域的壁球馆信息,完全开放的场馆大约有七八个,基本上都位于大型酒店的康乐中心或高档健身俱乐部,依旧有些“贵族”气息。场地价格方面,一个小时的场租约为50至70元人民币,加上球拍等租借费用,大约是90元。虽然价格不低,但周末的壁球馆还算热闹,一帮帮年轻人多是“尝鲜”,看上去都不是经常打壁球的熟练型选手。

壁球运动的场地特殊,长为9.75米、宽为6.40米、高为4.57米,你可以想象为一个鞋盒子的封闭形态。壁球,顾名思义,就是面对墙壁击球。其规则与网球类似,每个人击球前,球可落地反弹一次,或在另一侧墙壁上反弹一次,比赛中二人交替击球,直到一方无法救起回球为止。

由于规则简单,加上自己经常打羽毛球,自认为打壁球并无难度,但打起来才发现没那么简单。第一次打壁球,会觉得这小小的深色壁球打起来又“重”又快。因为壁球的球是一种质地较硬的空心橡胶球,它没有足够的弹性,即便将它狠狠地摔在地上,它也不会太多反弹——场馆人员介绍称,壁球需要“热身”五分钟以充满空气,弹力才会加强。此后,球速越打越快,壁球老是被击飞上天花板,我无奈地重复着发球和捡球的动作。
20分钟过后,身体慢慢适应球速和击打方式,开始打出十几个回合的多拍,壁球运动变得有趣起来。其实壁球的基本功特点与羽毛球接近,上肢包括正反手的直线球、斜线球、截击球、轻吊球或挑高球,以及壁球独有的侧墙球和后墙球;下肢就是多运用拖步、侧移步和后撤步。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壁球动作很容易上手,对力量没有太大要求。

不过,要注意的是,壁球有着潜在危险。由于对阵双方处在同一场地,对抗激烈的时候难免会有身体接触,稍有不慎会被同伴撞伤——我就是被对方的拍子打中手肘。“要熟悉壁球的避让规则,知道哪些球应该打,哪些球要避让,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和同伴相撞造成的受伤,”场地工作人员又给我普及了一下壁球知识,这项缘于贵族的运动在对抗中强调“礼让”规则。
一个小时的奔跑下来,我的最大感受是,壁球的等时运动量几乎是羽毛球的三四倍,运动效率很高。后来查阅的相关资料,也证实我的身体感受——因为壁球的场地小和球速快,正常壁球的运动量为30分钟消耗约600卡路里,这一数据大大高于一般的传统运动。因此,2003年《福布斯》杂志把壁球列为向白领阶层极力推荐的十项健身休闲运动之首,这一高效的运动似乎很适合大城市工作繁忙且缺少时间运动的人们,花最少的时间获取最佳的健身效果。

除了高效燃脂之外,据我观察,壁球运动还有不少“福利”。
首先,一个人也能精彩。不像其它的球类对抗项目,少了朋友陪伴就不能玩,壁球即使一个人也能对着墙壁打。其次,这项室内运动完全不受天气因素影响——是的,北方的朋友,打壁球不必担心雾霾天。以及,如果你不喜欢在健身房和别人“面面相觑”的话,四面封闭的壁球场简直是最佳选择。
除此之外,壁球还有一项我这种初学者所无法体会的乐趣。这更多是一项技术性运动,而非力量型:选手需要控制中心区域,提前预见对手的反攻落点以做好防守,利用不同的手段束缚对手的运动范围,对空间逻辑的要求较高,因此壁球还被誉为“高速运动的国际象棋”。
期望壁球馆会越来越多,毕竟这项乐趣众多的贵族运动有理由回归“平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