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是连股神巴菲特都看好的一类基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是连股神巴菲特都看好的一类基金

指数基金(Index Fund),顾名思义就是以特定指数(如沪深300指数、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100指数等)为标的指数,并以该指数的成份股为投资对象,通过购买该指数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构建投资组合,以追踪标的指数表现的基金产品。

“如果我和芒格只有30岁,只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我想我们会把所有的钱都投到像约翰 ·博格尔管理的先锋500指数基金那样的低成本费率基金上。”——巴菲特

引言中巴菲特极力推荐的先锋500指数基金是美国基金公司巨头先锋基金公司的产品,也是1975年被批准设立的第一只开放式指数基金。大家都知道,股神巴菲特有个戒律,从不推荐任何股票和基金。但有一类基金例外,那就是指数基金

从1993年到2008年,这16年间,巴菲特曾推荐指数基金的次数,高达8次!

之所以频繁推荐指数基金,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他对美国整体经济的前景很有信心;第二,指数基金的交易费用更低。

至于为什么是30岁……先卖个关子,大家可以去文末找答案。

让巴菲特看好的指数基金究竟是何方神圣

指数基金(Index Fund),顾名思义就是以特定指数(如沪深300指数、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100指数等)为标的指数,并以该指数的成份股为投资对象,通过购买该指数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构建投资组合,以追踪标的指数表现的基金产品。

巴菲特曾说过:“买入一只指数基金,就相当于同时买入了美国所有的行业。”有没有感受到“指数(基金)在手,行业我有”的霸气?

之所以受到股神的青睐,是因为与其他类型的基金相比,指数基金具有以下优势:

>>>>

费用更低

一方面,积极型基金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决定股票、债券等投资品种的配置比例和操作时机,而指数基金只需要正确跟踪指数,就可以获得与指数相近的回报,节省了大量时间精力,因而成本费用更低;另一方面,指数基金的策略是买入并持有,很少会对投资组合有大的调整,只有在所跟踪指数的成分股变化时才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它的交易费用也会低于其他积极投资类型的基金。

>>>>

既赚指数又赚钱

由于指数基金的表现与所跟踪的指数挂钩,因此只要对该指数持有正确的判断,指数基金的走势也就可以把握了。有些投资者,虽然在精选个股方面没有敏锐的直觉,但是却善于对大盘走势进行准确判断。因此,指数基金更适合这一类投资者。

>>>>

风险分散

指数基金跟着指数投资,因此范围比较广泛,也就是说,单个股票的波动不会对指数基金的整体表现构成大的影响,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

>>>>

基金业绩受个人投资风格影响较小

指数基金属于被动式管理基金,基金经理更主要的角色是对指数的成分股进行跟踪,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组合配置,同时并尽可能保持更小的跟踪误差,而不是精心配置个股和决定买卖时机。所以相比较积极型基金,指数基金很少受到基金经理个人投资风格的影响。这一点充分保证了基金业绩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基金经理也有大展拳脚的机会

被动式管理,是不是意味着基金经理只要跟踪好指数的成分股,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其实不是的。指数基金分为被动型增强型,这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主动投资的仓位不同。

被动型指数基金没有或只有极少的仓位可以由基金经理自由操作,其他部分需要严格地追踪目标指数的成分组成。当然了,由于申购和赎回可能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现金流动,因此允许一定程度的偏离,但是会有限制,例如日偏离值为0.5%。如果是追踪冷门指数的基金,偶尔会遇到买不到或者卖不出股票的情况……

增强型指数基金,同被动型相比,有更大的自由仓位供基金经理操作,这是为了在承受一定偏离度下追求更高的回报。自由部分的投资方法,可以选择所追踪的指数中看好的行业或者公司,也可以选择投资其他金融品种,比如收益稳定的债券等。

上述两种类型的指数基金,从业绩上来看,增强型不一定能稳定创造超额收益,二者也没有好坏之分,但是在个别情况下,增强型有比被动型更好的表现。

这些指数基金挺眼熟

首先是大盘指数基金。

这类基金最为常见,是最典型的指数基金。大盘指数基金的跟踪指数基本反映了整个市场的涨跌情况,具有非常强的市场代表性,持有的个股也较为分散。例如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创业板指数、上证50等。

其次是行业指数基金。

这类基金的跟踪指数是某个行业的指数,仅反映该行业情况。行业分类不同,会导致编制指数方法不同,如证监会行业分类、申万行业分类、GICS分类等,因此即使跟踪同一个行业,基金业绩也会有区别。行业包括金融地产、医药卫生、食品饮料、有色金属、能源、信息技术等。

最后是主题指数基金。

这类基金一般是根据某些热点主题或某项政策预期应运而生的,跟踪的不是确定的某个行业,而是涉及到多个行业。例如军工主题、环保主题、一带一路、低碳经济等。

万里挑一,怎么找到对的TA

指数基金一般有9个指标,小君选其中比较重要的几个指标来进行说明。

>>>>

基金规模

同样的指数基金,应当选基金规模较大的,因为基金规模小,有清盘风险、流动性风险和选择风险,而且基金对于所跟踪指数的复制能力也较差。

例如,华夏上证50ETF(510050)和万家上证50ETF(510680)。

 

 

同样是追踪上证50指数,华夏上证50ETF的规模是万家上证50ETF的十倍。假设此时有一笔1亿的赎回,对于华夏上证50ETF而言,影响并不算太大,而对于万家上证50ETF,则是伤筋动骨。

>>>>

成立时间

指数基金,成立时间越久,对指数的复制能力越强,同时误差也越小。还是以上述两支基金为例。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华夏上证50ETF为2004年底成立,万家上证50ETF为2013年成立,根据上表显示,前者跟踪误差为0.32,要远小于后者的0.78。

那如果跟踪同一指数的两支基金,规模大的成立时间短,规模小的成立时间长,又该怎么选?

这种情况下不能一概而论,而要辅助其他指标来帮助选择。不过如果成立时间相差不多,优先考虑基金规模,其次才是成立时间。

>>>>

年化收益率

在观测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时,周期最好大于等于3年,也就是说至少要经历一轮牛熊。同时,对于年化收益率也要有一个心理预期。10%的年化收益率算是表现比较好的了,7%也是可以接受的。

>>>>

跟踪误差

跟踪误差当然越小越好。误差越大,说明对所跟踪指数的复制能力越差。这样可能熊市中跌幅更大,而牛市中涨幅更小。因此在选择的过程中,结合相关系数,同类型同规模选跟踪误差小的。

以上四点是判断一支基金最重要的指标。接下来将对剩下的五点简单进行说明。

>>>>

基金公司

对于指数基金而言,基金公司并不是决定性的考量因素。区别在于对指数的复制能力、费率以及资产规模。

>>>>

持有人结构

个人投资者持有比例越高越好,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越低越好。这样巨额赎回风险较低。

>>>>

最大回撤

这项指标与指数基金的风险无关,主要用来比较被动型增强型。如上文所述,增强型在一定情况下表现会优于被动型。例如某一指数在熊市里最大回撤为45%,追踪这一指数的被动型指数基金最大回撤与该指数相同,为45%,而增强型可能只有41%。

>>>>

夏普比率

这项指标用于筛选出超越市场平均收益的指数基金。

>>>>

场内交易

指数基金也会分类。有些指数基金是LOF性质,这类基金起购价为1000元,场内场外都可以交易;而有些是ETF性质,场外申购门槛较高(例如90万起),个人投资者很难满足,因此ETF一般只在场内交易。

掌握了这些技巧和方法,你是不是忍不住想要挑选一支属于自己的指数基金了呢?

最后小君想说,在挑选指数标的和投资策略时,尽量选择熟悉的板块行业的指数基金。而从策略上讲,选择被动型还是增强型,也需要投资者根据自身偏好和抗风险能力综合考量。无论投资哪种标的,都要有自己的判断,千万不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投资有风险,入坑需谨慎”——

还记得文章开头的那个小悬念吗?

文首提到的“30岁”,是因为当时问题就限定在30岁。

2008年5月3日在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Tim Ferriss提问:“巴菲特先生,芒格先生,如果你是只有30来岁,没有什么其它经济依靠,只能靠一份全日制的工作来谋生,因此根本无法每天进行投资,假设你已经有些储蓄足够你一年半的生活开支,那么你攒的第一个一百万将会如何投资?麻烦你告诉我们具体投资的资产种类和配置比例。”

巴菲特哈哈一笑回答:“我会所有的钱都投资到一个低成本的追踪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指数基金,然后继续努力工作……把你所有的钱都投资到像先锋500指数基金那样的低成本的指数基金。”

不过之所以选择“30岁”,大概是因为30岁正是事业的上升期,精力大都投入在工作上,没有大量时间考虑投资,但是手中却已经小有积蓄,资金闲置又有点可惜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沃伦·巴菲特

  • 清仓花旗集团、减持美国银行,巴菲特一季度大笔卖出银行股
  • 跟着巴菲特投资:十问十答读懂现金流策略,稳健资产中的强攻选手!“现金牛”800自由现金流ETF(563680)今日上市!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是连股神巴菲特都看好的一类基金

指数基金(Index Fund),顾名思义就是以特定指数(如沪深300指数、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100指数等)为标的指数,并以该指数的成份股为投资对象,通过购买该指数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构建投资组合,以追踪标的指数表现的基金产品。

“如果我和芒格只有30岁,只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我想我们会把所有的钱都投到像约翰 ·博格尔管理的先锋500指数基金那样的低成本费率基金上。”——巴菲特

引言中巴菲特极力推荐的先锋500指数基金是美国基金公司巨头先锋基金公司的产品,也是1975年被批准设立的第一只开放式指数基金。大家都知道,股神巴菲特有个戒律,从不推荐任何股票和基金。但有一类基金例外,那就是指数基金

从1993年到2008年,这16年间,巴菲特曾推荐指数基金的次数,高达8次!

之所以频繁推荐指数基金,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他对美国整体经济的前景很有信心;第二,指数基金的交易费用更低。

至于为什么是30岁……先卖个关子,大家可以去文末找答案。

让巴菲特看好的指数基金究竟是何方神圣

指数基金(Index Fund),顾名思义就是以特定指数(如沪深300指数、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100指数等)为标的指数,并以该指数的成份股为投资对象,通过购买该指数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构建投资组合,以追踪标的指数表现的基金产品。

巴菲特曾说过:“买入一只指数基金,就相当于同时买入了美国所有的行业。”有没有感受到“指数(基金)在手,行业我有”的霸气?

之所以受到股神的青睐,是因为与其他类型的基金相比,指数基金具有以下优势:

>>>>

费用更低

一方面,积极型基金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决定股票、债券等投资品种的配置比例和操作时机,而指数基金只需要正确跟踪指数,就可以获得与指数相近的回报,节省了大量时间精力,因而成本费用更低;另一方面,指数基金的策略是买入并持有,很少会对投资组合有大的调整,只有在所跟踪指数的成分股变化时才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它的交易费用也会低于其他积极投资类型的基金。

>>>>

既赚指数又赚钱

由于指数基金的表现与所跟踪的指数挂钩,因此只要对该指数持有正确的判断,指数基金的走势也就可以把握了。有些投资者,虽然在精选个股方面没有敏锐的直觉,但是却善于对大盘走势进行准确判断。因此,指数基金更适合这一类投资者。

>>>>

风险分散

指数基金跟着指数投资,因此范围比较广泛,也就是说,单个股票的波动不会对指数基金的整体表现构成大的影响,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

>>>>

基金业绩受个人投资风格影响较小

指数基金属于被动式管理基金,基金经理更主要的角色是对指数的成分股进行跟踪,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组合配置,同时并尽可能保持更小的跟踪误差,而不是精心配置个股和决定买卖时机。所以相比较积极型基金,指数基金很少受到基金经理个人投资风格的影响。这一点充分保证了基金业绩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基金经理也有大展拳脚的机会

被动式管理,是不是意味着基金经理只要跟踪好指数的成分股,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其实不是的。指数基金分为被动型增强型,这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主动投资的仓位不同。

被动型指数基金没有或只有极少的仓位可以由基金经理自由操作,其他部分需要严格地追踪目标指数的成分组成。当然了,由于申购和赎回可能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现金流动,因此允许一定程度的偏离,但是会有限制,例如日偏离值为0.5%。如果是追踪冷门指数的基金,偶尔会遇到买不到或者卖不出股票的情况……

增强型指数基金,同被动型相比,有更大的自由仓位供基金经理操作,这是为了在承受一定偏离度下追求更高的回报。自由部分的投资方法,可以选择所追踪的指数中看好的行业或者公司,也可以选择投资其他金融品种,比如收益稳定的债券等。

上述两种类型的指数基金,从业绩上来看,增强型不一定能稳定创造超额收益,二者也没有好坏之分,但是在个别情况下,增强型有比被动型更好的表现。

这些指数基金挺眼熟

首先是大盘指数基金。

这类基金最为常见,是最典型的指数基金。大盘指数基金的跟踪指数基本反映了整个市场的涨跌情况,具有非常强的市场代表性,持有的个股也较为分散。例如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创业板指数、上证50等。

其次是行业指数基金。

这类基金的跟踪指数是某个行业的指数,仅反映该行业情况。行业分类不同,会导致编制指数方法不同,如证监会行业分类、申万行业分类、GICS分类等,因此即使跟踪同一个行业,基金业绩也会有区别。行业包括金融地产、医药卫生、食品饮料、有色金属、能源、信息技术等。

最后是主题指数基金。

这类基金一般是根据某些热点主题或某项政策预期应运而生的,跟踪的不是确定的某个行业,而是涉及到多个行业。例如军工主题、环保主题、一带一路、低碳经济等。

万里挑一,怎么找到对的TA

指数基金一般有9个指标,小君选其中比较重要的几个指标来进行说明。

>>>>

基金规模

同样的指数基金,应当选基金规模较大的,因为基金规模小,有清盘风险、流动性风险和选择风险,而且基金对于所跟踪指数的复制能力也较差。

例如,华夏上证50ETF(510050)和万家上证50ETF(510680)。

 

 

同样是追踪上证50指数,华夏上证50ETF的规模是万家上证50ETF的十倍。假设此时有一笔1亿的赎回,对于华夏上证50ETF而言,影响并不算太大,而对于万家上证50ETF,则是伤筋动骨。

>>>>

成立时间

指数基金,成立时间越久,对指数的复制能力越强,同时误差也越小。还是以上述两支基金为例。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华夏上证50ETF为2004年底成立,万家上证50ETF为2013年成立,根据上表显示,前者跟踪误差为0.32,要远小于后者的0.78。

那如果跟踪同一指数的两支基金,规模大的成立时间短,规模小的成立时间长,又该怎么选?

这种情况下不能一概而论,而要辅助其他指标来帮助选择。不过如果成立时间相差不多,优先考虑基金规模,其次才是成立时间。

>>>>

年化收益率

在观测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时,周期最好大于等于3年,也就是说至少要经历一轮牛熊。同时,对于年化收益率也要有一个心理预期。10%的年化收益率算是表现比较好的了,7%也是可以接受的。

>>>>

跟踪误差

跟踪误差当然越小越好。误差越大,说明对所跟踪指数的复制能力越差。这样可能熊市中跌幅更大,而牛市中涨幅更小。因此在选择的过程中,结合相关系数,同类型同规模选跟踪误差小的。

以上四点是判断一支基金最重要的指标。接下来将对剩下的五点简单进行说明。

>>>>

基金公司

对于指数基金而言,基金公司并不是决定性的考量因素。区别在于对指数的复制能力、费率以及资产规模。

>>>>

持有人结构

个人投资者持有比例越高越好,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越低越好。这样巨额赎回风险较低。

>>>>

最大回撤

这项指标与指数基金的风险无关,主要用来比较被动型增强型。如上文所述,增强型在一定情况下表现会优于被动型。例如某一指数在熊市里最大回撤为45%,追踪这一指数的被动型指数基金最大回撤与该指数相同,为45%,而增强型可能只有41%。

>>>>

夏普比率

这项指标用于筛选出超越市场平均收益的指数基金。

>>>>

场内交易

指数基金也会分类。有些指数基金是LOF性质,这类基金起购价为1000元,场内场外都可以交易;而有些是ETF性质,场外申购门槛较高(例如90万起),个人投资者很难满足,因此ETF一般只在场内交易。

掌握了这些技巧和方法,你是不是忍不住想要挑选一支属于自己的指数基金了呢?

最后小君想说,在挑选指数标的和投资策略时,尽量选择熟悉的板块行业的指数基金。而从策略上讲,选择被动型还是增强型,也需要投资者根据自身偏好和抗风险能力综合考量。无论投资哪种标的,都要有自己的判断,千万不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投资有风险,入坑需谨慎”——

还记得文章开头的那个小悬念吗?

文首提到的“30岁”,是因为当时问题就限定在30岁。

2008年5月3日在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Tim Ferriss提问:“巴菲特先生,芒格先生,如果你是只有30来岁,没有什么其它经济依靠,只能靠一份全日制的工作来谋生,因此根本无法每天进行投资,假设你已经有些储蓄足够你一年半的生活开支,那么你攒的第一个一百万将会如何投资?麻烦你告诉我们具体投资的资产种类和配置比例。”

巴菲特哈哈一笑回答:“我会所有的钱都投资到一个低成本的追踪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指数基金,然后继续努力工作……把你所有的钱都投资到像先锋500指数基金那样的低成本的指数基金。”

不过之所以选择“30岁”,大概是因为30岁正是事业的上升期,精力大都投入在工作上,没有大量时间考虑投资,但是手中却已经小有积蓄,资金闲置又有点可惜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