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匹狼、一条狗、一只蝙蝠,能否给孱弱的中国电影带来新启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匹狼、一条狗、一只蝙蝠,能否给孱弱的中国电影带来新启示

《金刚狼》和《乐高蝙蝠侠大电影》作为成功IP转换,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文|吕世明 编辑|朴芳

本周末三部北美热映的进口影片将登入中国内地大银幕,其中《金刚狼3:殊死一战》实现了内地与北美同步,这也是2017年真正意义上第一部同步北美上映的好莱坞大片。《一条狗的使命》在上周末全国九城做了限量点映,收获了超高的上座率和极高的猫眼点映评分。《乐高蝙蝠侠大电影》也是乐高系列大电影第一次登入中国内地,该片目前在北美上映19天已经取得了1.35亿美元,全球范围内累积2.28亿美元。

那么三部新片的市场前景会如何,这些影片能带给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市场什么样的启示呢?

1、中国的复仇者联盟有没有可能组建起来?

3月1日刚好是新的《电影法》颁布实施,国家电影专资办发布了重要通知:按电影法规定,3月3日上映的金刚狼3,线上线下售票口显著位置均需标出以下提示“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应在家长陪同下观看《金刚狼3:殊死一战》”。这也是内地官方正式对一部上映的影片提出家长辅导观影的要求,可以视为内地分级制度的曙光。尽管此次“分级”内地观众仍然看到是阉割且不完整的影片,但总归是一种改变和进步,毕竟对于目前世界第二大的电影市场,任何激进的改革方式都不值得提倡。

分级的路对于中国电影还是很漫长的,不妨来说一下美漫的超级英雄电影。

2002年,由漫威和哥伦比亚制作的全新超级英雄电影《蜘蛛侠》在北美和中国内地上映了,这也是真正意义上在中国内地以正规渠道上映的超级英雄电影,在较早些年内地曾经以买断的模式上映过DC的《超人》系列影片。

真正开启漫威复仇者联盟宇宙的已经是2008年的《钢铁侠》,一直到2019年5月的《复仇者联盟4》,这12年期间漫威上映了14部影片,未来将计划上映9部影片,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漫威超级英雄宇宙。

同时FOX旗下的X战警系列影片也上映了多部电影,当FOX看到漫威宇宙启用了单人英雄计划,其也在2009年推出自己的首部超级英雄电影暨《金刚狼》,但比起漫威宇宙的单人影片《金刚狼》不算超级成功的超级英雄电影。两部影片投资2.7亿美元,两部影片都没有在本土收回投资,好在于全球票房近8亿。

第三部《金刚狼3:殊死一战》在海外多个地区首映和点映收获了大大好于之前两部的口碑,该部作品投资预售和前两部基本持平,有望借助好口碑拿到系列影片新高,同时内地因本次是同步北美,也会轻松突破两部的票房成绩(第一部7700万,第二部2.54亿)。第三部《金刚狼》作品作为狼叔的告别之作,有希望借助类似《生化危机:终章》的情怀卖点取得和之前漫威个人英雄影片类似的成绩(参考《蚁人》和《奇异博士》的一亿美元以上的成绩)。

但对于国内大部分7080后来说,这部分观众的儿时很多漫画经典却长时间缺失大银幕,充斥春节档的西游系列影片是较为独特的例子,不能作为漫画改编作品来谈论。和美国漫威和DC两家漫画巨头相比,建国后其实只有上影美术电影制片厂一家公司有能力出品动画片电影。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上影美术只能做动画短片和少数几部经典的动画长片,因产业规模等原因,始终没有成长为一个可以推动行业的翘楚。也是因为其具有一定的行业垄断性,缺乏竞争机制,每年的拍片预算和计划都摆到那里。

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后,国内的动画片制片已经没有能力同日美的卡通影片抗衡。同时,缺乏版权和衍生品扩展的意识,也使得国内丧失了最好的打基础阶段。最后造成的恶果就是国内面临到无经典漫画IP可以被利用,或者说很多经典IP真人化重启难度非常大,这也是因为上影厂为国企,对于这样的单位撬动其压箱底的经典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虽然不断有网友影迷自己来意淫中国经典动画片人物组成自己的复仇者联盟,毕竟国产动画片在当时还是处于一种低幼的观众阶段,虽然最近几年情况有很大的扭转,要形成和漫威、DC一样的宇宙还是有巨大的难度的。

2、跳跳蛙为什么不能做成像LEGO那样的超级大电影?

3号上映的《乐高蝙蝠侠大电影》是一般非常独特电影。可能对于很多00后来说,乐高玩具差不多就是他们父母小时候孩之宝的变形金刚、特种部队。因乐高在国内正版化时间不长,宣传各方面远不及当年的《变形金刚》,孩之宝当年为了在国内贩售变形金刚甚至把TV版动画片用非常低的价格倾销到中国内地。

对于很多七八零后来说,大家儿时的玩具单调而匮乏。此时中国刚刚改革开放,普通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非常有限,对于给孩子的零花钱非常有限,这就导致普通家庭的孩子只能购买价格低廉的一些玩具。还是因为版权的意识,当时所有的商品虽已有注册商标,但一种产品开模后几乎全国都可以去生产。也是因为这些儿童玩具产品技术含量低,造价也低,销量也巨大,大体都是靠销量赚取利润。

同时这些七八零后儿时玩具也没有形成品牌概念,所有产品均以粗暴式的生产方式往市场堆砌,在计划经济时代原材料还有个控制和调配的过程,但到了市场经济时期,产品生产的盲目性加大。一直都处于一种无头苍蝇的乱打乱撞态度。本来在此阶段是有希望树立自己的国民玩具品牌形象,但至终也没有中国的孩之宝和乐高出现。

反观乐高这一点就做得非常棒,其实乐高玩具的技术含量并不高。比起我们儿时玩得七巧板、九连环、华容道而言,乐高只能针对5岁以下的孩子来游戏。不过乐高有一套完整的市场战略体系,通过积木的数量规模来调整用户的年龄层次,这也使得乐高可以斩获更多年龄阶段用户的青睐。

和漫画一样,国产玩具生产在八九十时代的低落,导致当《变形金刚》这样的儿时情怀影片以炫酷技术进入到中国市场,我们只能望洋兴叹,自愧不如,而且这种差距是无法拟补和追上的。只不过《乐高蝙蝠侠大电影》远没有和变形金刚一样更为广泛的内地群众基础,这也导致该片要面临和之前《魔发精灵》《逗鸟外传》一样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

 

 

3、黑马《一条狗的使命》缘何对国产宠物电影是碾压打击?

3号上映的《一条狗的使命》之前曾经被爆出拍摄期间有虐待动物的表现,IMDB上的用户报复性打分导致其曾经最低得分是1分,但之后经过导演和相关人士的澄清表示是子虚乌有的。不过目前该片在烂番茄的新鲜度仍然不高,但观众的喜爱度还是不错,在国内的豆瓣平台上,该片也得到了7.9分的高分。

前几天的9城点映虽然有少许的票补,但几乎是9成的上座,而且该片在猫眼的点映评分也达到了9.5分,这个成绩甚至要高于目前正在热映的口碑动画片《欢乐好声音》的9.3分。

其实国内也有不少的宠物题材影片,但宠物真人电影一直都是难出现口碑佳作。这一方面美日做得很好,几乎我们可以想到关于宠物的电影都是美国和日本。比如曾经在国内上映赚足眼泪的《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忠犬八公物语》(暨美版《忠犬八公》的原版影片)《导盲犬小Q》等。美国就更不用说了,和《一条狗的使命》影片中描写的一样,很多美国家庭都把宠物当成儿童的玩伴。去年国内曾经上映过有凯文史派西主演的宠物影片《九条命》,国内观众比较熟悉的美国宠物影片还有《101条斑点狗》《马利与我》等等。

并不是说国内拍不了关于宠物的好电影,主要的问题仍然在于宠物在我国家庭中的地位和美国有较大的区别。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宠物和主人的关系更是一种伴侣关系,但国内一直把宠物当成玩物。最近几年伴随空巢老人增多,青年人单身的比例增加,豢养宠物的势头比之前有增无减,宠物的弃养遗弃的状况成出不穷。而且很多饲养宠物的年轻人也处于盈利的目的交易宠物幼崽,把本来简简单单是一个精神寄托变成了一个盈利目的。

观念的上差距,导致我们拍摄类此宠物题材影片时,总会提及到宠物丢失,然后主人担心其被贩卖的无聊情节,缺乏美日类似影片中人和动物充分的互动,虽然宠物类影片大体是讲人和宠物的关系,但所有的电影最核心的问题仍然是讲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宠物的只不过是另外一种角色的存在。解决不了这个核心问题,还是只把宠物当成一个玩具是无法拍摄出具有感染力的电影,只不过传递给观众一只只外皮好看的宠物,但这个宠物的角色是没有灵魂的。

《一条狗的使命》最初并不被大家所看好,但点映良好的口碑,导演之前作品《忠犬八公》的情怀观众,包括题材和类型都是市场稀缺且容易引起观众共鸣的,也许《一条狗的使命》会成为令人侧目的黑马。

结束语:在经历失望的贺岁档和春节档后,今年寒假档期两部进口影片《极限特工3》和《生化危机6》大爆给市场重新注入了活力,毕竟这两部影片整体质量和评价都不算很好。不过,像《一条狗的使命》这样并不特别依赖电影重工业的影片我们是有能力去追赶和复刻的。《金刚狼》和《乐高蝙蝠侠大电影》作为成功IP转换,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毕竟内地市场很多类型影片的缺口都在被逐步打开,足够大的观众群体也是为电影人提供了更大更为宽广的创作空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匹狼、一条狗、一只蝙蝠,能否给孱弱的中国电影带来新启示

《金刚狼》和《乐高蝙蝠侠大电影》作为成功IP转换,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文|吕世明 编辑|朴芳

本周末三部北美热映的进口影片将登入中国内地大银幕,其中《金刚狼3:殊死一战》实现了内地与北美同步,这也是2017年真正意义上第一部同步北美上映的好莱坞大片。《一条狗的使命》在上周末全国九城做了限量点映,收获了超高的上座率和极高的猫眼点映评分。《乐高蝙蝠侠大电影》也是乐高系列大电影第一次登入中国内地,该片目前在北美上映19天已经取得了1.35亿美元,全球范围内累积2.28亿美元。

那么三部新片的市场前景会如何,这些影片能带给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市场什么样的启示呢?

1、中国的复仇者联盟有没有可能组建起来?

3月1日刚好是新的《电影法》颁布实施,国家电影专资办发布了重要通知:按电影法规定,3月3日上映的金刚狼3,线上线下售票口显著位置均需标出以下提示“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应在家长陪同下观看《金刚狼3:殊死一战》”。这也是内地官方正式对一部上映的影片提出家长辅导观影的要求,可以视为内地分级制度的曙光。尽管此次“分级”内地观众仍然看到是阉割且不完整的影片,但总归是一种改变和进步,毕竟对于目前世界第二大的电影市场,任何激进的改革方式都不值得提倡。

分级的路对于中国电影还是很漫长的,不妨来说一下美漫的超级英雄电影。

2002年,由漫威和哥伦比亚制作的全新超级英雄电影《蜘蛛侠》在北美和中国内地上映了,这也是真正意义上在中国内地以正规渠道上映的超级英雄电影,在较早些年内地曾经以买断的模式上映过DC的《超人》系列影片。

真正开启漫威复仇者联盟宇宙的已经是2008年的《钢铁侠》,一直到2019年5月的《复仇者联盟4》,这12年期间漫威上映了14部影片,未来将计划上映9部影片,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漫威超级英雄宇宙。

同时FOX旗下的X战警系列影片也上映了多部电影,当FOX看到漫威宇宙启用了单人英雄计划,其也在2009年推出自己的首部超级英雄电影暨《金刚狼》,但比起漫威宇宙的单人影片《金刚狼》不算超级成功的超级英雄电影。两部影片投资2.7亿美元,两部影片都没有在本土收回投资,好在于全球票房近8亿。

第三部《金刚狼3:殊死一战》在海外多个地区首映和点映收获了大大好于之前两部的口碑,该部作品投资预售和前两部基本持平,有望借助好口碑拿到系列影片新高,同时内地因本次是同步北美,也会轻松突破两部的票房成绩(第一部7700万,第二部2.54亿)。第三部《金刚狼》作品作为狼叔的告别之作,有希望借助类似《生化危机:终章》的情怀卖点取得和之前漫威个人英雄影片类似的成绩(参考《蚁人》和《奇异博士》的一亿美元以上的成绩)。

但对于国内大部分7080后来说,这部分观众的儿时很多漫画经典却长时间缺失大银幕,充斥春节档的西游系列影片是较为独特的例子,不能作为漫画改编作品来谈论。和美国漫威和DC两家漫画巨头相比,建国后其实只有上影美术电影制片厂一家公司有能力出品动画片电影。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上影美术只能做动画短片和少数几部经典的动画长片,因产业规模等原因,始终没有成长为一个可以推动行业的翘楚。也是因为其具有一定的行业垄断性,缺乏竞争机制,每年的拍片预算和计划都摆到那里。

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后,国内的动画片制片已经没有能力同日美的卡通影片抗衡。同时,缺乏版权和衍生品扩展的意识,也使得国内丧失了最好的打基础阶段。最后造成的恶果就是国内面临到无经典漫画IP可以被利用,或者说很多经典IP真人化重启难度非常大,这也是因为上影厂为国企,对于这样的单位撬动其压箱底的经典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虽然不断有网友影迷自己来意淫中国经典动画片人物组成自己的复仇者联盟,毕竟国产动画片在当时还是处于一种低幼的观众阶段,虽然最近几年情况有很大的扭转,要形成和漫威、DC一样的宇宙还是有巨大的难度的。

2、跳跳蛙为什么不能做成像LEGO那样的超级大电影?

3号上映的《乐高蝙蝠侠大电影》是一般非常独特电影。可能对于很多00后来说,乐高玩具差不多就是他们父母小时候孩之宝的变形金刚、特种部队。因乐高在国内正版化时间不长,宣传各方面远不及当年的《变形金刚》,孩之宝当年为了在国内贩售变形金刚甚至把TV版动画片用非常低的价格倾销到中国内地。

对于很多七八零后来说,大家儿时的玩具单调而匮乏。此时中国刚刚改革开放,普通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非常有限,对于给孩子的零花钱非常有限,这就导致普通家庭的孩子只能购买价格低廉的一些玩具。还是因为版权的意识,当时所有的商品虽已有注册商标,但一种产品开模后几乎全国都可以去生产。也是因为这些儿童玩具产品技术含量低,造价也低,销量也巨大,大体都是靠销量赚取利润。

同时这些七八零后儿时玩具也没有形成品牌概念,所有产品均以粗暴式的生产方式往市场堆砌,在计划经济时代原材料还有个控制和调配的过程,但到了市场经济时期,产品生产的盲目性加大。一直都处于一种无头苍蝇的乱打乱撞态度。本来在此阶段是有希望树立自己的国民玩具品牌形象,但至终也没有中国的孩之宝和乐高出现。

反观乐高这一点就做得非常棒,其实乐高玩具的技术含量并不高。比起我们儿时玩得七巧板、九连环、华容道而言,乐高只能针对5岁以下的孩子来游戏。不过乐高有一套完整的市场战略体系,通过积木的数量规模来调整用户的年龄层次,这也使得乐高可以斩获更多年龄阶段用户的青睐。

和漫画一样,国产玩具生产在八九十时代的低落,导致当《变形金刚》这样的儿时情怀影片以炫酷技术进入到中国市场,我们只能望洋兴叹,自愧不如,而且这种差距是无法拟补和追上的。只不过《乐高蝙蝠侠大电影》远没有和变形金刚一样更为广泛的内地群众基础,这也导致该片要面临和之前《魔发精灵》《逗鸟外传》一样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

 

 

3、黑马《一条狗的使命》缘何对国产宠物电影是碾压打击?

3号上映的《一条狗的使命》之前曾经被爆出拍摄期间有虐待动物的表现,IMDB上的用户报复性打分导致其曾经最低得分是1分,但之后经过导演和相关人士的澄清表示是子虚乌有的。不过目前该片在烂番茄的新鲜度仍然不高,但观众的喜爱度还是不错,在国内的豆瓣平台上,该片也得到了7.9分的高分。

前几天的9城点映虽然有少许的票补,但几乎是9成的上座,而且该片在猫眼的点映评分也达到了9.5分,这个成绩甚至要高于目前正在热映的口碑动画片《欢乐好声音》的9.3分。

其实国内也有不少的宠物题材影片,但宠物真人电影一直都是难出现口碑佳作。这一方面美日做得很好,几乎我们可以想到关于宠物的电影都是美国和日本。比如曾经在国内上映赚足眼泪的《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忠犬八公物语》(暨美版《忠犬八公》的原版影片)《导盲犬小Q》等。美国就更不用说了,和《一条狗的使命》影片中描写的一样,很多美国家庭都把宠物当成儿童的玩伴。去年国内曾经上映过有凯文史派西主演的宠物影片《九条命》,国内观众比较熟悉的美国宠物影片还有《101条斑点狗》《马利与我》等等。

并不是说国内拍不了关于宠物的好电影,主要的问题仍然在于宠物在我国家庭中的地位和美国有较大的区别。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宠物和主人的关系更是一种伴侣关系,但国内一直把宠物当成玩物。最近几年伴随空巢老人增多,青年人单身的比例增加,豢养宠物的势头比之前有增无减,宠物的弃养遗弃的状况成出不穷。而且很多饲养宠物的年轻人也处于盈利的目的交易宠物幼崽,把本来简简单单是一个精神寄托变成了一个盈利目的。

观念的上差距,导致我们拍摄类此宠物题材影片时,总会提及到宠物丢失,然后主人担心其被贩卖的无聊情节,缺乏美日类似影片中人和动物充分的互动,虽然宠物类影片大体是讲人和宠物的关系,但所有的电影最核心的问题仍然是讲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宠物的只不过是另外一种角色的存在。解决不了这个核心问题,还是只把宠物当成一个玩具是无法拍摄出具有感染力的电影,只不过传递给观众一只只外皮好看的宠物,但这个宠物的角色是没有灵魂的。

《一条狗的使命》最初并不被大家所看好,但点映良好的口碑,导演之前作品《忠犬八公》的情怀观众,包括题材和类型都是市场稀缺且容易引起观众共鸣的,也许《一条狗的使命》会成为令人侧目的黑马。

结束语:在经历失望的贺岁档和春节档后,今年寒假档期两部进口影片《极限特工3》和《生化危机6》大爆给市场重新注入了活力,毕竟这两部影片整体质量和评价都不算很好。不过,像《一条狗的使命》这样并不特别依赖电影重工业的影片我们是有能力去追赶和复刻的。《金刚狼》和《乐高蝙蝠侠大电影》作为成功IP转换,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毕竟内地市场很多类型影片的缺口都在被逐步打开,足够大的观众群体也是为电影人提供了更大更为宽广的创作空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