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什么收入的人在用共享单车?研究结果出乎意料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什么收入的人在用共享单车?研究结果出乎意料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和“十三五”规划建议中首次提出“共享经济”理念。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共享经济发展”、“支持共享经济发展”。

共享单车是指企业对用户进行共享服务的一种形式,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等公共场所提供自行车单车,通过手机端GPS进行定位,供用户定位查询,然后进行骑行使用,最后用户通过手机支付等手段进行付费,它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

报告名称:《中国共享单车市场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报告类型:行业研究报告

所属行业:城市交通

一、行业背景

中国共享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成为时下热点。

共享经济正在快速颠覆房屋服务、出行服务、家政服务、物流服务、知识技能服务、兴趣爰好服务等六大细分领域。

共享经济当下在住行领域全面爆发,公寓和民宿共享越来越得到用户的关注与使用,网约车已经成为大家生活的一部分。

二、机遇和挑战

1. 机遇分析:

政策机遇: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和“十三五”规划建议中首次提出“共享经济”理念。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共享经济发展”、“支持共享经济发展”。

市场机遇:移动互联网浪潮下,供给与需求方可以通过通过共享经济平台进行交易。

2. 挑战分析:

法律监管滞后。

社会公共服务的欠缺。

部分消费群体存在“入门屏障”。

细分领域里的共享平台数量激增,竞争也愈发激烈。

三、总体思路

1. 市场定位:解决1至3公里短程的出行问题

2. 消费群体:城市海量白领上班族及高校学生等

3. 运营模式:

用手机即可完成借车、还车、缴费等全过程;

全国通用、车辆动态GPS定位;

可预约用车、可随时随地借车还车;

设置信用制度,建立良好的用户监督机制。

4. 技术支撑:

通过移动LBS应用

动态算法

定价、支付和互评体系

四、市场和用户分析

1. 用户分析:

活跃用户数据: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中旬,ofo和摩拜单车周活跃用户数分别达到436万和421万。其中,OFO微信端用户占比55%,APP用户占比45%。

用户性别分布:男性占56.4%,女性占43.6%。

用户城市分布:一线城市占59.3%;二线城市占22.6%;三线城市占11.1%。

用户学历:本科占52.1%;硕士/MBA占23.5%;高中及以下占9.5%。

用户收入:8001元至10000万占24.7%;5001至8000元占21.6%;无收入人群(多为学生群体)占18.9%。

2. 需求分析:

上下班通勤作为交通补充为65.9%;

市内短途出行为57.1%;

高校内出行为38.7%。

3. 需求变化:

高校内出行由上半年的53,3%降至38.7%(由于ofo走出校园)

上下班作为交通补充及市内短途出行比例变化不大

4. 品牌和用户对比分析:

35岁以上用户永安行最多,永安行用户年龄偏大;

ofo与摩拜单车等互联网新兴共享单车用户主要为年轻人,其中25岁之下用户ofo最多;

25岁至35岁用户摩拜单车及小蓝单车最多。

五、总结

短程出行是出行市场尚未解决的问题,共享单车的出现很好的弥补了市场的空白。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崛起而成长,APP、移动支付、GPS导航等互联网技术将社会海量、分散、闲置的资源平台化、协同化地集聚、复用与供需匹配,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创新的新形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什么收入的人在用共享单车?研究结果出乎意料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和“十三五”规划建议中首次提出“共享经济”理念。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共享经济发展”、“支持共享经济发展”。

共享单车是指企业对用户进行共享服务的一种形式,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等公共场所提供自行车单车,通过手机端GPS进行定位,供用户定位查询,然后进行骑行使用,最后用户通过手机支付等手段进行付费,它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

报告名称:《中国共享单车市场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报告类型:行业研究报告

所属行业:城市交通

一、行业背景

中国共享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成为时下热点。

共享经济正在快速颠覆房屋服务、出行服务、家政服务、物流服务、知识技能服务、兴趣爰好服务等六大细分领域。

共享经济当下在住行领域全面爆发,公寓和民宿共享越来越得到用户的关注与使用,网约车已经成为大家生活的一部分。

二、机遇和挑战

1. 机遇分析:

政策机遇: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和“十三五”规划建议中首次提出“共享经济”理念。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共享经济发展”、“支持共享经济发展”。

市场机遇:移动互联网浪潮下,供给与需求方可以通过通过共享经济平台进行交易。

2. 挑战分析:

法律监管滞后。

社会公共服务的欠缺。

部分消费群体存在“入门屏障”。

细分领域里的共享平台数量激增,竞争也愈发激烈。

三、总体思路

1. 市场定位:解决1至3公里短程的出行问题

2. 消费群体:城市海量白领上班族及高校学生等

3. 运营模式:

用手机即可完成借车、还车、缴费等全过程;

全国通用、车辆动态GPS定位;

可预约用车、可随时随地借车还车;

设置信用制度,建立良好的用户监督机制。

4. 技术支撑:

通过移动LBS应用

动态算法

定价、支付和互评体系

四、市场和用户分析

1. 用户分析:

活跃用户数据: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中旬,ofo和摩拜单车周活跃用户数分别达到436万和421万。其中,OFO微信端用户占比55%,APP用户占比45%。

用户性别分布:男性占56.4%,女性占43.6%。

用户城市分布:一线城市占59.3%;二线城市占22.6%;三线城市占11.1%。

用户学历:本科占52.1%;硕士/MBA占23.5%;高中及以下占9.5%。

用户收入:8001元至10000万占24.7%;5001至8000元占21.6%;无收入人群(多为学生群体)占18.9%。

2. 需求分析:

上下班通勤作为交通补充为65.9%;

市内短途出行为57.1%;

高校内出行为38.7%。

3. 需求变化:

高校内出行由上半年的53,3%降至38.7%(由于ofo走出校园)

上下班作为交通补充及市内短途出行比例变化不大

4. 品牌和用户对比分析:

35岁以上用户永安行最多,永安行用户年龄偏大;

ofo与摩拜单车等互联网新兴共享单车用户主要为年轻人,其中25岁之下用户ofo最多;

25岁至35岁用户摩拜单车及小蓝单车最多。

五、总结

短程出行是出行市场尚未解决的问题,共享单车的出现很好的弥补了市场的空白。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崛起而成长,APP、移动支付、GPS导航等互联网技术将社会海量、分散、闲置的资源平台化、协同化地集聚、复用与供需匹配,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创新的新形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