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半年之久,去哪儿网在3月1日宣布将正式完成私有化,成为一家私人公司。其股票将不再纳斯达克股市挂牌交易,将彻底从美国退市。这也宣告着携程系的内部融合到了一个新阶段。
其实这几年从美股退市的中国概念股越来越多,那么就涉及到咱们今天要讲的上市公司私有化交易。
那么什么叫上市公司私有化交易呢?
早在2O世纪五六十年代,上市公司私有化便作为资本运营的一种手段出现在西方发达的资本市场,1986-1989年私有化活动达到顶峰。然而,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来说,上市公司私有化却是近两年才被关注的新名词。
划重点:这么说吧:你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想将这家上市公司退市,于是你就去全数买回小股东手上的股份,买回后撤销这家公司的上市资格,变为大股东本身的私有公司,即退市。
这是资本市场一类特殊的并购操作,它与其他并购操作的最大区别就是它的目标是使被收购上市公司下市,由公众公司变为私人公司。
讲到这里就会有人疑问了,能够上市是多少公司梦寐以求的!为何要私有化退市呢?当然并不是我们想的这么简单啦!其实大多数完成私有化交易的是中概股,也就是那些在美上市中国企业。
毕竟不是亲儿子 国外不好混
像之前的360,因为整体环境发展良好,2011在北美上市,正赶上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赴美上市潮,前后上市的还有优酷、土豆、当当、唯品会等等,此后到2013年,阿里巴巴、去哪儿、微博、聚美优品也相继上市。
然而退潮期很快就到了。过去两年,企业IPO的数量不断减少,中概股选择私有化方式的数量却不断增多,造成整个股市迷之尴尬的局面。
说好的上市圈钱 怎么就退市了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中资企业在境外进行IPO的只有14家,为过去三年以来的新低。而今年上半年,除了51Talk外,再无任何国内企业赴美上市的消息。那些赴美上市的国际不好混啊!那些“海归股”也并不都是个个光彩靓丽!
中概股私有化的原因主要有:
首先是估值上,赴美上市的中概股价值被严重低估,所谓的“华尔街不懂中国”让大多数的公司都得不到应有的估值。
其次,中概股的交易量普遍偏低,没有交易量就相当于已经失去了持续融资的能力,再加上一些做空机构的恶意做空。
监管上,中概股在美国受到了决策上的严厉监督,中国公司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面临着强烈的法律风险,同时也给了一些做空机构可乘之机。比如麦考林自从上市开始,就被美国一些律师事务所盯上,应对了数次的诉讼,面临多次退市的压力,还曾通过并股自救,避免退市。
资金就是企业的血液,没有了新鲜的血液,就要瘫痪和死亡,无论是在国外上市碰壁还是回来在国内上市。上市公司私有化的最后的目的都是为了企业发展,都是为了回归A股套利。所以我们也就不觉得上市公司私有化这一现象在各公司争相上市的大环境下的格格不入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