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长城》亏损7500万美元?中美合拍不是电影市场最好的选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长城》亏损7500万美元?中美合拍不是电影市场最好的选择

《长城》投资方之一的环球影业表示,影片将面临7500万美元的亏损,而作为出品方和全球发行方的环球影业,要承担至少1000万美元的损失。

作者 | 马程

原文 | 《好莱坞报道者》

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主持人“鸡毛”(Jimmy Kimmel)不留情面地嘲笑马特·达蒙,“他本来是《海边的曼彻斯特》的主演,然而他‘大方’地把拿影帝的机会让给了卡西·阿弗列克,自己却绑上辫子跑到中国去演了一部电影。听说陪了8000万美元呢! ”

很明显,“鸡毛”提到的“赔钱的中国电影”就是《长城》。《长城》在中国内地市场的票房成绩约为1.7亿美元。在北美上映2周之后的票房为3700万左右,已经滑出票房排行榜前五位。目前,《长城》在全球的总票房数刚刚超过3亿美元。

美国首映

虽然《长城》还未在北美市场下线,但是《好莱坞报道者》已经做出初步的预期:这部制作费用高达 1.5亿美元的电影有可能将亏损7500万美元。

这个预测并非空穴来风。《长城》投资方之一的环球影业负责人近期透露,由于公司投资了25%的制作费用和近8000万美元的全球宣发费用,这样算下来,环球影业因《长城》项目的亏损将1000万美元。

《长城》的主要出品方为传奇影业、环球影业、中影集团和乐视影业。这四家投资方将根据投资比重而共同来承担票房分成和风险。目前,其他三家投资方还没有对《长城》盈亏情况做出评价。

只有马特达蒙的《长城》美国海报

实际上,《长城》在下线之后还有机会通过多渠道来收回成本。据统计,针对美国国内家庭影院的回收预计在2000万美元左右,而世界其他国家的家庭影院回收在1500万美元,电视台的版权和播出收益在250万到300万美元之间。

这意味着,即使《长城》在后期实现了利益最大化,依然难以帮助片方最终收回成本。

“全球第一市场和第二市场的最大规模的合作结果并不完美,就当一次试错了。”一位票房分析师表示,而另一位分管中国市场的好莱坞高管的说法则更加直接,“毫无疑问,这就是一场失败。”

中美合拍受挫

烂番茄指数

《长城》的票房失败对于近期愈演愈烈的合拍片潮流是一次打击。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结合东方传统和审美和西方的“升级打怪”情节的故事,但是并没有很多观众买账。即使在全美300多家院线获得了排片,最后的票房量也不容乐观,上映首周冲进了票房排行榜的前三位,在此后出现了急速的下降趋势。

口碑不佳是关键,在电影网站IMDB上的评分为6.5分,Metacritic上的评分只有42/100。

《长城》启用了中美两方的制作团队,中间存在着很高的交流成本,例如,剧组前后动用了100多位翻译来进行交流和协调。一位执行人员曾说,“《长城》最大的问题是尝试同时取悦中国和全世界的观众,想要把自己打造成一种’世界语’,却适得其反。”

中美合拍的势头是否会因此放缓?目前还未得出结论。

根据政策,在合拍片中陪你过,好莱坞公司可以获得影片上映后票房分账的43%,这一优惠的政策吸引了很多好莱坞公司积极与中国资方合作。此前,派拉蒙影业的《变形金刚》和迪士尼的《钢铁侠3》,在策划阶段就很快地敲定了中方的合作,具体的中国元素的植入甚至是在签订合同之后再具体商讨的。

知名咨询公司MKM Partners的高管Eric Handler表示,好莱坞不可能无视中国的电影市场,其中有大量潜在的资本和机会。“《长城》的失败并不具有代表性,下一步可能有人会探索出一条正确的合作路径。”

同时,《长城》一样高成本大制作的作品在合拍片中很少见。2016年初,Skydance Media宣布将与阿里影业共同投资及制作电影《飞虎Flying Tigers》,加上早些时候,阿里影业参投《碟中谍5:神秘国度》,两部影片都属于中成本体量。2016年11月,中影联手派格影业,投资了美国导演 Mark Gorden的《超级星纪元(Edge of the World)》,这也是一部中小成本的合拍片。

在一段时间内,中低成本的电影仍然是合拍片的主流,不会让片方有巨大的财力负担。

合拍不如战略合作?

随着中美资本的深度合作,六大也意识到进军中国市场不止可以通过合拍片的模式,也开始用各种形式向中国电影市场渗入。

针对单部电影项目投资只是最为初级的形式,而与电影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或者直接进行投资,成为了六大的重要选择。而“打包式”战略投资是近年主要趋势,主要指中国公司以投资电影片单的方式与好莱坞展开合作。

2015年9月,索尼影视娱乐旗下的Motion Picture Group达成了战略合作,万达得以在此后能够批量参投索尼旗下的影片进行股权投资,并加入部分中国元素。同年,电广传媒与美国狮门影业达成15亿美元合作,可以将在之后的三年进行50部电影的合作。

这样的合作方式逐渐成为国内资本与好莱坞电影公司合作的主流。2017年初,上影集团与华桦传媒向派拉蒙注资10亿美元,并取得未来3年派拉蒙电影25%的投资权。由派拉蒙出品《极限特工3:终极回归》在国内获得超过10亿票房,引发了业内轰动。

投资本土电影公司是另外一条战略思路。华纳兄弟在2015年,与华人文化联手成立了合资公司——旗舰影业,华人文化主导的财团控股51%,华纳兄弟持股49%。

2015年底,华纳兄弟把总部负责国际发行事务的高管空降至香港,监督旗舰影业的业务,可见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成立至今,旗舰合作出品《陆垚知马俐》、《王牌逗王牌》已经上映。同时,正在制作当中的《巨齿鲨》是根据美国畅销书改编的,这也体现了旗舰影业下一步对全球市场的重视。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长城》亏损7500万美元?中美合拍不是电影市场最好的选择

《长城》投资方之一的环球影业表示,影片将面临7500万美元的亏损,而作为出品方和全球发行方的环球影业,要承担至少1000万美元的损失。

作者 | 马程

原文 | 《好莱坞报道者》

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主持人“鸡毛”(Jimmy Kimmel)不留情面地嘲笑马特·达蒙,“他本来是《海边的曼彻斯特》的主演,然而他‘大方’地把拿影帝的机会让给了卡西·阿弗列克,自己却绑上辫子跑到中国去演了一部电影。听说陪了8000万美元呢! ”

很明显,“鸡毛”提到的“赔钱的中国电影”就是《长城》。《长城》在中国内地市场的票房成绩约为1.7亿美元。在北美上映2周之后的票房为3700万左右,已经滑出票房排行榜前五位。目前,《长城》在全球的总票房数刚刚超过3亿美元。

美国首映

虽然《长城》还未在北美市场下线,但是《好莱坞报道者》已经做出初步的预期:这部制作费用高达 1.5亿美元的电影有可能将亏损7500万美元。

这个预测并非空穴来风。《长城》投资方之一的环球影业负责人近期透露,由于公司投资了25%的制作费用和近8000万美元的全球宣发费用,这样算下来,环球影业因《长城》项目的亏损将1000万美元。

《长城》的主要出品方为传奇影业、环球影业、中影集团和乐视影业。这四家投资方将根据投资比重而共同来承担票房分成和风险。目前,其他三家投资方还没有对《长城》盈亏情况做出评价。

只有马特达蒙的《长城》美国海报

实际上,《长城》在下线之后还有机会通过多渠道来收回成本。据统计,针对美国国内家庭影院的回收预计在2000万美元左右,而世界其他国家的家庭影院回收在1500万美元,电视台的版权和播出收益在250万到300万美元之间。

这意味着,即使《长城》在后期实现了利益最大化,依然难以帮助片方最终收回成本。

“全球第一市场和第二市场的最大规模的合作结果并不完美,就当一次试错了。”一位票房分析师表示,而另一位分管中国市场的好莱坞高管的说法则更加直接,“毫无疑问,这就是一场失败。”

中美合拍受挫

烂番茄指数

《长城》的票房失败对于近期愈演愈烈的合拍片潮流是一次打击。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结合东方传统和审美和西方的“升级打怪”情节的故事,但是并没有很多观众买账。即使在全美300多家院线获得了排片,最后的票房量也不容乐观,上映首周冲进了票房排行榜的前三位,在此后出现了急速的下降趋势。

口碑不佳是关键,在电影网站IMDB上的评分为6.5分,Metacritic上的评分只有42/100。

《长城》启用了中美两方的制作团队,中间存在着很高的交流成本,例如,剧组前后动用了100多位翻译来进行交流和协调。一位执行人员曾说,“《长城》最大的问题是尝试同时取悦中国和全世界的观众,想要把自己打造成一种’世界语’,却适得其反。”

中美合拍的势头是否会因此放缓?目前还未得出结论。

根据政策,在合拍片中陪你过,好莱坞公司可以获得影片上映后票房分账的43%,这一优惠的政策吸引了很多好莱坞公司积极与中国资方合作。此前,派拉蒙影业的《变形金刚》和迪士尼的《钢铁侠3》,在策划阶段就很快地敲定了中方的合作,具体的中国元素的植入甚至是在签订合同之后再具体商讨的。

知名咨询公司MKM Partners的高管Eric Handler表示,好莱坞不可能无视中国的电影市场,其中有大量潜在的资本和机会。“《长城》的失败并不具有代表性,下一步可能有人会探索出一条正确的合作路径。”

同时,《长城》一样高成本大制作的作品在合拍片中很少见。2016年初,Skydance Media宣布将与阿里影业共同投资及制作电影《飞虎Flying Tigers》,加上早些时候,阿里影业参投《碟中谍5:神秘国度》,两部影片都属于中成本体量。2016年11月,中影联手派格影业,投资了美国导演 Mark Gorden的《超级星纪元(Edge of the World)》,这也是一部中小成本的合拍片。

在一段时间内,中低成本的电影仍然是合拍片的主流,不会让片方有巨大的财力负担。

合拍不如战略合作?

随着中美资本的深度合作,六大也意识到进军中国市场不止可以通过合拍片的模式,也开始用各种形式向中国电影市场渗入。

针对单部电影项目投资只是最为初级的形式,而与电影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或者直接进行投资,成为了六大的重要选择。而“打包式”战略投资是近年主要趋势,主要指中国公司以投资电影片单的方式与好莱坞展开合作。

2015年9月,索尼影视娱乐旗下的Motion Picture Group达成了战略合作,万达得以在此后能够批量参投索尼旗下的影片进行股权投资,并加入部分中国元素。同年,电广传媒与美国狮门影业达成15亿美元合作,可以将在之后的三年进行50部电影的合作。

这样的合作方式逐渐成为国内资本与好莱坞电影公司合作的主流。2017年初,上影集团与华桦传媒向派拉蒙注资10亿美元,并取得未来3年派拉蒙电影25%的投资权。由派拉蒙出品《极限特工3:终极回归》在国内获得超过10亿票房,引发了业内轰动。

投资本土电影公司是另外一条战略思路。华纳兄弟在2015年,与华人文化联手成立了合资公司——旗舰影业,华人文化主导的财团控股51%,华纳兄弟持股49%。

2015年底,华纳兄弟把总部负责国际发行事务的高管空降至香港,监督旗舰影业的业务,可见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成立至今,旗舰合作出品《陆垚知马俐》、《王牌逗王牌》已经上映。同时,正在制作当中的《巨齿鲨》是根据美国畅销书改编的,这也体现了旗舰影业下一步对全球市场的重视。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