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任深交所理事长两年多的陈东征,今日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参加在北京铁道大厦经济界35组的小组讨论会议,并在会后接受了证券时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对于当前IPO发行节奏,陈东征说:“当前的IPO发行速度叫快吗?不算快!比如2010年,仅在深交所挂牌上市的企业就有321家。”他表示,交易所的定位首先要服从国家大经济战略的安排,然后差异化竞争;其次要从服务企业的需求出发,而不能只考虑交易所要推动什么。
当前IPO速度不算快
3月4日上午,全国政协经济界小组讨论会在北京铁道大厦召开。原深交所理事长陈东征现身经济组35组的会议上,参与小组讨论的还有曾任银监会主席的刘明康、前不久刚卸任国家发改委主任的徐绍史等。
会后,陈东征接受了证券时报独家专访。当记者问及对当前IPO发行速度的看法时,他说:“当前的IPO发行速度叫快吗?不算快!”
他举了个例子,比如2010年,当年仅在深交所挂牌上市的企业就有321家。
据Wind统计,从2007年到2016年十年间,在沪深两个交易所挂牌上市企业最多的一年是2010年,共有348家企业完成IPO;其次是2011年,上市企业有281家;再而就是2016年和2015年,分别有227家、223家企业完成上市。其中2013年IPO暂停,当年只有2家上市。
市场都比较关注2016年的数据。2016年IPO发行节奏不算最快的,但数量已赶超2015年排在第三位。截至3月4日,今年以来上市的企业也有89家了。
陈东征表示:“现在我国经济发展讲究可持续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调动民间积极性、激发民间资本的活力。如果说IPO快了,但你看排队的企业还那么多呢。真正把民间积极性调动起来,才可以谈可持续发展,不是靠政府财力支撑,而要重视民间资本、民间智慧、民间人才。”
正如2月26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发布会上所说的:“从长远看,通过减少或暂停IPO 稳定市场的效果并不好,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数量还要增加。”事实上,去年共有90家公司主动从IPO排队在审的企业中撤回。
要服从国家大经济战略安排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已形成了上交所、深交所各有侧重的格局,长期以来在股权融资方面,上交所侧重主板,深交所侧重创业板、中小板,但在债券市场上,近年来深交所上市的公司债规模和数量都明显少于上交所。
对2001年就离开“国办”南下深圳的陈东征来说,他在深交所党委书记、理事长的任上一干就是13年,感情自然深厚,深交所成立至今也只有20多年。
谈到沪深两个交易所的竞争格局时,陈东征说道:“交易所都有自己的发展战略,但不管是上交所、深交所、还是股转系统,定位首先要服从国家大经济战略的安排,然后差异化竞争,如果完全是同质化竞争,那不如搞一个交易所就行。”
“其次是,交易所要从服务企业的需求考虑,而不能只考虑主观上要推动什么,要根据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提供服务。” 陈东征说。
陈东征简介:
原深圳证券交易所党委书记、理事长;现任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87年到1997年间,曾在国务院办公厅工作十年之久,历任处长、副局长;
1997年5月担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
2001年10月出任深圳证券交易所党委书记、理事长;
2014年9月由于年龄原因不再担任深圳证券交易所党委书记、理事长职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