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解读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好处及建议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解读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好处及建议

企业资产证券化有助于形成有序、可控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

绿专资本表示资产证券化在境内实行的比较晚,但在政府的支持下,发行规模日益增大。企业资产证券化可以在如下三个方面发挥作用:

首先,企业资产证券化有助于形成有序、可控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

在我国由证监会管辖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与美国的收入债券有颇多相似之处。究其实质,都是以具有稳定特征的市政、基础设施收入作为债务偿付的根本保障。从已经完成的企业资产证券化案例来看,基础资产的类型包括污水处理收费、发电上网收费、通信网络租赁费、高速公路收费、主题公园门票收入等,与前述美国收入债券十分接近。

与美国收入债券相比,我国市政及基础设施类企业资产证券化的信用资质更为优异,原因在于提供了更多的增信措施。例如,除了基础资产的现金流外,融资企业还承担差额支付的义务,而且还多安排实力更为雄厚的地方政府平台企业提供担保,实现了多重保障。

债务管理的核心在于,主体未来是否有足够的收入来确保债务的偿还,债务收入比应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过高的偏离可能引发债务危机。企业资产证券化在测算可筹资规模时,以基础资产未来可产生的现金流为基础。

在测算未来现金流时趋于保守,而且还要通过超额抵押的方式来提高债务偿付的可靠性。通过结构、流程设计,现金流的归集、控制也能够做到认真、有效。会聘请专门的银行负责在现金流产生的源头归集资金,然后再汇入证券公司在托管银行开立的专项计划账户,与企业的其他资金运营实现隔离,切实做到“专款专用”,有效避免“一款多用”。可以说,以此模式形成的债务就是健康的、有序的。

其次,企业资产证券化能够有效盘活企业应收账款。

因商品、服务买卖或并购等商业行为产生的企业之间的债权,是最为合适的证券化基础资产之一。这样的资产具备产权明晰、破产隔离可实现等证券化资产的特点。从这个角度看,与信贷资产相似,只不过信贷资产是银行对企业的债权,应收账款是企业对企业的债权。

在我国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上,应收账款占据了不小的规模。这部分存量,若能够通过资本市场盘活,与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能够起到分散企业经营风险、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作用。

而且,应收账款证券化对中小企业的意义更为明显。

其一,应收账款证券化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回款难的问题。

商业交易的双方多因交易地位的不同存在强弱之分,应收账款由于不受市场监督,强势者拖欠弱势者应收账款的情况因此并不鲜见。中小企业在商业交易中多处于弱势地位,应收账款回款是困扰其经营管理的难题之一。将应收账款证券化,使其受到资本市场的监督,可以有效化解上述问题。

其二,应收账款证券化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中小企业因经营规模偏小、抗经济周期波动的能力偏弱,进入融资市场的难度很大,即使勉强为市场接受,融资成本也往往颇高。资产证券化能够将基础资产隔离出来,以资信更为优异的中大型企业所欠账款为质押进行融资,能够实现良好的融资成本,为中小企业筹措到宝贵的经营发展资金。

其三,应收账款证券化能够使中小企业有能力提供更长的应收账款账期,从而提升其产品的销售竞争力,获得更好的销售业绩。

绿专资本表示另外,企业资产证券化有助于提高商业地产融资效率。

美国商业地产资产证券化是相当常见的融资方式,操作模式为设立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投资于能产生稳定收益的不动产资产,以其未来的现金流来支付投资者收益。相比于直接投资地产项目,投资于REITs的流动性更高,物业管理也可以聘请专业团队,更加专业化。

目前,我国商业地产融资大多采用银行借款、信托融资等模式,与前述传统模式相比,资产证券化可接受的抵押物的折扣率更高,融资成本也有较大优势,将极大提升商业地产的融资效率。

企业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巨大空间和潜力令人兴奋,但若要实现其在我国投融资体系中更为重要的作用,还需要在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些改进工作。

对此,大致有三点建议:

第一,提高审核效率

对企业而言,一种融资方式是否有吸引力,除了成本的竞争力外,操作周期和效率也是需要考虑的、十分重要的因素,有时重要程度甚至超过前者。市场环境千变万化,今天某笔融资具备必要性,半年以后也许就发生变化了。从过往的情况来看,相对于中票短融、上市公司债券等产品,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审核周期偏长,不利于企业做好融资规划、把握好市场窗口。

第二,适当降低融资主体准入门槛

截至目前已发行的16单企业资产证券化项目中,有14单项目的原始权益人为央企或国有企业,优先级产品评级均为AAA。在市场发展的初期,选择优质主体开展试点是非常必要的,但随着市场发展的深入、规模的扩大,建议允许更多的主体(尤其是资质较强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和更多的资产类型(如产权清晰的自然景观门票收入、医院收费收入、学校收费收入等)开展资产证券化,逐步实现市场层次多元化,以满足不同融资方和投资者的需求,提高企业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市场化程度。

第三,增加产品的流动性

金融产品的流动性会明显影响其价格。企业资产证券化,因属于新产品范畴、不能质押回购融资的问题,发行和交易的收益率往往高于期限相近、评级相同的可比债券产品。从已完成的案例来看,流动性溢价平均在50-120基点。成本较高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发展。

绿专资本表示,随着交易所市场投资者群体的多元化,企业资产证券化市场需求承接能力、流动性问题都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下一步建议积极推进其作为标准券在场内进行质押回购。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解读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好处及建议

企业资产证券化有助于形成有序、可控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

绿专资本表示资产证券化在境内实行的比较晚,但在政府的支持下,发行规模日益增大。企业资产证券化可以在如下三个方面发挥作用:

首先,企业资产证券化有助于形成有序、可控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

在我国由证监会管辖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与美国的收入债券有颇多相似之处。究其实质,都是以具有稳定特征的市政、基础设施收入作为债务偿付的根本保障。从已经完成的企业资产证券化案例来看,基础资产的类型包括污水处理收费、发电上网收费、通信网络租赁费、高速公路收费、主题公园门票收入等,与前述美国收入债券十分接近。

与美国收入债券相比,我国市政及基础设施类企业资产证券化的信用资质更为优异,原因在于提供了更多的增信措施。例如,除了基础资产的现金流外,融资企业还承担差额支付的义务,而且还多安排实力更为雄厚的地方政府平台企业提供担保,实现了多重保障。

债务管理的核心在于,主体未来是否有足够的收入来确保债务的偿还,债务收入比应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过高的偏离可能引发债务危机。企业资产证券化在测算可筹资规模时,以基础资产未来可产生的现金流为基础。

在测算未来现金流时趋于保守,而且还要通过超额抵押的方式来提高债务偿付的可靠性。通过结构、流程设计,现金流的归集、控制也能够做到认真、有效。会聘请专门的银行负责在现金流产生的源头归集资金,然后再汇入证券公司在托管银行开立的专项计划账户,与企业的其他资金运营实现隔离,切实做到“专款专用”,有效避免“一款多用”。可以说,以此模式形成的债务就是健康的、有序的。

其次,企业资产证券化能够有效盘活企业应收账款。

因商品、服务买卖或并购等商业行为产生的企业之间的债权,是最为合适的证券化基础资产之一。这样的资产具备产权明晰、破产隔离可实现等证券化资产的特点。从这个角度看,与信贷资产相似,只不过信贷资产是银行对企业的债权,应收账款是企业对企业的债权。

在我国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上,应收账款占据了不小的规模。这部分存量,若能够通过资本市场盘活,与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能够起到分散企业经营风险、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作用。

而且,应收账款证券化对中小企业的意义更为明显。

其一,应收账款证券化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回款难的问题。

商业交易的双方多因交易地位的不同存在强弱之分,应收账款由于不受市场监督,强势者拖欠弱势者应收账款的情况因此并不鲜见。中小企业在商业交易中多处于弱势地位,应收账款回款是困扰其经营管理的难题之一。将应收账款证券化,使其受到资本市场的监督,可以有效化解上述问题。

其二,应收账款证券化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中小企业因经营规模偏小、抗经济周期波动的能力偏弱,进入融资市场的难度很大,即使勉强为市场接受,融资成本也往往颇高。资产证券化能够将基础资产隔离出来,以资信更为优异的中大型企业所欠账款为质押进行融资,能够实现良好的融资成本,为中小企业筹措到宝贵的经营发展资金。

其三,应收账款证券化能够使中小企业有能力提供更长的应收账款账期,从而提升其产品的销售竞争力,获得更好的销售业绩。

绿专资本表示另外,企业资产证券化有助于提高商业地产融资效率。

美国商业地产资产证券化是相当常见的融资方式,操作模式为设立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投资于能产生稳定收益的不动产资产,以其未来的现金流来支付投资者收益。相比于直接投资地产项目,投资于REITs的流动性更高,物业管理也可以聘请专业团队,更加专业化。

目前,我国商业地产融资大多采用银行借款、信托融资等模式,与前述传统模式相比,资产证券化可接受的抵押物的折扣率更高,融资成本也有较大优势,将极大提升商业地产的融资效率。

企业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巨大空间和潜力令人兴奋,但若要实现其在我国投融资体系中更为重要的作用,还需要在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些改进工作。

对此,大致有三点建议:

第一,提高审核效率

对企业而言,一种融资方式是否有吸引力,除了成本的竞争力外,操作周期和效率也是需要考虑的、十分重要的因素,有时重要程度甚至超过前者。市场环境千变万化,今天某笔融资具备必要性,半年以后也许就发生变化了。从过往的情况来看,相对于中票短融、上市公司债券等产品,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审核周期偏长,不利于企业做好融资规划、把握好市场窗口。

第二,适当降低融资主体准入门槛

截至目前已发行的16单企业资产证券化项目中,有14单项目的原始权益人为央企或国有企业,优先级产品评级均为AAA。在市场发展的初期,选择优质主体开展试点是非常必要的,但随着市场发展的深入、规模的扩大,建议允许更多的主体(尤其是资质较强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和更多的资产类型(如产权清晰的自然景观门票收入、医院收费收入、学校收费收入等)开展资产证券化,逐步实现市场层次多元化,以满足不同融资方和投资者的需求,提高企业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市场化程度。

第三,增加产品的流动性

金融产品的流动性会明显影响其价格。企业资产证券化,因属于新产品范畴、不能质押回购融资的问题,发行和交易的收益率往往高于期限相近、评级相同的可比债券产品。从已完成的案例来看,流动性溢价平均在50-120基点。成本较高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发展。

绿专资本表示,随着交易所市场投资者群体的多元化,企业资产证券化市场需求承接能力、流动性问题都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下一步建议积极推进其作为标准券在场内进行质押回购。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