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这个世界最大钨矿不简单!
2017年3月1日,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一二大队传来喜讯,江西世界最大的钨矿——朱溪钨矿新增三氧化钨资源量57.85万吨。
这标志着朱溪钨矿这座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钨矿“长个”20%,资源量规模由原来的286万吨增加至344.33万吨,再次刷新钨矿储量规模的世界纪录。
此前,朱溪钨矿于2015年12月1日已通过专家评审,确认其查明三氧化钨资源量为286万吨,问鼎世界最大钨矿。而原世界最大钨矿——大湖塘钨矿的资源量为106万吨,朱溪钨矿的资源量是其2.7倍。
浮梁县朱溪钨铜矿区位于景德镇市区南东13千米处,是江西省地勘基金和中央地勘基金的重点勘查项目。矿区是以矽卡岩型为主、集钨铜矿于一体的多金属矿床,矿床规模大、品位富,共伴生矿种多,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
探明的储量除286万吨钨外,另有伴生铜矿22.44万吨、银矿1165吨及锌、镓、镉等,可进行综合利用。而且目前主矿体沿走向、倾向均未控制至边界,勘查工作还在继续,资源量将进一步扩大。
二、钨资源枯竭严重
长期以来,我国钨资源因储量、产量和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而被业内人士称为“三个第一”。然而,经过多年开采,我国已面临严重的钨资源危机。
尽管为了缓解钨矿资源逐渐枯竭的现状,国家加大勘查力度,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从储量上分析,中国可以开采的钨不多了。据统计,从2003年至2011年,我国钨矿储量从420万吨降低至190万吨,减少了54.8%。
(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但是,在储量减少的情况下,我国钨精矿实际产量却远远超出国家规定开采配额,行业超采问题十分严重。以2015年为例,国土资源部公布的钨精矿开采总配额为9.1万吨,但当年全国钨精矿产量近12万吨,超采比例超过30%!
(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也因此,中国钨矿储采比明显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我国2012年钨资源储采比已降至9.4,远低于全球储采比21.94的平均水平。
而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2009年我国钨矿可开采年限为35.3年,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45.9年;2015 年可开采年限为26.8万年,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37.9年。仅6年间,国内开采年限下降24%,全球开采年限仅下降17.4%,可以说,中国钨矿资源的开采速度比同期世界水平快的多。
更加令人忧心的是,随着钨矿资源的逐年开采,钨矿山品位呈逐年降低的趋势。
易于采选、成分简单的黑钨矿资源,越来越接近枯竭的状态。早在2013年就有报道指出,对于中国现有10个大型优势黑钨资源矿山,其中8个矿山已开采了几十年进入到中晚期,还有2个黑钨矿山储量虽大,但开采品位低,难以堪当后备基地。
而占全国钨资源储量70%的白钨矿虽储量大,但85%的资源达不到矿山保本的最低品位,难以开发利用,无法与黑钨矿媲美。
(来源:光大证券)
那朱溪钨矿是否能缓解资源枯竭现状?
其实,国家为了保护钨资源,曾相继出台控制钨精矿的开采总量、收紧采矿许可证的发放、以及减少钨品出口配额等一系列政策来规范和限制钨的开采和出口,效果怎样?
我们可以看看,曾经的“世界钨都”江西大余县。
江西省大余县是我国最早发现黑钨矿的县,一直被誉为“中国钨业发祥地”,却在2011年1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
根据《大余县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规划(2013-2020年)》,由于长期高强度开采,现有钨矿可开采利用仅剩6.16万吨,开采年限不足10年。
这都是因为部分投资者注重眼前短期利益,不惜资源浪费,对钨矿资源进行无序开发。尽管国土资源部向全国钨矿下达钨精矿开采的“总量控制指标”,但由于地方政府存在狭隘经济利益观,对违法的小型钨矿选矿企业缺乏有效监管,加上地方政府的一味追求政绩,冶炼加工企业未批先建,生产规模屡屡扩大,钨矿超采现象严重。
这个超大型钨矿的出现,虽然对于中国增加钨矿市场全球话语权,具有正面的积极作用,但如果国家不进行有效的管控,很难保证不会出现第二个“大余县”。
三、钨矿国家重点勘查区
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了全国重要的钨矿区。
1、国家规划矿区
来源:《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
2、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
来源:《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
3、国家能源资源基地
来源:《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