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浩瀚无垠,库布其沙漠如同一幅金色画卷缓缓铺开,在这幅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的画卷上,在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北部、紧邻黄河几字弯南岸,中国首批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项目之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基地,正如一朵巨型向阳花在中亚荒漠逐光绽放。
2023年12月,在COP28 全球气候峰会开幕前夕, 由三峡新能源与亿利联合投资建设的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在库布其沙亿利生态治理区建成并网。该项目也是中国首个建成并网的立体生态光伏治沙大基地项目,可年发送绿电41亿千瓦时,减排320多万吨;项目配套的板下及周边治沙工程可治理沙漠10万亩。
光伏治沙、产业治沙,为鄂尔多斯高原披上绿装
曾经的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长期危及黄河流域和京津冀地区生态安全;现在的库布其沙漠,1/3面积得到了治理绿化,沙尘灾害天气减少了90%,干枯了千百年的湖泊涌出了清泉。
改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得来的,近40年来,在库布其沙漠腹地开创的企业科技治沙、产业治沙模式,在持续创新迭代过程中砥砺前行;在无数治沙人前赴后继的努力下,突破了技术、水资源和资金等难题,创新实践了“多灌木、少乔木、草补充”的治沙绿化配比方法、创新研发了节水灌木种子技术、风向数据法植树、立体光伏治沙等核心技术,构建了治沙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绿色低碳产业链,并带动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
库布其光伏治沙,有效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就业。建设期间,项目吸纳超过1000人次农牧民就业运营期间,项目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的乡村振兴互助模式,预计每年可稳定吸纳500人次从事组件清洗、板下农作物种植管护、牧业养殖等工作。
库布奇沙漠的变化,让世界为之赞叹。联合国环境署对库布其沙漠治理进行了长年的跟踪调研,并以库布其治沙作为沙漠土壤碳捕捉与沙漠绿色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发布了全球首份生态财富报告。报告指出库布其沙治理三十多年来累积了丰厚的成果,固碳1540万吨、释氧1830万吨、生物多样性保护产生价值3.49亿元,创造生态财富5000多亿元人民币,带动民众脱贫超过10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100多万人次。
立体生态光伏治沙模式,走出库布其、向西部沙区推进
今年以来,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锁边林建设,及沙漠光伏电站配套生态治理、光伏板下经济项目等,都在扎实推进中。
作为我国防沙治沙与沙戈荒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战场,库布其沙区最早创新实施立体生态光伏治沙模式,结合企业治沙、科技治沙、光伏治沙的综合业态,带动地区发展、沙区农牧民增收。现如今,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的库布其立体生态光伏治沙模式,正在走出库布其、走出内蒙,向西部沙区推进。
甘肃武威腾格里沙漠,正在建设的“光伏治沙+健康产业”基地,就成为了河西走廊打造“绿电、绿洲+健康产业”的一道风景线。2023年9月,亿利武威50万千瓦立体光伏治沙产业化示范项目已建成并网,有效治沙3万余亩,每年可生产绿电9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2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4万吨。
新疆和田地区,于田与民丰35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在今年7月集中开工,项目建成并网后,预计年上网电量30.36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03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250万吨,该项目是坚决打赢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具体体现和实际行动,标志着和田地区在绿色能源与生态治理领域迈出坚实一步。
治沙的“中国方案”,正在走向世界、改变世界
沙漠治理,不仅是中国面对的问题,更是困扰全球的一个顽疾。近年来,中国治沙行动成效显著已首次实现所有调查省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逆转”,面积持续“双缩减”程度持续“双减轻”,荒漠生态系统呈现功能增强、稳中向好”态势。库布其模式也被作为治沙的“中国方案”,正在被推广到海外,惠及其他位处于沙漠地带的国家。
2023年8月,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签署了《关于建立中阿干旱、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国际研究中心的谅解备忘录》,中阿干旱、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国际研究中心揭牌,沙特与亿利资源集团的两个合作项目作为该中心首批项目正式启动,包括推广亿利库布其节水灌木种子技术、“乔灌草”科学配比种植模式以及亿利立体光伏治沙技术体系,在沙特建设年产1亿株的沙早生灌木智慧苗圃以及规模不低于100万千瓦的生态光伏治沙产业园,助力沙特百亿棵树计划的落地。
2024年4月,江苏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沙特工业城和科技区管理局签署土地租赁协议,共建新光伏生产基地。沙特工业城和科技区管理局首席执行官马吉德表示,此次合作将为沙特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沙特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的竞争力。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利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资讯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