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17年网大市场洗牌,如何找到你的一席之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17年网大市场洗牌,如何找到你的一席之地?

红线之内不可触碰,红线之外大有可为。

作者 | 楚峤

版面编辑 | 谢小招

图文编辑 | 于秋茳、徐温佳

3月1日我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施。对于电影事业而言,良好的制度框架已然搭就;而对于网大团队来说,竞争加剧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市场洗牌期。新年开局,如何解读平台政策、如何在新规下创新、如何以内容制胜,都是值得深度探讨的话题。

上周六,娱影智库(数据支持:娱影数据系统)联合洛克影视、筋斗云、影大人举办了“爱在网大的岁月”系列论坛第五期线下活动,以“市场洗牌如何找到你的一席之地”为主题,邀请了乐视视频网络大电影内容经理杨毅峰、北京电影家协会编剧分会副会长&秘书长陈秋平、聪明传媒创始人&CEO朱其民三位大咖,基于2017年网络电影业的新政策,从平台、专业电影人以及制作公司三个不同视角探讨如何在白热化竞争中脱颖而出。

杨毅峰:红线之内不可触碰,红线之外大有可为

杨毅峰用其严谨的逻辑和充足的论据,跟在场来宾分享了2017年乐视平台关于促进网络电影发展的相关合作理念、措施以及选片标准。杨毅峰表示,很多人认为平台内容审核是一件非常神秘的事情,合作方也经常不清楚自己的片子为什么被毙掉或是通过审核。对于平台的审核,大家常常会进入三个误区:

误区一:网络平台自审自播,所以拍什么都可以,只要能上就行。

杨毅峰解释道,自3月1日开始《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施,这不仅是文化产业领域的第一部法律,也预示着电影市场内的所有标准都即将规范化,网络电影的审核标准也会向院线电影靠拢。另外,鉴于最近三个月,广电总局已通知下线100多部影片,主要问题是内容涉黄、涉赌、涉黑以及恶搞历史人物和名著。对此,乐视推出了“史上最严的”大屏电影审核标准——“十不准”以及“七鼓励”(戳我回顾)。

杨毅峰还特地从“十不准”中划了四个重点项,包括:蹭IP行为、损害未成年人权益、恶搞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以及错误的价值观导向。他表示,一旦触及这几个底线,平台将予以坚决的打击,绝对不允许上线。并且,乐视对于违规合作方的态度是:第一次停止合作,并予以一次警告;第二次将被拉入黑名单,永远终止合作;对于情节严重的,将会进行行业内的通报。

误区二:片子投资大、有明星加入,就一定能通过审核或者独家。

杨毅峰说,在审核的过程中,他们并不是笼统地看影片投资大不大,而是要看这个钱是投在了影片的哪一个部分。他表示,网大一直以来都不是一个靠明星来支持的产业,它靠的是制作、是内容、是故事和用户的精准定位——让用户能在网大上看见在院线电影上看不到的东西。所以说,投资体量大不一定就意味着能通过审核或能拿到好的资源,关键要看钱是否用在了刀刃上: “一味追求明星和特效,是毁掉一部网大的最有效方法。”杨毅峰认为,用户对这方面的感知实际上是非常少的,把有限的资金砸在这些上面没有必要。

误区三:片子是专业班底,甚至是院线团队制作的,就一定能成为爆款。

杨毅峰表示,乐视对于内容的审核,除了专业的制作水准外,还要考虑网大的故事性和商业性。他说,制作方主要考虑的是收益,但是作为平台而言考虑更多的是用户。因此,黄金六分钟固然重要,但平台的机会是留给六分钟以后还能做得很好的合作方。同时,杨毅峰强调了网大的网络属性。对于如何才能使影片不再缺乏网感,杨毅峰表示,网大团队要考虑的第一是传播率,第二是用户喜欢看什么,第三是用户感知。平台只是内容的搬运工,不是制作方也不是终端,因此制片方做网大时更多要考虑的是用户喜欢而不是平台的口味。

此外,论坛上杨毅峰还介绍到,基于乐视庞大的会员基数,今年乐视将会对整个网络电影做一次升级——乐视网络大片会正式升级为乐视大屏电影。杨毅峰说:“会员1.0时代拼的是内容,会员2.0时代靠的是内容+体验,而在会员3.0时代,服务是关键。”因此,基于乐视平台的网大将被分端、分众以及场景化,这是未来大屏电影的发展方向。

对于2017年网大市场的前景与方向,杨毅峰表示,从市场的角度来说,目前的网络电影市场正出于蛰伏期,不过这种蛰伏不是市场的崩盘,而是内部的整理和淘汰。因此,今年乐视将开发系列化电影,电影也将更类型化及差异化。希望网大团队能够在新的一年,看清用户,看清市场,继续坚持。

(娱影君还在继续整理张毅峰的详细版发言稿和PPT,更多详细内容请继续关注“娱影网络视界”哦!)

  • 陈秋平:有价值和价值观的故事才会脱颖而出

陈秋平作为资深电影编剧,从专业编剧角度与大家探讨了在网大竞争白热化背景下,什么故事可以脱颖而出。陈秋平说,自2014年网大的概念被提出,直至今日,其发展可谓是火山喷发式。竞争白热化,一方面表现为网大作品数量多,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播放平台广告位有限,观众的的时间、精力和注意力更是有限的。面对海量的视频节目,播出平台的收费观看模式(包括会员制)充当了节目过滤器的功能。换句话说,人们与其浪费时间在网上瞎碰乱撞找好看的节目,不如花钱(付费)在会员区观看经网站过滤过的视频作品。这个趋势预示着中国的付费观影模式将催生一个庞大的产业,这个产业中也包含着网络大电影。

关于什么故事可以吸引人,陈秋平提出几个分析:

首先,要讲“奇葩人物的故事”。把奇葩放在风口浪尖。所谓“奇葩”,就是具备个性化、极致性、趣味性、流行化或是现实性特征的人物。

其次,要做“能带给人惊喜的故事”。令人惊喜,题材上就要有创新,故事既要让观众感到出乎意料之外,又让人们感觉是情理之中。

第三,要用“类型化”的方式来讲故事。影片要将娱乐性放在首位,教化和教育的部分“埋藏”起来;要善于在套路中去找突破和创新,又要用表面的新颖导向套路的共鸣。

第四,要讲年轻的故事。年轻的故事,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写年轻人的故事。年轻人不仅仅看年轻人的故事,也会看主人公并非年轻人的故事,甚至主人公可以是动物、机器人等非人类。因此,关键是写年轻人爱看的故事。具体表现为:年轻人喜爱的元素、丰富的信息、紧凑的节奏、流行的“黑话”和表达方式。

第五,要讲有温度的故事。一部影片要有是非观,有道德的评判。弘扬什么、批判什么,旗帜鲜明。故事的张力和感染力,最终来源于赞扬了真善美,批判了假恶丑。有了善恶褒贬,才有情感的力量,故事才有温度。

陈秋平认为,网络没有门槛,或者说这个门槛根本不需要(触碰政治红线的例外),市场本身就会优胜劣汰,把所有不好的东西淘汰下去,好的东西自然脱颖而出。正因为网络的这一属性,网络大电影才会有一个巨大的上升空间,未来的大片一定会出现在网络上;网络大电影的形式,也将是所有拥有电影梦想的人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

(想知道陈秋平老师对每个TIP的详细解读?请继续关注“娱影网络视界”!)

  • 朱其民:放下网大,走向电影

朱其民用风趣和轻松的话风,分享了他对于网大和电影的严肃思考。朱其民认为,不能再按照过往的思维做网大,对于网大团队来讲,不按电影的方法做,未来将无路可走。因此,我们要放下网大,走向电影。

在朱其民看来,网大市场险象环生,要想在竞争中胜出有三种方式。首先是要去拍头部内容,但如果想要影片在故事、制作、阵容等方面全面地提升,对制作方的经济基础和拍摄经验都会有较高的要求。第二,就是要拍类型化影片。朱其民表示,时至今日,类型片是被社会所广泛认同的。因此,网大团队在创作的过程中,要找那些能够感动自己内心的类型,而不是一味跟风。第三种方式是要将影片风格化。朱其民说,他所理解的风格化就是影片要在某一个方面走向完全极致。

接下来,朱其民以聪明传媒拍摄的《魔盗同盟》为例,给在场来宾详细介绍了他们是如何进行标准化、精细化制作,以及如何选择成熟商业类型选题和有价值的演员,为网大团队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价值。其中,对于精细化制作,朱其民表示,拍摄的分镜、沙盘方案是十分有必要的。另外,他还强调,要带着营销思维去做网大。制作方也不要拘泥于单一的平台分成收入,而应放眼多样化的收入方式,比如国内外宣发、植入广告等。

朱其民表示,作为一个正在前进中的网大从业者,自己每天也经历着行业的新变化。赚过钱,也有赔钱的时候。因此,在这个行业闯荡一定要坚持。但坚持的是什么呢?坚持做电影。最后,朱其民还建议,随着政策的收紧,为了规避下架等风险,网大团队们在创作之外要尽可能地拿龙标,保障影片收益不会因尺度等其他因素遭受损失。

精彩的分享之后,就进入到了论坛特色的圆桌论坛环节。三位嘉宾就网络电影市场2017年如何走好精品化之路提出了超多的干货。后续娱影君会详细为大家分享,请继续关注我们!

“爱在网大的岁月”系列论坛举办至今,为网络电影行业搭建了一个业内交流的平台,与广大从业者一起共同促进网络电影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2017年,“爱在网大的岁月”论坛还将继续与网络电影市场共同成长,在精品化的路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为“娱影智库”原创独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有需要开通白名单转载的公号请后台留言联系,本文禁止未经授权二改发布,一旦发现,严肃处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17年网大市场洗牌,如何找到你的一席之地?

红线之内不可触碰,红线之外大有可为。

作者 | 楚峤

版面编辑 | 谢小招

图文编辑 | 于秋茳、徐温佳

3月1日我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施。对于电影事业而言,良好的制度框架已然搭就;而对于网大团队来说,竞争加剧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市场洗牌期。新年开局,如何解读平台政策、如何在新规下创新、如何以内容制胜,都是值得深度探讨的话题。

上周六,娱影智库(数据支持:娱影数据系统)联合洛克影视、筋斗云、影大人举办了“爱在网大的岁月”系列论坛第五期线下活动,以“市场洗牌如何找到你的一席之地”为主题,邀请了乐视视频网络大电影内容经理杨毅峰、北京电影家协会编剧分会副会长&秘书长陈秋平、聪明传媒创始人&CEO朱其民三位大咖,基于2017年网络电影业的新政策,从平台、专业电影人以及制作公司三个不同视角探讨如何在白热化竞争中脱颖而出。

杨毅峰:红线之内不可触碰,红线之外大有可为

杨毅峰用其严谨的逻辑和充足的论据,跟在场来宾分享了2017年乐视平台关于促进网络电影发展的相关合作理念、措施以及选片标准。杨毅峰表示,很多人认为平台内容审核是一件非常神秘的事情,合作方也经常不清楚自己的片子为什么被毙掉或是通过审核。对于平台的审核,大家常常会进入三个误区:

误区一:网络平台自审自播,所以拍什么都可以,只要能上就行。

杨毅峰解释道,自3月1日开始《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施,这不仅是文化产业领域的第一部法律,也预示着电影市场内的所有标准都即将规范化,网络电影的审核标准也会向院线电影靠拢。另外,鉴于最近三个月,广电总局已通知下线100多部影片,主要问题是内容涉黄、涉赌、涉黑以及恶搞历史人物和名著。对此,乐视推出了“史上最严的”大屏电影审核标准——“十不准”以及“七鼓励”(戳我回顾)。

杨毅峰还特地从“十不准”中划了四个重点项,包括:蹭IP行为、损害未成年人权益、恶搞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以及错误的价值观导向。他表示,一旦触及这几个底线,平台将予以坚决的打击,绝对不允许上线。并且,乐视对于违规合作方的态度是:第一次停止合作,并予以一次警告;第二次将被拉入黑名单,永远终止合作;对于情节严重的,将会进行行业内的通报。

误区二:片子投资大、有明星加入,就一定能通过审核或者独家。

杨毅峰说,在审核的过程中,他们并不是笼统地看影片投资大不大,而是要看这个钱是投在了影片的哪一个部分。他表示,网大一直以来都不是一个靠明星来支持的产业,它靠的是制作、是内容、是故事和用户的精准定位——让用户能在网大上看见在院线电影上看不到的东西。所以说,投资体量大不一定就意味着能通过审核或能拿到好的资源,关键要看钱是否用在了刀刃上: “一味追求明星和特效,是毁掉一部网大的最有效方法。”杨毅峰认为,用户对这方面的感知实际上是非常少的,把有限的资金砸在这些上面没有必要。

误区三:片子是专业班底,甚至是院线团队制作的,就一定能成为爆款。

杨毅峰表示,乐视对于内容的审核,除了专业的制作水准外,还要考虑网大的故事性和商业性。他说,制作方主要考虑的是收益,但是作为平台而言考虑更多的是用户。因此,黄金六分钟固然重要,但平台的机会是留给六分钟以后还能做得很好的合作方。同时,杨毅峰强调了网大的网络属性。对于如何才能使影片不再缺乏网感,杨毅峰表示,网大团队要考虑的第一是传播率,第二是用户喜欢看什么,第三是用户感知。平台只是内容的搬运工,不是制作方也不是终端,因此制片方做网大时更多要考虑的是用户喜欢而不是平台的口味。

此外,论坛上杨毅峰还介绍到,基于乐视庞大的会员基数,今年乐视将会对整个网络电影做一次升级——乐视网络大片会正式升级为乐视大屏电影。杨毅峰说:“会员1.0时代拼的是内容,会员2.0时代靠的是内容+体验,而在会员3.0时代,服务是关键。”因此,基于乐视平台的网大将被分端、分众以及场景化,这是未来大屏电影的发展方向。

对于2017年网大市场的前景与方向,杨毅峰表示,从市场的角度来说,目前的网络电影市场正出于蛰伏期,不过这种蛰伏不是市场的崩盘,而是内部的整理和淘汰。因此,今年乐视将开发系列化电影,电影也将更类型化及差异化。希望网大团队能够在新的一年,看清用户,看清市场,继续坚持。

(娱影君还在继续整理张毅峰的详细版发言稿和PPT,更多详细内容请继续关注“娱影网络视界”哦!)

  • 陈秋平:有价值和价值观的故事才会脱颖而出

陈秋平作为资深电影编剧,从专业编剧角度与大家探讨了在网大竞争白热化背景下,什么故事可以脱颖而出。陈秋平说,自2014年网大的概念被提出,直至今日,其发展可谓是火山喷发式。竞争白热化,一方面表现为网大作品数量多,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播放平台广告位有限,观众的的时间、精力和注意力更是有限的。面对海量的视频节目,播出平台的收费观看模式(包括会员制)充当了节目过滤器的功能。换句话说,人们与其浪费时间在网上瞎碰乱撞找好看的节目,不如花钱(付费)在会员区观看经网站过滤过的视频作品。这个趋势预示着中国的付费观影模式将催生一个庞大的产业,这个产业中也包含着网络大电影。

关于什么故事可以吸引人,陈秋平提出几个分析:

首先,要讲“奇葩人物的故事”。把奇葩放在风口浪尖。所谓“奇葩”,就是具备个性化、极致性、趣味性、流行化或是现实性特征的人物。

其次,要做“能带给人惊喜的故事”。令人惊喜,题材上就要有创新,故事既要让观众感到出乎意料之外,又让人们感觉是情理之中。

第三,要用“类型化”的方式来讲故事。影片要将娱乐性放在首位,教化和教育的部分“埋藏”起来;要善于在套路中去找突破和创新,又要用表面的新颖导向套路的共鸣。

第四,要讲年轻的故事。年轻的故事,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写年轻人的故事。年轻人不仅仅看年轻人的故事,也会看主人公并非年轻人的故事,甚至主人公可以是动物、机器人等非人类。因此,关键是写年轻人爱看的故事。具体表现为:年轻人喜爱的元素、丰富的信息、紧凑的节奏、流行的“黑话”和表达方式。

第五,要讲有温度的故事。一部影片要有是非观,有道德的评判。弘扬什么、批判什么,旗帜鲜明。故事的张力和感染力,最终来源于赞扬了真善美,批判了假恶丑。有了善恶褒贬,才有情感的力量,故事才有温度。

陈秋平认为,网络没有门槛,或者说这个门槛根本不需要(触碰政治红线的例外),市场本身就会优胜劣汰,把所有不好的东西淘汰下去,好的东西自然脱颖而出。正因为网络的这一属性,网络大电影才会有一个巨大的上升空间,未来的大片一定会出现在网络上;网络大电影的形式,也将是所有拥有电影梦想的人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

(想知道陈秋平老师对每个TIP的详细解读?请继续关注“娱影网络视界”!)

  • 朱其民:放下网大,走向电影

朱其民用风趣和轻松的话风,分享了他对于网大和电影的严肃思考。朱其民认为,不能再按照过往的思维做网大,对于网大团队来讲,不按电影的方法做,未来将无路可走。因此,我们要放下网大,走向电影。

在朱其民看来,网大市场险象环生,要想在竞争中胜出有三种方式。首先是要去拍头部内容,但如果想要影片在故事、制作、阵容等方面全面地提升,对制作方的经济基础和拍摄经验都会有较高的要求。第二,就是要拍类型化影片。朱其民表示,时至今日,类型片是被社会所广泛认同的。因此,网大团队在创作的过程中,要找那些能够感动自己内心的类型,而不是一味跟风。第三种方式是要将影片风格化。朱其民说,他所理解的风格化就是影片要在某一个方面走向完全极致。

接下来,朱其民以聪明传媒拍摄的《魔盗同盟》为例,给在场来宾详细介绍了他们是如何进行标准化、精细化制作,以及如何选择成熟商业类型选题和有价值的演员,为网大团队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价值。其中,对于精细化制作,朱其民表示,拍摄的分镜、沙盘方案是十分有必要的。另外,他还强调,要带着营销思维去做网大。制作方也不要拘泥于单一的平台分成收入,而应放眼多样化的收入方式,比如国内外宣发、植入广告等。

朱其民表示,作为一个正在前进中的网大从业者,自己每天也经历着行业的新变化。赚过钱,也有赔钱的时候。因此,在这个行业闯荡一定要坚持。但坚持的是什么呢?坚持做电影。最后,朱其民还建议,随着政策的收紧,为了规避下架等风险,网大团队们在创作之外要尽可能地拿龙标,保障影片收益不会因尺度等其他因素遭受损失。

精彩的分享之后,就进入到了论坛特色的圆桌论坛环节。三位嘉宾就网络电影市场2017年如何走好精品化之路提出了超多的干货。后续娱影君会详细为大家分享,请继续关注我们!

“爱在网大的岁月”系列论坛举办至今,为网络电影行业搭建了一个业内交流的平台,与广大从业者一起共同促进网络电影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2017年,“爱在网大的岁月”论坛还将继续与网络电影市场共同成长,在精品化的路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为“娱影智库”原创独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有需要开通白名单转载的公号请后台留言联系,本文禁止未经授权二改发布,一旦发现,严肃处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