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还记得20天前茅五泸郎剑“茅台会议”吗?川酒总结后出大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还记得20天前茅五泸郎剑“茅台会议”吗?川酒总结后出大招

经过20多天的发酵,此次考察对川酒的后续影响逐渐显现出来,这种影响有可能是深层次、重量级的。

文 | 云酒团队

2017年2月16-18日,四川省经信委及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领导带队,川酒巨头五粮液集团总经理兼股份公司董事长刘中国、泸州老窖集团董事长张良、泸州老窖股份公司董事长刘淼、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剑南春集团副董事长杨冬云等相关人员组成的四川白酒产业代表团,赴贵州茅台集团考察学习。而贵州省相关领导及茅台集团高层袁仁国、李保芳等悉数出席,这次“茅台会议”在当时引发了行业的广泛关注。

经过20多天的发酵,此次考察对川酒的后续影响逐渐显现出来,这种影响有可能是深层次、重量级的。

对比贵州,川酒自认三大不足

云酒头条(微信号:YJTT2016)获悉,经过这次走访交流,川酒方面普遍认为自身相比贵州白酒存在三大不足。

首先是地方性的产业政策和支持力度,在川酒企业看来,其在这方面与贵州存在较大差距。

资料显示,2011年,贵州省为促进白酒产业做大做强,出台了《关于发展白酒产业有关税收政策的意见》,提出了支持白酒企业技术创新、市场营销等十一条优惠政策;2012年,国务院出台《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后,贵州省立即制定下发《加快贵州白酒产业发展的意见》,成立全省白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白酒产业振兴发展的组织领导;2016年,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又出台了《推动白酒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贵州白酒产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把茅台集团培育成千亿企业。

这种持续性、针对性、操作性极强的产业支持政策,川酒方面之前并不多见。

其次是产业结构与资源配置的集中度,川酒比之贵州白酒更低。

在贵州省近年来的着力打造下,贵州白酒核心企业的优势地位更加凸显,其中茅台集团的支撑带动作用特别突出,2016年茅台集团完成工业增加值444亿元,同比增长18.1%,占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1.4%;上缴税金188.8亿元,占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2.2%。

常年以来,四川白酒的产业链较长,从“六朵金花”企业到省内二、三线企业,再到大量分布的小型企业和原酒企业,这种庞大而分散的产业结构,导致川酒资源配置较为分散,过度竞争相互杀价,甚至出现原酒企业输出优质产品,外省酒企用川酒提供的“子弹”打回四川名酒企业的情况。

在之前一段时期内,特别是白酒行业的黄金十年中,这种产业结构为川酒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使产业规模迅速壮大。而随着行业深度调整期的持续影响,白酒市场呈现出“强分化”趋势,名酒企业市场优势地位进一步放大,资源集中度低的情况,便直接转化为企业竞争力不足,制约了川酒的发展。

在企业层面,茅台产品系列的精简有力给川酒参观企业留下了极深印象,而这恰恰是川酒长期存在的一大短板。

以茅台为例,其产品系列非常精简,除茅台酒外,只有迎宾酒、王子酒、年份酒三大分支,形成了强有力的大单品战略格局,这和川酒“六朵金花”曾经的买断贴牌产品“满天飞”形成鲜明对比。近一段时期来,川酒企业已经意识到“少就是多”的道理,以很大的决心和力度进行产品线调整,但相比于茅台,其对于产品线的精简优化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川酒出招,从产品结构到产业结构或将生变

川酒面临着严峻形势和现实挑战,其产业利润在全国的份额持续下降,从2013年的30.7%下降到2016年的26.5%,累计下降4.2个百分点。在这种情况下,川酒一旦意识并提出问题所在,可能很快就有实质性动作。

首先,川酒或将通过政策性引导与扶持,集中资源支持核心企业发展。

据了解,在赴茅台交流之后,川酒方面已经达成共识,将向有关部门传递相关诉求,包括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导向作用,重点扶持基础好、发展潜力巨大、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并安排专项资金,从技术改造、新品研发、品牌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加大引导支持力度。

另据内部人士透露,针对四川原酒的品牌化打造,或将通过“六朵金花”企业以资本为纽带的方式,推动川酒产业链的深度整合。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召集相关单位就《四川省白酒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方案进行研讨,“扶优限劣、加快重组”就是议题之一。而近期宜宾市、泸州市等川酒主产区均提出整合计划,重点培育5至10家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白酒企业集团。可以推断,鼓励扶持具有实力优势的白酒企业实施行业整合,这已是大势所趋。也是川酒要走的必经之路。

同时,川酒“金花企业”或将加强对高端市场的竞争攻势,对产品结构和布局的控制力度将持续加大。

其实自去年以来,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剑南春等川酒骨干在上述方面均有显著动作,一方面是提升产品价格,巩固高端地位,一方面通过减少条码、限制贴牌商等办法“清理门户”集中打造战略大单品和核心产品线。

有趣的是,在上述方面动作较大的四家“金花”企业,都参加了此次赴茅台交流,在茅台的所见所得,很可能使他们对产品线、价格线进一步加强管理。

川酒出招之后,行业分化将达空前强度?

白酒行业的分化趋势已得到充分确认,无论从全国范围还是从区域范围,领先企业的竞争优势越来越明显。如果川酒通过一定的政策调整和企业行动,在精简、聚焦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那将造成行业分化达到空前强度。

以市场表现来看,所谓的白酒行业分化,一部分名酒企已有了明确的方针计划,增长势头稳健,增长幅度持续扩大,而一部分主导型的区域酒企,已确定了在根据地市场强市为王的增长路线,其竞争形势和指向也相对明确。相对而言,川酒核心企业或许是行业分化的最大“变数”。

包括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等在内的川酒企业,之前进行了一系列极具魄力的调整,而实效究竟如何,市场还处于观察阶段。通过川酒产业层面的调整为其撑腰,使其更具发展底气和增长能力,对于白酒市场格局的影响将是难以估量的。

随着这个过程的推进,精简和聚焦或将不仅局限于川酒内部,而将传导至整个白酒行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贵州茅台

4.8k
  • 贵州茅台:拟与茅台集团共同出资成立研究院公司,注册资本金为10亿元
  • 各省茅台经销商拟成立平台公司,开发本省文创茅台酒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还记得20天前茅五泸郎剑“茅台会议”吗?川酒总结后出大招

经过20多天的发酵,此次考察对川酒的后续影响逐渐显现出来,这种影响有可能是深层次、重量级的。

文 | 云酒团队

2017年2月16-18日,四川省经信委及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领导带队,川酒巨头五粮液集团总经理兼股份公司董事长刘中国、泸州老窖集团董事长张良、泸州老窖股份公司董事长刘淼、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剑南春集团副董事长杨冬云等相关人员组成的四川白酒产业代表团,赴贵州茅台集团考察学习。而贵州省相关领导及茅台集团高层袁仁国、李保芳等悉数出席,这次“茅台会议”在当时引发了行业的广泛关注。

经过20多天的发酵,此次考察对川酒的后续影响逐渐显现出来,这种影响有可能是深层次、重量级的。

对比贵州,川酒自认三大不足

云酒头条(微信号:YJTT2016)获悉,经过这次走访交流,川酒方面普遍认为自身相比贵州白酒存在三大不足。

首先是地方性的产业政策和支持力度,在川酒企业看来,其在这方面与贵州存在较大差距。

资料显示,2011年,贵州省为促进白酒产业做大做强,出台了《关于发展白酒产业有关税收政策的意见》,提出了支持白酒企业技术创新、市场营销等十一条优惠政策;2012年,国务院出台《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后,贵州省立即制定下发《加快贵州白酒产业发展的意见》,成立全省白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白酒产业振兴发展的组织领导;2016年,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又出台了《推动白酒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贵州白酒产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把茅台集团培育成千亿企业。

这种持续性、针对性、操作性极强的产业支持政策,川酒方面之前并不多见。

其次是产业结构与资源配置的集中度,川酒比之贵州白酒更低。

在贵州省近年来的着力打造下,贵州白酒核心企业的优势地位更加凸显,其中茅台集团的支撑带动作用特别突出,2016年茅台集团完成工业增加值444亿元,同比增长18.1%,占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1.4%;上缴税金188.8亿元,占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2.2%。

常年以来,四川白酒的产业链较长,从“六朵金花”企业到省内二、三线企业,再到大量分布的小型企业和原酒企业,这种庞大而分散的产业结构,导致川酒资源配置较为分散,过度竞争相互杀价,甚至出现原酒企业输出优质产品,外省酒企用川酒提供的“子弹”打回四川名酒企业的情况。

在之前一段时期内,特别是白酒行业的黄金十年中,这种产业结构为川酒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使产业规模迅速壮大。而随着行业深度调整期的持续影响,白酒市场呈现出“强分化”趋势,名酒企业市场优势地位进一步放大,资源集中度低的情况,便直接转化为企业竞争力不足,制约了川酒的发展。

在企业层面,茅台产品系列的精简有力给川酒参观企业留下了极深印象,而这恰恰是川酒长期存在的一大短板。

以茅台为例,其产品系列非常精简,除茅台酒外,只有迎宾酒、王子酒、年份酒三大分支,形成了强有力的大单品战略格局,这和川酒“六朵金花”曾经的买断贴牌产品“满天飞”形成鲜明对比。近一段时期来,川酒企业已经意识到“少就是多”的道理,以很大的决心和力度进行产品线调整,但相比于茅台,其对于产品线的精简优化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川酒出招,从产品结构到产业结构或将生变

川酒面临着严峻形势和现实挑战,其产业利润在全国的份额持续下降,从2013年的30.7%下降到2016年的26.5%,累计下降4.2个百分点。在这种情况下,川酒一旦意识并提出问题所在,可能很快就有实质性动作。

首先,川酒或将通过政策性引导与扶持,集中资源支持核心企业发展。

据了解,在赴茅台交流之后,川酒方面已经达成共识,将向有关部门传递相关诉求,包括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导向作用,重点扶持基础好、发展潜力巨大、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并安排专项资金,从技术改造、新品研发、品牌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加大引导支持力度。

另据内部人士透露,针对四川原酒的品牌化打造,或将通过“六朵金花”企业以资本为纽带的方式,推动川酒产业链的深度整合。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召集相关单位就《四川省白酒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方案进行研讨,“扶优限劣、加快重组”就是议题之一。而近期宜宾市、泸州市等川酒主产区均提出整合计划,重点培育5至10家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白酒企业集团。可以推断,鼓励扶持具有实力优势的白酒企业实施行业整合,这已是大势所趋。也是川酒要走的必经之路。

同时,川酒“金花企业”或将加强对高端市场的竞争攻势,对产品结构和布局的控制力度将持续加大。

其实自去年以来,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剑南春等川酒骨干在上述方面均有显著动作,一方面是提升产品价格,巩固高端地位,一方面通过减少条码、限制贴牌商等办法“清理门户”集中打造战略大单品和核心产品线。

有趣的是,在上述方面动作较大的四家“金花”企业,都参加了此次赴茅台交流,在茅台的所见所得,很可能使他们对产品线、价格线进一步加强管理。

川酒出招之后,行业分化将达空前强度?

白酒行业的分化趋势已得到充分确认,无论从全国范围还是从区域范围,领先企业的竞争优势越来越明显。如果川酒通过一定的政策调整和企业行动,在精简、聚焦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那将造成行业分化达到空前强度。

以市场表现来看,所谓的白酒行业分化,一部分名酒企已有了明确的方针计划,增长势头稳健,增长幅度持续扩大,而一部分主导型的区域酒企,已确定了在根据地市场强市为王的增长路线,其竞争形势和指向也相对明确。相对而言,川酒核心企业或许是行业分化的最大“变数”。

包括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等在内的川酒企业,之前进行了一系列极具魄力的调整,而实效究竟如何,市场还处于观察阶段。通过川酒产业层面的调整为其撑腰,使其更具发展底气和增长能力,对于白酒市场格局的影响将是难以估量的。

随着这个过程的推进,精简和聚焦或将不仅局限于川酒内部,而将传导至整个白酒行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