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透析行业数据,中国景区营收已经不再是“门票经济”了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透析行业数据,中国景区营收已经不再是“门票经济”了么?

现在的旅游基础数据已经积累到足以进行行业分析的层面,深度挖掘将会比较及时的反映市场动态和产业规模,更好的能够服务旅游发展。

说的是“门票经济”,谈的是旅游数据。

最近,笔者做了一份关于国内景区收入方面的数据统计,具体可参考下图:

这份表格中的数据来源,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国家旅游局发布的《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2-2013》;第二部分,线上门票收入来自第三方研究机构(除2016年);第三部分,线上门票收入数据来自中国旅游电子门票研究中心(2016);第四部分,来自笔者的预测,2014-2017年景区收入按照同比增幅3%,线上渗透率同比增幅30%。(获取途径有限,笔者暂时无法获取2014-2016年 《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不过,据相关人士信息获知,2016年统计年鉴已经有售。)

这里面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探析一下。

一、“门票经济”是否还占据中国景区收入的主流?

“门票经济”,这一概念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旅游景区(点)管理体制的改革,关于景区门票涨价的问题逐渐被人们所关注,由此而产生。门票营收占据了景区营收的绝大比例(超过50%),经济营收方面成为景区营收的绝对来来源,并形成依赖。

但是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2》中可见:2012年,景区营业收入为2898.93亿元,其中门票收入为927.06亿元,占景区营收的31.98%。而在2012年,笔者搜集到的相关文章中,也可见这一年是“门票经济”争议尤为激烈的一年;也是在这一年,百度百科的词条中创建了“门票经济”。但是从国内景区统计发布的数据来看,“门票经济”似乎已经得到了有效的缓解,远低于50%的营收占比。

而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3》页得到了验证:2013年,景区营业收入为2989.11亿元,其中门票收入为869.64亿元,占景区营收的29.09%,同比下降9.04%。在这一年,门票市场开始进入由同程旅游引发的“价格战”的鏖战中。自此,门票标品产品开始出现在在线旅游创业者和竞争者的视野中。至此,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综上,2年的统计年鉴的数据来看,门票营收的占比都没有超过32%,剩余的超过60%的营收占比似乎都来自景区的非门票收入。是不是说,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给出的数据,已经表明中国景区已经摆脱“门票经济”的诟病了呢?

二、新三板高A级景区真的摆脱了“门票经济”的困境了?

2016年底,各类景区蜂拥而至的挤上新三板,可见不仅是优质的创业项目紧俏,而且资源对资本的争夺更似“孔雀开屏”般的“炫耀”。可以预见,新三板将成为记录中国景区发展的一部“生死簿”。

笔者选取近期刚挂牌新三板不久的避暑山庄(代码:870861)和陕西旅游(代码:870432)为例说明:

避暑山庄(河北省)于2007年5月,获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于2017年1月26日,正式挂牌新三板公开转让,由承德避暑山庄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运营(国有企业),主营业务是环山旅游车业务。根据其《公开转让说明书》披露的信息可知:

根据2016年1-6月、2015年度、2014年度营业收入来看,主营业务即环山门票收入占比公司营业收入的92.94%、98.66%、98.87%。

而根据其2016年1-6月、2015年度、2014年度产品及服务类别来看,其产品及服务类别只有“避暑山庄环山游门票”收入一项,并无其他产品。

陕西旅游于2017年1月16日,正式挂牌新三板公开转让,由陕西省旅游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国有企业控股)。主营业务是:1.《长恨歌》实景演艺,其属于国家首批 AAAAA 级旅游示范景区;2.华山西峰索道,其华山属于国家AAAAA级旅游风景区;3.剧院式餐厅(唐宫乐舞表演+传统中国餐饮);4.旅游规划设计。根据其《公开转让说明书》披露的信息可知:

根据2016年1-6月、2015年度、2014年度营业收入来看,主营业务占比公司营业收入的99.19%、99.67%、99.73%。

而根据其2016年1-6月、2015年度、2014年度产品及服务类别来看,笔者将“旅游索道及客运分成”和“旅游演艺”统归为“门票收入”,即门票收入分别占主营业务的89.36%、85.94%、73.62%。

综上,2个案例来看,国内高A级景区似乎,并没有摆脱“门票经济”的处境,那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数据不准确还是统计方法出了问题?

三、旅游数据统计口径难以保持一致?

2016年12月19日,国家旅游局李金早局长,在全国旅游数据工作会上的讲话发表了《如何建设和发展我国旅游数据体系》的讲话。其中提到了“体系统一”和“合作接轨”问题。之所以出现最上面的问题,可以预见的是,各省市、景区相互之间口径不同,数据采集的组织方式各异,也就导致了这样的现象出现,难以形成统一的统计标准。

比如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统计的景区是A级以上景区,而第三方统计的数据可能没有对A与非A进行划分,而是将所有景区进行了统计,所以出现误差在所难免;又比如国家统计局和审计部门给出的统计数据与国家、各省区旅游局之间的统计数据各自按照自己的路径进行统计,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彼此没有对接。最后的数据,虽然可能相差不大,那是因为体量较大所致,若是具体到某个景区,人流量、平均消费水平将可能存在成倍变化。

2017年02月10日,中国旅游研究院戴斌院长接受人民网采访刊发在《人民日报》的《解码旅游大数据》一文,比较详细的对旅游大数据的相关问题给出了解答。不论是通过公安部、旅游企业报表、旅游卫星账户甚至是通过电信手机数据进行的统计,关键是要统一量化旅游统计的口径,否则一切还是垃圾数据,无从谈起构建旅游大数据体系。

综上,现在的旅游基础数据已经积累到足以进行行业分析的层面,深度挖掘将会比较及时的反映市场动态和产业规模,更好的能够服务旅游发展。大的方面而言,企业之间任何一次大的旅游并购、融资行为的产生都会基于历次积累的基础数据上进行;小的方面而言,企业内部每一项小的商务谈判、资源采购等行为的发生,都应该严格按照累积的基础数据为参考,进行严肃的数据分析、建立比较可靠的模型,形成对近期或未来一段时间内可把控的发展趋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透析行业数据,中国景区营收已经不再是“门票经济”了么?

现在的旅游基础数据已经积累到足以进行行业分析的层面,深度挖掘将会比较及时的反映市场动态和产业规模,更好的能够服务旅游发展。

说的是“门票经济”,谈的是旅游数据。

最近,笔者做了一份关于国内景区收入方面的数据统计,具体可参考下图:

这份表格中的数据来源,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国家旅游局发布的《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2-2013》;第二部分,线上门票收入来自第三方研究机构(除2016年);第三部分,线上门票收入数据来自中国旅游电子门票研究中心(2016);第四部分,来自笔者的预测,2014-2017年景区收入按照同比增幅3%,线上渗透率同比增幅30%。(获取途径有限,笔者暂时无法获取2014-2016年 《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不过,据相关人士信息获知,2016年统计年鉴已经有售。)

这里面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探析一下。

一、“门票经济”是否还占据中国景区收入的主流?

“门票经济”,这一概念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旅游景区(点)管理体制的改革,关于景区门票涨价的问题逐渐被人们所关注,由此而产生。门票营收占据了景区营收的绝大比例(超过50%),经济营收方面成为景区营收的绝对来来源,并形成依赖。

但是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2》中可见:2012年,景区营业收入为2898.93亿元,其中门票收入为927.06亿元,占景区营收的31.98%。而在2012年,笔者搜集到的相关文章中,也可见这一年是“门票经济”争议尤为激烈的一年;也是在这一年,百度百科的词条中创建了“门票经济”。但是从国内景区统计发布的数据来看,“门票经济”似乎已经得到了有效的缓解,远低于50%的营收占比。

而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3》页得到了验证:2013年,景区营业收入为2989.11亿元,其中门票收入为869.64亿元,占景区营收的29.09%,同比下降9.04%。在这一年,门票市场开始进入由同程旅游引发的“价格战”的鏖战中。自此,门票标品产品开始出现在在线旅游创业者和竞争者的视野中。至此,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综上,2年的统计年鉴的数据来看,门票营收的占比都没有超过32%,剩余的超过60%的营收占比似乎都来自景区的非门票收入。是不是说,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给出的数据,已经表明中国景区已经摆脱“门票经济”的诟病了呢?

二、新三板高A级景区真的摆脱了“门票经济”的困境了?

2016年底,各类景区蜂拥而至的挤上新三板,可见不仅是优质的创业项目紧俏,而且资源对资本的争夺更似“孔雀开屏”般的“炫耀”。可以预见,新三板将成为记录中国景区发展的一部“生死簿”。

笔者选取近期刚挂牌新三板不久的避暑山庄(代码:870861)和陕西旅游(代码:870432)为例说明:

避暑山庄(河北省)于2007年5月,获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于2017年1月26日,正式挂牌新三板公开转让,由承德避暑山庄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运营(国有企业),主营业务是环山旅游车业务。根据其《公开转让说明书》披露的信息可知:

根据2016年1-6月、2015年度、2014年度营业收入来看,主营业务即环山门票收入占比公司营业收入的92.94%、98.66%、98.87%。

而根据其2016年1-6月、2015年度、2014年度产品及服务类别来看,其产品及服务类别只有“避暑山庄环山游门票”收入一项,并无其他产品。

陕西旅游于2017年1月16日,正式挂牌新三板公开转让,由陕西省旅游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国有企业控股)。主营业务是:1.《长恨歌》实景演艺,其属于国家首批 AAAAA 级旅游示范景区;2.华山西峰索道,其华山属于国家AAAAA级旅游风景区;3.剧院式餐厅(唐宫乐舞表演+传统中国餐饮);4.旅游规划设计。根据其《公开转让说明书》披露的信息可知:

根据2016年1-6月、2015年度、2014年度营业收入来看,主营业务占比公司营业收入的99.19%、99.67%、99.73%。

而根据其2016年1-6月、2015年度、2014年度产品及服务类别来看,笔者将“旅游索道及客运分成”和“旅游演艺”统归为“门票收入”,即门票收入分别占主营业务的89.36%、85.94%、73.62%。

综上,2个案例来看,国内高A级景区似乎,并没有摆脱“门票经济”的处境,那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数据不准确还是统计方法出了问题?

三、旅游数据统计口径难以保持一致?

2016年12月19日,国家旅游局李金早局长,在全国旅游数据工作会上的讲话发表了《如何建设和发展我国旅游数据体系》的讲话。其中提到了“体系统一”和“合作接轨”问题。之所以出现最上面的问题,可以预见的是,各省市、景区相互之间口径不同,数据采集的组织方式各异,也就导致了这样的现象出现,难以形成统一的统计标准。

比如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统计的景区是A级以上景区,而第三方统计的数据可能没有对A与非A进行划分,而是将所有景区进行了统计,所以出现误差在所难免;又比如国家统计局和审计部门给出的统计数据与国家、各省区旅游局之间的统计数据各自按照自己的路径进行统计,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彼此没有对接。最后的数据,虽然可能相差不大,那是因为体量较大所致,若是具体到某个景区,人流量、平均消费水平将可能存在成倍变化。

2017年02月10日,中国旅游研究院戴斌院长接受人民网采访刊发在《人民日报》的《解码旅游大数据》一文,比较详细的对旅游大数据的相关问题给出了解答。不论是通过公安部、旅游企业报表、旅游卫星账户甚至是通过电信手机数据进行的统计,关键是要统一量化旅游统计的口径,否则一切还是垃圾数据,无从谈起构建旅游大数据体系。

综上,现在的旅游基础数据已经积累到足以进行行业分析的层面,深度挖掘将会比较及时的反映市场动态和产业规模,更好的能够服务旅游发展。大的方面而言,企业之间任何一次大的旅游并购、融资行为的产生都会基于历次积累的基础数据上进行;小的方面而言,企业内部每一项小的商务谈判、资源采购等行为的发生,都应该严格按照累积的基础数据为参考,进行严肃的数据分析、建立比较可靠的模型,形成对近期或未来一段时间内可把控的发展趋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