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妇女节”刚过,我们来谈谈关于女性的话题。
影视剧是反映当下社会心态的一面镜子,如今国产剧中也出现越来越多的“大女主”剧,尤其是古装偶像剧,挥舞着“大女主”的大旗,一路披荆斩棘,攻城略地,收视一片大好。这些“大女主”往往出身优渥,独立自强,智商和颜值通通在线,实力碾压剧中一切女配,结局往往是和男主共同走上人生巅峰。
乍一看,现在女性的地位似乎在节节攀高。
“三八”和“妇女”这两个名词,在民间话语的表述中,早已被污名化。港台文化进入大陆之后,“三八”等于“热衷于搬弄是非的长舌妇”,“妇女”也隐含着年老色衰的意思。因而“三八”和“妇女”勾连在一起的节日,“妇女”二字被避而不谈。当下,在商家无孔不入的花式营销中,“妇女节”悄然已被“女神节”、“女王节”取代。在高校里,3月7日成为“女生节”,挂条幅、送礼物,一片喜乐祥和的热闹氛围中,女性享受着男生的宠爱与商家的讨好,全然忘记了当初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
旗帜鲜明“大女主”,跟女权有关系吗?
“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喊了半个多世纪,到如今,我们的电视剧扛着“女强”的旗帜,仿佛遥远地呼应了上世纪50年代毛主席的号召。
然而这些古装偶像剧的“大女主”,“大”在何处?
前阵子异常红火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女主角白浅(杨幂),四海八荒第一绝色,九尾白狐,青丘帝姬,身份无比高贵,跟四海八荒第一美男、九重天太子夜华(赵又廷)谈恋爱,经历了三生三世的虐恋,最终二人再续前缘。
小说涉嫌抄袭的《锦绣未央》,女主角李未央(唐嫣),从善良小公主到威风皇太后,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地依靠着男人拓跋浚(罗晋),走上了权力的最高峰。牵着小皇帝的手登上皇位,涂着最深色口红的唐嫣,俯瞰镜头,一脸凝重,仿佛在说,我是大女主,不是傻白甜。

《大唐荣耀》中的沈珍珠(景甜),凭借着自己的聪明和善良,从大家闺秀到后宫独宠。《孤芳不自赏》女主白聘婷(杨颖),顶着“女诸葛”的美誉,一多半的时间在出逃,为了离开男主楚北捷(钟汉良),结局是男女主角携手治理天下。
这几部大热的古装偶像剧,除去主角的名字不同,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不同,故事内核仍是重复再重复的老套路,女性形象千人一面,面目模糊,甚至连配音都是一个声音。(《锦绣未央》、《孤芳不自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女主角的配音演员都是季冠霖)
由此可以看出,古偶剧中的“大女主”们,来头大,身份显赫。在她们的世界里,爱情最大,主业谈恋爱,副业则各有不同,有的是争风吃醋,有的则是带领村民建设新农村,发家致富。剧情的主线围绕着“爱”来展开,反反复复地纠缠在这些问题上:你是不是爱我?你到底为什么爱我?以及你明明爱我但为什么却要伤害我?
这些剧中,看不到对现实的关照、对历史的思考,除了情爱找不出其他有些分量的东西。
当然,世界上有一类产品就是无益无害的白水型,沉浸爱情也不是什么短处。但请不要再贴“女强”的标签,不要再顶“大女主”的帽子。“大女主”和“女强”是要张扬女性力量和主张女权的。什么是女权?就是女性要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平等地参与政治,平等地接受教育,平等地获得就业机会和话语权。
从“灰姑娘”到“女王”,古偶剧的女性形象变了吗?
曾几何时,古装偶像剧中的女主角大多都是“灰姑娘”,出身卑微,处境艰难,但却有一颗善良的心与乐观面对人生的态度(《梅花烙》里的白吟霜、《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宫》里的晴川)。光听起来就觉得阳光普照大地,多么温暖明亮!
美国民俗学家斯蒂·汤普森也说过:“也许全部民间故事中最著名的要算《灰姑娘》了。”
但是后来荧屏刮起了一阵“大女主”的旋风,将“灰姑娘”们打翻在地,树立起了“女王”的霸气标杆,大有一副女人当自强的即视感。女演员们也竞相在社交网络上释放自己的“攻”气,让粉丝大呼老公,仿佛没有被粉丝们叫过的老公的女演员,出门都没有面子。
近几年流行的古装偶像剧,很大一部分都是IP剧,改编自网络小说,且大多是女频小说,以女性读者为主。如今网络小说的读者群大多是90后、00后,这一批生长在消费主义时代下的年轻人,已经厌倦了“灰姑娘”的故事,甚至给“灰姑娘”们重新起了一个名字,叫“白莲花”。
拒绝“白莲花”,拥抱“大女主”成为了9000岁们的呼声,因此改编自女频小说的古装偶像剧们,也纷纷地高扬“大女主”的旗帜。
但是,从“灰姑娘”到“大女主”,女性形象真的发生变化了吗?
曾经的“灰姑娘”,她们的政治经济地位都很低下,男主角往往是拯救者,让女主角走出困境,迎来崭新的人生。现如今,“大女主”们的政治经济地位上去了,但男主角却依旧是两性关系中的拯救者,《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白浅闯祸,夜华来救;《锦绣未央》里更是如此,哪一次李未央惹下的麻烦,不是拓跋浚出面来解决。(当然了,也有拓跋余挺身而出的时候,这个就是三角恋的戏码了,暂按下不表)。《孤芳不自赏》中,“女诸葛”白聘婷一直都颠沛流离,直到楚北捷找到了她,并承认了她和她孩子的地位,白聘婷才过上了真正安稳的生活。
综上所述,无论是“灰姑娘”还是“大女主”,变化了的是女性角色的身份地位,没有变的是不平等的两性关系。在这些古装偶像剧中,女性并没有被塑造为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个体,除了爱情之外,她们的人生无所凭依。
影像背后折射的是社会心态,电视剧是集体无意识的显像。看似女性地位被拔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实则仍旧是男权社会的性别文化构建的独特文化景观。中国想要实现男女平权,在如今森严又扭曲的性别秩序下,依旧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产影视剧何时才能书写女性真正的生活处境与真实的欲望?
当下国产影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女主和女配旗帜鲜明地分为好人和坏人,女主角高高在上,独立聪明,心地善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女配则往往出身低微,阴险恶毒,机关算尽却无法赢得爱情。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素锦、玄女的身份、地位、容貌与白浅相比,都处于下风,却想跟白浅争夺夜华,她使出各种阴毒的手段,最后被白浅挖了眼睛,观众看得痛快。《锦绣未央》中的李常茹,是李府被人忽视的三小姐,政治经济地位都比李未央低,爱上了皇子拓跋余,疯狂地想要嫁给他,得知拓跋余爱的人是李未央之后,处处地与李未央作对,蛇蝎心肠,最终作茧自缚,下场很惨。
这些古装偶像剧中的女主角和女配角,她们好坏分明。女主角从道德、身份、容貌上碾压女配角,不仅获得荣华富贵,而且成为爱情中的大赢家,拥有英俊、强壮、体贴并身居高位的男人。
这样的叙事逻辑简单粗暴,好女人赢得全世界,坏女人被万人唾骂。
然而这并不是真实的生活。人性复杂,不是非黑即白。身为女性,也不是只有爱情这一件事可以期待。
近些年的所谓“大女主”剧,说白了不过是YY而已。腹黑的女主角不再是抨击的对象,华丽转身,成为“最可爱的人”。这些生活在古代的女性,她们工于心计,精于权谋,根本就是穿着古装的现代人,完全是一种去历史化的想象。无论是宫廷中的斗争,还是大宅院中的宅斗,亦或是放置于仙界的你争我夺,在本质上仍旧是“宫斗”心理和套路的延续,仍是唧唧歪歪的蜗角争雄。
观众在现实生活中的委屈和压力无法得到排解和释放,所以将这样的情绪投射到电视剧中,女主角肆意地报复和惩罚女配角,就更能让观众获得爽感。女主角在前期受的委屈越多,积累的势能就越大,到最后手起刀落报复的“爽”感就越强。
这样的电视剧教会观众的是睚眦必报,不计后果,唯我独尊,降低了文艺作品的美学价值、社会价值、思想价值,只是单将感官刺激放大。浸淫其中,长此以往,只会出现更多的“公主病”与“熊孩子”。
优秀的作品,应当教人学会反省、宽容、理解、慈悲。

真正的女权是平等,女性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过的生活,不是为了摒弃一种形象(灰姑娘)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女总攻)。无论是贞操鄙视还是年龄鄙视,生而为女性,都无法逃离被男权社会所形构的种种偏见。
希望有朝一日,我们能够迎来真正的男女平权的社会,国产影视剧中也可以表现女性真正的生活处境,表达女性真实的欲望,见证女性真正的价值,“妇女”二字不被污名化,而是携带着奋斗和进步的意义。希望今后的“女强”剧塑造出令人信服的强大的女性形象(比如《阿信》和《上海一家人》),而不只是满足幼稚心理需求的任性使气的开挂女郎。
【文/胡摩】微信公众号【影视独舌】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影视独舌】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有其他媒体复制转载,需征得我们同意并注明出处。(请回复“转载”,了解具体要求!)
微信号:dusheme
有观点、有态度、有温度的行业交流平台
扫一扫更进一步接触影视行当!
【影视独舌】
由资深媒体人、影视产业研究者李星文主编,提供深度的影视评论和产业报道。追求高冷、独立、有料,助大家涨姿势、补营养、览热点。涵盖微信公号,微博,博客,网站,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百度百家,新浪、网易、腾讯、搜狐自媒体等11大平台。
点击“阅读原文”获得更多信息
↓↓↓↓
来源:影视独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