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正为宾客呈现一场世界级盛会。“动电”为邀,迎八方来客。
以“新质动力·创绿未来”为主题的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将于9月1日至9月2日在四川省宜宾市举办。
作为世界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标杆和前沿阵地,这里将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行业精英、专家学者、企业领袖,共同诠释顶层设计与发展规划,解读技术方向与发展动态,探讨核心技术与提升空间,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一场高朋满座、群贤毕至的盛会即将开启。

“卷”字当头,动力电池产业新质发展路在何方?
2023年,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累计产量为778.1GWh,累计同比增长 42.5%;累计装车量387.7GWh, 累计同比增长31.6%;动力电池产、装量规模仍保持高速增长趋势。
华丽数据下,亦有难被看见的隐忧。
一方面,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市场生产过剩和库存压力较大的问题日益凸显,价格内卷、经营挑战、产能与需求的此消彼长,均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欧盟、美国相继出台准入政策,对其他国家动力电池采取限制措施,中国电池厂商的海外布局还面临国际上的不确定因素。
连续三年承办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带给宜宾空前的行业知名度和产业号召力。在这个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人类的可持续命运紧密联系的时代,一场动力电池大会,面向的既是产业的破局之道,也是一场放眼世界和未来的征程,更是时代赋予产业发展的使命。

的确,动力电池大会的举办,不仅对宜宾的经济社会、产业发展意义重大,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办好此次全球性的行业盛会,是在全球动力电池领域发出中国声音、助力我国牢牢守住全球动力电池产业制高点的重要举措,更是保障新时期能源安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快规划建设新型动力电池发展体系、实现“双碳”目标的深度探索与实践。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会邀请今年与中国建交40周年且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重要合作伙伴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担任主宾国,共同搭建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国际合作平台,促进国内新能源企业、产品“走出去”,国外产业链供应链企业“走进来”,成为加强对接交流,实现互利共赢的架海金梁。

作为历届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的“重头戏”,此次“全球先进电池前瞻技术专题会议”邀请国际新能源与交通电动化领域著名学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担当主持人,与宁德时代、蜂巢能源、惠州亿纬、合众新能源汽车等领军企业高层开启深度对话,聚焦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领域前沿技术与产业创新的关键问题,探索行业下一步发展方向。
在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云上宜宾高端论坛中,欧阳明高院士告诫中国新能源车企和电池企业,要对全固态电池这一技术路线高度重视,“我们发现,在全球顶刊上发表的与固态电池技术相关的论文正在指数般地增长,可以说技术是在商业化的前夜。”欧阳明高说,“不是说对手一定会颠覆,但是有全固态电池这个技术,可能会有这个风险。作为电池大国,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自此之后,全固态电池就已成为行业热议话题,目前,全固态电池已成为动力电池产业发力的重点,此次大会也将围绕“下一代电池技术竞争的制高点”,提出既科学、更前瞻、又落地的梭镖意见,成为行业发展的“吹哨人”、风向标。
动力电池产业,正期待着“宜宾声音”。
“中国动力电池之都”这张名片,何以越擦越亮?
有人说,宜宾的白酒产业像是浪潮中的白、数字经济好似蓝色的深海、动电产业对应“绿水青山”的绿,都与水有关。这座“万里长江第一城”,历史悠久的浓香白酒奠定了她的实力,发展数字经济与动力电池产业则是她在新时代下面对新赛道的选择。
那么,一块动力电池能带来多大市场?宜宾的答案是:千亿级。
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中国电池工业协会联合授予“中国动力电池之都”这一称号,对宜宾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事件。近年来,宜宾动力电池产业集群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要素聚集、快速崛起的演进过程,产值从2020年不足20亿元蝶变至2023年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全市动力电池销量达到96GWh,占四川总销量90%以上,全国总销量15%以上,跑出了宜宾速度。

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自2019年以来,宁德时代与宜宾市已先后签订四川时代动力电池10期项目规划,“宁德时代选择宜宾,一方面是因为宜宾的营商环境优质,我们的动力电池产业规划与宁德时代的西南布局高度契合,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宜宾电力供应80%来自水电,为企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宜宾市经合新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招引宁德时代到宜宾投资建厂的过程中,宜宾将“兑现比承诺更重要、解决比解释更重要、效率比笑脸更重要”的真诚与落实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也是宜宾一直在坚守的对企服务理念。
近年来,宜宾坚持舞好龙头,充分发挥四川时代链主企业“强磁场”效应,吸引了更多产业链配套企业纷至沓来。借助世界动力电池大会这一平台,以“一流朋友圈”构建“一流产业生态圈”,带来万木竞秀的产业发展格局。
据了解,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签约项目在市县一体的积极推进下,浙江银轮动力电池结构件、兰溪致德5000吨锂电特炭和2万吨硬炭材料等项目落地建设高效有序,落地率近95%,预计今年开工率达到90%。
经合新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宜宾已成功吸引中材锂膜等6个100亿级项目,贝特瑞、科达利等20余家头部企业落户宜宾,形成了以三江新区为核心、以10个县区工业园区为支撑的“1+N”产业布局。同时,宜宾深化与中金、IDG等头部资本合作,建立起总规模超400亿元的基金群,并通过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会展招商,累计签约动力电池及配套项目120余个、协议投资2700亿元,构建起从基础原材料到电池回收循环利用的全产业链生态。

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四川宜宾港“一带一路”长江起点等强大的物流体系,整个宜宾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距离”也被显著拉近,赋予宜宾“走出去”的巨大优势,助力中国制造从这里走向世界。
产业发展“快充站”,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对待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宜宾向来是用最高的礼遇和最大的诚意。
今年7月17日,宜宾市“揭榜挂帅”新型研发机构“江源行动”正式启动。会上,宜宾市发布了“揭榜挂帅”新型研发机构“江源行动”申报指南并发布首批新型研发机构需求榜单,并表示未来三年安排超30亿元投入科技创新,每年靶向部署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凸显了宜宾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心和信心。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宜宾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才与创新,无疑是重要的关键词。
2020年9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将院士工作站落户宜宾三江新区,近4年来,工作站团队规模已经拓展至230余人,其中科研人员占比78%,博硕研究生70余人,行业国内外高水平专家18名。
截至目前,该团队在先进正负极材料、固态电解质等高安全材料,高安全固液混合电池、全固态电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令人振奋,共申请知识产权230余项,现有授权专利201项,其中发明专利64项。
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负责人华剑锋见证了宜宾动力电池产业的高速发展,对这几年宜宾产业环境、人才环境的变化深有感触。
时间倒回到2019年,华剑锋刚到宜宾的时候,动力电池产业可以说是“一片荒芜”,组建相关团队,招聘研发人员十分困难,短短几年,宜宾已呈现出高端人才的“慕名而来”“蜂拥而至”的盛况,越来越多的人才把心放在宜宾、把家安在宜宾、把事业留在宜宾,一座人才向往、城才共荣的品质之城逐渐呈现。
从“0”到“1”,行之不易;从“1”到“100”,锐不可当。
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在这方面,宜宾一手抓“事业有成”,让人才“干得好”。近年来,宜宾通过举办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人才高峰论坛、“产业建圈强链院士行”等活动,共邀请62名院士(专家)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并引进2名院士共建院士工作站、技术创新中心,持续放大院士级人才的头部效应。
同时,宜宾积极开设知名高校引才动力电池专场,赴清华大学、中南大学等开展人才基金动力电池投融资项目专题对接,引进动力电池产业本科以上人才2300余人,截止到目前,宜宾人才基金投资动力电池产业创新创业团队项目金额达到5500万元。
另一手抓“学业有成”,让人才“学得好”。目前,宜宾与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宜宾学院等多所高校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与西华大学共建现代产业学院;与重庆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联合培养,让人才资源“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据了解,宜宾在过去五年时间内新增了10所高校,极大缓解了当地人才欠缺的情况,也为当地产业转型提供了相应的人才支撑。目前,12所高校、超10万名大学生,让宜宾成为四川省内除成都外最大的高校聚集地。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宜宾带给了人才丰厚滋养,让广大人才绽放出彩,实现价值,广大人才也滋养着宜宾活力之源,让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把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办成兴产业、促合作、凝共识的一场盛会,是宜宾的初衷和愿望。值此盛会即将开幕之际,宜宾正为宾客带来动力电池产业的顶级智库支持、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优良的营商环境、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和优质丰富的人才资源,这一切的背后是有为政府与各种资源、各类主体的完美协同,走过不平凡的几年,迈向值得期待的未来,宜宾这一动力电池产业高地的新质发展,正在打开新的想象空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