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梗玩到飞起来 《乐高大电影》成功背后:核心化IP的深度挖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梗玩到飞起来 《乐高大电影》成功背后:核心化IP的深度挖掘

而所谓IP核心化,其实是小文生造出来的词,所指的是IP本身可以自带大量信息,并且其中的核心信息已经成为普遍的常识。

近期上映的《天哪噜蝙蝠侠总算向小丑表白啦》又名《乐高蝙蝠侠大电影》在DC粉丝中掀起了一阵阵热潮。

某个将黑内裤套在头上的两头身小人用嘶哑的声音平静的炫耀着“我有九块腹肌”,一时间老爷的人设瞬间就变的萌起来。

从“DC这些年全靠蝙蝠侠才能活下来”、“哥谭市有蝙蝠侠,却仍然是世界上犯罪率最高的城市”开始,各路超级英雄和超级反派轮番上场,电影里每天都上演孤胆英雄的蝙蝠侠老爷也组成了“蝙蝠家族”,与小丑又一次开始相爱相杀。

一时间,影片里各种调侃和梗玩的几乎飞起来,直接high翻了DC的粉丝。以至于北美烂番茄新鲜度达到了惊人的91%,与正统DC电影宇宙的开篇《蝙蝠侠大战超人》27%的新鲜度相比,《乐高蝙蝠侠》已经被网友们称赞跻身近年最优秀的蝙蝠侠电影了。

而在一切背后,却是一场深度开发核心化IP的超级show。

核心化IP——成为常识的“蝙蝠侠”

不知道有多少人一听见“蝙蝠侠”就会想起老爷?

其他“DC三巨头”、“与小丑相爱相杀的男人”、“布鲁斯韦恩”是不是同样自带就进入了你的脑海?

作为世界上开发最优秀的几个IP之一,“蝙蝠侠”可以说是具有IP核心化特征一个优秀的典范。

而所谓IP核心化,其实是小文生造出来的词,所指的是IP本身可以自带大量信息,并且其中的核心信息已经成为普遍的常识。

以“蝙蝠侠”为例,作为DC最重要的角色IP,其本身自带有多重信息,在看见这个词以后天然的应激出现,包括“小丑”啊,“黑夜骑士”啊,“高谭”啊,“人类最巅峰的集合体”等等。

作为一个完全体的IP,这些信息已经成为“蝙蝠侠”这个词自带的信息,在经过长期的传播以后甚至已经成为得到足够承认的“常识”。

同理,如今即将上映真人版电影的“JOJO”,其名字背后具有的核心化概念,包括希腊雕塑般的人物,魔性,JOJO立等等,都成为喜爱这个IP的观众所熟知的梗或者段子。

像哆啦A梦、HelloKitty、蜡笔小新等耳熟能详的IP都具有与之相同的特征。

IP的核心化,其实就意味着这个IP已经脱离最初的载体,获得了单独的旺盛生命力。

可以说,这是IP发展的一种终极形态。

核心化IP已经可以独立生存

核心化IP的深度打造——《乐高大电影》的成功

作为DC最知名的漫画角色,这位黑暗骑士已经作为主角出现在起码11部电影里,时间跨度从1943年一直到2016年,而且就趋势来看未来这位DC宇宙的巨头只会变得越来越忙碌。

作为已经实现核心化的“蝙蝠侠”,在各部电影中,其一贯的形象不管由谁来出演,哪位导演拍摄,基本都是以一个冷静、理智、孤独的硬汉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

这种传统通过漫画、小说以及多年来电影的积累已经成为根深蒂固的“某种常识”。

然而,当“蝙蝠侠”的形象开始定型,观众在观影以前就对人物有了定性的时候,如何进一步丰满这个角色,已经成为越来越让人头疼的问题。

在诺兰《黑暗骑士》三部曲以后,即使是DC在去年强势推出的《蝙蝠侠大战超人》也无法脱离过去的窠臼,“蝙蝠侠”IP始终没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尽管老爷的粉丝数量众多,而且无比忠诚,但要让IP进一步成长,就必须让那些对老爷固有形象无感的观众也成为这个IP的粉丝。

《乐高大电影——蝙蝠侠》做到了。

有北美观众在IMBA上留言:“我通常对蝙蝠侠不感冒,但是乐高蝙蝠侠太棒了!”

而与他持同样观点的人恐怕不在少数,烂番茄91%的新鲜度足以说明《乐高大电影》又赋予了“蝙蝠侠”IP新的活力增长。

91%的烂番茄新鲜度

自由度和新鲜感——核心化IP深度打造的独门绝技

那么,《乐高大电影》是如何实现对一个已经高度发展的核心化IP进一步深度打造的呢?

关键在于自由度和新鲜感。

由于玩具电影的特殊性,乐高可以抛弃原本的故事线,完全以IP为核心打造一个全新的世界,而事实上它也是这么做的。

这次的《乐高大电影——蝙蝠侠》完全抛弃了过去剧情的限制,而是只采用“蝙蝠侠”IP中核心信息作为整个故事的背景和人物设定。

无视过去剧情带来的自由度,让编剧们可以添加很多生活化、娱乐化的特征安放在“蝙蝠侠”身上。

并且大量的玩梗既可以满足老粉丝狂欢的需要,也能给新粉丝提供解谜的谜题,增加新粉丝对“蝙蝠侠”IP的黏着度。

这些都是在玩具电影所独有的高自由度基础上实现的。

全新的蝙蝠侠形象

另一方面,《乐高大电影——蝙蝠侠》高自由度下带来的是强烈的新鲜感。

在反传统的娱乐化手法下,“蝙蝠侠”变得不但有点话痨,会在微波炉前等焗龙虾时咂摸嘴,热衷爱情喜剧,还成为了重金属摇滚的爱好者(开场献唱的老爷见过没有)。

新的特征,符合娱乐性的手法,成功改变了DC一贯的黑暗系风格,可以说耳目一新。

毕竟,去年DC倾力打造的《蝙蝠侠大战超人》。在美国网友和专业评论中,与同期上映的《美国队长3》经常放在一起比较,其中最常提到的词就是《蝙蝠侠大战超人》不够有趣(fun)。

而在塑造DC宇宙的过程中,由于本身基调更偏向黑暗,与漫威的“全家欢”定位不同,所以很难实现观影者对DC这方面的期望。

《乐高大电影——蝙蝠侠》有些恶搞又很欢乐的画风,就好好的弥补了观影者的遗憾。

打造国产核心IP不能止步于“孙悟空”

尽管《乐高大电影——蝙蝠侠》成功背后有玩具电影独特性的因素,但是了解这一过程并非没有意义。

对于已经实现了核心化的IP来说,要想进一步吸引更多的粉丝来获得更多收益,就必须像DC与乐高合作出品《乐高大电影》一样,尝试着与周边产业相结合,找到突破口。

如果能够合情合理的实现自由度和新鲜感的结合,那么IP的进一步拓展是指日可待的。

“孙悟空”是国产最优秀的核心化IP

而对于国产IP来说,“孙悟空”由古典名著中一个普通的主角,逐渐成长为全中国的英雄,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拥有数量众多的形象和个性,不断丰富着IP的核心信息,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大圣粉”,其实体现的正是一个核心化的IP不断深化改造的过程。

然而,除此以外,在新的核心化IP的深度塑造上,国产如今其实处在找不到第二个核心化IP的尴尬境地。

与国外数量众多的核心化IP相比,仅仅在塑造核心化IP上国产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 | 文创资讯记者羊君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梗玩到飞起来 《乐高大电影》成功背后:核心化IP的深度挖掘

而所谓IP核心化,其实是小文生造出来的词,所指的是IP本身可以自带大量信息,并且其中的核心信息已经成为普遍的常识。

近期上映的《天哪噜蝙蝠侠总算向小丑表白啦》又名《乐高蝙蝠侠大电影》在DC粉丝中掀起了一阵阵热潮。

某个将黑内裤套在头上的两头身小人用嘶哑的声音平静的炫耀着“我有九块腹肌”,一时间老爷的人设瞬间就变的萌起来。

从“DC这些年全靠蝙蝠侠才能活下来”、“哥谭市有蝙蝠侠,却仍然是世界上犯罪率最高的城市”开始,各路超级英雄和超级反派轮番上场,电影里每天都上演孤胆英雄的蝙蝠侠老爷也组成了“蝙蝠家族”,与小丑又一次开始相爱相杀。

一时间,影片里各种调侃和梗玩的几乎飞起来,直接high翻了DC的粉丝。以至于北美烂番茄新鲜度达到了惊人的91%,与正统DC电影宇宙的开篇《蝙蝠侠大战超人》27%的新鲜度相比,《乐高蝙蝠侠》已经被网友们称赞跻身近年最优秀的蝙蝠侠电影了。

而在一切背后,却是一场深度开发核心化IP的超级show。

核心化IP——成为常识的“蝙蝠侠”

不知道有多少人一听见“蝙蝠侠”就会想起老爷?

其他“DC三巨头”、“与小丑相爱相杀的男人”、“布鲁斯韦恩”是不是同样自带就进入了你的脑海?

作为世界上开发最优秀的几个IP之一,“蝙蝠侠”可以说是具有IP核心化特征一个优秀的典范。

而所谓IP核心化,其实是小文生造出来的词,所指的是IP本身可以自带大量信息,并且其中的核心信息已经成为普遍的常识。

以“蝙蝠侠”为例,作为DC最重要的角色IP,其本身自带有多重信息,在看见这个词以后天然的应激出现,包括“小丑”啊,“黑夜骑士”啊,“高谭”啊,“人类最巅峰的集合体”等等。

作为一个完全体的IP,这些信息已经成为“蝙蝠侠”这个词自带的信息,在经过长期的传播以后甚至已经成为得到足够承认的“常识”。

同理,如今即将上映真人版电影的“JOJO”,其名字背后具有的核心化概念,包括希腊雕塑般的人物,魔性,JOJO立等等,都成为喜爱这个IP的观众所熟知的梗或者段子。

像哆啦A梦、HelloKitty、蜡笔小新等耳熟能详的IP都具有与之相同的特征。

IP的核心化,其实就意味着这个IP已经脱离最初的载体,获得了单独的旺盛生命力。

可以说,这是IP发展的一种终极形态。

核心化IP已经可以独立生存

核心化IP的深度打造——《乐高大电影》的成功

作为DC最知名的漫画角色,这位黑暗骑士已经作为主角出现在起码11部电影里,时间跨度从1943年一直到2016年,而且就趋势来看未来这位DC宇宙的巨头只会变得越来越忙碌。

作为已经实现核心化的“蝙蝠侠”,在各部电影中,其一贯的形象不管由谁来出演,哪位导演拍摄,基本都是以一个冷静、理智、孤独的硬汉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

这种传统通过漫画、小说以及多年来电影的积累已经成为根深蒂固的“某种常识”。

然而,当“蝙蝠侠”的形象开始定型,观众在观影以前就对人物有了定性的时候,如何进一步丰满这个角色,已经成为越来越让人头疼的问题。

在诺兰《黑暗骑士》三部曲以后,即使是DC在去年强势推出的《蝙蝠侠大战超人》也无法脱离过去的窠臼,“蝙蝠侠”IP始终没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尽管老爷的粉丝数量众多,而且无比忠诚,但要让IP进一步成长,就必须让那些对老爷固有形象无感的观众也成为这个IP的粉丝。

《乐高大电影——蝙蝠侠》做到了。

有北美观众在IMBA上留言:“我通常对蝙蝠侠不感冒,但是乐高蝙蝠侠太棒了!”

而与他持同样观点的人恐怕不在少数,烂番茄91%的新鲜度足以说明《乐高大电影》又赋予了“蝙蝠侠”IP新的活力增长。

91%的烂番茄新鲜度

自由度和新鲜感——核心化IP深度打造的独门绝技

那么,《乐高大电影》是如何实现对一个已经高度发展的核心化IP进一步深度打造的呢?

关键在于自由度和新鲜感。

由于玩具电影的特殊性,乐高可以抛弃原本的故事线,完全以IP为核心打造一个全新的世界,而事实上它也是这么做的。

这次的《乐高大电影——蝙蝠侠》完全抛弃了过去剧情的限制,而是只采用“蝙蝠侠”IP中核心信息作为整个故事的背景和人物设定。

无视过去剧情带来的自由度,让编剧们可以添加很多生活化、娱乐化的特征安放在“蝙蝠侠”身上。

并且大量的玩梗既可以满足老粉丝狂欢的需要,也能给新粉丝提供解谜的谜题,增加新粉丝对“蝙蝠侠”IP的黏着度。

这些都是在玩具电影所独有的高自由度基础上实现的。

全新的蝙蝠侠形象

另一方面,《乐高大电影——蝙蝠侠》高自由度下带来的是强烈的新鲜感。

在反传统的娱乐化手法下,“蝙蝠侠”变得不但有点话痨,会在微波炉前等焗龙虾时咂摸嘴,热衷爱情喜剧,还成为了重金属摇滚的爱好者(开场献唱的老爷见过没有)。

新的特征,符合娱乐性的手法,成功改变了DC一贯的黑暗系风格,可以说耳目一新。

毕竟,去年DC倾力打造的《蝙蝠侠大战超人》。在美国网友和专业评论中,与同期上映的《美国队长3》经常放在一起比较,其中最常提到的词就是《蝙蝠侠大战超人》不够有趣(fun)。

而在塑造DC宇宙的过程中,由于本身基调更偏向黑暗,与漫威的“全家欢”定位不同,所以很难实现观影者对DC这方面的期望。

《乐高大电影——蝙蝠侠》有些恶搞又很欢乐的画风,就好好的弥补了观影者的遗憾。

打造国产核心IP不能止步于“孙悟空”

尽管《乐高大电影——蝙蝠侠》成功背后有玩具电影独特性的因素,但是了解这一过程并非没有意义。

对于已经实现了核心化的IP来说,要想进一步吸引更多的粉丝来获得更多收益,就必须像DC与乐高合作出品《乐高大电影》一样,尝试着与周边产业相结合,找到突破口。

如果能够合情合理的实现自由度和新鲜感的结合,那么IP的进一步拓展是指日可待的。

“孙悟空”是国产最优秀的核心化IP

而对于国产IP来说,“孙悟空”由古典名著中一个普通的主角,逐渐成长为全中国的英雄,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拥有数量众多的形象和个性,不断丰富着IP的核心信息,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大圣粉”,其实体现的正是一个核心化的IP不断深化改造的过程。

然而,除此以外,在新的核心化IP的深度塑造上,国产如今其实处在找不到第二个核心化IP的尴尬境地。

与国外数量众多的核心化IP相比,仅仅在塑造核心化IP上国产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 | 文创资讯记者羊君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