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财界观察 |“专精特新”的山东优势和差距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财界观察 |“专精特新”的山东优势和差距

山东在发展专精特新方面究竟具备何种优势?相较于其他省份又存在何种不足?又该如何寻求赶超?

《国务院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这为广大中小企业注入一剂“强心针”,更加坚定了企业大力推动科技创新的信心和决心。

近日,工信部发布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山东共有165家入围,彰显出齐鲁大地产业创新发展、突破进取的动力和活力。然而,就整体数目而言,与江苏(711家)、广东(561家)、浙江(400家)等省份相比仍存在一定的落差。

山东在发展专精特新方面究竟具备何种优势?相较于其他省份又存在何种不足?又该如何寻求赶超?

数据来源:工信部官网

国家级“小巨人”超千家,产业发展活力涌动

入选专精特新的企业,都在各自专业领域练就“独门绝技”,在细分市场打造“拳头产品”,是山东强链补链的关键部分,也是创新能力强、核心技术强、市场占有率高的“排头兵”。

山东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标准分类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工业基础良好,产业体系完备。这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众多专注于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得以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

坚实的工业基盘和行业体系,为山东孕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奠定了稳固的基石。

据统计,2019年至2023年,工信部共认定公布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山东省累计入选1032家、居全国第四位;同时,在多个行业领域实现了广泛覆盖。

图片来源:工信部官网

目前,山东正处于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转换的关键时期,工业领域全力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加快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格局,产业结构在新旧动能转换中不断调整优化,从而驱动更多的额专精特新“小巨人”脱颖而出。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山东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绿色化工等领域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数量大幅提升。

例如,此次名单中的山东数字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首批北交所上市企业,主要从事数字人体系统应用与研发,在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医学数字图像处理、数字医学教学平台等领域的应用与研发水平在国内首屈一指。

此外,山东入围的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在产业链协同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与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提供优质的配套服务,提升了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例如,盘古智能专注于集中润滑系统和液压系统及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产品结构设计、精密加工、产品检测等生产环节积累了丰富的制造经验和工艺技术优势,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领域,在国内风机市场占据领先优势,2020年集中润滑系统领域的市占率约达54.8%。

可以清晰地看到,山东专精特新企业的蓬勃发展成为推动产业结构深化调整和高端化发展,落实经济高质量提升的核心驱动力,同时也体现出山东在产业基础领域补短板、锻长板的决心。

直面不足,奋力追赶的山东

从整体上看,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在小巨人企业培育方面表现强势,得益于其产业结构、政策支持、创新能力和市场环境等因素。

从广东的具体“小巨人”数量来看,此次深圳增量突出,第留批小巨人增量达到298家,占据广东省此次增量的半壁江山,以一市之力助推广东省登顶。

而深圳作为高度市场化的城市,中小企业活跃度达全国之最,为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提供了广阔市场。其产业结构、政策支持、创新能力和市场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培育出更多具有专精特新特点的中小企业。

而江苏省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等方向发展,为小巨人企业的崛起创造了优越条件。

相比之下,山东作为制造业大省,传统产业比重较大,新兴高端产业发展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面还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山东应借鉴其他优秀省份经验,在政策支持和市场环境营造方面,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充分发挥自身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提升专精特新企业的数量和质量。

图片来源:摄图网

而在去年4月,山东发布的《山东省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了推动“专精特新”发展的3年目标。

到2025年,山东将努力推动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0家左右,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1000家左右。

从时间上来看,2023年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山东共有300家企业上榜,加上此次第六批入选的165家企业,离着上述目标的完成还差一半以上。

虽然这与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评选标准提高且与认定数量逐年减少有关。目前,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的申报要求愈加严格,第六批公示的“小巨人”企业相较于第五批的3671家,下降了21.87%,连续两年减少。

但对于山东而言,也应当积极应对差距,加快迎头赶上的步伐,特别是在专精特新后备力量的培养方面。

“专精特新”发展的3年目标如何实现?

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在产业政策上敢为人先,敢于创新。

一方面,在于加强规划引领,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这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

山东把引导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作为培优塑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制定实施《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方案》《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设立省市县三级账号体系和工作台账,协调120多家服务机构入驻平台提供专业服务,每年对2万多家入库企业开展精准培育。

其中,《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方案》还提出了四项具体目标,包括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形成一批掌握独门绝技的 “单打冠军”“配套专家”、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

此外,通过实施卡位入链工程,打造 “链主” 与 “专精特新” 企业强链补链共同体,促进了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例如,潍坊实施 “专精特新” 企业卡位入链,组织 “专精特新” 企业与 “链主” 企业的常态化对接,推动了产业的融合发展。

截止到2023年7月,山东共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075家。可见,山东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丰富的政策 “阳光雨露”,为其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在于构建优质高效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这是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解决企业急难愁盼的“金钥匙”。

在资金方面,山东鼓励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购置先进适用设备开展技术创新,实现管理提升,对符合相关专项资金扶持要求的,给予专项资金支持。

图片来源:摄图网

山东省各市区纷纷出台专精特新奖励政策,对新认定的专精特新企业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例如,青岛市对新认定为市隐形冠军、省 “专精特新” 及省瞪羚、独角兽的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50万元、3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济南市对被认定的国家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一次性给予 200 万元奖励……

这些奖励措施有效地激励了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促进了专精特新企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为进一步聚集优质金融资源,加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做大做强,山东将开展专精特新企业集中挂牌投融资和上市培育,2024年将优选700家以上创新型中小企业、40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左右“小巨人”企业分别挂牌齐鲁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的“孵化层”“规范层”“培育层”,力争培育1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国内挂牌上市。

可以看到的是,山东省近年来陆续出台政策,从建立培育体系到强化财政支持、再到加强人才引育,着力为“专精特新”提供全周期、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为专精特新企业厚植土壤,让这些 “小块头” 释放出大能量,推动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财界观察 |“专精特新”的山东优势和差距

山东在发展专精特新方面究竟具备何种优势?相较于其他省份又存在何种不足?又该如何寻求赶超?

《国务院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这为广大中小企业注入一剂“强心针”,更加坚定了企业大力推动科技创新的信心和决心。

近日,工信部发布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山东共有165家入围,彰显出齐鲁大地产业创新发展、突破进取的动力和活力。然而,就整体数目而言,与江苏(711家)、广东(561家)、浙江(400家)等省份相比仍存在一定的落差。

山东在发展专精特新方面究竟具备何种优势?相较于其他省份又存在何种不足?又该如何寻求赶超?

数据来源:工信部官网

国家级“小巨人”超千家,产业发展活力涌动

入选专精特新的企业,都在各自专业领域练就“独门绝技”,在细分市场打造“拳头产品”,是山东强链补链的关键部分,也是创新能力强、核心技术强、市场占有率高的“排头兵”。

山东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标准分类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工业基础良好,产业体系完备。这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众多专注于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得以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

坚实的工业基盘和行业体系,为山东孕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奠定了稳固的基石。

据统计,2019年至2023年,工信部共认定公布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山东省累计入选1032家、居全国第四位;同时,在多个行业领域实现了广泛覆盖。

图片来源:工信部官网

目前,山东正处于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转换的关键时期,工业领域全力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加快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格局,产业结构在新旧动能转换中不断调整优化,从而驱动更多的额专精特新“小巨人”脱颖而出。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山东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绿色化工等领域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数量大幅提升。

例如,此次名单中的山东数字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首批北交所上市企业,主要从事数字人体系统应用与研发,在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医学数字图像处理、数字医学教学平台等领域的应用与研发水平在国内首屈一指。

此外,山东入围的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在产业链协同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与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提供优质的配套服务,提升了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例如,盘古智能专注于集中润滑系统和液压系统及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产品结构设计、精密加工、产品检测等生产环节积累了丰富的制造经验和工艺技术优势,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领域,在国内风机市场占据领先优势,2020年集中润滑系统领域的市占率约达54.8%。

可以清晰地看到,山东专精特新企业的蓬勃发展成为推动产业结构深化调整和高端化发展,落实经济高质量提升的核心驱动力,同时也体现出山东在产业基础领域补短板、锻长板的决心。

直面不足,奋力追赶的山东

从整体上看,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在小巨人企业培育方面表现强势,得益于其产业结构、政策支持、创新能力和市场环境等因素。

从广东的具体“小巨人”数量来看,此次深圳增量突出,第留批小巨人增量达到298家,占据广东省此次增量的半壁江山,以一市之力助推广东省登顶。

而深圳作为高度市场化的城市,中小企业活跃度达全国之最,为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提供了广阔市场。其产业结构、政策支持、创新能力和市场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培育出更多具有专精特新特点的中小企业。

而江苏省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等方向发展,为小巨人企业的崛起创造了优越条件。

相比之下,山东作为制造业大省,传统产业比重较大,新兴高端产业发展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面还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山东应借鉴其他优秀省份经验,在政策支持和市场环境营造方面,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充分发挥自身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提升专精特新企业的数量和质量。

图片来源:摄图网

而在去年4月,山东发布的《山东省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了推动“专精特新”发展的3年目标。

到2025年,山东将努力推动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0家左右,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1000家左右。

从时间上来看,2023年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山东共有300家企业上榜,加上此次第六批入选的165家企业,离着上述目标的完成还差一半以上。

虽然这与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评选标准提高且与认定数量逐年减少有关。目前,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的申报要求愈加严格,第六批公示的“小巨人”企业相较于第五批的3671家,下降了21.87%,连续两年减少。

但对于山东而言,也应当积极应对差距,加快迎头赶上的步伐,特别是在专精特新后备力量的培养方面。

“专精特新”发展的3年目标如何实现?

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在产业政策上敢为人先,敢于创新。

一方面,在于加强规划引领,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这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

山东把引导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作为培优塑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制定实施《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方案》《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设立省市县三级账号体系和工作台账,协调120多家服务机构入驻平台提供专业服务,每年对2万多家入库企业开展精准培育。

其中,《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方案》还提出了四项具体目标,包括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形成一批掌握独门绝技的 “单打冠军”“配套专家”、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

此外,通过实施卡位入链工程,打造 “链主” 与 “专精特新” 企业强链补链共同体,促进了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例如,潍坊实施 “专精特新” 企业卡位入链,组织 “专精特新” 企业与 “链主” 企业的常态化对接,推动了产业的融合发展。

截止到2023年7月,山东共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075家。可见,山东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丰富的政策 “阳光雨露”,为其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在于构建优质高效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这是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解决企业急难愁盼的“金钥匙”。

在资金方面,山东鼓励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购置先进适用设备开展技术创新,实现管理提升,对符合相关专项资金扶持要求的,给予专项资金支持。

图片来源:摄图网

山东省各市区纷纷出台专精特新奖励政策,对新认定的专精特新企业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例如,青岛市对新认定为市隐形冠军、省 “专精特新” 及省瞪羚、独角兽的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50万元、3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济南市对被认定的国家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一次性给予 200 万元奖励……

这些奖励措施有效地激励了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促进了专精特新企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为进一步聚集优质金融资源,加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做大做强,山东将开展专精特新企业集中挂牌投融资和上市培育,2024年将优选700家以上创新型中小企业、40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左右“小巨人”企业分别挂牌齐鲁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的“孵化层”“规范层”“培育层”,力争培育1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国内挂牌上市。

可以看到的是,山东省近年来陆续出台政策,从建立培育体系到强化财政支持、再到加强人才引育,着力为“专精特新”提供全周期、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为专精特新企业厚植土壤,让这些 “小块头” 释放出大能量,推动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