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我们该如何判断P2P平台是否涉嫌自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我们该如何判断P2P平台是否涉嫌自融?

自融是网贷平台碰不得的红线。走上这条路之后,网贷平台就必须不停地加速,减速之日就是平台翻车之时。自融也是许多停业、跑路平台走上诈骗道路的开始。到最后,演变为庞氏骗局。

自融是网贷平台碰不得的红线。走上这条路之后,网贷平台就必须不停地加速,减速之日就是平台翻车之时。自融也是许多停业、跑路平台走上诈骗道路的开始。到最后,演变为庞氏骗局。

最近,我爱我家旗下的我家贷和由郎朗代言的3年半老平台88财富相继被爆出涉嫌自融,让沉寂已久的P2P平台自融的问题再度引发网贷投资人的关注。

自融的定义已经改变

自从去年8月24日银监会正式发布网贷监管细则以来,自融的内涵就发生了变化。在这之前,除了投资人的钱不准平台自用之外,平台借款人还不能是该平台的关联企业,即便是经营实际业务、盈利状况良好的企业也不行。

监管细则发布之后,监管部门放松了对自融的管制,缩小了对自融的打击范围。网贷平台向关联企业借款的行为也不再被视为自融,这与2015年12月出台的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有很大不同。

也就是说,过去网贷平台发布关联企业融资信息是自融,是违规,现在不是了。如果你想要判断一家网贷平台是否涉嫌自融,应该找到这样的证据——投资人的钱被平台或者平台的子公司用掉了。

如何识别平台自融

投资者要首先查看平台是否进行第三方资金托管,如果连第三方资金托管都没有的话,基本可以远离。一般自融平台的标的多为高息、高额、短期标,借款资料也相对简单。自融平台的借款人数偏少,同一人反复借款的现象比较常见。最后,通常自融平台的待收金额会不断增加,一旦流入资金低于流出资金,就会资金链断裂,平台也极可能倒闭或者跑路。

看平台的成立背景也是一种辨别方法。如果一家做实业的公司突然宣布要进军互金行业,就需要注意。俗语讲“人靠衣装”,这类公司展示其实业背景,吸引人眼球,再通过网贷平台,从投资人那里以低廉的成本获得资金,为原公司的发展“输血”。这种公司有资源、有资本,便于包装,易于推广,自融难度低。

业内人士告诉每日金融:有些自融平台往往看着实力雄厚、后台强大,有时甚至拥有国资或上市公司背景,就让投资者容易产生把钱借给一些小平台还不如投资到一个有实力有背景的大平台的感觉。

实际上,自融平台往往并非以单一形式的存在,在标的中也会留下蛛丝马迹。投资者也需要认真研究平台的借款人,核实平台项目的真实性,不要只对自己所投项目做研究,而要对平台基本项目都有所了解。

监管大力打击自融

网贷之家统计数据显示:2月份全国新增问题平台59家,其中转型2家、提现困难8家、停业平台45家、跑路4家、经侦介入0家。

网贷平台自融因其危害性早就被严令禁止,虽然监管政策逐步落实,仍有不少平台被曝出涉嫌自融。这不仅让行业一次又一次被推向风口浪尖,降低了行业信誉,更是将客户推向极其危险的处境。

在网贷领域,银监会明确规定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担保。但在私募基金领域,目前主管部门对自融并无限制政策。例如,许多地产公司为解决资金问题设立地产私募基金公司,其性质也是自融。当然,目前许多出事的自融平台走向集资诈骗或非吸罪的不归路,投资者需要高度警惕。

每日金融智库认为,合规已经成为行业的主旋律,因为不符合监管要求的平台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被加速淘汰。一些一线城市的监管层已经对辖区内的网贷平台下发了整改通知,从多个方面对互金机构进行核查,这也会加速一些不符合监管要求的平台的退出。

一个平台的实力和背景的真假是否真实可信?高成本、严监管下平台是否能坚持合规之路?实地考察的光鲜亮丽背后盈利能力几何?这些都是需要投资者认真考虑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我们该如何判断P2P平台是否涉嫌自融?

自融是网贷平台碰不得的红线。走上这条路之后,网贷平台就必须不停地加速,减速之日就是平台翻车之时。自融也是许多停业、跑路平台走上诈骗道路的开始。到最后,演变为庞氏骗局。

自融是网贷平台碰不得的红线。走上这条路之后,网贷平台就必须不停地加速,减速之日就是平台翻车之时。自融也是许多停业、跑路平台走上诈骗道路的开始。到最后,演变为庞氏骗局。

最近,我爱我家旗下的我家贷和由郎朗代言的3年半老平台88财富相继被爆出涉嫌自融,让沉寂已久的P2P平台自融的问题再度引发网贷投资人的关注。

自融的定义已经改变

自从去年8月24日银监会正式发布网贷监管细则以来,自融的内涵就发生了变化。在这之前,除了投资人的钱不准平台自用之外,平台借款人还不能是该平台的关联企业,即便是经营实际业务、盈利状况良好的企业也不行。

监管细则发布之后,监管部门放松了对自融的管制,缩小了对自融的打击范围。网贷平台向关联企业借款的行为也不再被视为自融,这与2015年12月出台的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有很大不同。

也就是说,过去网贷平台发布关联企业融资信息是自融,是违规,现在不是了。如果你想要判断一家网贷平台是否涉嫌自融,应该找到这样的证据——投资人的钱被平台或者平台的子公司用掉了。

如何识别平台自融

投资者要首先查看平台是否进行第三方资金托管,如果连第三方资金托管都没有的话,基本可以远离。一般自融平台的标的多为高息、高额、短期标,借款资料也相对简单。自融平台的借款人数偏少,同一人反复借款的现象比较常见。最后,通常自融平台的待收金额会不断增加,一旦流入资金低于流出资金,就会资金链断裂,平台也极可能倒闭或者跑路。

看平台的成立背景也是一种辨别方法。如果一家做实业的公司突然宣布要进军互金行业,就需要注意。俗语讲“人靠衣装”,这类公司展示其实业背景,吸引人眼球,再通过网贷平台,从投资人那里以低廉的成本获得资金,为原公司的发展“输血”。这种公司有资源、有资本,便于包装,易于推广,自融难度低。

业内人士告诉每日金融:有些自融平台往往看着实力雄厚、后台强大,有时甚至拥有国资或上市公司背景,就让投资者容易产生把钱借给一些小平台还不如投资到一个有实力有背景的大平台的感觉。

实际上,自融平台往往并非以单一形式的存在,在标的中也会留下蛛丝马迹。投资者也需要认真研究平台的借款人,核实平台项目的真实性,不要只对自己所投项目做研究,而要对平台基本项目都有所了解。

监管大力打击自融

网贷之家统计数据显示:2月份全国新增问题平台59家,其中转型2家、提现困难8家、停业平台45家、跑路4家、经侦介入0家。

网贷平台自融因其危害性早就被严令禁止,虽然监管政策逐步落实,仍有不少平台被曝出涉嫌自融。这不仅让行业一次又一次被推向风口浪尖,降低了行业信誉,更是将客户推向极其危险的处境。

在网贷领域,银监会明确规定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担保。但在私募基金领域,目前主管部门对自融并无限制政策。例如,许多地产公司为解决资金问题设立地产私募基金公司,其性质也是自融。当然,目前许多出事的自融平台走向集资诈骗或非吸罪的不归路,投资者需要高度警惕。

每日金融智库认为,合规已经成为行业的主旋律,因为不符合监管要求的平台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被加速淘汰。一些一线城市的监管层已经对辖区内的网贷平台下发了整改通知,从多个方面对互金机构进行核查,这也会加速一些不符合监管要求的平台的退出。

一个平台的实力和背景的真假是否真实可信?高成本、严监管下平台是否能坚持合规之路?实地考察的光鲜亮丽背后盈利能力几何?这些都是需要投资者认真考虑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