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人士向啃美妆透露,韩国进口化妆品通关已无时间表,过去三天到一周时间可清关,现在至少可能要排队一个月以上。目前,一些韩国进口化妆品已经出现断货现象。
除了韩国品牌化妆品受到影响之外,一些本土化妆品品牌也受到了波及,主要是曾经冒充韩国品牌、傍韩国的品牌以及韩星代言的品牌,也因为被认为与韩国有着联系而被一部分网友抵制。网友们并不清楚,这些品牌看似与韩国有着联系,实际上是土生土长的本土品牌,属于被躺枪的无辜者。
捏造出身的“假洋鬼子”
捏造出身是化妆品行业的潜规则,现在和过去都是十分盛行的手段,卡姿兰冒充是来自法国、阿芙精油冒充源自希腊,此类的冒充出身案例不胜枚举。而冒充韩国出身的品牌,比较典型的有瓷肌、韩束和韩雅等。
瓷肌:瓷肌的品牌出身就跟孙悟空一样会“七十二变”,过去宣称源自法国巴黎的吉维尼小镇上的一个叫Deporcelaine的诊所,最新的宣传口径是“由韩国瓷肌4ever皮肤科专家参与设计和研发”,实际情况则是广州土生土长的本土品牌,一直在国内研发和生产,不过是老板在韩国收购了一家连锁美容院。不知道经历这次抗韩热潮之后,瓷肌会不会再次篡改品牌出身?现在,瓷肌官网依然宣称“韩国瓷肌”,危险系数可想而知。
韩束:韩束已经不再提“品牌起源”,但过去的黑历史却很难抹去。以前,韩束宣称是“韩国韩束株式会社有限公司”,品牌来源于韩国东北部的城市的一种植物——束草。现在,尽管韩束不再宣传韩国的血统,但依然被消费者认为是韩国品牌,一方面与过去捏造出身不无关系,另一方面则是品牌中的韩字,再一方面就是过去喜欢请韩星代言。在这一轮的抵制中,韩束的危险系数最高。
韩雅:韩雅是主打蜗牛护肤的品牌,一直宣称是来自韩国的品牌,其实是杭州珀莱雅旗下的品牌,珀莱雅是不是跟欧莱雅很像?为了制造韩雅来自韩国的假象,珀莱雅在韩国注册了“珀莱雅化妆品株式会社”,现在韩雅的股东又变更为“韩娜化妆品株式会社”,但实际上还是土生土长的杭州品牌。
美即:尽管美即已经被欧莱雅收购了,现在也可以算是一个法国品牌。而美即在香港上市以前,一直是宣称来自韩国的品牌,并且通过海外注册实现洗白。但是,品牌一旦冒充过海外的出身,就会像一个烙印一样,怎么洗都无法洗干净。过去的烂账再一次被翻出来,对于原本下滑的美即来说,很可能就是雪上加霜。不过,因为被欧莱雅收购了,危险系数不算太高。
傍韩国打擦边球的品牌
相比直接假冒韩国的而言,一些品牌还是有所收敛,并不直接宣称来自韩国,但会与韩国制造一点关联,让消费者自然产生联想。
韩后:韩后是比较典型的案例,韩国有一个品牌“后”,“韩国+后”组合成了韩后,韩后又热衷于请韩星作为代言人,很自然的让消费者以为是韩国品牌。王国安曾经直言不讳的表示,就是为了蹭热点打擦边球,包括公司名字“十长生”的灵感也来自于《大长今》。虽然韩后公司层面不宣称源自韩国,但一些终端却喜欢用韩国忽悠消费者,也不可避免的会给韩后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请韩国明星代言的品牌
从去年开始“限韩令”到这一轮抗韩,韩国明星在大陆地区已经全军覆没,而随着抗韩运动的进一步深入,一些韩星代言的品牌也可能受到波及。为了避免误伤,一些请韩星代言的本土品牌已经在门店撤下了海报等宣传物料。
珀莱雅:珀莱雅旗下的韩雅冒充韩国品牌,珀莱雅品牌则请了宋仲基作为代言人,官网上依然有宋仲基的海报宣传,很可能因为代言人而被躺枪。
滋源:尽管代言人刚刚换成了李冰冰,但前一任代言人宋慧乔的痕迹依然很浓,对于滋源来说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影响,但影响应该不会太大了。
活泉:活泉的代言人是韩国明星安宰贤,签约的时间还不到一年,如果被躺枪就十分冤枉,毕竟那会儿还没有“禁韩令”,也没有当下这样的抗韩运动。刚签约不久遇到了禁韩令,现在合约还未满就遇到了抗韩,代言的价值已经大打折扣了。
不管是冒充韩国品牌,还是打了韩国擦边球或者请了韩国明星代言,这些企业都是实实在在的本土企业,尽管有些方式并不那么的光彩,但啃美妆还是希望爱国同胞注意,不要因为抵制韩货而伤及无辜同胞。同时,也希望中国的本土企业不要再冒充国外品牌来欺骗国人,要对本土品牌有信心,要相信国货也能有明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