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农村商业银行,俨然已成为A股市场一道奇特的风景线。
两个月时间,600%的股价涨幅、逾70倍的市盈率,这便是2017年1月中旬才在深交所挂牌的张家港农商行交出的表现。重要的是,它并不寂寞—同一时间江阴银行、吴江银行、无锡银行、常熟银行也呈现火爆行情。作为中国目前25家上市银行群体中最新加盟的5位成员,上述银行不仅悉数来自江苏最富庶的地区,同属于“农村商业银行”范畴,也是中断近十年的银行IPO进程再次开闸后的第一批受益者。
相对于中国银行业平均仅6.13倍的市盈率,即便舍弃张家港农商行近乎“神经刀”式的一枝独秀,这一平均市盈已超过30倍的群体也难免过于引人注目。而榜样的力量自然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无论是体量庞大的上海农商行、成都农商行,还是不良率多年来从未低于“2%”的青岛农商行、绍兴瑞丰农商行,包括安庆、淮北、芜湖、亳州等一干皖系农商行,从A股到H股再到新三板,近30家农商行正秣兵厉马。最新消息说,2010年赴港上市,去年仅前三季度即录得62.5亿归属股东净利的重庆农商行,也有意实现A+H同步上市。
凭什么不?!作为中国农村商业银行中业绩最优秀的这位,维港的投资者才吝啬地给予5.53的PE,要知该银行的坏账率之低、拨备覆盖率之足—超过400%—远非近日“鸡毛飞上天”的小兄弟们可比。
农村理财需求迫切
请对农村商业银行给予充分重视。自上世纪末期传统四大国有银行退出县域经济以来,逾2300家农村金融机构正迅速崛起。据2016年初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拥有859家农商行、71家农村合作银行以及1373家农村信用合作社,其资产总额和股东权益总额达到24.65万亿元和1.78万亿元,分别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及股东权益总和的12.4%和11.7%。特别是随着监管层进一步压缩农信社和农合银行比例,自2001年开始的改制行动,将促使中国1400余家农村金融机构全面清退个人资格股,转而向农村商业银行模式发展。
这当然意味着一连串的改变。更严格的法人治理结构和风控机制的确立是题中之义,而在经营思路上改变以往以存贷为主吃息差的1.0版,立足于为“三农”和城镇化后大批小微企业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尤其是家庭财政来源结构式改变后个人之于农村金融机构愈发迫切的理财需求,已是当务之急。
问题是,同样分属农村金融机构序列,各家面临的市场却大相径庭。北上广深四座一线城市,当地所谓农商行其实已与城商行并无二致,而其竞争对手也是国有四大行、全国股份制银行属地分行和当地城商行。而在东南沿海县域经济相当发达的地区,随着微信、手机、互联网的普及,原先由信息不对称凸显的最近一公里贴身设点,便不再是最大的竞争优势,对服务对象相关大数据的掌握以及层次丰富的产品设计成了举足轻重的砝码。至于中西部更广阔地区内的农商行、农合行、农信社,则多依赖于此前的经营思路运转。
一个有意思的统计显示,目前虽有80.8%的农村居民认定将富余资金放在银行最为安全,但其中17%的人相信在银行存款即是理财,有32.07%的人将炒股票视作唯一的理财通路,更有20.7%的人甚至从未听过理财概念。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有接近10%的农村居民坚持在家中保管资金;同时有超过50%的人极其在意自有财富的随时兑现,即对超过一年期的理财方式保持警惕。
而目前中国农村居民以及城乡结合部居民的资金去向中有两个主流方向,一为高于法定1.5%存款利率0.4至0.55个百分点的一年期存款,二是10%至30%的熟人间高息贷款。
农商行新成员的悖论
那么,在风起云涌的银行理财江湖中,中国的农村金融机构究竟处于第几方阵?他们发行产品的数量、产品的收益率以及达标率又呈现什么特色?那些在IPO上百舸争流的农商行表现如何?谁才是个中的领军人物?
为了让投资者进一步了解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为投资者遴选理财产品提供参考,继2015年和2016年分别发布“年度银行理财产品管理能力白皮书”和“年度银行理财产品大数据分析报告”之后,标点财经研究院联合《投资时报》,通过对约9.8万条2016年发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大数据进行梳理和统计分析,绘制出了“2017银行理财产品大数据分析报告”。
最终进入样本的,有包括国有四大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城商银行、外资银行,和同时涵盖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在内农村金融机构共计394家标的单位。其中,纳入统计的上述农村金融机构达244家,占据样本总量的61.9%。
数据不会说谎。通过3个月以下(含)、3~6个月(含)、6~12个月(含)、一年以上四个维度的理财产品从收益率至总体发行产品数量的梳理,以及纳入实际披露数据及达标率的考量,农村金融机构在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版图上的地位和各自表现已一目了然。
你想知道最近在资本市场很疯狂的张家港农商行的排名吗?很抱歉地通知,全榜名列237位,即便在同一农村银行阵列中也仅排名110名。
很多人关注到一个现象,即越是大行越在整体排名位次不靠前。基于自身的经营重点特别是依仗优异的美誉度,这些银行虽然可以在发行产品数量上乱花迷眼—比如中国农业银行去年一年就发行了1693只理财产品,但其无论是3个月短期还是超过一年中长期产品给出的收益率上限却相对“抠门”,这自然也影响了最终的加权得分。
张家港农商行应该不属于这一行列。有趣的是,近期成功上市的另4家农商行在总排名和农村银行理财产品单项排名上亦不占据领先。个中表现最优异的吴江农商行的总排名和单项排名,也仅为75名和24名。无锡农商行则是138名和49名,江阴农商行是175名和73名,常熟农商行为226名和101名。
而上述5家农商行在2016年分别发行372只(张家港农商行)、266只(吴江农商行)、216只(无锡农商行)、276只(江阴农商行)和392只(常熟农商行)理财产品。
北京农商行产品数量称王
那么2016年农村银行系列榜单中的产品王是哪位?当仁不让,北京农商行,共发行817只理财产品,尽管较国有行的发行数量冠军交通银行的9327只相去甚远,也远不如城商行产品之王南京银行的3524只,但这已是唯一一家发行产品数量超过800只的农村商业银行了。
在理财产品发行量上,仅次于北京农商行的是广东南海农商行,全年共计有586只产品面世,季军则是正在努力争取IPO的绍兴瑞丰农商行的542只。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在理财产品推出上排名靠前的还有山西长治潞州农商行(518只)、福建南安农商行(459只)、上海农商行(449只)、江苏江南农商行(437只)、江苏宜兴农商行(425只)和有意赴港上市的广州农商行(410只)。
好吧,有人赴科赶考场便有人辞官归故里。有5家机构在去年只发出10只银行理财产品,分别是山东利津农商行、山东新泰农商行、四川泸州江阳农商行、景宁畲族农信社以及浙江台州黄岩农合行。
数据显示,在进入本次大数据分析报告的244家农村金融机构中,全年发行800只理财产品的只有1家,有4家发行了500只以上产品,10家机构发行400只以上产品,16家机构发行300只以上产品,32家机构发行了200只以上产品。而发行理财产品数量低于100只产品的共计有169家,其中118家发行数量在50只以下,还有32家机构只发行了20只以下产品。
综合打分重庆农商难敌福建晋江
发行数量只是一个侧面,综合打分才是考验农村金融机构在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上话语权最重要的指标。
事实证明,目前前者可提升的空间还相当大,因为在综合榜单的前十中只有一家姓“农”且列位第十;在前50名中有17家,前100名中有31家。三分之一天下大概是一个相对准确的定位。
公布最终答案,这或许出乎不少人的意料,在“2017银行理财产品大数据分析报告”中农村金融机构榜单上,福建晋江农商行荣获冠军。没错,就是那个号称福建首富县:一个镇上就有3000家制鞋公司,硬生生将CCTV5改造成县级频道的晋江。
第二名是成都农商行,而宁夏黄河农商行位列第三。前十名中还依次包括贵州花溪农商行、山东聊城农商行、上海农商行、山西榆次农商行、吉林九台农商行、江苏太仓农商行以及山西长治漳泽农商行。
大名鼎鼎的重庆农商行呢?很可惜,它在第19名。
在单项榜单的前20名中,山西贡献了三家,福建、广东、吉林各自贡献了两家;重庆、吉林九台这两家在港上市农商行均得以入围;直辖市有两家雀屏中选;作为浙江宁波最富裕地区的鄞州,本次以唯一一家农村合作银行身份进入前20名。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研究,在前50名排席中,江苏、浙江、山西、山东是入围金融机构最多的四个省份。
收益率,收益率,收益率,银行理财产品最核心的卖点在此。必须说明,过去一年中,全国银行理财价格指数受市场流动性宽松影响一直处于持续下滑态势,但至2016年11月后,随着资金荒的出现已连续3个月出现上扬态势。不过,年化收益率在5%以上的产品仍屈指可数。
来源:投资时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