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加拿大政府,请不要给孩子们留下那么多地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加拿大政府,请不要给孩子们留下那么多地雷

特鲁多新政中有几项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明显的不利影响,容易造成难以平复的伤害。

作者:特约撰稿人辛上邪

特鲁多政府是“标新立异”的一届政府。在一年多的执政中,不乏令民众惊呼怒号的法令或提案出现。其中有几项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明显的不利影响,容易造成难以平复的伤害。

|01.大麻合法化

大麻合法化(weed legalization)计划在2017年实行。政府可能考虑到众多的瘾君子不能戒掉大麻、希望合法后加强管理以消除贩毒的危害,但他们忽略了大麻合法化后,人们吸食大麻的负罪感、内疚感、羞耻感会随同消失,青少年将忽视其危害,导致更多的青少年沾染大麻。

美国科罗拉多州学校安全资源中心主任Christine Harms说,大麻合法化后,更多学生吸食大麻,他们以为大麻是安全的,有些孩子的大麻是从父母那里拿到的。美国儿童医学会主席Dr. Michelle Cretella的报告中指出,自从合法化后,科罗拉多州吸食大麻的青少年高出全国均值的55%。联邦缉毒局的资料显示,70%大麻吸食者都会走上吸食其他毒品的道路。

即使抛开日后的危险,大麻对青少年的身体发育有严重的危害。加拿大滥毒研究中心(Canadian Center on Substance Abuse)证实了大麻危害脑神经、容易引发心脏病、影响智力和行为、有碍驾驶能力、引起精神病症。BC省精神科医学会主席及儿童医院青少年儿童精神医生Dr. Carol-Ann Saari、哈法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医生Dr. Selena Etches、UBC大学精神科医生兼临床助理教授Dr. Diane McIntosh等都指出,大麻对青少年的脑部及神经造成极大危害,导致精神疾病的出现。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全国毒品和酒精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60%每日吸食大麻的学生难以完成学业;经常吸食大麻的青少年自杀率高、学习成绩差。

大麻合法化的可能性也令一些成年人的思想随之放松。最近,安省密西沙加市的一位母亲发现8年级的孩子的戏剧作业竟然是编排一个如何制作和注射冰毒的节目。老师发放的讲义中有一份关于冰毒制作原料的清单,在表演中要表情丰富,制作中作出害怕的表情、注射动作时作出轻松愉快的表情。也许这位老师出于良好的目的,但毋庸置疑的是,这样的作业会让孩子们对毒品有了“亲近感”。老师能想到去表演毒品,正是因为社会舆论的宽松,令他对毒品的危害和接触毒品的违法不在意。确立合法性对舆论和社会意识、行为规则的影响有个现成的例子——中国大陆对烟酒的销售都没有严格的管制,青少年接触烟酒非常容易,家长们也没有明确的危险意识、或者即使意识到了危害也会由于从众心理而不在意,结果造成中国青少年吸烟、喝酒甚至成瘾不鲜见。而在加拿大,青少年如果抽烟、喝酒,民众的反应又会如何?

2016年,全加拿大死于芬太奴的人过千。恰如美国儿童医学会主席Dr. Michelle Cretella所说,大麻合法化是饮鸩止渴, “最终的代价就是孩子们的性命。他们荒废了学业,将来对社会没有贡献,到头来,要收拾大麻合法化所带来的后患,更要为国民税款加上沉重的负担。”

|02.男女同厕法(C-16法案)

去年奥巴马发布了美国的“厕所令”,允许公立学校的学生根据自己心里的性别选择洗手间的使用,强行推行各州。声称如果违反的州政府将得不到联邦的教育经费的支持。德州副州长Dan Patrick说,即使不要教育经费,也拒绝执行这项命令。德州总检察长Ken Paxton则认为,奥巴马的命令是“欺负德州学校”。特朗普于2月22日发信终止了“厕所令”,理由是该指令“缺乏深度法律分析和诠释,未经公共审查程序”、“在执行上引发混乱从而导致诉讼,因此必须废除”。白宫发表声明说,“司法部与教育部所做出的这个共同决定会将权利交回各州手中,以创造一个公开透明、多方参与的过程,由各地的家长、学生、教师,以及校方领导做出决定。”

在美国的同厕令被大众抵制而取缔时,与之相反,加拿大的同厕令却要在3月27日被正式通过。美国的同厕令给学生带来什么呢?一些学生上洗手间感到压力,密歇根的一位家长为此让孩子停学。更严重的是,一位女生在卫生间遇到男生,她投诉校方后,受到LGBT学生的欺凌,女生自杀身亡。美国成年人中LGBT约占0.3%,反对者认为是牺牲了大众的利益。学生们对性别的认识有一个过程,有些学生容易在青春期为此受到困扰,引发不必要的心理和精神反应。安省一位妈妈投诉说,儿子的一位男同学在午饭时间向他们暴露自己的阴茎,她的儿子很不习惯。BC省的一位女生在六年级时被老师灌输以LGBT的人更优秀的观念,她感到深深不解,在接受媒体采访后,受到同学和老师的指责,她陷入不良情绪、后来发展成为抑郁倾向,依靠药物治疗才得以好转。虽然这些仅是个别现象,但可以从中折射出未成年人对性别问题的敏感。

事实上,去年10月份,在温哥华某社区游泳馆女性更衣室中,就已经有男性出现。反对同厕法的重要原因是,C-16主张对性别的鉴定根据心理、而非能一目了然的客观依据,尽管法案本身没有涉及入厕问题,但人们可以根据法案有多重解读,这样就容易有很多漏洞出现,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比如犯罪分子堂而皇之进入异性洗手间、更衣室,伺机作案。一位父亲担心同厕法被坏人利用,“如果C-16法案被通过,这将给性犯罪者打开绿灯,他们可以假借‘性别认同和表达’的名义,根本不用变性就可以入侵女性的洗手间和更衣室。更糟糕的是,做丈夫的和父亲的,如果要试图去保护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不被性侵,很可能被起诉犯了仇‘仇恨罪’。”

C-16的另一重危害是,如果心中的想法和感觉成为了判断是非的根据,那么很多观念都要被颠覆、常规法律都需要修改,社会将陷入混乱。比如,客户是否可以不用提供任何证据就要求银行给予自己货币?再比如,我们是否可以因为感觉到某人要伤害我们或者在内心诽谤我们,而提出法律诉讼?

|03.安省的“反伊斯兰恐惧”(M-103)和家庭平权法(Bill-28)

2017年2月23日,安省议会通过了M-103。该法令要求对加拿大境内“所有对伊斯兰教文化和族群批评的言论都列为刑事犯罪”。加拿大是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的国家,任何一个宗教、种族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如果说防止歧视,犹太人、印度人、华人、黑人等是否都有受到过歧视的感觉?甚至有美国移民感叹过歧视,认为求职时不如本地人容易。反对党中有人发言说,是否应该将M-103的“伊斯兰”换成“犹太教”、“穆斯林”、“锡克教”、“基督教”、“佛教”等全国各主要宗教?如果要保护,应该都受到保护啊!

Bill-28已经于2016年11月29日在安省通过。根据该法案,孩子们不能称呼爸爸妈妈,而是应称呼parents——Parents在中文不能翻译为“父母”,而应翻译为“家长”——因为如果翻译为“父母”,又标明了父母性别的倾向性,对同性婚姻的家庭不公。法案还有其他反常规的内容,如允许家庭以合同式关系建立等等。加拿大承认同性婚姻以来,合法登记及未婚同居的同性伴侣约占夫妻总数的0.8%。为了0.8%的家庭的称呼之便,强行要求其他家庭改变自然形成的、维持数千年的传统,是否公平?

M-103和Bill-28的通过,是对加拿大社会倡导的言论自由和人权的践踏,是将个别族群刻意抬高到大众之上。当学生们一面歌唱着“Oh, Canada”时,一面被告知不许谈论这个、不许称呼那个,他们难到不会感到混乱吗?他们从小被灌输的是各种威胁和禁忌,在惊恐中长大,怎么能有自由的意志?几千年人类社会的文明和习俗被人为地毁坏,被迫去服从政客玩弄出来的法令,他们如何能了解正义、公理的真谛?

这些莫名其妙的法令、动议的实质之一是为某些群体寻求特权。特权阶层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是毒瘤。千万移民来到加拿大,是为了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中生活,合力建设美好的新生活。而任何不公正的偏袒都将给加拿大青少年成长带来阴霾,在他们成长的路上设置障碍。各级议员也许都是毫无私念、一心向善地为了振兴加拿大而努力,可是在具体的政策的制定时,是否也考虑一下大众的利益?特别是能多关注对青少年的影响?

作者介绍:

辛上邪,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者、翻译、专栏作者。关注唐代历史还原和现代教育及某些其他问题。现定居加拿大。作者公众号 辛上邪( xinshangye006)。

出品:加拿大头条

微信ID: Canadanews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加拿大政府,请不要给孩子们留下那么多地雷

特鲁多新政中有几项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明显的不利影响,容易造成难以平复的伤害。

作者:特约撰稿人辛上邪

特鲁多政府是“标新立异”的一届政府。在一年多的执政中,不乏令民众惊呼怒号的法令或提案出现。其中有几项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明显的不利影响,容易造成难以平复的伤害。

|01.大麻合法化

大麻合法化(weed legalization)计划在2017年实行。政府可能考虑到众多的瘾君子不能戒掉大麻、希望合法后加强管理以消除贩毒的危害,但他们忽略了大麻合法化后,人们吸食大麻的负罪感、内疚感、羞耻感会随同消失,青少年将忽视其危害,导致更多的青少年沾染大麻。

美国科罗拉多州学校安全资源中心主任Christine Harms说,大麻合法化后,更多学生吸食大麻,他们以为大麻是安全的,有些孩子的大麻是从父母那里拿到的。美国儿童医学会主席Dr. Michelle Cretella的报告中指出,自从合法化后,科罗拉多州吸食大麻的青少年高出全国均值的55%。联邦缉毒局的资料显示,70%大麻吸食者都会走上吸食其他毒品的道路。

即使抛开日后的危险,大麻对青少年的身体发育有严重的危害。加拿大滥毒研究中心(Canadian Center on Substance Abuse)证实了大麻危害脑神经、容易引发心脏病、影响智力和行为、有碍驾驶能力、引起精神病症。BC省精神科医学会主席及儿童医院青少年儿童精神医生Dr. Carol-Ann Saari、哈法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医生Dr. Selena Etches、UBC大学精神科医生兼临床助理教授Dr. Diane McIntosh等都指出,大麻对青少年的脑部及神经造成极大危害,导致精神疾病的出现。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全国毒品和酒精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60%每日吸食大麻的学生难以完成学业;经常吸食大麻的青少年自杀率高、学习成绩差。

大麻合法化的可能性也令一些成年人的思想随之放松。最近,安省密西沙加市的一位母亲发现8年级的孩子的戏剧作业竟然是编排一个如何制作和注射冰毒的节目。老师发放的讲义中有一份关于冰毒制作原料的清单,在表演中要表情丰富,制作中作出害怕的表情、注射动作时作出轻松愉快的表情。也许这位老师出于良好的目的,但毋庸置疑的是,这样的作业会让孩子们对毒品有了“亲近感”。老师能想到去表演毒品,正是因为社会舆论的宽松,令他对毒品的危害和接触毒品的违法不在意。确立合法性对舆论和社会意识、行为规则的影响有个现成的例子——中国大陆对烟酒的销售都没有严格的管制,青少年接触烟酒非常容易,家长们也没有明确的危险意识、或者即使意识到了危害也会由于从众心理而不在意,结果造成中国青少年吸烟、喝酒甚至成瘾不鲜见。而在加拿大,青少年如果抽烟、喝酒,民众的反应又会如何?

2016年,全加拿大死于芬太奴的人过千。恰如美国儿童医学会主席Dr. Michelle Cretella所说,大麻合法化是饮鸩止渴, “最终的代价就是孩子们的性命。他们荒废了学业,将来对社会没有贡献,到头来,要收拾大麻合法化所带来的后患,更要为国民税款加上沉重的负担。”

|02.男女同厕法(C-16法案)

去年奥巴马发布了美国的“厕所令”,允许公立学校的学生根据自己心里的性别选择洗手间的使用,强行推行各州。声称如果违反的州政府将得不到联邦的教育经费的支持。德州副州长Dan Patrick说,即使不要教育经费,也拒绝执行这项命令。德州总检察长Ken Paxton则认为,奥巴马的命令是“欺负德州学校”。特朗普于2月22日发信终止了“厕所令”,理由是该指令“缺乏深度法律分析和诠释,未经公共审查程序”、“在执行上引发混乱从而导致诉讼,因此必须废除”。白宫发表声明说,“司法部与教育部所做出的这个共同决定会将权利交回各州手中,以创造一个公开透明、多方参与的过程,由各地的家长、学生、教师,以及校方领导做出决定。”

在美国的同厕令被大众抵制而取缔时,与之相反,加拿大的同厕令却要在3月27日被正式通过。美国的同厕令给学生带来什么呢?一些学生上洗手间感到压力,密歇根的一位家长为此让孩子停学。更严重的是,一位女生在卫生间遇到男生,她投诉校方后,受到LGBT学生的欺凌,女生自杀身亡。美国成年人中LGBT约占0.3%,反对者认为是牺牲了大众的利益。学生们对性别的认识有一个过程,有些学生容易在青春期为此受到困扰,引发不必要的心理和精神反应。安省一位妈妈投诉说,儿子的一位男同学在午饭时间向他们暴露自己的阴茎,她的儿子很不习惯。BC省的一位女生在六年级时被老师灌输以LGBT的人更优秀的观念,她感到深深不解,在接受媒体采访后,受到同学和老师的指责,她陷入不良情绪、后来发展成为抑郁倾向,依靠药物治疗才得以好转。虽然这些仅是个别现象,但可以从中折射出未成年人对性别问题的敏感。

事实上,去年10月份,在温哥华某社区游泳馆女性更衣室中,就已经有男性出现。反对同厕法的重要原因是,C-16主张对性别的鉴定根据心理、而非能一目了然的客观依据,尽管法案本身没有涉及入厕问题,但人们可以根据法案有多重解读,这样就容易有很多漏洞出现,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比如犯罪分子堂而皇之进入异性洗手间、更衣室,伺机作案。一位父亲担心同厕法被坏人利用,“如果C-16法案被通过,这将给性犯罪者打开绿灯,他们可以假借‘性别认同和表达’的名义,根本不用变性就可以入侵女性的洗手间和更衣室。更糟糕的是,做丈夫的和父亲的,如果要试图去保护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不被性侵,很可能被起诉犯了仇‘仇恨罪’。”

C-16的另一重危害是,如果心中的想法和感觉成为了判断是非的根据,那么很多观念都要被颠覆、常规法律都需要修改,社会将陷入混乱。比如,客户是否可以不用提供任何证据就要求银行给予自己货币?再比如,我们是否可以因为感觉到某人要伤害我们或者在内心诽谤我们,而提出法律诉讼?

|03.安省的“反伊斯兰恐惧”(M-103)和家庭平权法(Bill-28)

2017年2月23日,安省议会通过了M-103。该法令要求对加拿大境内“所有对伊斯兰教文化和族群批评的言论都列为刑事犯罪”。加拿大是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的国家,任何一个宗教、种族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如果说防止歧视,犹太人、印度人、华人、黑人等是否都有受到过歧视的感觉?甚至有美国移民感叹过歧视,认为求职时不如本地人容易。反对党中有人发言说,是否应该将M-103的“伊斯兰”换成“犹太教”、“穆斯林”、“锡克教”、“基督教”、“佛教”等全国各主要宗教?如果要保护,应该都受到保护啊!

Bill-28已经于2016年11月29日在安省通过。根据该法案,孩子们不能称呼爸爸妈妈,而是应称呼parents——Parents在中文不能翻译为“父母”,而应翻译为“家长”——因为如果翻译为“父母”,又标明了父母性别的倾向性,对同性婚姻的家庭不公。法案还有其他反常规的内容,如允许家庭以合同式关系建立等等。加拿大承认同性婚姻以来,合法登记及未婚同居的同性伴侣约占夫妻总数的0.8%。为了0.8%的家庭的称呼之便,强行要求其他家庭改变自然形成的、维持数千年的传统,是否公平?

M-103和Bill-28的通过,是对加拿大社会倡导的言论自由和人权的践踏,是将个别族群刻意抬高到大众之上。当学生们一面歌唱着“Oh, Canada”时,一面被告知不许谈论这个、不许称呼那个,他们难到不会感到混乱吗?他们从小被灌输的是各种威胁和禁忌,在惊恐中长大,怎么能有自由的意志?几千年人类社会的文明和习俗被人为地毁坏,被迫去服从政客玩弄出来的法令,他们如何能了解正义、公理的真谛?

这些莫名其妙的法令、动议的实质之一是为某些群体寻求特权。特权阶层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是毒瘤。千万移民来到加拿大,是为了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中生活,合力建设美好的新生活。而任何不公正的偏袒都将给加拿大青少年成长带来阴霾,在他们成长的路上设置障碍。各级议员也许都是毫无私念、一心向善地为了振兴加拿大而努力,可是在具体的政策的制定时,是否也考虑一下大众的利益?特别是能多关注对青少年的影响?

作者介绍:

辛上邪,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者、翻译、专栏作者。关注唐代历史还原和现代教育及某些其他问题。现定居加拿大。作者公众号 辛上邪( xinshangye006)。

出品:加拿大头条

微信ID: Canadanews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