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百豪,曾出任多家香港上市公司董事总经理,还曾在多家大型国际银行担任过高级行政职位。在香港,他是业界公认的青年才俊。对于企业管理、策略规划以及银行业务等,他均具有丰富经验。
熟读《道德经》的时富投资集团董事长兼行政总裁关百豪深谙“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突然爆发,香港大量金融机构或一夜之间破产,或因财务状况不佳被相关监管机构勒令停业。这场浩劫带来的哀伤还未散尽,1998年初,已经是中建电讯董事总经理的关百豪又做了件很轰动的事情——在金融危机的余波中收购时富证券。
那是1998年农历新年里的一天,不少金融机构还生死未卜,一位朋友气喘吁吁地给关百豪打来电话:“有没有兴趣收购时富?”此时收购公司,意味着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想到将一家公司整合之后再发展,可以充分发挥所学和全部智慧,关百豪血液都沸腾了,他直接回答说:“当然有。”
时富证券是1997年被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勒令停业的公司之一,金融危机发生后,他们资不抵债,不但没有钱付给客户,而且还面临被迫清盘的压力,短缺资金高达2亿港币。
尽管收购公司是件令人兴奋的事情,到具体操作时,关百豪还是十分谨慎地向时富当时的大股东提出:需要先派人作全面会计审查,了解时富内部财务状况、运营困境,评估风险及发展前景,最后才能决定收购与否。就在短短三天内,审查人员已把初步评估报告做好,结论当然是危大于机,当下关百豪便要作出决定。
1998年3月8日,关百豪正式代表中建电讯进入时富董事会,成为时富的董事总经理,并开始了实质性的重整工作。
时富在没有被收购之前,由于没有做风险管理,坏账高达2亿港币,撇除坏账,资产净值只有800多万港币,其中还包括未必能收回的呆坏账。关百豪上任后的内部改革,首先就从信贷和风险管理开始。他引入美国银行普遍采用的KYC(Know Your Client Policy)政策,要求客户开立证券户口时,必须填写一份个人资料,内容包括银行月结单、住址证明等。对于使用时富提供的贷款服务买卖股票的大额投资者,则信贷批出前,其经纪(时富职员)必须递交一份信贷申请表,同时附上由客户提供的资产证明,而贷款额绝不能高于其资产值(比如贷款方有500万港元资产,那么时富批给他的贷款额最多就500万元港元)。
没有想到的是,这一举措遭到老一辈经纪的强烈反对。他们担心客户会因此流失,并且自己的工作量也会加大。所以他们或批评关百豪不懂证券;或干脆不对流程作实质性改变、敷衍了事。
而关百豪的姿态是,采取极其开放和容忍的态度,一方面谦虚向他们请教,一方面不断到各个分行巡视业务,与经纪们直接对话,向他们解释:如果经纪只依靠与客户的表面关系,而不考虑其还款能力,便随意帮其批出贷款,一旦市况大幅波动,或者触发金融危机,客户有可能因无力还款而一走了之。更危险的是,有的人有可能利用漏洞蓄意欺诈,那借出去的钱就永远也收不回来了。
做了一段时间的疏导工作之后,关百豪开始坚决推行KYC政策。
风险管理的落实,让时富证券的坏账比例持续下降、几近为零。甚至几年之后当9.11事件发生,人们还能见证到关百豪这场改革的硕果。
2001年9月11日,两架被恐怖分子挟持的飞机撞向美国世贸中心双子大楼。惊讶过后,关百豪的心情复杂而沉痛:华尔街一直执掌世界金融市场的牛耳,美国遭袭,中国香港定难独善其身。那天晚上,他已叮嘱所有管理层要重新检查所有投资信贷,一定要知道有哪些户口是未平仓的,并在翌日早上8点前提交报告。因为不知道恐怖袭击是单一事件,还是会持续发生,必须保持高度戒备。
9月12日,恒指一开盘即创新低,全日收报9493点,较上日收市10417点大跌924点,跌幅接近9%。恐慌性抛售引发羊群效应,接连几日,恒生指数一路向下,直到9月21日,恒生指数由前日收市的9317点再下跌至8934点,跌幅近4%,股市才稍稍喘定,没有再大幅下滑。
在这种无法预估的下跌行情里,券商可以做的,似乎也只能是死守了。所幸,关百豪自执掌时富起,就一直强调风险管理和财务管理,公司内部还制定有风险指引。在他的引导下,时富职员已经拥有较强的信贷意识,明白稳健的财政状况对公司生存至关重要,因此能严守风险准则,坚持客户要有足够的抵押资本,才可借出相应资金。在9.11带来的大跌市里,依靠平日风险管理积攒的实力,时富安然渡过了危机。
--end--
版权声明:版权归华商韬略所有,转载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回复“转载”获取授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