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放
想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何必非挤破头奔向北上广?其实国外也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买一套北京的学区房,已经足够负担得起子女留学的费用了,因此,将孩子送去国外读书,也成了越来越多家长的选择。但在国外,学区房也这么抢手吗?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解读。
国外学区房概况
首先,国外和国内一样,还真的有学区房这个概念,按美国法律规定,公立小学和中学采取的是就近原则,英国、加拿大等国也是如此。国外公立中小学的周边区域被划分成了学区房的范围,只要是居住在学区房范围内的学生,均可就读相应学校。但有些招收国际留学生的公立学校是不存在学区问题的,只要能够申请成功就可入读。而对于国外的私立学校,则并不存在学区房的概念,如澳大利亚大部分私立学校地处偏远,只能实行的寄宿制,因而无法划分学区,而美国私立学校,首先是看家长能否支付得起高昂的学费,其次看学生是否有必要的素质。
各主要移民国的学区房政策
美国:美国虽然也有学区房政策,但如前所述,只有公立学校实行,而私立学校不受此条件约束。然而,在美国,好的私立学校学费一般都非常昂贵,负担不起的家长,只能谋取把孩子送入免费的公立学校,但要上好的公立学校,是不是意味着和国内一样,也要买天价的学区房呢?答案是否定的,美国学区房与国内主要有两点不同,其一,很多美国城市的市内教育资源虽然也不错,但整体上却比不上郊区,这与国内好学校都扎堆集中在城区,郊区成为落后代名词的情况相反,这是由于美国20世纪的郊区化运动,即中产阶级走向郊区导致的。其二,便是与北上广动辄十万起的学区房相比,美国学区房房价可谓业界良心,即使在寸土寸金的纽约,排名最好的5家公立小学学区房也仅是排名垫底的5家学校的2.4倍,这主要是两个因素造成的:首先,美国并不存在户籍制度,划片入学只和学生是否居住在本学区有关,与是否拥有房子的产权无关,因为租房也能上学,所以即使是刚搬来学区也没有关系。美国学区房房价不那么离谱的第二个原因,就是教育资源分布相对分散,可以用其他方式满足家长需求,因为有公立与私立两条发展线,也就降低了学区房的绝对价值。
澳洲:在澳洲,由于受签证政策所限,只有高中或高中以上学生的留学申请才能被接受,而且在澳洲没有类似学区房的概念,按区域划分主要针对当地学生,而对于国际留学生,可以申请更好的学校。由于留学生一般都被安排在寄宿家庭,所以他们可以申请到就近的优质公立中学,此外,由于澳洲和中国的文化有巨大差异,教育孩子的方法也截然不同,因此当地家长并不像中国家长一样重视子女能否上重点学校,因此学区房在澳洲主流社会并不受热捧,当地人也并不懂学区房代表了什么,因而在澳洲,房价主要还是取决于地段和房产本身的品质,学校对其价位影响不大。
英国:在英国,除伦敦以外的其他城市的房产市场在过去几年都持续低迷,但英国的学区房却不降反升,但是一些所谓的好区域,并不意味着是重点的英国学区房,因为英国政府要求所有开发商在建造楼盘时都要有一部分廉租房,在很多好街区也有英国特色经济适用房,从而导致该去部分人口结构会影响学生品质,即使是昂贵的肯辛顿—切尔西区也有几家名声很差的公校,此外,英国很大一部分公立学校是综合性学校,其录取按照就近原则;而一小部分好的公立中学是按照入学考试成绩录取,这就是著名的文法学校或精英学校,一流的文法学校甚至好于很多私校,如此一来,以考试而非以学区录取,使英国很多“学区房”失去了意义。
日本:日本中小学也是分为私立和公立两种,私立学校很少,且价格不菲,因此绝大多数日本孩子上的是公立学校。而日本的公立学校的硬件设施基本相同,而教师则实行每两年轮换流动制,任何教师都有轮换到农村教学的机会,这保证了全民义务教育的公平性。而且在日本,中小学入学是可以跨学区的,虽然这会造成一定麻烦,但学校一般仍会以家长的意愿为第一标准,但一般家长都会选择就近入学,以当地政府的居住地登记地址决定学区和学校,因此,在日本也无需为高价学区房担忧。
投资国外学区房仍是上佳选择
虽然国外家长并不太看重学区房,但近年来热门的留学和移民国家的学区房依旧看涨,随着我国留学趋势日趋低龄化,家长为了照顾孩子起居,也不惜重金购置学区房。而澳洲、加拿大等国由于学校住宿条件有限,而生源不断增加,使得留学生家长也不得不在附近租房居住。为了提高孩子国外学习的可能性,一些经济能力较强的留学生家庭,考虑到子女在国外租房不如买房,也纷纷加入海外买房行列,有的家庭甚至购买大面积房产,一部分用于出租。因此海外购置学区房,不仅有自用居住的价值,也有极大投资升值空间,权衡利弊,理性投资的海外学区房,将是收益巨大的长线投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