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刘和平:只“意淫”的IP买了也改不好,编剧也需反躬自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刘和平:只“意淫”的IP买了也改不好,编剧也需反躬自省

“编剧也有需要反躬自省的地方。”

综合摘编|李汉谟

“我就特别不能理解,一男一女两个人一路走过去说一些毫不相干的话,这一集就完了。或者两三个人坐在那里,也不动,说一些毫不相干的话就完了。中国故事如果讲到这个程度,还真是一个问题。”

“现在我们的科技手段很高,人随便就能飞起来,包括原来电影要求的那种光色都要大白光,最后后期做的亮丽无比。今天就是这种东西充斥着电视剧市场。”

“我们很多曾经专业的编剧到了现在这个时候,面对网文和网络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我们有些无所适从,不只是我们编剧自己,还有我们的电视台,还有我们的制作公司,还有我们各级关于电视剧的管理部门的领导,也无所适从。”

今天是“春推会”的第二天,在上午举行的“确立工匠精神,讲好中国故事”的论坛上,以《北平无战事》《雍正王朝》在业界声名响亮的国家一级编剧刘和平的不愤直指人心,却又无比平静。他冷静地指出了行业存在的诸多弊病,并谦虚地向同行指出,“编剧也有需要反躬自省的地方”。现场笑声、掌声不断,这位著名编剧的众多终极思考既刺痛,又发人深省。

以下为全文摘录:

今天的中国故事讲到这个时候,我们真不知道怎么讲中国故事,这是所有的人都面临的一个问题。

“面对网络小说,我们无所适从”

其实有很多很多原因。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这几年网文的兴起,包括这几年我们这种传播媒介的方便,坐一个地铁,坐一个公交车,拿个手机随时就能看电视剧、看电影。当这种传播媒介,这种需求侧的变化在我们生活形态中出现并且日益普及形成常态的时候,我们传统的讲故事的方式是不是还适合今天我们受众的审美需求和它的审美习惯?

这个时代已经来临了,尤其像我这种年纪的人从学舞台戏剧出身,从学懂得什么平铺叙述,然后转化搞影视,知道什么叫视听虚实。今天网络出现了,这个时代已经来了,我们很多曾经专业的编剧到了现在这个时候,面对网文和网络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我们有些无所适从,不只是我们编剧自己,还有我们的电视台,还有我们的制作公司,还有我们各级关于电视剧的管理部门的领导,也无所适从。

部分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

现代或者现代性在西方出现的很早,我们改革开放将近40年才知道什么叫现代,什么叫现代性。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依然是沿袭了农业社会的那种生活形态。最快的也是2000年以后,2011年以后,我们的信息化网络化迅速传播,科技手段不断的提升(才知道什么叫现代性)。

我前天下午见了郭台铭,他现在搞4K和8K。他邀请我到他哪里去参观,他说张艺谋下一个电影就用8K拍,而且希望我去当他的顾问。我说我连8K是什么都不知道,我怎么当。他说你从另外一个方面当顾问,怎么运用好当代的先进拍摄手段和传播手段来讲好故事。

我想我们所有的同行们一定要知道,新的时代已经来临。我们这个新的时代所面对的新的受众已经成为我们的主力受众,尤其是90后、00后的受众,更多从小都是玩游戏、玩网络,接触西方的那些审美习惯长大的,包括故事。面对他们的时候,而且他们在一天天长大,而我们传统审美的受众在一天天减少,我们确实要与时俱进。

所以我跟大家坦白说,我下面写的这一部作品,男一号出来就是18岁。这一点是我自己挑的,我挑了他一出场就是18岁,他去世的时候30出头。我们得面对今天新的受众。我特别认可现在西方那些在研究现代性的专家,一些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讲的一句话,他们现在也承认,我们的文学艺术、我们的美学一定有它亘古不变的永恒美,也有他作为价值观的永久性存在。

但是由于我们的时代在不断的变化,我们的生活习惯、生活形态在不断的变化,比方说现代化出现,那么怎么办?他们总结了一句话,叫永恒性存在于现代的伪装之中。这句话对我就有一定的感触。我们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曾经用平铺叙述讲过故事,用戏剧叙事讲过故事,今天是不是还能用那种语气,那种话语来讲今天的中国故事,如果这样讲我们今天的受众还会不会接受。我倒还不是认为一个简单的类型化的问题,美国就是生产类型化大片最大的国家,但是它始终很多受众。我想说的这是第一个问题。

“那样的小说千万不要买,买了也改不好”

第二点,我们现在编剧创作无非两块,一个是原创,一个是改编。无论原创也好,改编也好,原创直接写剧本,改编更多的是改编小说,但是真正能够改编成戏剧的小说它是怎么来的?

就拿我们中国来说,中国成形的叙述小说严格的是在明代,在明代以前已经有很成熟的戏剧叙事了。明朝小说沾了什么光?沾了几百年戏曲讲故事、曲艺讲故事,讲到已经有很丰富的故事,而且形成很完善的段子的基础上,我们出现了《三国演义》,出现了《西游记》,出现了《水浒》。因此我们中国好的小说故事都是有胎里带来的戏剧故事叙事的基因和脉络。所以现在《西游记》随便拿来一改,这不是编剧的问题,哪个编剧拿《西游记》了,导游就能直接来;《三国演义》基本上不需要(改),要也是做一些结构的调整;《水浒》也是一样。因为那些小说就脱胎于戏剧叙事。

《西游记》部分版本

现在的很多小说,只要是继承了我们中国这种故事叙事的传统基因,这样的小说就很好改成电视剧和电影。反之,很多只是表现个人意识的那些小说,我们也抢着去买版权,买来几十年摆在那,转了很多道手,交到很多编剧手里,依然无法改编。所以小说也分很多种。在这里我要提醒一下这么多公司,到网络上买小说的这些老总,你们叫你们的编剧首先把好第一关,这个小说它是不是从戏剧叙事这个基因里面出来的。如果是,就很可能改成好的电视剧。如果不是,只是说在那意淫,在那说很多形象以外的描述,那样的小说千万不要买,买了也改不好。

这里要探讨的一点,现在的很多网络小说作者,一天写一两百字的可能没有,都是一两万字。我写完上一部剧《北平无战事》就开始了,到今天为止,剧本还在改,不到20集,但是我的讲话、我的陈述已经有两百多万字,我的助手都把它整理好,我就不相信网络写手会像我这样去对待一部作品,包括反复去查阅资料。

当然这些网络上的东西它有一点好,他对解放我们的创作生产力、想象生产力、拓展我们的题材空间对一定的好处,这个我们一定要承认。但是有一点我个人特别反对那种一天几万字的东西,我们拿过来之后,因为这个东西成熟的编剧一个都不会写,那种小说本来就不懂得戏剧结构和戏剧叙事,然后各个公司的老板只能找20岁左右的,刚刚出来的,也不懂得编剧是什么,再来改一个小说。

我为此专门看了一下这样改编的,我真是不厌其烦,谁叫大家推举我到编剧委员会去负责,我也去看,我有时候一口气咬着牙也看几集。我就特别不能理解,一男一女两个人一路走过去说一些毫不相干的话,这一集就完了。或者两三个人坐在那里,也不动,说一些毫不相干的话就完了。中国故事如果讲到这个程度,还真是一个问题。

提到《琅琊榜》,我就觉得孔笙这个团队把我们传统的戏剧叙事和现代审美的结合上做了探索,为此我专门看了一部分《琅琊榜》,这是近年来或者这么多年来闪回频率最高的一部电视剧,因为他要追诉赤焰军怎么全军覆没的真相,所以他那种闪回之多、闪回之快(是其它电视剧不及的)。

“有没有编剧自己值得反躬自问的地方?”

我也看了很多网络小说改编的,也看了一些原创的。为什么今天会出现IP脱销,原创无门的状态?原因当然很多,但是其中有没有我们编剧们自己值得反躬自问的地方?我们自己有没有制片方、电视台把活接下来,然后我们自己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好好来教他养他喜欢他?是不是答应了人家,我在这么快的时间就能跟你交稿?包括我自己在内,首先反躬自问,我们有没有因为有了一定的名气,同时就敢于去接两个三个四个五个的活,一年就要交,我们编剧自己有没有这种信心?明知做不到,也敢于去接。

我就说一句实话,现在我有两个助手,还有两个同事跟我在一起,我们日夜坐在一起写剧本,我不说每一天,每个星期来找我的电话不断,我基本上都是两个字——拒绝。因为目前我只能写一个剧本,我不可能在我有生之年这个时段同时写两个剧本,因为同样写两个剧本我做不到精力集中。所以我想说工匠精神有一个词叫“唯尽唯一”。

我并不是想挡大家的财路,我不反对集体创作,也不反对作坊式创作,我特别赞成中国工匠有一种方式就是师傅带徒弟,我丝毫没有反对这些年老的具有相当多经验的、而且养成了一定的好的写作习惯的老编剧带中青年编剧进行作坊式创作。但是有一点如果我们带了五六个徒弟,至少这一两个徒弟在这一年内只能写这部作品,那两个徒弟这一年也只能写另外一个作品,师傅可以几个作品都去参与讨论,这个也是我赞成的。所以我们反躬自问,做不到就不要接。

由于我们这中间有这种现象、有这种情况,而最后制作方面对我们这些大牌编剧的时候还说不过我们,最后要交稿的时候没有稿,最后大家坐下来讨论能不能根据我们的意见来修改的时候还修改不出来,这是不是也是造成制作方干脆就去买网络小说(的原因)?反正买来了他不再找你,我去找青年编剧来写,反正我说什么他就是什么,至少在我要求的时间内,他能够给我交稿。交稿了干什么,请香港导演,就是香港的“职业导演”(编者注:由于刘和平老师吐字不清,编者特请教了某香港导演,有“职业导演”一说),他们对剧本就没有要求,香港导演请来了再找颜值高的,我不太喜欢用小鲜肉这个词,这个词太带有诬蔑性贬义词,本来是地方一些富婆有钱找男妓的词。

我们找来了网络小说,在网上已经有相当高的点击率,好像就有了固定的粉丝受众群,这是一;其次就找还没有成熟的年轻编剧来写,本来就不具备改编成电视剧剧本(素质)的小说,又请了不具备编剧水平的编剧来写,最后又找来并不看重剧本的导演来导,最后找颜值高的演员来演。演了之后怎么办?因为现在我们的科技手段很高,人随便就能飞起来,包括原来电影要求的那种光色都要大白光,最后后期做的亮丽无比。今天就是这种东西充斥着电视剧市场。

我自己也看了一些东西,也做了一些思考,你说这些东西最后原因在哪呢?我个人对上面有一些解读,我可以负责任的讲,就是这一届领导班子为了我们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他们是很理解很宽容,反而是由于我们几十年对文化艺术的管理,可能带来一些东西一时片刻形成我们创作上的束缚。

我个人永远做一个事情,怎么踩住一条红线,在里面完成一些突破。所以写《北平无战事》的时候,我首先就想到一点,我七年不赚钱,因为前面《北平无战事》我赚的钱,我算了一下能够维持小康的生活七到八年。我们要倡导工匠精神,讲好中国故事,那我们能不能够真正的一个星期休息一天,其他每天都在创作,一年写一部电视剧?就是每天都在写,而不是坐在电脑前面发呆。

据我所知,很多人都是三四个月就完成。所以工匠精神一个是要有时间,第二个我们要有价值突破、思想突破,文学突破,如果没有这个突破我们跟不上这个新的时代。但是这个价值突破目前来看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要走。为什么在我写每一个具体题材的时候,反而你们的思想观点要强加于我?每个带有个体风格的作品能不能出现?

我们自己还是要加强学习,并且坚持我们自己的两个规律,一个是艺术创作规律,一个是历史发展规律,尊重这几个规律总是不会错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刘和平:只“意淫”的IP买了也改不好,编剧也需反躬自省

“编剧也有需要反躬自省的地方。”

综合摘编|李汉谟

“我就特别不能理解,一男一女两个人一路走过去说一些毫不相干的话,这一集就完了。或者两三个人坐在那里,也不动,说一些毫不相干的话就完了。中国故事如果讲到这个程度,还真是一个问题。”

“现在我们的科技手段很高,人随便就能飞起来,包括原来电影要求的那种光色都要大白光,最后后期做的亮丽无比。今天就是这种东西充斥着电视剧市场。”

“我们很多曾经专业的编剧到了现在这个时候,面对网文和网络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我们有些无所适从,不只是我们编剧自己,还有我们的电视台,还有我们的制作公司,还有我们各级关于电视剧的管理部门的领导,也无所适从。”

今天是“春推会”的第二天,在上午举行的“确立工匠精神,讲好中国故事”的论坛上,以《北平无战事》《雍正王朝》在业界声名响亮的国家一级编剧刘和平的不愤直指人心,却又无比平静。他冷静地指出了行业存在的诸多弊病,并谦虚地向同行指出,“编剧也有需要反躬自省的地方”。现场笑声、掌声不断,这位著名编剧的众多终极思考既刺痛,又发人深省。

以下为全文摘录:

今天的中国故事讲到这个时候,我们真不知道怎么讲中国故事,这是所有的人都面临的一个问题。

“面对网络小说,我们无所适从”

其实有很多很多原因。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这几年网文的兴起,包括这几年我们这种传播媒介的方便,坐一个地铁,坐一个公交车,拿个手机随时就能看电视剧、看电影。当这种传播媒介,这种需求侧的变化在我们生活形态中出现并且日益普及形成常态的时候,我们传统的讲故事的方式是不是还适合今天我们受众的审美需求和它的审美习惯?

这个时代已经来临了,尤其像我这种年纪的人从学舞台戏剧出身,从学懂得什么平铺叙述,然后转化搞影视,知道什么叫视听虚实。今天网络出现了,这个时代已经来了,我们很多曾经专业的编剧到了现在这个时候,面对网文和网络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我们有些无所适从,不只是我们编剧自己,还有我们的电视台,还有我们的制作公司,还有我们各级关于电视剧的管理部门的领导,也无所适从。

部分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

现代或者现代性在西方出现的很早,我们改革开放将近40年才知道什么叫现代,什么叫现代性。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依然是沿袭了农业社会的那种生活形态。最快的也是2000年以后,2011年以后,我们的信息化网络化迅速传播,科技手段不断的提升(才知道什么叫现代性)。

我前天下午见了郭台铭,他现在搞4K和8K。他邀请我到他哪里去参观,他说张艺谋下一个电影就用8K拍,而且希望我去当他的顾问。我说我连8K是什么都不知道,我怎么当。他说你从另外一个方面当顾问,怎么运用好当代的先进拍摄手段和传播手段来讲好故事。

我想我们所有的同行们一定要知道,新的时代已经来临。我们这个新的时代所面对的新的受众已经成为我们的主力受众,尤其是90后、00后的受众,更多从小都是玩游戏、玩网络,接触西方的那些审美习惯长大的,包括故事。面对他们的时候,而且他们在一天天长大,而我们传统审美的受众在一天天减少,我们确实要与时俱进。

所以我跟大家坦白说,我下面写的这一部作品,男一号出来就是18岁。这一点是我自己挑的,我挑了他一出场就是18岁,他去世的时候30出头。我们得面对今天新的受众。我特别认可现在西方那些在研究现代性的专家,一些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讲的一句话,他们现在也承认,我们的文学艺术、我们的美学一定有它亘古不变的永恒美,也有他作为价值观的永久性存在。

但是由于我们的时代在不断的变化,我们的生活习惯、生活形态在不断的变化,比方说现代化出现,那么怎么办?他们总结了一句话,叫永恒性存在于现代的伪装之中。这句话对我就有一定的感触。我们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曾经用平铺叙述讲过故事,用戏剧叙事讲过故事,今天是不是还能用那种语气,那种话语来讲今天的中国故事,如果这样讲我们今天的受众还会不会接受。我倒还不是认为一个简单的类型化的问题,美国就是生产类型化大片最大的国家,但是它始终很多受众。我想说的这是第一个问题。

“那样的小说千万不要买,买了也改不好”

第二点,我们现在编剧创作无非两块,一个是原创,一个是改编。无论原创也好,改编也好,原创直接写剧本,改编更多的是改编小说,但是真正能够改编成戏剧的小说它是怎么来的?

就拿我们中国来说,中国成形的叙述小说严格的是在明代,在明代以前已经有很成熟的戏剧叙事了。明朝小说沾了什么光?沾了几百年戏曲讲故事、曲艺讲故事,讲到已经有很丰富的故事,而且形成很完善的段子的基础上,我们出现了《三国演义》,出现了《西游记》,出现了《水浒》。因此我们中国好的小说故事都是有胎里带来的戏剧故事叙事的基因和脉络。所以现在《西游记》随便拿来一改,这不是编剧的问题,哪个编剧拿《西游记》了,导游就能直接来;《三国演义》基本上不需要(改),要也是做一些结构的调整;《水浒》也是一样。因为那些小说就脱胎于戏剧叙事。

《西游记》部分版本

现在的很多小说,只要是继承了我们中国这种故事叙事的传统基因,这样的小说就很好改成电视剧和电影。反之,很多只是表现个人意识的那些小说,我们也抢着去买版权,买来几十年摆在那,转了很多道手,交到很多编剧手里,依然无法改编。所以小说也分很多种。在这里我要提醒一下这么多公司,到网络上买小说的这些老总,你们叫你们的编剧首先把好第一关,这个小说它是不是从戏剧叙事这个基因里面出来的。如果是,就很可能改成好的电视剧。如果不是,只是说在那意淫,在那说很多形象以外的描述,那样的小说千万不要买,买了也改不好。

这里要探讨的一点,现在的很多网络小说作者,一天写一两百字的可能没有,都是一两万字。我写完上一部剧《北平无战事》就开始了,到今天为止,剧本还在改,不到20集,但是我的讲话、我的陈述已经有两百多万字,我的助手都把它整理好,我就不相信网络写手会像我这样去对待一部作品,包括反复去查阅资料。

当然这些网络上的东西它有一点好,他对解放我们的创作生产力、想象生产力、拓展我们的题材空间对一定的好处,这个我们一定要承认。但是有一点我个人特别反对那种一天几万字的东西,我们拿过来之后,因为这个东西成熟的编剧一个都不会写,那种小说本来就不懂得戏剧结构和戏剧叙事,然后各个公司的老板只能找20岁左右的,刚刚出来的,也不懂得编剧是什么,再来改一个小说。

我为此专门看了一下这样改编的,我真是不厌其烦,谁叫大家推举我到编剧委员会去负责,我也去看,我有时候一口气咬着牙也看几集。我就特别不能理解,一男一女两个人一路走过去说一些毫不相干的话,这一集就完了。或者两三个人坐在那里,也不动,说一些毫不相干的话就完了。中国故事如果讲到这个程度,还真是一个问题。

提到《琅琊榜》,我就觉得孔笙这个团队把我们传统的戏剧叙事和现代审美的结合上做了探索,为此我专门看了一部分《琅琊榜》,这是近年来或者这么多年来闪回频率最高的一部电视剧,因为他要追诉赤焰军怎么全军覆没的真相,所以他那种闪回之多、闪回之快(是其它电视剧不及的)。

“有没有编剧自己值得反躬自问的地方?”

我也看了很多网络小说改编的,也看了一些原创的。为什么今天会出现IP脱销,原创无门的状态?原因当然很多,但是其中有没有我们编剧们自己值得反躬自问的地方?我们自己有没有制片方、电视台把活接下来,然后我们自己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好好来教他养他喜欢他?是不是答应了人家,我在这么快的时间就能跟你交稿?包括我自己在内,首先反躬自问,我们有没有因为有了一定的名气,同时就敢于去接两个三个四个五个的活,一年就要交,我们编剧自己有没有这种信心?明知做不到,也敢于去接。

我就说一句实话,现在我有两个助手,还有两个同事跟我在一起,我们日夜坐在一起写剧本,我不说每一天,每个星期来找我的电话不断,我基本上都是两个字——拒绝。因为目前我只能写一个剧本,我不可能在我有生之年这个时段同时写两个剧本,因为同样写两个剧本我做不到精力集中。所以我想说工匠精神有一个词叫“唯尽唯一”。

我并不是想挡大家的财路,我不反对集体创作,也不反对作坊式创作,我特别赞成中国工匠有一种方式就是师傅带徒弟,我丝毫没有反对这些年老的具有相当多经验的、而且养成了一定的好的写作习惯的老编剧带中青年编剧进行作坊式创作。但是有一点如果我们带了五六个徒弟,至少这一两个徒弟在这一年内只能写这部作品,那两个徒弟这一年也只能写另外一个作品,师傅可以几个作品都去参与讨论,这个也是我赞成的。所以我们反躬自问,做不到就不要接。

由于我们这中间有这种现象、有这种情况,而最后制作方面对我们这些大牌编剧的时候还说不过我们,最后要交稿的时候没有稿,最后大家坐下来讨论能不能根据我们的意见来修改的时候还修改不出来,这是不是也是造成制作方干脆就去买网络小说(的原因)?反正买来了他不再找你,我去找青年编剧来写,反正我说什么他就是什么,至少在我要求的时间内,他能够给我交稿。交稿了干什么,请香港导演,就是香港的“职业导演”(编者注:由于刘和平老师吐字不清,编者特请教了某香港导演,有“职业导演”一说),他们对剧本就没有要求,香港导演请来了再找颜值高的,我不太喜欢用小鲜肉这个词,这个词太带有诬蔑性贬义词,本来是地方一些富婆有钱找男妓的词。

我们找来了网络小说,在网上已经有相当高的点击率,好像就有了固定的粉丝受众群,这是一;其次就找还没有成熟的年轻编剧来写,本来就不具备改编成电视剧剧本(素质)的小说,又请了不具备编剧水平的编剧来写,最后又找来并不看重剧本的导演来导,最后找颜值高的演员来演。演了之后怎么办?因为现在我们的科技手段很高,人随便就能飞起来,包括原来电影要求的那种光色都要大白光,最后后期做的亮丽无比。今天就是这种东西充斥着电视剧市场。

我自己也看了一些东西,也做了一些思考,你说这些东西最后原因在哪呢?我个人对上面有一些解读,我可以负责任的讲,就是这一届领导班子为了我们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他们是很理解很宽容,反而是由于我们几十年对文化艺术的管理,可能带来一些东西一时片刻形成我们创作上的束缚。

我个人永远做一个事情,怎么踩住一条红线,在里面完成一些突破。所以写《北平无战事》的时候,我首先就想到一点,我七年不赚钱,因为前面《北平无战事》我赚的钱,我算了一下能够维持小康的生活七到八年。我们要倡导工匠精神,讲好中国故事,那我们能不能够真正的一个星期休息一天,其他每天都在创作,一年写一部电视剧?就是每天都在写,而不是坐在电脑前面发呆。

据我所知,很多人都是三四个月就完成。所以工匠精神一个是要有时间,第二个我们要有价值突破、思想突破,文学突破,如果没有这个突破我们跟不上这个新的时代。但是这个价值突破目前来看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要走。为什么在我写每一个具体题材的时候,反而你们的思想观点要强加于我?每个带有个体风格的作品能不能出现?

我们自己还是要加强学习,并且坚持我们自己的两个规律,一个是艺术创作规律,一个是历史发展规律,尊重这几个规律总是不会错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