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晚晚张辛苑到雪梨喜哥,网红们到底凭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晚晚张辛苑到雪梨喜哥,网红们到底凭什么?

我们把当网红想得太简单,于是自己现在的生活和工作就显得太辛苦。

这几天的微博热搜真是被各路网红lún了一百八十次。

在吃瓜群众纷纷热议阿娇恋上和思聪有一拼的超级富二代秦奋时,仅一晚上的功夫,热搜就从“阿娇秦奋公开恋情”一跃变成了“秦奋的网红现女友喜哥否认分手”,“秦奋的网红前女友们”,以及这些网红女友们的扒皮。

最后吃瓜群众纷纷感慨——为啥富二代都喜欢网红啊?!

还有人把躺枪的思聪的女友团拉出来,和秦奋的女友团做了个对比——

就从这张图来看,思聪赢。秦奋还需要多加努力(作为强迫症的我,真是恨其不争啊)。

我把这张图发给亲妈看,亲妈回:这是谁家的小姑娘,长的真好看,有对象了吗?

港真,别说是我妈,连我也看不出来这tm居然是完全不同的13个人……

这边《秦奋网红女友团》大戏还没落幕,那边豆瓣初代网红晚晚就强势登榜了。

网红初代目晚晚的空降勾起了桃子心中那久远的记忆——当年晚晚和同为豆瓣女神的张辛苑,因为争夺一字粗眉(下图)的发明权,闺蜜反目,轰轰烈烈地撕遍全豆瓣。一时被传为佳话,并载入豆瓣大事记。

然而,一天不到,热搜就从“晚晚”又默默地变成了“晚晚扒皮”,还真是网红圈铁打的热搜定律。其17岁那年交往已婚画家刘野的“不良少女”历史也被再次提起。

回顾下近两年lún过热搜的网红们,比如思聪的前女友雪梨,郭天王副驾女友方媛等人,会发现每次网红被扒都有三宝:

-Instagram现生活截图

-整容前后对比图

-不良青少年事迹传说

这些网红姑娘们不谋而合地遵循着:

Instagram用着洋气的滤镜晒着各国美食和风光,一副你想要的生活的样子。

各种甩自家淘宝网店链接,戴着几万块一条的项链、拎着爱马仕皮包、踩着roger vivier的丝绒方扣平底鞋、搭配着自家标价一两百块的衣服、在美国的阳光街区里街拍,四九宫格照片搭配着“好啦,我要努力工作啦”的文案,以及下面n条“…酱/宝宝/姐姐这件上衣什么时候才会上啊好喜欢”的粉丝评论。

在她们安安静静地做网红卖衣服拍照时,她们是品味好、长得美、安利什么我就想买什么的KOL网络领袖。

有时对她们也会心生好感,因为她们就像是我隔着屏幕的朋友一样,告诉我:“亲啊,这件裙子的睫毛蕾丝都是我们找进口的面料做的哦,而且价格也不贵,就两百来块钱。”“宝贝儿,我用的口红是52号色哦,超显肤白。”

看着她的照片,我觉得,啊,这姑娘笑得真灿烂,像她这样自己经营着淘宝店找工厂做衣服赚钱又多真好,还可以满世界地拍好看照片。嗯,粉她~

但一切往往会从网上曝出她是某个富二代or某男星的女友开始变了。

一夜之间,她就变成了各种疑似小三上位,变成了“以前也是又抽烟又喝酒又打架骂人的非主流”,变成了“那个鼻子!一看就是假的啊!那个胸,一看就是做的啊!那个腿,一看就是p的啊”,变成了“奇怪,这种女的有什么好的,富二代都瞎了吗?”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我和她原本的区别就只是她的照骗好看一点,但你现在跑来告诉我,她睡的人的身价是我睡的人的几亿倍!

她...她...她凭什么?

“凭什么?”

这就是那些网红女友们让人由爱到恨的原因。

那么她们到底凭什么?

首先,市场需要。之前和一个品牌的公关聊过,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小品牌喜欢用网红来做推广,塞给她们几万十几万的让她们推荐产品,原因就是因为相对于明星来说,千禧一代更容易对网红的安利产生共鸣,因为这些是会和你在网上互动的人,更像普通人,更像你我他,和消费者的距离感更小。

比如之前张辛苑接过的某轻复古女装品牌的推广,南笙接过的某三线护肤品的推广,都是因为品牌商看重她们的穿搭妆容在年轻女孩中的影响力。

其次,当网红也需要真本事的。她们的生活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容易,她们的能力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平庸。

我有个小学同学,八九年前淘宝刚火那会儿,就敢于试水,大学毕业没找工作而是直接和她妈妈一起共同开了个淘宝店,自己做模特,到处淘单品,拍照、p图,那时候她的小店小到需要另拍邮费才能下单。

她也被朋友质疑过不务正业,但她却知道自己的长处和愿望,一直坚持下来。早年是每周跑福建、广州的逼仄服装市场淘货,穿着淘来的衣服拍着洋气的照片。后来慢慢联系了工厂开始打样做自己的产品。再到后来慢慢形成自己的品牌,做成了金冠卖家,在微博上拥有小几十万粉丝,成了个小网红。

这其中的辛苦是她微博和朋友圈里光鲜亮丽的照片里体现不出来的,虽然她表现得像个没心没肺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白富美,但其实她是个审美构图能力一流、且营销头脑强大的聪明人。

一个小网红尚且如此拼,更别提那种淘宝店几个金冠的大网红了。

而很多不开淘宝店的网红,她们也绝不只是“照片拍的好”那么简单。人都是丰富而立体的。在“照片美”的光环下,人们确实容易忽视她们的其他隐藏技能。

比如这几天热议的晚晚,吃瓜群众只看到她的两米大长腿和她的年轻收藏家老公,难道就没注意到她自己也是中央美术学院本科毕业,后又到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了艺术管理硕士吗?仅仅是接受采访时流利又地道的英文就足以让很多人自愧不如。(晚晚全英文采访传送门 http://m.weibo.cn/status/4082351421541951 )

市场的需求加上她们自身的特长和努力,成就了网红这个群体。

与其羡慕嫉妒恨这些网红们,倒不如回过头来反思下自己的心态是不是也出了问题。

以前出名靠“星探”,小时候我们都做过走在繁华的步行街上不小心被星探递名片的梦。现在,在自媒体发达到都有泡沫的时代,各种各样的社交平台、直播平台成了这个时代的“星探”,我们都做过“这一条发出去也许我就红了”的梦。

我们想要不平凡的心没变,要红得付出的代价也没变,变的是我们以为变红离我们越来越近,以为功名利禄会有捷径可走。

我们把当网红想得太简单,于是自己现在的生活和工作就显得太辛苦。

现如今,服务行业和传统制造业都招不到人,很多95后00后孩子的梦想从“我要当科学家”变成了“我要当网红”。今天这一波网红热潮正如05、06年时的超女快男热潮一样,让很多年轻的孩子憧憬着并不适合自己的梦。

然而,若你问问当年的超女快男和如今的网红,问问正在走或是走过这条路的人,得到的答案多半是——这是条远比你想象艰难百倍的路。

而那条最好最捷径的路,一定是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晚晚张辛苑到雪梨喜哥,网红们到底凭什么?

我们把当网红想得太简单,于是自己现在的生活和工作就显得太辛苦。

这几天的微博热搜真是被各路网红lún了一百八十次。

在吃瓜群众纷纷热议阿娇恋上和思聪有一拼的超级富二代秦奋时,仅一晚上的功夫,热搜就从“阿娇秦奋公开恋情”一跃变成了“秦奋的网红现女友喜哥否认分手”,“秦奋的网红前女友们”,以及这些网红女友们的扒皮。

最后吃瓜群众纷纷感慨——为啥富二代都喜欢网红啊?!

还有人把躺枪的思聪的女友团拉出来,和秦奋的女友团做了个对比——

就从这张图来看,思聪赢。秦奋还需要多加努力(作为强迫症的我,真是恨其不争啊)。

我把这张图发给亲妈看,亲妈回:这是谁家的小姑娘,长的真好看,有对象了吗?

港真,别说是我妈,连我也看不出来这tm居然是完全不同的13个人……

这边《秦奋网红女友团》大戏还没落幕,那边豆瓣初代网红晚晚就强势登榜了。

网红初代目晚晚的空降勾起了桃子心中那久远的记忆——当年晚晚和同为豆瓣女神的张辛苑,因为争夺一字粗眉(下图)的发明权,闺蜜反目,轰轰烈烈地撕遍全豆瓣。一时被传为佳话,并载入豆瓣大事记。

然而,一天不到,热搜就从“晚晚”又默默地变成了“晚晚扒皮”,还真是网红圈铁打的热搜定律。其17岁那年交往已婚画家刘野的“不良少女”历史也被再次提起。

回顾下近两年lún过热搜的网红们,比如思聪的前女友雪梨,郭天王副驾女友方媛等人,会发现每次网红被扒都有三宝:

-Instagram现生活截图

-整容前后对比图

-不良青少年事迹传说

这些网红姑娘们不谋而合地遵循着:

Instagram用着洋气的滤镜晒着各国美食和风光,一副你想要的生活的样子。

各种甩自家淘宝网店链接,戴着几万块一条的项链、拎着爱马仕皮包、踩着roger vivier的丝绒方扣平底鞋、搭配着自家标价一两百块的衣服、在美国的阳光街区里街拍,四九宫格照片搭配着“好啦,我要努力工作啦”的文案,以及下面n条“…酱/宝宝/姐姐这件上衣什么时候才会上啊好喜欢”的粉丝评论。

在她们安安静静地做网红卖衣服拍照时,她们是品味好、长得美、安利什么我就想买什么的KOL网络领袖。

有时对她们也会心生好感,因为她们就像是我隔着屏幕的朋友一样,告诉我:“亲啊,这件裙子的睫毛蕾丝都是我们找进口的面料做的哦,而且价格也不贵,就两百来块钱。”“宝贝儿,我用的口红是52号色哦,超显肤白。”

看着她的照片,我觉得,啊,这姑娘笑得真灿烂,像她这样自己经营着淘宝店找工厂做衣服赚钱又多真好,还可以满世界地拍好看照片。嗯,粉她~

但一切往往会从网上曝出她是某个富二代or某男星的女友开始变了。

一夜之间,她就变成了各种疑似小三上位,变成了“以前也是又抽烟又喝酒又打架骂人的非主流”,变成了“那个鼻子!一看就是假的啊!那个胸,一看就是做的啊!那个腿,一看就是p的啊”,变成了“奇怪,这种女的有什么好的,富二代都瞎了吗?”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我和她原本的区别就只是她的照骗好看一点,但你现在跑来告诉我,她睡的人的身价是我睡的人的几亿倍!

她...她...她凭什么?

“凭什么?”

这就是那些网红女友们让人由爱到恨的原因。

那么她们到底凭什么?

首先,市场需要。之前和一个品牌的公关聊过,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小品牌喜欢用网红来做推广,塞给她们几万十几万的让她们推荐产品,原因就是因为相对于明星来说,千禧一代更容易对网红的安利产生共鸣,因为这些是会和你在网上互动的人,更像普通人,更像你我他,和消费者的距离感更小。

比如之前张辛苑接过的某轻复古女装品牌的推广,南笙接过的某三线护肤品的推广,都是因为品牌商看重她们的穿搭妆容在年轻女孩中的影响力。

其次,当网红也需要真本事的。她们的生活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容易,她们的能力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平庸。

我有个小学同学,八九年前淘宝刚火那会儿,就敢于试水,大学毕业没找工作而是直接和她妈妈一起共同开了个淘宝店,自己做模特,到处淘单品,拍照、p图,那时候她的小店小到需要另拍邮费才能下单。

她也被朋友质疑过不务正业,但她却知道自己的长处和愿望,一直坚持下来。早年是每周跑福建、广州的逼仄服装市场淘货,穿着淘来的衣服拍着洋气的照片。后来慢慢联系了工厂开始打样做自己的产品。再到后来慢慢形成自己的品牌,做成了金冠卖家,在微博上拥有小几十万粉丝,成了个小网红。

这其中的辛苦是她微博和朋友圈里光鲜亮丽的照片里体现不出来的,虽然她表现得像个没心没肺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白富美,但其实她是个审美构图能力一流、且营销头脑强大的聪明人。

一个小网红尚且如此拼,更别提那种淘宝店几个金冠的大网红了。

而很多不开淘宝店的网红,她们也绝不只是“照片拍的好”那么简单。人都是丰富而立体的。在“照片美”的光环下,人们确实容易忽视她们的其他隐藏技能。

比如这几天热议的晚晚,吃瓜群众只看到她的两米大长腿和她的年轻收藏家老公,难道就没注意到她自己也是中央美术学院本科毕业,后又到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了艺术管理硕士吗?仅仅是接受采访时流利又地道的英文就足以让很多人自愧不如。(晚晚全英文采访传送门 http://m.weibo.cn/status/4082351421541951 )

市场的需求加上她们自身的特长和努力,成就了网红这个群体。

与其羡慕嫉妒恨这些网红们,倒不如回过头来反思下自己的心态是不是也出了问题。

以前出名靠“星探”,小时候我们都做过走在繁华的步行街上不小心被星探递名片的梦。现在,在自媒体发达到都有泡沫的时代,各种各样的社交平台、直播平台成了这个时代的“星探”,我们都做过“这一条发出去也许我就红了”的梦。

我们想要不平凡的心没变,要红得付出的代价也没变,变的是我们以为变红离我们越来越近,以为功名利禄会有捷径可走。

我们把当网红想得太简单,于是自己现在的生活和工作就显得太辛苦。

现如今,服务行业和传统制造业都招不到人,很多95后00后孩子的梦想从“我要当科学家”变成了“我要当网红”。今天这一波网红热潮正如05、06年时的超女快男热潮一样,让很多年轻的孩子憧憬着并不适合自己的梦。

然而,若你问问当年的超女快男和如今的网红,问问正在走或是走过这条路的人,得到的答案多半是——这是条远比你想象艰难百倍的路。

而那条最好最捷径的路,一定是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