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彼得·萨甘(博拉-汉斯格雅)在周六米兰-圣雷莫中的波乔进攻时,只有两位车手能够跟住他。其中一位,米哈乌·科维亚特科夫斯基(天空车队)最终在三人小集团冲刺中险胜萨甘获得比赛的胜利。
那么科维亚特科夫斯基在尾随萨甘进攻和冲刺击败他时做了什么呢?他当时输出了多高的功率?而他的取胜与西蒙·格兰斯在2012年类似的情境夺冠有哪些类似之处呢?
本文,前职业车手、Dig Deep Coaching联合创始人史蒂芬·加拉赫尔对米哈乌·科维亚特科夫斯基以及其他一些车手在比赛中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回答了:赢下米兰-圣雷莫你需要做什么?
开端
米兰-圣雷莫发车后的节奏与往届类似,进攻此起彼伏。发枪十公里内,十名车手陆续脱离大集团构成早期突围集团,其中还包括了具有威胁的威廉·克拉克(加能戴尔-德拉帕克)。克拉克和他的突围伙伴们一同领先大集团骑行了260公里。
以下是克拉克在突围期间的数据:
距离:260公里
时间:6小时35分钟
平均速度:40公里每小时
平均功率:260瓦
标准化功率:295瓦
功率体重比:3.61瓦每公斤
平均心率:143次每分钟
通过对突围集团形成的前十公里的数据分析,我们能够看出那些尝试突围的车手和呆在大集团的车手在数据上的巨大差异。
突围集团形成后,秒差很快到了五分钟,但是随后FDJ车队参与控场,将秒差一直控制在四到五分钟之间。赛事前半程沿海岸线骑行时出现了强烈的顶风,这也导致突围车手很难再扩大领先优势。上图清晰地说明了那些希望脱离大集团和那些希望在后续赛程中保留体力的车手间的差异。这些数据同时展现了突围集团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获得那样的领先优势。
Passo del Turchino是那天的第一个爬坡,在143公里处,随后车手们会到达利古里亚海岸。下面的数据说明大集团一直对突围集团施加压力,将突围车手放在了可控范围内并慢慢蚕食他们的时间优势:
180位车手都想为他们的车队主将服务,这让主车群节奏更为激烈。 在大集团追回突围车手后,对领奖台有竞争力的车手显然会在最后的两处爬坡奇普雷萨和波乔中挤到集团前部。主车群在通过这两处关键爬坡时节奏会相当快,这十分考验车队的协作能力。保证主将的安全,令其不暴露在风中并处于大集团前部并不是一件易事。
卡位
通过分析米哈乌·科维亚特科夫斯基(天空车队)在接近奇普雷萨爬坡时的功率,我们可以了解激烈卡位的主车群的速度有多么快。在山脚前的3.8公里/4分3秒中,他的均速高达57.1公里每小时,最大速度达到了惊人的77.6公里每小时。在这期间他的平均功率达到291瓦(4.28瓦每公斤),这说明他的队友完美地保护了他,他能够位处大集团前部并尽量节省体力。
这对他后续的惊人表现意义非凡。简单地说,如果一位车手(例如科维亚特科夫斯基)在这部分需要自己去卡位并因此浪费力气,那么他很难在最后的小集团冲刺中获胜。
奇普雷萨
分析车手在奇普雷萨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如果你想要全程呆在大集团中,那么你需要在9分45秒内有6-6.2瓦每公斤的功率输出比。跟在太阳网车手汤姆·迪穆兰和西蒙·格施克身后的菲利普·吉尔伯特(快步地板)平均输出高达435瓦(6.04瓦每公斤)。这样的节奏筛选了不少顶级冲刺手,比如马克·卡文迪什(岱凯车队)就在奇普雷萨中掉队。
当主车群接近波乔时,各车队副将群们再次打卡上工,帮助他们的主将保持靠前的位置以让后者能够在波乔中发动强力进攻。
分析科维亚特科夫斯基这部分的数据,我们发现他做出了与进入奇普雷萨前类似的努力。在奇普雷萨和波乔间的8.5公里平路中,科维亚特科夫斯基平均功率276瓦(4.06瓦每公斤),平均速度53.4公里每小时。
波乔进攻
波乔爬坡中,多位夺冠热门来到大集团前部。曲折的弯道、变化的坡度十分适合发动进攻。爬坡后半程,夺冠大热彼得·萨甘主动进攻。只有两位车手能够吸轮:科维亚特科夫斯基和朱利安·阿拉菲利普。
科维亚特科夫斯基在波乔的爬坡数据:
距离:3.5公里
时间:5分57秒
均速:37.6公里每小时
平均功率:443瓦
功率体重比:6.51瓦每公斤
如果我们把这段爬坡分开看,我们能看到Kwiato吸轮萨甘时所付出的努力。
距离:800米(爬坡的最后一部分)
时间:1分6秒
平均功率:619瓦
功率体重比:9.1瓦每公斤
需要强调的是,在以9瓦每公斤的功率输出比追击萨甘前,科维亚特科夫斯基已经在爬坡的前2.6公里中以400瓦(5.88瓦每公斤)的平均功率输出了4分30秒,这展现了他超强的无氧能力。另外别忘了,在开始波乔爬坡前,他已经骑行了超过七个小时。
最后的冲刺
终点就在眼前,科维亚特科夫斯基和阿拉菲利普正在全力跟住萨甘,显然一场三人小集团冲刺将决定最终冠军得主。此时许多人都认为萨甘会冲刺夺冠,要击败他需要超强的能力。科维亚特科夫斯基也是这么认为。
终点前225米,萨甘启动冲刺。科维亚特科夫斯基快速反应,15秒内平均输出高达925瓦(13.6瓦每公斤)。拆开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他的峰值五秒平均功率高达1149瓦(16.9瓦每公斤)。
经过漫长的骑行,接近17瓦每公斤的功率输出比让他锁定冠军。这是米兰-圣雷莫历史上堪称史诗级的一次冲刺。
科维亚特科夫斯基的2017 VS 格兰斯的2012
本届赛事最后一公里的情况十分类似2012年,当时西蒙·格兰斯击败法比安·坎切拉拉和文琴佐·尼巴利夺冠。与科维亚特科夫斯基吸轮萨甘一样,当时格兰斯跟住了坎切拉拉在波乔的进攻。
我们显然没有当时格兰斯进攻时的全部数据,但是通过对当时情况的回忆,我们对比了格兰斯和科维亚特科夫斯基的表现。
格兰斯在波乔进攻的1分30秒内平均功率达到559瓦(9.02瓦每公斤),最大达到1188瓦(19.1瓦每公斤)。这与科维亚特科夫斯基的数据十分相似:科维亚特科夫斯基的峰值1分30秒平均数据也是559瓦(峰值934瓦),但功率体重比为8.22瓦每公斤。
相似之处不仅如此。2012年,格兰斯在冲刺击败坎切拉拉时的10秒峰值平均功率为1043瓦(16.8瓦每公斤),最大功率1300瓦。而科维亚特科夫斯基在过掉萨甘时的10秒峰值平均功率为1072瓦(15.76瓦每公斤),最大功率1220瓦。今年终点顺风,科维亚特科夫斯基10秒峰值均速61.5公里每小时,而当年格兰斯峰值均速为59.5公里每小时。
以上分析告诉我们车手在经过米兰-圣雷莫前七个多小时的折磨后,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夺冠。
前二图表制作:骑乐网 后三图片及英文原来源:Cyclingtips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