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把公告当广告错了吗?这个公司告诉你“真错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把公告当广告错了吗?这个公司告诉你“真错了”

汉鼎宇佑的投资者们最近着实心烦。

红刊财经 王镜榕

上市没三年,汉鼎宇佑就急匆匆地欲转战新金融。在其营收主力智慧城市业务业绩连年下滑,新金融还靠讲故事支撑台面,去年预亏2000万的状况下,3月21日汉鼎宇佑又因涉嫌将“广告”“糊”入公告而遭深交所一月内三番问询。

 “广告” 糊入公告 汉鼎宇佑遭问询

汉鼎宇佑的投资者们最近着实心烦。3月21日,公司刚刚浓墨重彩地把新业务“广告”刷进公司公告“屏”,并放话“鼎有财资金存管系统的上线对公司2017年的业绩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注:汉鼎宇佑2016年5月6日至2017年3月22日K线图

话音落地,次日(3月22日)汉鼎宇佑盘面非但未能见喜反下跌2.53%。这还不够,又惹来深交所又发了一份问询函认为,3月21日,汉鼎宇佑披露了《关于综合理财平台<鼎有财>携手浙商银行上线资金存管系统的公告》,在公告中涉嫌使用宣传、广告等性质词句,且未详细说明相关事项对公司产生的具体影响。要求汉鼎宇佑解释核实说明“资金存管系统上线是否属于应披露的重大信息,公司披露该公告的原因和目的,是否存在利用互联网金融相关概念炒作股价的行为”。

这已是汉鼎宇佑在立春时节第三遭被问询了。前两次分别是因临近年报披露期更换审计机构,原本定于3月24日晚间披露2016年年报时间,被延后到了2017年4月26日晚间;被耽搁的还不止日期,实际控制人吴艳、王麟诚原本承诺在2017年3月17日前向公司转让微贷金融15%股权,也以2016年公司业绩下滑,在承诺期注入资产,将影响公司转型进度和资金安排为由,被延期6个月。

基于以上事实和情况。汉鼎宇佑分别于3月17日和20日连收深交所两封问询函。如今,汉鼎宇佑把“广告”“糊”入公告,汉鼎宇佑的“葫芦”里到底在卖什么“药”?红刊财经记者查阅公司资料表明,鼎有财系汉鼎宇佑旗下的一家孙公司,主要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按照监管规定,互联网金融公司必须要有第三方资金存管系统。所以,对上市公司汉鼎宇佑而言,浓墨重彩地为一家孙公司上线资金存管系统这样一档例行公事特发公告,显得忒隆重,但也难免因涉嫌“糊广告”被再度问询了。

不过,这或许也折射了汉鼎宇佑近年来图谋转型互联网金融的急迫心情。近年来,汉鼎宇佑的各项经营指标不容乐观。2015年也是汉鼎宇佑上市后的第三年,公司扣非后的净利润同比下滑近49%,同年,“转型”也成了公司经营团队的高频词。对此,公司2015年年报中表述为,“公司2015年制定了全新的发展战略,开启了全面转型之路。”

名正才能言顺,2016年汉鼎宇佑再接再厉,是年6月正式从汉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易名为汉鼎宇佑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并确立转型目标为,以“产业+金融+互联网”为核心发展战略,努力搭建以创新金融和智慧互联为核心助推力的产业集团。

微贷金融股权转让延期 中小股东权益受关注

 3月17日深交所的问询函所聚焦的正是汉鼎宇佑发展新金融的重要举措,微贷金融15%股权转让延期事由。

问询函称,“你公司披露修改承诺事项的原因是上市公司2016年度收入和利润同比下滑,如按原承诺实施收购会影响上市公司转型进度和资金安排。请结合上市公司业务经营、业绩和资金情况,说明未能按照原承诺安排收购微贷金服剩余部分股权的具体原因,延长承诺期限后收购微贷金服剩余部分股权是否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事实上,围绕转型目标,汉鼎宇佑在2016年5月完成了一笔13.83亿元的定增募资,计划用其中6.83亿元投资建设基于“智慧城市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并分别在2016年6月4日、6月17日、7月6日、11月5日和11月8日披露投资微贷(杭州)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Aurora Mo bile Limited、全民歌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设立一家新的餐饮管理公司、日本动漫公司 BIGFACE株式会社以及投资参股海润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的公告,累计投资金额超过4亿元。

对于深交所问询,汉鼎宇佑认为,公司的转型布局及项目实施预计在今年上半年会初见成效,财务成果也将体现,财务压力较上年度将有所缓解。同时公司的转型也获得了多家金融机构的认可,目前已有超过9亿元的授信额度正在审批过程中,届时公司将继续实施上述承诺事项。总体来看,公司延长承诺期限后收购微贷金服剩余部分股权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对于深交所问询“延迟收购是否会导致微贷金服的估值出现大幅增长从而增加上市公司的收购成本,是否会损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汉鼎宇佑表示,现阶段,公司正在积极筹备收购微贷金服剩余股权事宜,已与本次交易的中介机构基本达成一致“延迟收购不会导致微贷金服的估值出现大幅增长从而增加上市公司的收购成本,亦不存在损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的情形。”

预亏2000万,新金融还是故事?

自2015年力推转型以来,汉鼎宇佑的营收结构并未实现质的飞跃,根据公司2016年半年报数据,营业总收入3.34亿元,其中智慧城市业务占比95.5%,娱乐传媒业务和创新金融业务收入则分别只占到了3.16%和1.23%。

2016年1-6月总收入3.34亿元,智慧城市仍是营收主力

为了发展金融,汉鼎宇佑先后设立了“鼎有财”、“鼎及贷”、“汉鼎租赁”、“汉鼎资管”等子公司或孙公司,但在营收能力上并未相应突破,2016年上半年中,汉鼎宇佑在创新金融业务领域仅实现营收412万元。

不仅如此,从公司2017年1月25日披露的2016年业绩预告来看,主要经营指标均呈下滑颓势。其中,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53161.55万元,同比下降25.40%;实现综合毛利润总额为13449.35万元,同比下降30.22%;实现营业利润-161万元,同比下滑10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05.05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9.11%。

汉鼎宇佑多项财务指标大幅下滑

数据来源:公司2016年业绩快报,每股收益单位为元

正如深交所问询函所关注的,请说明“收购微贷金服股权后微贷金服的业务经营和业绩情况,收购剩余股权的后续安排”,因为汉鼎宇佑目前所致力的转型目标,无论娱乐传媒还是新金融,均系监管层对其资产证券化高度关注领域,对此,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一旦牵涉到发行股份并购资产,通过的可能性就会比较低,而直接通过现金收购,则直接考验上市公司的资金实力,尤其是互联网金融板块。

那么,汉鼎宇佑在自身盈利能力连年下滑,通过发行股份收购资产监管从严受限,如何向市场兑现承诺无疑成为关注焦点。根据2016年业绩预告,由于“流量变现需要一定的周期,而前期投入较大,使得创新金融业务板块在2016年产生了约2000万元人民币的亏损。”而截至目前,仅凭2016年半年412万的营收能力,以及与之形成对照的“虚高”的市盈率,汉鼎宇佑如何回馈市场对于转型的“高预期”,除了动人故事,还能提供哪些更有力的行动,仍待观察。

不过,汉鼎宇佑在回复函中所言如若属实,“由于新业务见效需要有一定周期,相关板块产生的营业收入无法立刻得以体现,”那么,他所给予市场的最新承诺也不难检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把公告当广告错了吗?这个公司告诉你“真错了”

汉鼎宇佑的投资者们最近着实心烦。

红刊财经 王镜榕

上市没三年,汉鼎宇佑就急匆匆地欲转战新金融。在其营收主力智慧城市业务业绩连年下滑,新金融还靠讲故事支撑台面,去年预亏2000万的状况下,3月21日汉鼎宇佑又因涉嫌将“广告”“糊”入公告而遭深交所一月内三番问询。

 “广告” 糊入公告 汉鼎宇佑遭问询

汉鼎宇佑的投资者们最近着实心烦。3月21日,公司刚刚浓墨重彩地把新业务“广告”刷进公司公告“屏”,并放话“鼎有财资金存管系统的上线对公司2017年的业绩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注:汉鼎宇佑2016年5月6日至2017年3月22日K线图

话音落地,次日(3月22日)汉鼎宇佑盘面非但未能见喜反下跌2.53%。这还不够,又惹来深交所又发了一份问询函认为,3月21日,汉鼎宇佑披露了《关于综合理财平台<鼎有财>携手浙商银行上线资金存管系统的公告》,在公告中涉嫌使用宣传、广告等性质词句,且未详细说明相关事项对公司产生的具体影响。要求汉鼎宇佑解释核实说明“资金存管系统上线是否属于应披露的重大信息,公司披露该公告的原因和目的,是否存在利用互联网金融相关概念炒作股价的行为”。

这已是汉鼎宇佑在立春时节第三遭被问询了。前两次分别是因临近年报披露期更换审计机构,原本定于3月24日晚间披露2016年年报时间,被延后到了2017年4月26日晚间;被耽搁的还不止日期,实际控制人吴艳、王麟诚原本承诺在2017年3月17日前向公司转让微贷金融15%股权,也以2016年公司业绩下滑,在承诺期注入资产,将影响公司转型进度和资金安排为由,被延期6个月。

基于以上事实和情况。汉鼎宇佑分别于3月17日和20日连收深交所两封问询函。如今,汉鼎宇佑把“广告”“糊”入公告,汉鼎宇佑的“葫芦”里到底在卖什么“药”?红刊财经记者查阅公司资料表明,鼎有财系汉鼎宇佑旗下的一家孙公司,主要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按照监管规定,互联网金融公司必须要有第三方资金存管系统。所以,对上市公司汉鼎宇佑而言,浓墨重彩地为一家孙公司上线资金存管系统这样一档例行公事特发公告,显得忒隆重,但也难免因涉嫌“糊广告”被再度问询了。

不过,这或许也折射了汉鼎宇佑近年来图谋转型互联网金融的急迫心情。近年来,汉鼎宇佑的各项经营指标不容乐观。2015年也是汉鼎宇佑上市后的第三年,公司扣非后的净利润同比下滑近49%,同年,“转型”也成了公司经营团队的高频词。对此,公司2015年年报中表述为,“公司2015年制定了全新的发展战略,开启了全面转型之路。”

名正才能言顺,2016年汉鼎宇佑再接再厉,是年6月正式从汉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易名为汉鼎宇佑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并确立转型目标为,以“产业+金融+互联网”为核心发展战略,努力搭建以创新金融和智慧互联为核心助推力的产业集团。

微贷金融股权转让延期 中小股东权益受关注

 3月17日深交所的问询函所聚焦的正是汉鼎宇佑发展新金融的重要举措,微贷金融15%股权转让延期事由。

问询函称,“你公司披露修改承诺事项的原因是上市公司2016年度收入和利润同比下滑,如按原承诺实施收购会影响上市公司转型进度和资金安排。请结合上市公司业务经营、业绩和资金情况,说明未能按照原承诺安排收购微贷金服剩余部分股权的具体原因,延长承诺期限后收购微贷金服剩余部分股权是否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事实上,围绕转型目标,汉鼎宇佑在2016年5月完成了一笔13.83亿元的定增募资,计划用其中6.83亿元投资建设基于“智慧城市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并分别在2016年6月4日、6月17日、7月6日、11月5日和11月8日披露投资微贷(杭州)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Aurora Mo bile Limited、全民歌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设立一家新的餐饮管理公司、日本动漫公司 BIGFACE株式会社以及投资参股海润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的公告,累计投资金额超过4亿元。

对于深交所问询,汉鼎宇佑认为,公司的转型布局及项目实施预计在今年上半年会初见成效,财务成果也将体现,财务压力较上年度将有所缓解。同时公司的转型也获得了多家金融机构的认可,目前已有超过9亿元的授信额度正在审批过程中,届时公司将继续实施上述承诺事项。总体来看,公司延长承诺期限后收购微贷金服剩余部分股权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对于深交所问询“延迟收购是否会导致微贷金服的估值出现大幅增长从而增加上市公司的收购成本,是否会损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汉鼎宇佑表示,现阶段,公司正在积极筹备收购微贷金服剩余股权事宜,已与本次交易的中介机构基本达成一致“延迟收购不会导致微贷金服的估值出现大幅增长从而增加上市公司的收购成本,亦不存在损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的情形。”

预亏2000万,新金融还是故事?

自2015年力推转型以来,汉鼎宇佑的营收结构并未实现质的飞跃,根据公司2016年半年报数据,营业总收入3.34亿元,其中智慧城市业务占比95.5%,娱乐传媒业务和创新金融业务收入则分别只占到了3.16%和1.23%。

2016年1-6月总收入3.34亿元,智慧城市仍是营收主力

为了发展金融,汉鼎宇佑先后设立了“鼎有财”、“鼎及贷”、“汉鼎租赁”、“汉鼎资管”等子公司或孙公司,但在营收能力上并未相应突破,2016年上半年中,汉鼎宇佑在创新金融业务领域仅实现营收412万元。

不仅如此,从公司2017年1月25日披露的2016年业绩预告来看,主要经营指标均呈下滑颓势。其中,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53161.55万元,同比下降25.40%;实现综合毛利润总额为13449.35万元,同比下降30.22%;实现营业利润-161万元,同比下滑10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05.05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9.11%。

汉鼎宇佑多项财务指标大幅下滑

数据来源:公司2016年业绩快报,每股收益单位为元

正如深交所问询函所关注的,请说明“收购微贷金服股权后微贷金服的业务经营和业绩情况,收购剩余股权的后续安排”,因为汉鼎宇佑目前所致力的转型目标,无论娱乐传媒还是新金融,均系监管层对其资产证券化高度关注领域,对此,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一旦牵涉到发行股份并购资产,通过的可能性就会比较低,而直接通过现金收购,则直接考验上市公司的资金实力,尤其是互联网金融板块。

那么,汉鼎宇佑在自身盈利能力连年下滑,通过发行股份收购资产监管从严受限,如何向市场兑现承诺无疑成为关注焦点。根据2016年业绩预告,由于“流量变现需要一定的周期,而前期投入较大,使得创新金融业务板块在2016年产生了约2000万元人民币的亏损。”而截至目前,仅凭2016年半年412万的营收能力,以及与之形成对照的“虚高”的市盈率,汉鼎宇佑如何回馈市场对于转型的“高预期”,除了动人故事,还能提供哪些更有力的行动,仍待观察。

不过,汉鼎宇佑在回复函中所言如若属实,“由于新业务见效需要有一定周期,相关板块产生的营业收入无法立刻得以体现,”那么,他所给予市场的最新承诺也不难检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