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冰雪运动在我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冰雪经济也随之蓬勃发展。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聚焦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举措:提升冰雪经济全产业链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发展差异化、特色化冰雪旅游;丰富冰雪消费产品……
将目光聚焦于山东,这个位于中国东部的省份,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壮丽的自然风光,更蕴藏着丰富的冰雪资源。
从泰山的巍峨雪景,到济南九如山“冰瀑”,再到青岛的冰雪奇缘;从威海的“雪窝子”奇观,再到泡温泉的烟台“仙境”,山东的冰雪景观各具特色,美不胜收。特别是冬季,山东的各大滑雪场和冰雪景区纷纷披上银装,成为游客们争相打卡的热门目的地。

近日发布的《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2024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超过3.85亿人次,预计2024—2025冰雪季有望突破5亿人次,冰雪休闲旅游总收入有望超7000亿元。
那么,在冰雪经济崛起的大势下,山东如何抢占先机,将“冷资源”变“热经济”?

冰雪旅游:因地制宜,打造差异化特色品牌
山东冰雪旅游的发展,得益于其对地域特色的精准把握和差异化战略的深入实施。
从泰安徂徕山滑雪场的拓展升级,到济南各大滑雪场的季票预售,再到威海“雪窝子”的浪漫雪景,山东各地纷纷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冰雪旅游项目。
这些项目不仅满足了游客对冰雪运动的热爱,更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服务品质,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数据显示,2023至2024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超过3.85亿人次,预计2024至2025冰雪季将有望突破5亿人次。
山东作为冰雪旅游的重要一极,其冰雪旅游市场的持续升温,无疑为冰雪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日,山东发布“冬游齐鲁好去处”线路,包括五大主题十条具体线路,胶东冬韵风光之旅、漫步齐鲁年俗之旅、灯火海岱贺年之旅等旅游路线,涵盖了山东16市冬日风光、年节民俗、网红打卡等玩法,为游客出游提供更多新玩法、新选择,把线上“流量”转变成线下“留量”。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冰雪旅游品牌的出现,将进一步提升山东冰雪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冰雪消费:丰富产品供给,满足多元化需求
在冰雪消费方面,山东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市场活力和创新能力。
从“酒店+滑雪”套餐的火爆预订,到滑雪次卡等产品的热销,山东冰雪消费市场正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
这些创新产品的推出,不仅丰富了冰雪消费的供给体系,更满足了游客对冰雪运动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在冰雪消费市场的拓展中,还注重冰雪文化的挖掘和传播。通过举办冰雪嘉年华、冰雪用品装备展等活动,山东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更多元的消费体验,更在潜移默化中传播了冰雪文化,激发了更多人对冰雪运动的热爱和参与。
今年,将有济南首届冰雪体育文化节、泰安冰雪运动嘉年华、烟台冰雪运动季、滨州冬季体育大集、威海冰雪嘉年华等与游客见面,激发全民冰雪热情。
此外,为了提升冰雪旅游的服务质量,山东各地加强了滑雪场和冰雪景区的设施建设和管理。
例如,济南的滑雪场在拓宽雪道、新增魔毯和雪板的同时,还加强了安全保障措施和游客服务体系建设;威海的冰雪运动器材制造企业则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冰雪装备。
从观光到专业运动,随着冰雪爱好者群体不断扩大,山东的冰雪设施不断扩容,冰雪消费持续“上新”。

冰雪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整体竞争力
冰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完善。
据最新数据,山东拥有2000余家冰雪相关企业,位居全国第二。山东在冰雪产业的发展中,注重了冰雪装备、冰雪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了多元化、复合型的产业生态。
从冰雪运动服饰到专业装备、从冰雪旅游到研学体验,山东冰雪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为冰雪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特别是山东在冰雪装备产业的布局上,已经初步形成了威海冰雪运动器材、济宁冰雪运动服饰、德州仿真冰和滑雪模拟器等制造业集聚区。这些集聚区的形成,不仅提升了山东冰雪装备产业的规模和水平,更为山东冰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山东冰雪产业的发展正迎来“黄金期”。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山东正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冰雪资源,不断推动冰雪旅游、冰雪消费和冰雪产业的协同发展。
未来,随着山东冰雪产业的不断壮大和完善,相信山东必将成为国内外冰雪运动的重要基地,为冰雪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多山东智慧和山东力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