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华谊业绩八年来首次下滑 就连冯小刚的电影也救不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华谊业绩八年来首次下滑 就连冯小刚的电影也救不了?

近几年,华谊借助资本的力量四处布局,试图打造生态产业链。未料想,去年这一纸成绩单,给华谊泼了一盆冷水。

3月27日,华谊兄弟公布了2016年的年报。年报显示,2016年华谊的营业总收入为35.03亿,较上年同期下降9.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8.0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7.21%。

这是华谊兄弟上市8年以来业绩的首次下滑。对于这样的成绩,华谊归因于整体市场环境不利和电影业务表现不佳。然而,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下,对手光线传媒却逆势上涨, 2016 年实现营业总收入 17.33 亿元,同比增长 13.78%。

近几年,华谊借助资本的力量四处布局,试图打造生态产业链。未料想,去年这一纸成绩单,给华谊泼了一盆冷水。2017年,华谊将有《芳华》、《引爆者》等新片上映,是否有机会实现“翻盘”呢?

华谊业绩下滑 都是电影业务拖后腿?

早在去年年底,华谊兄弟副董事长、CEO王中磊就曾为员工打过一剂预防针。他在给员工的公开信中表示:“今年无论是单片票房还是市场占有率都有明显退步”。

事实的确如此。2016年,华谊兄弟影视板块收入占总收入的73.12%。影视娱乐板块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相比减少9.56%。资料显示,华谊的两家电影投资制作公司——浙江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和两家电影投资制作公司,在2016年合计亏损了1.2亿元。

据统计,华谊兄弟的全球总票房约65亿元,国内总票房为31亿元。华谊兄弟在2016年共投资、出品和发行了10部影片,参投影片《魔兽》表现最为出色,带来了15亿票房。《我不是潘金莲》和《罗曼蒂克消亡史》两部大片表现不佳,票房分别为4.8亿和1.2亿。《摇滚藏獒》等四部电影,票房都不足一亿。

尽管华谊在上市后提出了“去电影化”的策略,影视板块在总收入的占比仍在70%以上。也就是说,电影业务仍然是华谊的“重头戏”。有业内人士认为,华谊自从上市以来,进行了一系列国际化和泛娱乐领域的产业布局,收效却不及预期,间接影响到了电影业务的发展。

实际上,华谊的票房失意,还跟所推影片的类型有关。2016年,华谊的两部“重头戏”《我不是潘金莲》和《罗曼蒂克消亡史》都属于文艺片。文艺片在中国一向是小众的类型,即使有名导加持,大牌明星云集,在票房上也很难跟《长城》、《盗墓笔记》等商业片相媲美。

院线发行是短板 华谊欲改善票房表现

《我是潘金莲》上映期间,冯小刚和万达之间的一场骂战,暴露出了华谊的短板——在院线和发行方面缺乏话语权。一旦遇到排片方面的问题,华谊往往无力反抗。《摇滚藏獒》票房扑街,《我是潘金莲》票房不及预期,排片不力是一个重要因素。

多部电影票房不及预期,让华谊认识到了终端放映市场的重要性。2016年下半年开始,华谊有意加强院线的布局。截止到目前,华谊已建成投入运营的影院为19家,其中有4家是去年开业的。此外,华谊还参与了大地院线的定增,加码在院线方面的布局。

据华谊内部人士透露,在未来五年内,华谊计划将旗下影院增至200家、银幕1600块,力争市跻身市场前五至前八名,其影院将重点布局在一二线城市。王中磊也曾在今年年初公开表示,2017年华谊兄弟将加速影院布局,计划在五年之内跻身院线行业前列。

除了弥补院线方面的短板,华谊还打算强化发行能力。2016年,华谊组建了自己的首个专业发行公司——华谊兄弟(北京)电影发行有限公司。随后,华谊又通过华谊兄弟(北京)电影发行有限公司投资设立了华影天下(天津)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可见,华谊打算逐步弥补终端放映市场方面的短板,以期改善新片的票房表现。

寻找突围之路 工业化大片成首选

除了补齐短板,华谊在内容领域上的投入也在继续加大。或许是被文艺片的票房失利伤透了心,或许是受到《长城》在国内大卖的启发,华谊将目光转向了工业化大片。2017年以来,王中磊多次公开表示,今年将是华谊兄弟的制作大年。

2017年3月,华谊和工夫影业发了“想象力工业”系列片单,其中包括五部工业化大片——《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画皮前传》、《阴阳师》以及黑泽明大师遗作《黑色假面》。当然,这些电影要到2018-2020年间才能跟观众见面,但足以显示华谊重拾往日荣光的决心。

除了这五部大片,2017年华谊还将推出一系列新片。目前,冯小刚的新片《芳华》已定于国庆上映。段奕宏、余男主演的罪案动作片《引爆者》正在制作中。成龙和皮尔斯·布鲁斯南主演的动作片《英伦对决》也将在国庆档上映。此外,管虎导演的《八佰》、徐克导演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田羽生导演的《前任攻略3》等多部电影都将陆续开机。

就目前公布的片单来看,确定在2017年上映的只有两部——《芳华》和《英伦对决》。其中,《英伦对决》是华谊参与投资的电影,从主演阵容来看颇具卖相。成龙的电影一向很有票房号召力,而皮尔斯·布鲁斯南曾四度出演007,同样很有观众缘。

《芳华》由冯小刚执导,黄轩主演,同样是华谊寄予厚望的电影。这部电影以文革为背景,讲述的是军队文工团中发生的故事。无论从剧情还是主演阵容方面,该片都更像是一部文艺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张艺谋的《归来》。一向以商业电影见长的冯小刚,要拍一部看似颇具情怀的电影,能否斩获较高票房呢?目前来看还是一个未知数。

如果仅以目前公布的片单来看,今年华谊能否打一个“翻身仗”还很难说。王中磊强调的大制作,在这份片单中并未看出什么端倪。没有意外的话,或许要等到2018年以后,“想象力工业”电影计划的五部大片上映,才能让华谊迎来“王者归来”的时刻。

作者 | 文创资讯记者任珊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http://news.vsochina.com)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冯小刚

  • 《向阳·花》,女版《老炮儿》?
  • 派拉蒙合并天舞,华谊抵债“冯小刚”,2024娱乐并购迎来“小高潮”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华谊业绩八年来首次下滑 就连冯小刚的电影也救不了?

近几年,华谊借助资本的力量四处布局,试图打造生态产业链。未料想,去年这一纸成绩单,给华谊泼了一盆冷水。

3月27日,华谊兄弟公布了2016年的年报。年报显示,2016年华谊的营业总收入为35.03亿,较上年同期下降9.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8.0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7.21%。

这是华谊兄弟上市8年以来业绩的首次下滑。对于这样的成绩,华谊归因于整体市场环境不利和电影业务表现不佳。然而,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下,对手光线传媒却逆势上涨, 2016 年实现营业总收入 17.33 亿元,同比增长 13.78%。

近几年,华谊借助资本的力量四处布局,试图打造生态产业链。未料想,去年这一纸成绩单,给华谊泼了一盆冷水。2017年,华谊将有《芳华》、《引爆者》等新片上映,是否有机会实现“翻盘”呢?

华谊业绩下滑 都是电影业务拖后腿?

早在去年年底,华谊兄弟副董事长、CEO王中磊就曾为员工打过一剂预防针。他在给员工的公开信中表示:“今年无论是单片票房还是市场占有率都有明显退步”。

事实的确如此。2016年,华谊兄弟影视板块收入占总收入的73.12%。影视娱乐板块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相比减少9.56%。资料显示,华谊的两家电影投资制作公司——浙江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和两家电影投资制作公司,在2016年合计亏损了1.2亿元。

据统计,华谊兄弟的全球总票房约65亿元,国内总票房为31亿元。华谊兄弟在2016年共投资、出品和发行了10部影片,参投影片《魔兽》表现最为出色,带来了15亿票房。《我不是潘金莲》和《罗曼蒂克消亡史》两部大片表现不佳,票房分别为4.8亿和1.2亿。《摇滚藏獒》等四部电影,票房都不足一亿。

尽管华谊在上市后提出了“去电影化”的策略,影视板块在总收入的占比仍在70%以上。也就是说,电影业务仍然是华谊的“重头戏”。有业内人士认为,华谊自从上市以来,进行了一系列国际化和泛娱乐领域的产业布局,收效却不及预期,间接影响到了电影业务的发展。

实际上,华谊的票房失意,还跟所推影片的类型有关。2016年,华谊的两部“重头戏”《我不是潘金莲》和《罗曼蒂克消亡史》都属于文艺片。文艺片在中国一向是小众的类型,即使有名导加持,大牌明星云集,在票房上也很难跟《长城》、《盗墓笔记》等商业片相媲美。

院线发行是短板 华谊欲改善票房表现

《我是潘金莲》上映期间,冯小刚和万达之间的一场骂战,暴露出了华谊的短板——在院线和发行方面缺乏话语权。一旦遇到排片方面的问题,华谊往往无力反抗。《摇滚藏獒》票房扑街,《我是潘金莲》票房不及预期,排片不力是一个重要因素。

多部电影票房不及预期,让华谊认识到了终端放映市场的重要性。2016年下半年开始,华谊有意加强院线的布局。截止到目前,华谊已建成投入运营的影院为19家,其中有4家是去年开业的。此外,华谊还参与了大地院线的定增,加码在院线方面的布局。

据华谊内部人士透露,在未来五年内,华谊计划将旗下影院增至200家、银幕1600块,力争市跻身市场前五至前八名,其影院将重点布局在一二线城市。王中磊也曾在今年年初公开表示,2017年华谊兄弟将加速影院布局,计划在五年之内跻身院线行业前列。

除了弥补院线方面的短板,华谊还打算强化发行能力。2016年,华谊组建了自己的首个专业发行公司——华谊兄弟(北京)电影发行有限公司。随后,华谊又通过华谊兄弟(北京)电影发行有限公司投资设立了华影天下(天津)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可见,华谊打算逐步弥补终端放映市场方面的短板,以期改善新片的票房表现。

寻找突围之路 工业化大片成首选

除了补齐短板,华谊在内容领域上的投入也在继续加大。或许是被文艺片的票房失利伤透了心,或许是受到《长城》在国内大卖的启发,华谊将目光转向了工业化大片。2017年以来,王中磊多次公开表示,今年将是华谊兄弟的制作大年。

2017年3月,华谊和工夫影业发了“想象力工业”系列片单,其中包括五部工业化大片——《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画皮前传》、《阴阳师》以及黑泽明大师遗作《黑色假面》。当然,这些电影要到2018-2020年间才能跟观众见面,但足以显示华谊重拾往日荣光的决心。

除了这五部大片,2017年华谊还将推出一系列新片。目前,冯小刚的新片《芳华》已定于国庆上映。段奕宏、余男主演的罪案动作片《引爆者》正在制作中。成龙和皮尔斯·布鲁斯南主演的动作片《英伦对决》也将在国庆档上映。此外,管虎导演的《八佰》、徐克导演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田羽生导演的《前任攻略3》等多部电影都将陆续开机。

就目前公布的片单来看,确定在2017年上映的只有两部——《芳华》和《英伦对决》。其中,《英伦对决》是华谊参与投资的电影,从主演阵容来看颇具卖相。成龙的电影一向很有票房号召力,而皮尔斯·布鲁斯南曾四度出演007,同样很有观众缘。

《芳华》由冯小刚执导,黄轩主演,同样是华谊寄予厚望的电影。这部电影以文革为背景,讲述的是军队文工团中发生的故事。无论从剧情还是主演阵容方面,该片都更像是一部文艺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张艺谋的《归来》。一向以商业电影见长的冯小刚,要拍一部看似颇具情怀的电影,能否斩获较高票房呢?目前来看还是一个未知数。

如果仅以目前公布的片单来看,今年华谊能否打一个“翻身仗”还很难说。王中磊强调的大制作,在这份片单中并未看出什么端倪。没有意外的话,或许要等到2018年以后,“想象力工业”电影计划的五部大片上映,才能让华谊迎来“王者归来”的时刻。

作者 | 文创资讯记者任珊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http://news.vsochina.com)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