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日本组建“海军陆战队”,背后打什么小算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日本组建“海军陆战队”,背后打什么小算盘

近年来日本不断突破宪法限制,积极扩军备战,此次组建这样一支极具攻击性的作战力量,背后究竟有何战略意图?

作者:亚太日报评论员方晓志

据日本《产经新闻》3月27日报道,日本自卫队当日在九州长崎佐世保基地举行水陆机动团教育部队授旗仪式,这标志着以美国海军陆战队为模板,以西部方面队普通科联队(简称“西普联”)为基础组建的日本水陆机动团距离正式成军仅有一步之遥。

近年来日本不断突破宪法限制,积极扩军备战,此次组建这样一支极具攻击性的作战力量,背后究竟有何战略意图?

强化“西南诸岛”防御部署

在日本的西南方向有许多的敏感热点,例如钓鱼岛归属问题、东海大陆架划分问题以及台湾问题等。

日本认为,虽然目前日本自卫队在西南诸岛驻扎有兵力,但规模有限,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作战体系,其大部力量主要集中于本岛,与冲绳、宫古、石坦、西表、与那国岛等西南岛屿距离较远,且无精锐战斗部队驻扎,一直被称为自卫队的“空白区域”。

日本担心,一旦在西南方向爆发冲突,就必须要从本岛远距离机动投送军事力量,以实施对西南诸岛支援作战,这对两栖作战的人员和装备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且还在情报搜集、指挥控制、海空优势、兵力运力和持续性补给等方面面临较大挑战,因此必须要建立一支精干、高效并具有一定规模的两栖作战部队。

为了增强对西南诸岛事态的快速处置能力,近年来,日本不断强调强化在西南地区的军事存在,优先发展能够确保应对“岛屿入侵”的作战力量,大力提高两栖机动作战能力,以便建立和完善所谓的“离岛控制”作战体制。

实际上,为了应对所谓的西南诸岛“紧急事态”,日本早在2002年3月就成立了首支两栖快速反应部队——西部方面队普通科联队,并在之后一步一步地把这只部队往水陆机动团转变。

2013年12月,日本在新的《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中,提出了要组建水陆机动团来负责执行夺岛任务。2014年3月,日本决定以“西普联”为基础组建水陆机动团教育队,完成了两栖作战部队成军最后的一步。

按照日本防卫省计划,水陆机动团最终将在2018年3月成立,共拥有3个联队,人员编制将达到3000人,并配备最先进的AAV7水陆两栖战车, MV-22“鱼鹰”倾转旋翼机运输机以及 “全球鹰”高空无人侦察机,武器标准和体系都与美国海军陆战队同代,从而大大强化了自卫队在西南诸岛方向的防御部署,并使其两栖夺岛作战能力进入一个新阶段。

加大“钓鱼岛”争夺力度

近年来,为加速向军事大国迈进的步伐,日本不断竭力鼓吹“中国威胁论”,在防务力量建设上越来越针对中国。2016年8月,日本发布新版《防卫白皮书》,反复强调“日本周围的安保环境越发严峻”,声称由于中国坚持对日本采取“高压政策”,使日本感受到了强烈的危机感,必须采取相关措施予以应对。

从日本组建“水陆机动团”的直接用途和作战背景来看,就是将中国作为假想敌,以钓鱼岛夺岛作战为核心,不断强化陆上自卫队岛屿登陆和两栖作战能力,力图在钓鱼岛有事时可快速投送两栖部队,实施对钓鱼岛的“离岛控制”。

按照日本自卫队的作战设想,为了应对钓鱼岛可能出现的“民事入侵”、“海上攻击”和“兵力强行登陆”等三种不同程度威胁,将实施包括两栖登岛作战在内的海空自卫队海上攻击等一系列作战行动。

由于钓鱼岛地势狭小,无法展开装甲部队,因此只能采用小股特种部队和精锐两栖作战部队进行夺岛,组建水陆机动团可大大强化这种作战配置。

水陆机动团组建后,可在两栖战车和“鱼鹰”运输机支持下,对钓鱼岛发动突然袭击,而西表岛和石垣岛距离钓鱼岛不到200千米,凭借“鱼鹰”的高速性能,接近钓鱼岛不到十分钟,可极大提高两栖部队的快速机动性。

此外,“全球鹰”无人机还可为战舰、战机提供情报,帮助其抢夺东海的制空权、制海权,这些都将增强日本独立夺取钓鱼岛、并在夺岛后进行长期海空防御战的能力。

进一步突破“专守防卫”限制

众所周知,海军陆战队是一种进攻型军事力量。而日本是个战败国家,其自卫队的发展规模及属性都受到和平宪法及相关国际条约的严格限定。

近年来,日本在扩军备战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通过炮制“钓鱼岛问题”、渲染“中国威胁论”,不断强化进攻性军事力量建设,已经成为破坏地区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

此次日本组建水陆机动团这种准海军陆战队,实际上是对日本长期以来“专守防卫”防卫政策的一次重大突破。

日本组建水陆机动团后,绝不会仅限于登陆上岛这一个问题,而是会以岛屿登陆作战为起点发展更多进攻型军事力量,一旦日本组建水陆机动团成功,必然会以此为契机,配套发展出更大范围内夺取制空权、制海权,甚至远程打击的进攻型军力。将来无论是东海有事,还是南海有事,日本自卫队都会派出两栖作战部队进行“东进”和“南下”实施登岛作战。

作为二战中发动侵略战争并给亚洲各国带来深重灾难的国家,日本战后至今仍未对其侵略行径进行深刻反思和检讨,而是一步步地摆脱和平宪法对其的束缚。

可以预见,而随着日本诸多硬实力的提升,其突破和平宪法的底气还会越来越足,不仅令其周边国家感到忧虑,而且也将对地区安全构成实实在在的现实威胁。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指出,日本在军事安全领域的政策事关日本国家发展走向,影响地区安全环境,一向受到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日方应切实正视和认真反省历史,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将和平落实到行动中,为本地区的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这一点,日本必须牢记在心。

作者简介:

方晓志,国内知名军事问题研究专家,新华社瞭望智库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战略与外军防务,代表性专著为《麦金德地缘战略思想研究》。

(来源:亚太日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日本组建“海军陆战队”,背后打什么小算盘

近年来日本不断突破宪法限制,积极扩军备战,此次组建这样一支极具攻击性的作战力量,背后究竟有何战略意图?

作者:亚太日报评论员方晓志

据日本《产经新闻》3月27日报道,日本自卫队当日在九州长崎佐世保基地举行水陆机动团教育部队授旗仪式,这标志着以美国海军陆战队为模板,以西部方面队普通科联队(简称“西普联”)为基础组建的日本水陆机动团距离正式成军仅有一步之遥。

近年来日本不断突破宪法限制,积极扩军备战,此次组建这样一支极具攻击性的作战力量,背后究竟有何战略意图?

强化“西南诸岛”防御部署

在日本的西南方向有许多的敏感热点,例如钓鱼岛归属问题、东海大陆架划分问题以及台湾问题等。

日本认为,虽然目前日本自卫队在西南诸岛驻扎有兵力,但规模有限,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作战体系,其大部力量主要集中于本岛,与冲绳、宫古、石坦、西表、与那国岛等西南岛屿距离较远,且无精锐战斗部队驻扎,一直被称为自卫队的“空白区域”。

日本担心,一旦在西南方向爆发冲突,就必须要从本岛远距离机动投送军事力量,以实施对西南诸岛支援作战,这对两栖作战的人员和装备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且还在情报搜集、指挥控制、海空优势、兵力运力和持续性补给等方面面临较大挑战,因此必须要建立一支精干、高效并具有一定规模的两栖作战部队。

为了增强对西南诸岛事态的快速处置能力,近年来,日本不断强调强化在西南地区的军事存在,优先发展能够确保应对“岛屿入侵”的作战力量,大力提高两栖机动作战能力,以便建立和完善所谓的“离岛控制”作战体制。

实际上,为了应对所谓的西南诸岛“紧急事态”,日本早在2002年3月就成立了首支两栖快速反应部队——西部方面队普通科联队,并在之后一步一步地把这只部队往水陆机动团转变。

2013年12月,日本在新的《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中,提出了要组建水陆机动团来负责执行夺岛任务。2014年3月,日本决定以“西普联”为基础组建水陆机动团教育队,完成了两栖作战部队成军最后的一步。

按照日本防卫省计划,水陆机动团最终将在2018年3月成立,共拥有3个联队,人员编制将达到3000人,并配备最先进的AAV7水陆两栖战车, MV-22“鱼鹰”倾转旋翼机运输机以及 “全球鹰”高空无人侦察机,武器标准和体系都与美国海军陆战队同代,从而大大强化了自卫队在西南诸岛方向的防御部署,并使其两栖夺岛作战能力进入一个新阶段。

加大“钓鱼岛”争夺力度

近年来,为加速向军事大国迈进的步伐,日本不断竭力鼓吹“中国威胁论”,在防务力量建设上越来越针对中国。2016年8月,日本发布新版《防卫白皮书》,反复强调“日本周围的安保环境越发严峻”,声称由于中国坚持对日本采取“高压政策”,使日本感受到了强烈的危机感,必须采取相关措施予以应对。

从日本组建“水陆机动团”的直接用途和作战背景来看,就是将中国作为假想敌,以钓鱼岛夺岛作战为核心,不断强化陆上自卫队岛屿登陆和两栖作战能力,力图在钓鱼岛有事时可快速投送两栖部队,实施对钓鱼岛的“离岛控制”。

按照日本自卫队的作战设想,为了应对钓鱼岛可能出现的“民事入侵”、“海上攻击”和“兵力强行登陆”等三种不同程度威胁,将实施包括两栖登岛作战在内的海空自卫队海上攻击等一系列作战行动。

由于钓鱼岛地势狭小,无法展开装甲部队,因此只能采用小股特种部队和精锐两栖作战部队进行夺岛,组建水陆机动团可大大强化这种作战配置。

水陆机动团组建后,可在两栖战车和“鱼鹰”运输机支持下,对钓鱼岛发动突然袭击,而西表岛和石垣岛距离钓鱼岛不到200千米,凭借“鱼鹰”的高速性能,接近钓鱼岛不到十分钟,可极大提高两栖部队的快速机动性。

此外,“全球鹰”无人机还可为战舰、战机提供情报,帮助其抢夺东海的制空权、制海权,这些都将增强日本独立夺取钓鱼岛、并在夺岛后进行长期海空防御战的能力。

进一步突破“专守防卫”限制

众所周知,海军陆战队是一种进攻型军事力量。而日本是个战败国家,其自卫队的发展规模及属性都受到和平宪法及相关国际条约的严格限定。

近年来,日本在扩军备战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通过炮制“钓鱼岛问题”、渲染“中国威胁论”,不断强化进攻性军事力量建设,已经成为破坏地区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

此次日本组建水陆机动团这种准海军陆战队,实际上是对日本长期以来“专守防卫”防卫政策的一次重大突破。

日本组建水陆机动团后,绝不会仅限于登陆上岛这一个问题,而是会以岛屿登陆作战为起点发展更多进攻型军事力量,一旦日本组建水陆机动团成功,必然会以此为契机,配套发展出更大范围内夺取制空权、制海权,甚至远程打击的进攻型军力。将来无论是东海有事,还是南海有事,日本自卫队都会派出两栖作战部队进行“东进”和“南下”实施登岛作战。

作为二战中发动侵略战争并给亚洲各国带来深重灾难的国家,日本战后至今仍未对其侵略行径进行深刻反思和检讨,而是一步步地摆脱和平宪法对其的束缚。

可以预见,而随着日本诸多硬实力的提升,其突破和平宪法的底气还会越来越足,不仅令其周边国家感到忧虑,而且也将对地区安全构成实实在在的现实威胁。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指出,日本在军事安全领域的政策事关日本国家发展走向,影响地区安全环境,一向受到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日方应切实正视和认真反省历史,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将和平落实到行动中,为本地区的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这一点,日本必须牢记在心。

作者简介:

方晓志,国内知名军事问题研究专家,新华社瞭望智库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战略与外军防务,代表性专著为《麦金德地缘战略思想研究》。

(来源:亚太日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