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出来跑步,街上更亮堂,心里更踏实了”。2025年新年,随着100多套河堤灯的更新,住在成都锦江区河滨路(东湖公园段)附近的居民,夜晚出门更加便利安全。和他们一样在2024年改善了路面和院落照明环境的,还有成都141条街巷的居民。
以前由于各种原因,成都一些背街小巷、居民院落一直以来都没有路灯,一到晚上道路昏暗,不仅市民夜晚出行不方便,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024年,成都市城管委对全市范围特别是“5+1”中心城区“有路无灯”、“有灯不亮”突出问题进行了摸排调查,对市民关注的一些点位进行了整治,解决了一批民生痛点问题。
这些点位散布在成都市区,由城管委照明监管中心东南西北四所协调属地管理部门负责实施。
锦江区河滨路(东湖公园段)背靠锦江、毗邻东湖公园,附近小区众多、人口稠密。因为河畔景美、绿植繁盛,很多人习惯来这里散步夜跑。在以前,这段路只有一排河堤灯,没有路灯,到了晚上道路昏暗,很容易发生事故。“社区多次收到居民反映投诉,于是反映给了监管东所”,附近的翡翠城社区居委会副主任蔡俊超表示。


2024年7月,监管东所实地勘查之后,结合“有路无灯、有灯不亮”整治行动,联系锦江区住建交局,利用住建交局的项目资金,给河滨路(东湖公园段)安装了35盏智慧路灯。12月,又更换了这一段路全部100多套河堤灯。现在夜晚的河滨路清楚明亮,晚上行人十分惬意。


武侯区红牌楼北街这一片区域,是成都典型的老旧院落小区,由于年代久远,部分院落要么没有照明路灯,要么路灯亮度不足,给居民带来很多麻烦。其中,红牌楼北街9号院、11号院门口一直没有照明设施,巷子里非常黑,“黑得五官都看不到”,9号院居民屈冬玲回忆道。

据了解,以前晚上经常有人到这个巷子里随地大小便,甚至发生过不法分子尾随居民的情况,附近居民多次向楠欣社区反映,希望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监管南所在“走社区”过程中,了解到了这个问题,开始协调解决。在实地考察之后,2024年9月,监管南所给这里加装了2盏路灯,9号院、11号院门口的照明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对此,附近居民都表示非常满意,“现在晚上很亮,太巴适了!”居民屈冬玲高兴地说。

青羊区横四道街9号院、西二道街43号连接处巷子是两个院子的连接处,整体是一个“L”型的转角,存在视野盲区,晚上没有路灯,巷子里就非常黑暗,之前多次发生剐蹭撞车等事故。由于是两个街道的交界处,路灯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2024年8月,监管西所走访社区时发现了这个问题,青羊区少城街道四道街社区也通过党建引领社区“微网实格”的治理机制,积极收集居民意见和建议。10月,监管西所协调属地部门给这里加装了3盏路灯,这个转角巷子晚上变得非常明亮,车辆也能安全有序进出。“把这个老大难问题解决了,我们很满意高兴”,9号院居民杨晓华说道。


金牛区红花西路13号院门口的巷子,道路狭窄,长期以来没有路灯,到了晚上道路拥挤昏暗,出行非常不便。“晚上黑得很,都是摸着走路”,附近的荷花池公寓居民刘菊蓉表示。

监管北所在日常走访巡查过程中,了解到了这个点位的情况。这个巷子连接着几个老旧居民区,是属于市政规划以外的道路。监管北所通过开展党建品牌“蓉城掌灯人”志愿服务,联合金牛区驷马桥街道办和红花社区,给这里义务安装了5盏路灯。安灯之后,这个巷子的夜间照明有了很大的改善。


除了这个点位以外,监管北所通过“蓉城掌灯人”党建品牌还为一环路北三段92号院带去了光明。92号院大门口的巷子通向一环路,同样是属于市政规划以外的道路。长期以来,巷子的路灯十分微弱,照明范围非常有限。“老人小孩经常摔倒,社区经常收到居民投诉”,金牛区荷花池街道城隍庙社区工作人员贾苏皖介绍说。

城隍庙社区向监管北所求助,监管北所联合荷花池街道办和城隍庙社区开展志愿服务为该院落免费更换灯具4套、新增灯具一盏。更换路灯之后,夜晚的92号院落门口清楚明亮,居民夜间出行更加安全便利。


据悉,成都市城管委于2024年印发了《攻坚“有路无灯、有灯不亮”问题三年行动方案(2024年-2026年)》,计划用三年时间,有序清除“有路无灯、有灯不亮”问题存量,建立预防新增机制。2024年,成都全市共解决“有路无灯”问题道路59条,解决“有灯不亮”问题道路82条,成都市民夜间出行环境正在不断改善。2025年,他们还将进一步破解城市照明痛难点问题,提升城市照明设施品质,营造更加雅致舒适的夜间氛围。
来源:推广
最新更新时间:01/03 13:2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