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股银行纷纷对回归A股翘首以盼之际,盛京银行日前宣布撤回A股IPO申请,原因是:董事会成员与股权结构出现变动。”
在提交A股招股书一年多时间里,盛京银行(02066.HK)无论是股权结构还是高管层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动。盛京银行的经历,无异于给正在A股IPO排队上市的银行一记警钟,即IPO在审期间谨防“野蛮人”偷袭,以免股权结构剧变,同时,保持董监高核心成员稳定。
霉星高照的盛京上市路
与东北经济的困境类似,盛京银行的A股IPO之路,也一直荆棘坎坷。
2009年盛京银行曾经启动A股上市计划,由于A股暂停IPO和股东数量较等因素,上市最终未成行。无奈之下,2014年12月,盛京银行选择先登陆香港联交所上市,可在此之后A股便迎来了10年一遇的牛市,盛京银行却彻底错过。
一年后的2015年11月,盛京银行重新提出回归A股上市申请,计划发行不超过6亿股,拟登陆深交所中小板。张家港行珠玉在前,盛京银行的上市前景惹人遐想。
根据证监会3月30日披露的IPO审核发行情况统计,盛京银行IPO审核进程为“已反馈”,进展已领先于多家后续申请A股IPO的港股银行,如青岛银行(03866.HK)、郑州银行(06196.HK)等。
然而,就在各家银行争相为早日实现A股上市努力之际,盛京银行自己打起了退堂鼓。
“鉴于本行在A股上市申请在审期间,董事会核心成员及股权机构出现变动,根据近期与证监会沟通及相关上市中介机构的审慎研究及协商,本行决定撤回A股上市申请。”3月31日盛京银行公告称。
这意味着,盛京银行的A股上市梦再次受挫,那么,盛京银行在IPO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身陷贿选“掌门人”辞职
股权剧烈变动背后,盛京银行的董事会核心成员也发生变动。
9月26日,盛京银行(2066.HK)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称,张玉坤因工作安排,已辞任盛京银行董事长及执行董事、董事会提名与薪酬委员会成员及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已于2016年9月24日起生效。
公开资料显示,盛京银行本届董监高任职期限至2017年5月,且8月份公布的半年报中,张玉坤的职位为执行董事、董事长。9月13日公告中,董事长依旧为张玉坤。因此本次张玉坤的突然辞任也引发市场猜测。
引发市场猜测的起源是9月1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官网发布的一则公告。公告称,据《选举法》第五十七条关于以金钱或者其他财物贿赂代表当选的,其当选无效的规定,确定由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的45名人大代表当选无效,而张玉坤位列其中。
张玉坤今年60岁,大学学历,高级经济师,逾25年的银行业经营管理经历。1999年4月开始,张玉坤出任沈阳市商业银行(盛京银行前身)副行长,此后历任党委副书记、行长,党委书记、行长,党委书记、董事长,党委书记、董事长、行长等。截止到2016年6月30日,其职位为执行董事、董事长。
公开资料显示,张玉坤任内完成了盛京银行增资扩股、更名和跨区域经营、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等重要事项。
2000年7月,张玉坤开始在沈阳市商业银行主持工作,至2002年该行结束连续亏损局面,实现扭亏为盈。
去年净利增长、不良率走高
3月30日,盛京银行披露了2016年“成绩单”,业绩依然保持了两位数高增长,实现净利润69亿元,同比增长一成左右。
年报显示,截至2016年末,盛京银行已在北京、上海、天津和大连等地设立18家分行,持有6家村镇银行股权,还控股一家消费金融公司股权。
截至2016年末,盛京银行总资产9055亿元,同比增长29.1%,各类贷款余额2354亿元,同比增长20.4%,存款余额4152亿元,同比增长3.2%。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161.14亿元,同比增长13.6%,净利润68.78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较2015年有所下降。
盛京银行解释,主要得益于生息资产规模稳定增长,使得利息净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人民币12.69亿元,增幅10.6%。
资本充足率方面也有所下降,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为9.1%,较上年末下降0.32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1.99%,比上年末下降1.04个百分点。
值得警惕的是,地处东北区域的盛京银行不良贷款率陡然走高。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该行不良贷款为41.1亿元,而2015年该数据仅为8.14亿元,相应地不良贷款率从2015年末的0.42%升至1.74%。
“本行的不良贷款集中于制造业和批发零售行业,主要是由于东北地区产能过剩行业信用风险集中暴露所致。”盛京银行称。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