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解决就业、扭亏为盈,中石化最“霸气”油田就数西北油田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解决就业、扭亏为盈,中石化最“霸气”油田就数西北油田了

虽然西北油田不是中石化的最大油田,但却成了中石化主要的原油产量增长接替区。在进入2000年以后,中石化旗下不少油田区块已经进入产量衰退期,但西北油田产量却逐年递增。

作者:小熊猫

4月1日,江苏油田官方发布消息,称将提升外部市场员工薪酬待遇:在新疆工作,月收入不低于9000元,年收入不低于9万元!一时间,引得不少石油人羡慕。但江苏油田能如此惹人钦羡,背后其实还有一个更“霸道”油田在为其“撑腰”。江苏油田外部市场员工待遇提升,它功不可没。不仅如此,这座油田:

在国内诸多油田产储量下降之时,它的新增储量震惊四座;

在诸多油田陷入亏损之时, 2017年伊始它生产经营扭亏为盈;

在其他油田的员工转岗分流之时,它接纳了众多分流而来的石油人;

它就是下一个千万吨级油气田,中石化的第二大油田——西北油田。

自2014年油价大萧条以来,石油行业已经满目疮痍,尤其是油田企业,频频报亏。而在2017年初却传来消息,中石化西北油田在2017年1月实现盈利1.01亿元,生产原油50.53万吨,天然气1.51亿立方米,油气产量继续保持稳定。

在中国国内油田普遍面临产储量下降、经营困难之时,西北油田可谓寒冬中的一股暖流,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走“上坡路”的油田。

中石化成本最低的油田

在1984年,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沙参二井喷出高产油流,中国从此又多了一个大型石油产区——塔里木。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塔里木油田建成,后来被重组成立的中石油收归靡下。

1997年,塔河区域的沙48井获得超高油气流,塔里木盆地的第二个油气区塔河油田诞生,不仅结束了我国海相古生界没有大油田的历史,而且在塔里木盆地引发了新一轮油气会战。塔河油田也成为了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的主力油气区。

虽然中石化也在塔里木盆地占据了一片天地,然而塔河油田却并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塔里木盆地油气藏的开发被称为“世界级难题”,因为这里的油藏具有“超深、超稠、高温、高压、高矿化度”等特点,而这每一种特点对石油的勘探开发来说都是巨大的阻碍。

在这种基础上,实现储量大突破、扭亏为盈,西北油田有着极为特殊的一面。

成为中石化第二大油田

虽然西北油田不是中石化的最大油田,但却成了中石化主要的原油产量增长接替区。在进入2000年以后,中石化旗下不少油田区块已经进入产量衰退期,但西北油田产量却逐年递增。

从2003~2009年这段时期,西北油田分公司旗下的塔河油田原油产量年均增幅达到60万吨,占了中石化上游年增产幅度的80%。从2006年起,西北油田就已经成为中国十大油田之一。

在1997年,西北油田的油气当量年产量仅为38万吨,到2016年,这一数据已经增长到829万吨,并且在2016年年底,累计油气当量产量突破了1亿大关。年产量突破1000万吨的目标,已指日可待。

虽然塔河油田的发现和投产时间较短,但介于其埋藏深度深、原油粘稠度高等特性,在短时间内实现产量快速增长并非易事。这要求西北油田在油气的勘探开发技术上,必须要走在世界前列。

想必很多人还记得2006年,中石化在塔里木盆地完钻了当时的亚洲第一深井塔深1井,其完钻深度达到8408米。而这一口超深井就诞生在塔河油田。这足见塔河油田开发所需的高端技术非一般油田所能比。

塔河油田的一大典型特点是,其主要由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构成,储集层有极强的非均质性,不管是油藏描述还是开发,在国内外均无先例可以借鉴。西北油田创新性提出“缝洞单元”和“缝洞油藏流体流动为管流”的概念观点,为其勘探开发奠定了重要基础。中石化也因此打出了当时的亚洲第一超深井塔深1井。

最终,西北油田的《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特大型油气田勘探与开发》成为了2010年中石化唯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成果。

稠油开采难度极大,是制约塔河油田开发的最大瓶颈之一。据悉,塔河油田的超深超稠油在常温下呈沥青状态,正常情况下,在3000米以上的井筒中无法流动,国内外都无成熟技术可以借鉴。对此,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从2008年起,就开始联合科研单位和高校,攻克超深井超稠油的开采。

2012年,西北油田首次承担了国家“863”计划课题,而这一课题正是关于超深井超稠油开发的课题——《超深井超稠油高效降黏技术应用与示范》。“863”计划是我国一项高技术发展计划,旨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西北油田承担这一课题,足见其在超深超稠油开采技术上的投入 。在2017年3月1日,这项课题也正式通过了科技部的验收。

超深超稠油的勘探开发,并非西北油田所面临的唯一问题。无论对哪一个油田来说,储量接替是时刻面临的问题,虽然塔河油田投产的时间并不算太久,能否有新的油气资源发现涉及其生存发展。

又一个10亿吨级油田诞生

在2004年,塔河油田上产的初期,西北油田提出了“塔河之下找塔河,塔河之外找塔河,提高采收率再造一个塔河”的战略。

“塔河之外找塔河”,但想在塔河之外再找到一个10亿吨级大油田却并不容易。

勘探人员先是在塔南地区布井勘探,后又转战塔中,效果始终不尽人意。十年时间,恍惚即逝,转眼间已经到了2014年,石油行业天色大变,油价暴跌不止,而“塔河之外找塔河”似乎仍旧没有起色。

2015年,西北油田转变思路,创新性地在低洼部位寻找油层,部署了风险探井——顺北1井,虽然实现产液,但没有大规模油气藏显示。工作人员再次调整思路,在断裂带找油藏,并部署顺北1-1H井。该井试采初期日产原油185吨、天然气9万立方米,随后,沿着这条断裂带,部署的6口井全部获得高产油流。由此,又一个10亿吨级大油田诞生了,它就是顺北油气田。

2016年8月29日,中石化官网宣布,顺北油田勘探取得重大商业发现,资源量达到17亿吨,其中石油12亿吨、天然气5000亿方。这一大油气田的发现,在最近两年时间中,从全球范围内看也实属罕见。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已经超过60年,今天还能在中国内陆发现十亿吨级的油气田,实属不易。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目前已经超过64%,这一大油田的发现不管是对中石化而言,还是对中国能源安全而言,都是一个极好的消息。

虽然油气资源量可观,但如何善用这些资源是个难题。尤其在石油价格极不景气的今天,西北油田能实现扭亏为盈,对国内油田来说,有何借鉴之处?

西北油田启示录

同中国的大部分陆地油田相比,西北油田的经营方式有着极为特殊的一面。西北油田的油气年产量超过800万吨,是中石化的第二大油田,也是中国的十大油田之一,但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员工人数仅4000人。尽管开采难度大,但西北油田却是中石化成本最低的油田,也是中国人均效率最高的油田之一。

而这,除了资源和技术的支撑,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西北油田独特的企业运营模式。西北油田是国内最早推行“自负盈亏”管理模式的油田之一,在管理上形成了“专注管理、业务外包”的模式。在业内,有人戏称西北油田是一只没有“枪炮”的队伍,因为西北油田所有的施工队伍和服务队伍都来自外部油田。

实际上早在1997年,西北油田就有了“油气公司高度集中、工程施工相对独立、基地服务逐步分离、多种经营自负盈亏”的战略。从1999年起,西北油田基地管理、后勤服务等就已经按照市场化方式运行,所以西北油田能够把更多的精力倾注在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上。而这一管理模式比起国内其他很多油田来说,提早了十几年之久。

员工人数本就不算多的西北油田,通过打造智能化油田,进一步减少了用工,提高了油田运营效率。油气井和处理站通过智能监控,实现了数据自动采集、过程自动控制。油田员工不用再每天外出巡检维护、抄写数据。部分集气站、增压站通过自动化改造,实现了无人值守。

得益于这种高效运营模式,所以在2016年,油价虽然正值寒冬之际,但西北油田还接收了来自江苏油田超过200人的劳务输出。

可以看出来,在管理上,西北油田走在国内油田的前列。中石化在2016年1月18日宣布,西北油田与新疆巴州政府签订了《巴州、西北油田AT28井区合资合作协议》,西北油田的首次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式启动。而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石化首次将油气资源改革延伸到了油田领域。

中石化西北油田,还有将盈亏平衡降到40美元/桶的目标。作为一个开采难度极大的油田,开采成本能成为中石化最低的油田。其运营模式,极具参考价值。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国石化

785
  • 刘志礼将出任康明斯恩泽总经理
  • 石油板块午后走弱,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均跌超2%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解决就业、扭亏为盈,中石化最“霸气”油田就数西北油田了

虽然西北油田不是中石化的最大油田,但却成了中石化主要的原油产量增长接替区。在进入2000年以后,中石化旗下不少油田区块已经进入产量衰退期,但西北油田产量却逐年递增。

作者:小熊猫

4月1日,江苏油田官方发布消息,称将提升外部市场员工薪酬待遇:在新疆工作,月收入不低于9000元,年收入不低于9万元!一时间,引得不少石油人羡慕。但江苏油田能如此惹人钦羡,背后其实还有一个更“霸道”油田在为其“撑腰”。江苏油田外部市场员工待遇提升,它功不可没。不仅如此,这座油田:

在国内诸多油田产储量下降之时,它的新增储量震惊四座;

在诸多油田陷入亏损之时, 2017年伊始它生产经营扭亏为盈;

在其他油田的员工转岗分流之时,它接纳了众多分流而来的石油人;

它就是下一个千万吨级油气田,中石化的第二大油田——西北油田。

自2014年油价大萧条以来,石油行业已经满目疮痍,尤其是油田企业,频频报亏。而在2017年初却传来消息,中石化西北油田在2017年1月实现盈利1.01亿元,生产原油50.53万吨,天然气1.51亿立方米,油气产量继续保持稳定。

在中国国内油田普遍面临产储量下降、经营困难之时,西北油田可谓寒冬中的一股暖流,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走“上坡路”的油田。

中石化成本最低的油田

在1984年,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沙参二井喷出高产油流,中国从此又多了一个大型石油产区——塔里木。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塔里木油田建成,后来被重组成立的中石油收归靡下。

1997年,塔河区域的沙48井获得超高油气流,塔里木盆地的第二个油气区塔河油田诞生,不仅结束了我国海相古生界没有大油田的历史,而且在塔里木盆地引发了新一轮油气会战。塔河油田也成为了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的主力油气区。

虽然中石化也在塔里木盆地占据了一片天地,然而塔河油田却并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塔里木盆地油气藏的开发被称为“世界级难题”,因为这里的油藏具有“超深、超稠、高温、高压、高矿化度”等特点,而这每一种特点对石油的勘探开发来说都是巨大的阻碍。

在这种基础上,实现储量大突破、扭亏为盈,西北油田有着极为特殊的一面。

成为中石化第二大油田

虽然西北油田不是中石化的最大油田,但却成了中石化主要的原油产量增长接替区。在进入2000年以后,中石化旗下不少油田区块已经进入产量衰退期,但西北油田产量却逐年递增。

从2003~2009年这段时期,西北油田分公司旗下的塔河油田原油产量年均增幅达到60万吨,占了中石化上游年增产幅度的80%。从2006年起,西北油田就已经成为中国十大油田之一。

在1997年,西北油田的油气当量年产量仅为38万吨,到2016年,这一数据已经增长到829万吨,并且在2016年年底,累计油气当量产量突破了1亿大关。年产量突破1000万吨的目标,已指日可待。

虽然塔河油田的发现和投产时间较短,但介于其埋藏深度深、原油粘稠度高等特性,在短时间内实现产量快速增长并非易事。这要求西北油田在油气的勘探开发技术上,必须要走在世界前列。

想必很多人还记得2006年,中石化在塔里木盆地完钻了当时的亚洲第一深井塔深1井,其完钻深度达到8408米。而这一口超深井就诞生在塔河油田。这足见塔河油田开发所需的高端技术非一般油田所能比。

塔河油田的一大典型特点是,其主要由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构成,储集层有极强的非均质性,不管是油藏描述还是开发,在国内外均无先例可以借鉴。西北油田创新性提出“缝洞单元”和“缝洞油藏流体流动为管流”的概念观点,为其勘探开发奠定了重要基础。中石化也因此打出了当时的亚洲第一超深井塔深1井。

最终,西北油田的《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特大型油气田勘探与开发》成为了2010年中石化唯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成果。

稠油开采难度极大,是制约塔河油田开发的最大瓶颈之一。据悉,塔河油田的超深超稠油在常温下呈沥青状态,正常情况下,在3000米以上的井筒中无法流动,国内外都无成熟技术可以借鉴。对此,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从2008年起,就开始联合科研单位和高校,攻克超深井超稠油的开采。

2012年,西北油田首次承担了国家“863”计划课题,而这一课题正是关于超深井超稠油开发的课题——《超深井超稠油高效降黏技术应用与示范》。“863”计划是我国一项高技术发展计划,旨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西北油田承担这一课题,足见其在超深超稠油开采技术上的投入 。在2017年3月1日,这项课题也正式通过了科技部的验收。

超深超稠油的勘探开发,并非西北油田所面临的唯一问题。无论对哪一个油田来说,储量接替是时刻面临的问题,虽然塔河油田投产的时间并不算太久,能否有新的油气资源发现涉及其生存发展。

又一个10亿吨级油田诞生

在2004年,塔河油田上产的初期,西北油田提出了“塔河之下找塔河,塔河之外找塔河,提高采收率再造一个塔河”的战略。

“塔河之外找塔河”,但想在塔河之外再找到一个10亿吨级大油田却并不容易。

勘探人员先是在塔南地区布井勘探,后又转战塔中,效果始终不尽人意。十年时间,恍惚即逝,转眼间已经到了2014年,石油行业天色大变,油价暴跌不止,而“塔河之外找塔河”似乎仍旧没有起色。

2015年,西北油田转变思路,创新性地在低洼部位寻找油层,部署了风险探井——顺北1井,虽然实现产液,但没有大规模油气藏显示。工作人员再次调整思路,在断裂带找油藏,并部署顺北1-1H井。该井试采初期日产原油185吨、天然气9万立方米,随后,沿着这条断裂带,部署的6口井全部获得高产油流。由此,又一个10亿吨级大油田诞生了,它就是顺北油气田。

2016年8月29日,中石化官网宣布,顺北油田勘探取得重大商业发现,资源量达到17亿吨,其中石油12亿吨、天然气5000亿方。这一大油气田的发现,在最近两年时间中,从全球范围内看也实属罕见。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已经超过60年,今天还能在中国内陆发现十亿吨级的油气田,实属不易。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目前已经超过64%,这一大油田的发现不管是对中石化而言,还是对中国能源安全而言,都是一个极好的消息。

虽然油气资源量可观,但如何善用这些资源是个难题。尤其在石油价格极不景气的今天,西北油田能实现扭亏为盈,对国内油田来说,有何借鉴之处?

西北油田启示录

同中国的大部分陆地油田相比,西北油田的经营方式有着极为特殊的一面。西北油田的油气年产量超过800万吨,是中石化的第二大油田,也是中国的十大油田之一,但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员工人数仅4000人。尽管开采难度大,但西北油田却是中石化成本最低的油田,也是中国人均效率最高的油田之一。

而这,除了资源和技术的支撑,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西北油田独特的企业运营模式。西北油田是国内最早推行“自负盈亏”管理模式的油田之一,在管理上形成了“专注管理、业务外包”的模式。在业内,有人戏称西北油田是一只没有“枪炮”的队伍,因为西北油田所有的施工队伍和服务队伍都来自外部油田。

实际上早在1997年,西北油田就有了“油气公司高度集中、工程施工相对独立、基地服务逐步分离、多种经营自负盈亏”的战略。从1999年起,西北油田基地管理、后勤服务等就已经按照市场化方式运行,所以西北油田能够把更多的精力倾注在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上。而这一管理模式比起国内其他很多油田来说,提早了十几年之久。

员工人数本就不算多的西北油田,通过打造智能化油田,进一步减少了用工,提高了油田运营效率。油气井和处理站通过智能监控,实现了数据自动采集、过程自动控制。油田员工不用再每天外出巡检维护、抄写数据。部分集气站、增压站通过自动化改造,实现了无人值守。

得益于这种高效运营模式,所以在2016年,油价虽然正值寒冬之际,但西北油田还接收了来自江苏油田超过200人的劳务输出。

可以看出来,在管理上,西北油田走在国内油田的前列。中石化在2016年1月18日宣布,西北油田与新疆巴州政府签订了《巴州、西北油田AT28井区合资合作协议》,西北油田的首次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式启动。而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石化首次将油气资源改革延伸到了油田领域。

中石化西北油田,还有将盈亏平衡降到40美元/桶的目标。作为一个开采难度极大的油田,开采成本能成为中石化最低的油田。其运营模式,极具参考价值。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