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单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短视频、网络微短剧为代表的网络视听产业蓬勃兴起,成为文化产业领域的重要力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统计显示,2023年全国网络视听行业总收入11524.81亿元,预计2024年全国网络视听行业市场规模超1.2万亿元。另外,2023年,整个短剧的市场规模为373.9亿,2023年国内电影票房为549亿,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504.4亿,同比增长34.9%,预计到2027年突破1000亿,市场前景广阔。
青岛一直以来都稳居全国影视产业的第一方阵,不仅拥有东方影都、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等硬件设施,同时还拥有丰富的海洋文化和历史资源,并在全国率先发布了《扶持网络微短剧行业发展政策清单》。显著的发展优势,也为青岛吸引了一批优秀的新媒体、短视频企业入驻。
但在网络视听产业发展过程中,人才总量供给不足、人才结构传统单一、产业生态薄弱等问题,也成为制约青岛市网络视听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
因此,在今年的青岛两会上,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古麦嘉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于爱山就针对青岛微短剧行业发展现状,从城市的角度出发,为助力青岛文化产业升级与数字经济腾飞给出了自己的一系列建议。

加强高端人才引进
于爱山认为,应设立“青岛微短剧领军人才计划”,对领军人才(如知名编剧、导演、制片人)给与落户补贴、3年个税减免,并提供项目启动资金;联合抖音、快手、爱优腾芒等平台设立微短剧创作基地,吸引一线创作团队落户青岛,提供免费办公场地和税收优惠。
深化产教融合
于爱山建议,要推动青岛高校开设“网络微短剧创作与运营”方向课程,引入行业导师制,与行业头部企业共建“微短剧产业学院”,开展定向培养,毕业生直接输送至合作企业。
扶持优秀青年创作者
对于青年创作者,于爱山认为应设立“青年微短剧孵化基金”,每年评选20部优质剧本,每部提供10~30万元扶持资金,同时打造人才公寓、创作空间集群,提供低成本办公场地。
建设微短剧全产业链集聚区
产业链和产业集聚也是微短剧产业培育的有效方式。于爱山提到,应以东方影都、青岛市网络微短剧基地为核心,整合资源,搭建创作-拍摄-制作-发行-衍生开发的一站式平台,配套版权交易、投融资、法律咨询服务。设立“青岛网络视听产业基金”,重点投资本土优质微短剧项目和科技企业(如虚拟拍摄、AI生成技术)。
挖掘本土文化IP
基于青岛丰富的海洋文化和文化积淀,于爱山还提到应打造青岛故事IP库,围绕海洋文化、工业遗产、胶东民俗、乡村振兴等资源,开发《崂山传奇》、《胶澳往事》、《田横岛渔歌》系列微短剧,推动微短剧+文旅融合。
于爱山看好未来微短剧行业的发展,并认为青岛应抓住微短剧风口:
“以人才引育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本土文化为根基,构建内容+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体系,助力城市文化产业升级与数字经济腾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