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牛星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十三五”以来,我国全面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各方面发展,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体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当前,青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正在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为此,要抓好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建设,使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更加健全、体育健身设施更加完备、体育健身活动更加丰富、体育健身赛事更加多样、体育健身指导更加有效、体育健身文化更加深厚。
在今年的青岛市“两会”上,青岛市政协委员、康复大学公共教学部副教授宿磊,尤为关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建设”。
他认为,青岛市应该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针对各区市群众需求,扩大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有效供给,丰富全民健身产品和服务,通过现有场地设施开展科学健身辅导,广泛宣传关于全民健身党的政策方针,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身需求。
在他看来,目前青岛老旧小区人均体育健身面积有待提高;同时,公共体育服务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体育健身需求。受场地、组织限制较多,特别是体育社团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还不够完善,科学健身指导力度亟待加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开放问题没有解决。
对此,宿磊建议进一步优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并在提案中给出了详尽的解释——
积极盘活老城区的土地和空间资源
用好微型空间、闲置空间,推进体育场地与公园绿地、河道湖泊等场地的有机融合。整合资源,加大体育场地设施进公园、广场、游园、绿地、河道湖泊沿两侧、生态功能区等公共休闲场所,推进全市公共体育场地建设的规范性、合理性、均衡性,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
加大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及球类场所健身
有规划在各区市各城镇投资建成集篮球、足球、羽毛球于一体的高标准多功能运动场地,最好每个区1个;加大运动主题公园建设,在休闲公园中增设篮球、足球、门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场地,如海泊河公园,李村河公园等。
构建体卫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提供更加全面、科学的健康服务
通过科普全民健身知识,引导科学健身;加强对全面健身知识的宣传,引导全民科学健身;组建社会体育指导员“走基层 送健康”志愿服务队,走进社区、乡镇、学校、公园,进行科学健身方法咨询、健身指导、技能展示等志愿服务;进一步扩大体育设施开放,加大公共体育场馆对外免费、低收费开放力度,要求“节假日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并公布了对外开放的具体时间;创新建设载体,支持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体育场地设施方面的应用,推动智能化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建立市民体质监测站,定期开展公民体质监测活动,通过专业的测试设备和技术手段,为市民提供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全面评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