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两会之声 | 青岛市人大代表刘晖:积极推动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两会之声 | 青岛市人大代表刘晖:积极推动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

今年青岛“两会”期间,青岛市人大代表,致公党青岛市委会常委、市直工委主委,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药品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处处长刘晖,针对推动医养结合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文 | 董柳

当今社会,医养结合正以迅猛之势步入快车道,为人们的健康与养老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医疗、养老等机构在这一领域肩负着重大使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促进医养结合”。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扎实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医养结合政策措施不断完善,服务供给不断扩大,服务质量逐步提升。

今年青岛“两会”期间,青岛市人大代表,致公党青岛市委会常委、市直工委主委,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药品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处处长刘晖,针对推动医养结合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

刘晖建议,由政府主导,联合卫生健康部门、医保部门和信息技术企业,搭建覆盖医养结合机构和医疗机构的统一信息共享平台。她提倡,平台可以实现老年人健康档案、诊疗记录、用药记录等数据的实时共享,确保老年人在转诊时医疗信息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确保患者隐私不被泄露。

构建紧密型医养合作关系

刘晖认为青岛可以鼓励综合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派驻医护人员到养老机构提供诊疗服务,这需做到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在内部增设康复疗养科和护理养老床位,在空间布局和功能设置上,实现医疗与养老服务的有机融合,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服务。

优化医养资源配置

刘晖表示,可以依据区域人口分布、老年人口数量及健康状况等因素,科学布局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特别加强对关注农村地区老人的养老问题的关注。加大对医养结合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从业人员与老年人家庭签订医养服务合约,同时完善签约医生提供服务的激励机制和灵活工作机制,有条件的区域积极推行家庭医生制度,为老年人出诊,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

同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医养结合领域,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完善医保政策支持体系

刘晖提出医保部门可以通过深入调研医养结合服务的实际需求,制定符合行业特点的医保报销政策。如:将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康复治疗服务等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合理确定报销比例和报销限额。不断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创新服务模式与产品

针对该建议,刘晖提倡,一是推广“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智慧医养平台,提供远程诊疗、健康监测、紧急呼叫等服务。推动医养结合机构与互联网医疗企业合作,提升服务效率。

二是发展社区嵌入式医养结合服务:在社区内设立小型医养结合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医疗和养老服务。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合作,开展上门诊疗、健康管理等服务。

三是开发多元化服务产品:针对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开发个性化服务产品,如康复护理、慢性病管理、失能失智照护等。鼓励医养结合机构提供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增值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两会之声 | 青岛市人大代表刘晖:积极推动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

今年青岛“两会”期间,青岛市人大代表,致公党青岛市委会常委、市直工委主委,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药品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处处长刘晖,针对推动医养结合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文 | 董柳

当今社会,医养结合正以迅猛之势步入快车道,为人们的健康与养老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医疗、养老等机构在这一领域肩负着重大使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促进医养结合”。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扎实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医养结合政策措施不断完善,服务供给不断扩大,服务质量逐步提升。

今年青岛“两会”期间,青岛市人大代表,致公党青岛市委会常委、市直工委主委,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药品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处处长刘晖,针对推动医养结合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

刘晖建议,由政府主导,联合卫生健康部门、医保部门和信息技术企业,搭建覆盖医养结合机构和医疗机构的统一信息共享平台。她提倡,平台可以实现老年人健康档案、诊疗记录、用药记录等数据的实时共享,确保老年人在转诊时医疗信息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确保患者隐私不被泄露。

构建紧密型医养合作关系

刘晖认为青岛可以鼓励综合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派驻医护人员到养老机构提供诊疗服务,这需做到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在内部增设康复疗养科和护理养老床位,在空间布局和功能设置上,实现医疗与养老服务的有机融合,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服务。

优化医养资源配置

刘晖表示,可以依据区域人口分布、老年人口数量及健康状况等因素,科学布局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特别加强对关注农村地区老人的养老问题的关注。加大对医养结合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从业人员与老年人家庭签订医养服务合约,同时完善签约医生提供服务的激励机制和灵活工作机制,有条件的区域积极推行家庭医生制度,为老年人出诊,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

同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医养结合领域,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完善医保政策支持体系

刘晖提出医保部门可以通过深入调研医养结合服务的实际需求,制定符合行业特点的医保报销政策。如:将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康复治疗服务等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合理确定报销比例和报销限额。不断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创新服务模式与产品

针对该建议,刘晖提倡,一是推广“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智慧医养平台,提供远程诊疗、健康监测、紧急呼叫等服务。推动医养结合机构与互联网医疗企业合作,提升服务效率。

二是发展社区嵌入式医养结合服务:在社区内设立小型医养结合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医疗和养老服务。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合作,开展上门诊疗、健康管理等服务。

三是开发多元化服务产品:针对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开发个性化服务产品,如康复护理、慢性病管理、失能失智照护等。鼓励医养结合机构提供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增值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