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牛星钧
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日益激烈,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外部限制不断升级,高端装备制造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国家制造业的核心与脊梁,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的换代升级对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就实施设备更新、大力促进先进设备生产应用,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等做出了明确要求。同年4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印发“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行动计划(2024—2025年)的通知》,该通知中明确提出了涵盖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的“十强产业”行动计划,旨在推动山东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今年的青岛“两会”上,青岛市政协委员,软控股份副总裁武守涛尤为关注“高端装备国产化器件替代应用”。

在他看来,随着制造业的不断转型与升级,以及新兴产业的蓬勃兴起,对高端智能装备的需求持续攀升。在此背景下,推动国产化器件的替代应用,不仅能够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更能显著增强整个产业链的综合竞争力。目前,我国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正步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鉴于此,积极促进大规模设备更新迭代,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加速国产化器件的替代进程,对于有效提升行业的新质生产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国内企业在高端智能装备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突破,逐步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然而,国产器件在高端智能装备行业的应用仍然面临诸多障碍,遭遇了技术瓶颈制约、供应链安全挑战以及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等诸多难题。
对此,武守涛建议加强对高端智能装备行业国产化器件替代应用的政策性支持,是保障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稳定、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并在提案中给出了详尽的解释——
强化新质生产力培育,引领技术创新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针对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设立国家级专项研发基金,用于支持高端智能装备行业国产化器件的研发、生产和应用,对采用国产化器件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降低其应用成本。同时,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攻关,突破技术壁垒,加速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与应用。
二是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实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人才发展计划,通过设立奖学金、科研项目资助、人才引进计划等方式,吸引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强的专业人才,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为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升级注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加速国产化替代
一是优化产业政策。制定和完善相关产业政策,明确国产化器件替代应用的目标和任务,鼓励企业开展内部培训和技能提升活动,提升员工对国产化器件的认知和应用能力。同时,加强对国产化器件的质量监管和体系认证,确保其性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是加强市场推广。选取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国产化器件替代示范项目,通过成功案例的示范效应,带动全行业对国产高端装备和器件的认可与应用,形成良性循环。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国产化器件的宣传力度,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组织国产化器件的展示和交流活动,为企业搭建合作平台。
促进可持续发展,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一是推动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产学研合作,通过设立联合研发中心、共建实验室等形式,集中优势资源,共同开展国产化器件的研发和应用,并建立国产化器件的技术创新平台和产业联盟,促进各方在技术标准制定、产品测试验证、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二是实施绿色循环经济。对于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可持续化发展,实施绿色循环经济战略至关重要。鼓励企业采用节能环保技术和智能化生产方式,推动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再制造产业发展,优化升级经济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武守涛看来,以上措施将有力推动国产化器件在高端智能装备行业的应用和发展,有助于提升我国高端智能装备行业新质生产力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并有效带动经济增长和就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