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新浪科技 微博下方评论:今日头条虽然在分发平台走在前列,但是前有猛狼,后有猛虎紧追,这后面的激烈竞争谁胜谁负还未知。——@土特产那些事
来自@36氪 微博下方评论:今日头条这次也变成头条了——@Via人物
今天据多家媒体报道,“今日头条”已经在去年年末拿到了自己的D轮融资,价值为10亿美元左右。目前,这家创立于2012年的创业公司的估值已经达到了百亿美金以上。在创业大潮中,今日头条和张一鸣算是突出重围的公司和创业者。打开各大应用市场的排行榜,排名前几名的应用大多数都已经被BAT所垄断,然而作为一家没有巨头背景的“今日头条”总能够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今日头条和张一鸣,这一路走来有什么独到之处,并且都遭受过什么样的质疑呢?
为什么被指责?
张一鸣可以说是一个能看准时机的人,他创立的“今日头条”恰好赶上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期,这时的人们已经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费在了手机上。相当于中国互联网又重新开辟了一个战场,这个战场无论对于大公司还是创业公司来讲,都有大把的机会可以去重新抢夺。张一鸣选择的这个行业是媒体行业,然而张一鸣无论是对于自己还是对于“今日头条”都更多地选择用技术去定义。这看上去像是一个理科生选择了一个文科生扎堆的行业。这种表面上的矛盾,也在随后爆发了出来。
在2014年,那时声称以机器算法进行新闻推荐的“今日头条”,遭到了很多媒体的讨伐。《新京报》在当时发表了社论称“在互联网时代,固然是要鼓励技术创新和所谓的盈利模式创新,但基本的前提,是不能伤害原创内容的创新;不能把别人的‘头条’抄袭成自己的‘头条’。互联网发展会带来各种新技术,像‘今日头条’这样的网络应用新秀将层出不穷,但技术的发展不应当带来版权保护的恶化。”
之后,搜狐召开发布会,对“今日头条”提起诉讼,称其侵犯著作权,要求其立刻停止侵权行为,刊登道歉声明,并赔偿经济损失1100万元。而在当日,“今日头条”迅速回应,称搜狐诋毁“今日头条”,超出了公司间的正常竞争方式。当时,搜狐还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谁成就了 “今日头条”的庸俗成功学?》,在其中批评道“在对内容知识版权的保护上,‘今日头条’欠传统媒体(包括门户网站)一个尊重。他们不仅无偿地大肆使用传统媒体辛辛苦苦采写而来的新闻及原创性内容,而且不经授权、不打招呼、不标来源,与抢劫无异。”
张一鸣对于“小偷”这个说法,并不认同。他是这样解释道,“今日头条”不同于传统的新闻客户端,它实际上是一个新闻搜索引擎,跟百度不同的点在于,百度需要自己去输入关键词;而“今日头条”是根据用户浏览习惯分析,主动出现内容给他们看,并且尽可能地让用户的点击跳转回到原网页。
面对媒体同行们的大声讨伐,后来“今日头条”完成了一次大的转变,不再去这样大量抓取网上的内容,而是利用头条号的媒体平台,让个人,自媒体,专业的媒体前来入驻其中,让他们自己来发文章,这样版权问题就解决了。
价值在哪里?
今日头条在建成媒体平台之后,又有众多的公司挤进内容分发这个跑道上来。这里面有腾讯的天天快报,阿里的UC,以及小米投资的一点资讯等等。曾经把自己比作新闻内容搜索引擎的“今日头条”,也在自己的跑道上迎来了搜索巨头——百度。李彦宏在今年年初的讲话中把内容分发放在了重要的位子上。他说:“百度从本质上来讲,最核心的东西还是在做内容的分发。”
还说:“怎么利用百度的平台让内容回来、让我们的用户能够方便获取,完成我们让人们最便捷平等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的使命。这是在新的时代里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认真准备并且为之奋斗的东西。”目前,大家也能看到百度的主页上除了搜索框之外,还增加了类似“今日头条”那样主动推荐的内容。
再来说一说,为什么“今日头条”可以估值超过百亿美元。这是主要因为面对信息大爆炸的当今社会,信息的筛选变得极为重要。建立一个好的信息筛选机制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节约人们大量的时间,并且提高生活的效率。这也就是“今日头条”以及很多同类应用的价值所在。
在谈到今日头条未来还会如何发展时,张一鸣曾经对艾问说:
“我自己总结为三个方向:一个是让更多种类的信息,不仅是文字,还有图片、短视频,更多的场景下给用户更好的推荐,这是我们基础的一个信息满足的需求。其次,越来越多的用户的兴趣被我们知道,那同样爱养哈士奇的朋友们能不能有更好的交流和互动,也是未来的一个重要的尝试方向。当然不仅仅连接信息还要连接服务,因为支付越来越方便,那么未来这个今日头条能不能变成今日生活?连接更多的O2O的服务,是我们所期待的。我可能也不能说得太细了,因为众所周知,过去一年以来,尤其是昨天又有一大堆某某头条诞生,所以有这么多跟随者的情况下,我们还是低头做事,有了更好的成果之后,再向大家发布。”
艾问每日人物想说:
谈到“今日头条”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那就是“今日头条”上为什么有那么多“标题党八卦”。对此,张一鸣也曾经对艾问说:“我其实不喜欢社会八卦,所以有些用户说,今日头条怎么老推社会八卦,这是他们自己的问题,我的手机上就没有社会八卦。”目前人工智能或者说大数据可以分析出我们的兴趣在什么地方,但是目前机器对于究竟什么样的文章好,似乎在这方面有些无能为力,在这方面就需要专业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主义考量,这里目前机器还无法完全代替人的思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