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董柳
青岛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十个持续用力”,其中提到:在扩大内需、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体系、城乡融合等方面持续用力。
结合县城产业的基础优势,随着“源头工厂”“国货品牌”成为新的消费需求,县城产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如何让县城产业“火爆出圈”?今年青岛两会期间,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尚臻产业园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韩松明建议,以平度市的平度睫毛、胶州假发为例,创新产业体系,让传统县城产业摆脱“土味”,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巩固产业源头优势,打造县域产业集聚示范区和源头集散地,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引擎”。

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完善产业链生态圈
韩松明建议建立完善的源头工厂体系。立足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依托龙头企业的虹吸效应和链主优势,打造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加快传统工厂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技术升级,打造洁净车间,助力企业建设无菌的生产加工环境;建立完善的县城产业质量管理体系,推进产品认证、产品质检,以及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建设,提高县城产业规范和标准程度,增强县城产业集散源地属性,打造先进产业基地。
同时,他建议加强产业链各环节资源聚集。积极对接国际、国内市场,推进创新资源在青岛县城的落户与聚集,补足短板;深入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工作,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构建创新型产业链生态圈,促进上中下游协同和产城融合发展。
最后,韩松明认为应提高产业科研水平。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建设产业科研中心,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研中心为支撑、企业创新为主体的“产学研”新格局。同时,以协会为引领,促进产业集群科技要素聚合,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机制,激发企业科研活力。
打造区域品牌,增强产业源头集散地属性
推动青岛县城产业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区域品牌,以区域品牌带动企业品牌协同发展、共同繁荣。
针对此建议,韩松明如是表示:“一方面加大区域品牌宣传、推介。讲好品牌故事,挖掘品牌文化IP,提高区域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实施‘走出去与请进来’发展战略。”
这需求要推动跨区域合作、强化“产业联动、异业互动”,深入链接不同地方产业资源,建立产业战略合作联盟;积极孵化产贸一体化企业,培育本土知名品牌与国际高端品牌,形成县城产业高端品牌产品与高性价比品牌产品的双线发展、双轮驱动,打造县城产业品牌产品高地,助力县城成为全球产业源头核心集散地。
创新发展模式,助推产业“数智化”
韩松明在建议中提倡,借助现代化、互联网工具赋能,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
一是鼓励产业链引进电商平台。开展电商培训,通过直播带货、网红直播等方式,促进产业线上线下流量转化、订单转化;二是挖掘消费需求,创新消费场景。鼓励和引导县城产业依托跨界资源、社交媒体,讲好产业故事、做好非遗传承,创新消费场景,聚焦Z世代消费群体习惯,做好产业文创、科创等二次创作,吸引用户群,提振消费;同时,结合县城旅游资源,打造青岛县城文旅科创基地,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打造产业新消费点,吸引消费群体“奔县”;三是建设“产业大脑”。用数据生产要素、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带动县城产业数智化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业态。
针对县城产业,韩松明充满信心。他表示,青岛县城产业潜力大,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坚持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县城产业源头集散地属性,发展新质生产力,挖掘数据生产要素价值,加强“产业大脑”赋能,可以有效助力县城产业“出圈”,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可复制的县城产业提质升级发展新模式,让“隐藏款、小众款”的县城产业,摆脱“土味”成为“热销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