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好好说话》到《小学问》,马薇薇说6分钟就可以教会你一件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好好说话》到《小学问》,马薇薇说6分钟就可以教会你一件事

一些致力于做知识付费产品的人群可以把《小学问》当成一个孵化器,当他们没想清楚或还没有打造出能够全年付费或者是大体量产品的时候,可以依赖《小学问》做想做的尝试。

这是三声报道的第180家文娱创业公司

作者 | 齐朋利

4月7日,米果文化新一款音频付费节目《小学问》在喜马拉雅FM上线。

对米果文化来说,《小学问》是在《好好说话》成功之后的全新尝试。此前携着《奇葩说》的粉丝效应,《好好说话》收获了16万订阅用户,总销售额达到3000万。成绩背后也伴随着争议,那就是这帮辩手们的“说话生意”到底能持续多久。

《小学问》正承担了为米果文化正名的任务,它的市场表现不但会影响米果文化未来的发展,也将是反应知识付费行业现状的一面镜子。此前有传言称得到APP上某知名专栏将因续订率不足而取消,经历了知识付费初期的虚火,粉丝效应并不那么强的《小学问》的成绩将能更客观的反映用户对知识付费的态度。

米果创始团队

《小学问》的主打概念是“观念工具”。用米果文化创始人、副董事长马薇薇的话来说,以往教育是以体系为导向,《小学问》则是以用户场景为导向,教授的是看待事物的观念而非知识点。据了解,《小学问》拥有包括心智防身术在内的至少12个主题,每个主题有至少10个音频,每一个音频就是一个观念工具。

除了《小学问》之外,《好好说话》第二季也会在今年6月推出,这两档节目将是米果文化今年的重点。由于《小学问》涉及到多个不同领域,会与各领域专业人士以及自媒体合作,更像一个“知识的虚拟平台”。

在当天的媒体交流会上,马薇薇谈到:“我对《小学问》的期待不局限于今年,也不局限于产品本身。如果这一类的生产模式能够成功,它意味着我们可以在所有知识付费山头上都可以插上自己的小旗。”

《好好说话》的诞生

马薇薇

马薇薇、胡渐彪等人的创业故事已经被讲过很多次——同为国内外知名辩手,借由马东的《奇葩说》走红。在内容创业的风潮下,他们开始考虑将“说话”做成一门生意。马东对此很支持并出资成立米果文化,马薇薇任副董事长,胡渐彪任CEO,邱晨任COO。去年6月,米果文化正式推出了音频付费节目《好好说话》。

《好好说话》的构想来自于马薇薇、胡渐彪、黄执中等人的退休计划。这几个人本希望退休后建学校把辩论做成规模化的课程,考虑到传播力度和教学资源最后决定做成在线课程。2016年1月,马薇薇、胡渐彪等人在珠海找了一间总统套房,根据每个人特长按交流、演讲、交谈、说服和辩论五个方向开发课程。

最终《好好说话》定为6分钟的音频,一年260期,课程定价198元。采用付费形式有多重考虑,一是大陆关于沟通交流课程上存在缺失,这让《好好说话》具有稀缺性。其次马薇薇、胡渐彪等人是《好好说话》品质的保证,这与“为有价值的内容付费”理念相符合。课程形式上,马薇薇、胡渐彪等人都关注到了音频。

胡渐彪曾提到,音频是学习成本最低的一种形式,“音频好处是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可以在开车刷牙的时候听。”最初《好好说话》的课程被拆解成三个步骤,开头中间结尾不断重复。去年10月,《好好说话》开始降低知识密度,由“三段论”变为“传递观念。”内容创作上,课程总监黄执中等人会有云端的团队对接。

《好好说话》走红后,今年1月米果推出了同名书籍版。《好好说话》图书版加印了7次,京东单日最高销售量超过13000册。黄执中谈到,《好好说话》教“用户如何组织语言,”但接触更久发现很多人上台脑子发空因为脑子本来就是空的。“这一点上《好好说话》已经尽力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想要推出产品《小学问》。”

6分钟就可以聊得很清楚

黄执中

黄执中表示,《小学问》解决的是说什么的问题,是一款提供“观念型工具”的产品。观念型工具和一般知识型产品的不同在于,“一般知识型产品教的是知识点会有很多细节和信息,《小学问》教你一个观念,教你一个看东西的角度和方法用起来很快。” 观念型工具的形成与马薇薇、黄执中等人的辩论经历密切相关。

马薇薇谈到,打辩论要做的是将各学科资料快速搜集起来,然后用受众最容易懂的方式说给大家听。而想要被容易接受,观念传达无疑比知识讲解更高效。基于此,一个“6分钟就可以聊得很清楚,用户听完就可以用的产品”正式诞生。为了让观念更成体系、更具实用化,《小学问》的概念工具都以应用场景为导向。

《小学问》还会引入大量外部资源,7号上线的第一个产品包是米果自己打造的。之后米果会和公众号、心理学专家组织联合推出产品包,更新频率为两周一次。

马薇薇表示,一些致力于做知识付费产品的人群可以把《小学问》当成一个孵化器,“当他们没想清楚或还没有打造出能够全年付费或者是大体量产品的时候,可以依赖《小学问》做想做的尝试。”这些人群和机构可以参与分成或品牌露出。

当问到对于当前知识付费市场的看法,马薇薇告诉三声记者,在未来3到5年知识付费都是值得关注的市场,其中头部付费内容有长远发展空间,大概会占到80%,长尾内容会占到20%。“还要注意精品化的问题,当很多人去抢一个标签或主题时,哪一个更能让受众明白,哪一个就更能占据领头位置。”

马薇薇还提出了“万能插座”理论。在她看来,米果这帮人具有的快速学习各种知识并能将消化了的知识反输给用户的能力就像“万能插座”。这种规模化生产产品的能力是米果优势之一。知识娱乐化是米果的另一个优势,知识娱乐化是将知识有趣味的表达,这种速成的趣味迎合了用户的“焦虑”,也让用户更易接受。

在《小学问》之外,《好好说话》第二季也会推出,这两个产品将是米果文化在今年的主打。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好好说话》到《小学问》,马薇薇说6分钟就可以教会你一件事

一些致力于做知识付费产品的人群可以把《小学问》当成一个孵化器,当他们没想清楚或还没有打造出能够全年付费或者是大体量产品的时候,可以依赖《小学问》做想做的尝试。

这是三声报道的第180家文娱创业公司

作者 | 齐朋利

4月7日,米果文化新一款音频付费节目《小学问》在喜马拉雅FM上线。

对米果文化来说,《小学问》是在《好好说话》成功之后的全新尝试。此前携着《奇葩说》的粉丝效应,《好好说话》收获了16万订阅用户,总销售额达到3000万。成绩背后也伴随着争议,那就是这帮辩手们的“说话生意”到底能持续多久。

《小学问》正承担了为米果文化正名的任务,它的市场表现不但会影响米果文化未来的发展,也将是反应知识付费行业现状的一面镜子。此前有传言称得到APP上某知名专栏将因续订率不足而取消,经历了知识付费初期的虚火,粉丝效应并不那么强的《小学问》的成绩将能更客观的反映用户对知识付费的态度。

米果创始团队

《小学问》的主打概念是“观念工具”。用米果文化创始人、副董事长马薇薇的话来说,以往教育是以体系为导向,《小学问》则是以用户场景为导向,教授的是看待事物的观念而非知识点。据了解,《小学问》拥有包括心智防身术在内的至少12个主题,每个主题有至少10个音频,每一个音频就是一个观念工具。

除了《小学问》之外,《好好说话》第二季也会在今年6月推出,这两档节目将是米果文化今年的重点。由于《小学问》涉及到多个不同领域,会与各领域专业人士以及自媒体合作,更像一个“知识的虚拟平台”。

在当天的媒体交流会上,马薇薇谈到:“我对《小学问》的期待不局限于今年,也不局限于产品本身。如果这一类的生产模式能够成功,它意味着我们可以在所有知识付费山头上都可以插上自己的小旗。”

《好好说话》的诞生

马薇薇

马薇薇、胡渐彪等人的创业故事已经被讲过很多次——同为国内外知名辩手,借由马东的《奇葩说》走红。在内容创业的风潮下,他们开始考虑将“说话”做成一门生意。马东对此很支持并出资成立米果文化,马薇薇任副董事长,胡渐彪任CEO,邱晨任COO。去年6月,米果文化正式推出了音频付费节目《好好说话》。

《好好说话》的构想来自于马薇薇、胡渐彪、黄执中等人的退休计划。这几个人本希望退休后建学校把辩论做成规模化的课程,考虑到传播力度和教学资源最后决定做成在线课程。2016年1月,马薇薇、胡渐彪等人在珠海找了一间总统套房,根据每个人特长按交流、演讲、交谈、说服和辩论五个方向开发课程。

最终《好好说话》定为6分钟的音频,一年260期,课程定价198元。采用付费形式有多重考虑,一是大陆关于沟通交流课程上存在缺失,这让《好好说话》具有稀缺性。其次马薇薇、胡渐彪等人是《好好说话》品质的保证,这与“为有价值的内容付费”理念相符合。课程形式上,马薇薇、胡渐彪等人都关注到了音频。

胡渐彪曾提到,音频是学习成本最低的一种形式,“音频好处是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可以在开车刷牙的时候听。”最初《好好说话》的课程被拆解成三个步骤,开头中间结尾不断重复。去年10月,《好好说话》开始降低知识密度,由“三段论”变为“传递观念。”内容创作上,课程总监黄执中等人会有云端的团队对接。

《好好说话》走红后,今年1月米果推出了同名书籍版。《好好说话》图书版加印了7次,京东单日最高销售量超过13000册。黄执中谈到,《好好说话》教“用户如何组织语言,”但接触更久发现很多人上台脑子发空因为脑子本来就是空的。“这一点上《好好说话》已经尽力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想要推出产品《小学问》。”

6分钟就可以聊得很清楚

黄执中

黄执中表示,《小学问》解决的是说什么的问题,是一款提供“观念型工具”的产品。观念型工具和一般知识型产品的不同在于,“一般知识型产品教的是知识点会有很多细节和信息,《小学问》教你一个观念,教你一个看东西的角度和方法用起来很快。” 观念型工具的形成与马薇薇、黄执中等人的辩论经历密切相关。

马薇薇谈到,打辩论要做的是将各学科资料快速搜集起来,然后用受众最容易懂的方式说给大家听。而想要被容易接受,观念传达无疑比知识讲解更高效。基于此,一个“6分钟就可以聊得很清楚,用户听完就可以用的产品”正式诞生。为了让观念更成体系、更具实用化,《小学问》的概念工具都以应用场景为导向。

《小学问》还会引入大量外部资源,7号上线的第一个产品包是米果自己打造的。之后米果会和公众号、心理学专家组织联合推出产品包,更新频率为两周一次。

马薇薇表示,一些致力于做知识付费产品的人群可以把《小学问》当成一个孵化器,“当他们没想清楚或还没有打造出能够全年付费或者是大体量产品的时候,可以依赖《小学问》做想做的尝试。”这些人群和机构可以参与分成或品牌露出。

当问到对于当前知识付费市场的看法,马薇薇告诉三声记者,在未来3到5年知识付费都是值得关注的市场,其中头部付费内容有长远发展空间,大概会占到80%,长尾内容会占到20%。“还要注意精品化的问题,当很多人去抢一个标签或主题时,哪一个更能让受众明白,哪一个就更能占据领头位置。”

马薇薇还提出了“万能插座”理论。在她看来,米果这帮人具有的快速学习各种知识并能将消化了的知识反输给用户的能力就像“万能插座”。这种规模化生产产品的能力是米果优势之一。知识娱乐化是米果的另一个优势,知识娱乐化是将知识有趣味的表达,这种速成的趣味迎合了用户的“焦虑”,也让用户更易接受。

在《小学问》之外,《好好说话》第二季也会推出,这两个产品将是米果文化在今年的主打。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