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庞宏波
今晚,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将在香港文化中心举行,与此前第53届台湾金马奖由内地电影人“包揽”的盛景所不同,香港电影金像奖一直是内地电影人无法“攻破”的大门。
这是因为金像奖对于参选资格有着极为严苛的界定,在官方资料中,对于参选资格有着许多硬性指标。例如导演必须是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证的香港居民;出品公司必须有一家为香港合法注册公司;影片最少要有6个工作项目的工作人员为香港居民。
而满足于以上所有条件的电影则少之又少,所以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作为华语三大电影奖之一,香港电影金像奖是最“孤独”的。不过它的创立宗旨并不是为了褒奖所有华语电影,而是希望提高港片的地位,从而鼓励港片的发展。
虽然内地电影人无法“攻占”金像奖,但港片依旧是国产片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人员还是风格,港片依旧是国产片中最强的电影“基因”。
1
《七月与安生》领跑,《树大招风》实力强劲?
在本届金像奖中,《七月与安生》仍是最大的热门,以12项提名领跑。这部电影在内地上映时,也获得了不少的关注度。除了周冬雨可能奉献出了最精彩的表演外,这部“小妞电影”在该类型出现下滑的时候证明了其市场吸引力。
在本届金像奖中,其风头甚至和《一代宗师》相媲美。但“绝对热门”和“大热必死”形势十分微妙,作为一部年轻人为主的电影,或许很难达到《一代宗师》当年连发连中的盛况。
而《树大招风》因为其题材内容的原因,并没有在内地上映,很多观众对于这部影片也并不熟悉。
但《树大招风》作为一部纯港片,其实力不俗。在此前的金马奖中,也被提名为最佳剧情片。尤其是在第23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中,该片如愿拿下了最佳电影。这部电影以三位枭雄穷途末路的宿命,来表达的是在香港回归前夕香港电影人的内心焦虑,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部电影更加容易触动普通香港人。
而《七月与安生》和《树大招风》的争夺可以看出,恰恰是合拍片和纯港片的争夺。绝大多数人都相信,合拍片会成为香港电影的“救命稻草”,但与此同时,因为不断的融合和碰撞,让纯港片所面临的市场空间会更加狭窄。这样的“恶性循环”可能是香港电影一时间无法解决的命题,而事实也证明纯港片和合拍片所面临的市场地位截然不同。
作为合拍片,绝对热门《七月与安生》,除了两位女主和台湾的男主外,无论是监制陈可辛还是制片人许月珍、编剧林咏琛、导演曾国祥都是香港电影人。一定程度上说,《七月与安生》可能是目前香港电影和内地合拍片的一个趋势,所以除了影片本身以外,其代表意义或许也是其获得青睐的重要原因。
但在致力于鼓励香港电影崛起的金像奖中,两部电影的局势可能会发生反转。除此之外,《美人鱼》和《寒战2》两部影片口碑并不算特别突出,而《点五步》影片其制作成本过小,从影片质量来看,似乎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2
金像奖望改“轮流坐庄”,周冬雨成内地唯一“希望”?
香港电影曾经因为它的“本土化”被许多电影人所吐槽,港人吐槽金像奖开始“献媚”合拍片,而内地人则吐槽金像奖依旧是“小香港”。不过暂且不论其是否“开放”的奖项宗旨,单单从现行的金像奖来看,港片也面临许多尴尬。
从提名名单来看,《七月与安生》获得12项提名领跑,《寒战2》紧随其后获得10项提名,《美人鱼》《点五步》《一念无明》获得8项提名,《树大招风》和《摆渡人》获得7项提名。在数量不多的奖项评比中,基本被几部“大片”所包揽。
由于严苛的参选资格,让金像奖在选片范围上越来越狭窄。纯港片无论是市场空间的狭小,还是生产数量都极具下滑。而且不少影迷认为,从影片质量来看许多影片也无法与金像奖的“高贵”所匹配。
从单人奖项来看,往届大多数是“熟脸”居多。此前因为金像奖提名名单过于重复,引发不小批评。而且在影帝影后的评选中,也有不少“轮流坐庄”的声音出现。对于日趋没落的香港电影市场,这样的批评可能是最大的伤害。长此以往,金像奖可能会因为它的“孤立”而失去魅力。
不过在今年,金像奖给人最大的感觉是“年轻化”。大热影片《七月与安生》大多数主创都非常年轻,在最佳影片的竞争中也保持着不错的势头。不过从风向来看,《树大招风》可能胜算稍大。而在影帝的争夺中,绝对热门并非诸多“戏骨“,而是逐步崭露头角的余文乐。最佳导演除了周星驰和杜琪峰,其余都为新人导演,从目前的风向来看,黄进、曾国祥都有望获奖。
不过最备受瞩目的应该是影后的争夺,这也是内地电影人聚集最重的一个奖项。五人中有三人都是内地影星,但周冬雨和马思纯再次成为“双黄蛋”的概率不会出现,受评奖规则所限,在影后的评选中必须分出高下。作为一部“小妞电影”,《七月与安生》本来就有天然的优势,而戏份更重的周冬雨或许希望更大。
3
“港片基因”成国产片支柱,纯港片依旧“孤独”?
自合拍片逐渐成为香港电影的“主旋律”后,港人就纷纷“北上”,面对市场更广的内地,香港电影人一度遭遇了严重的“水土不服”。
而近年来,港片却大有抬头之势。春节档,周星驰和徐克联合执导的《西游:伏妖篇》以及成龙主演的《功夫瑜伽》都是港片的突出代表,而两部影片也是2017年截至目前票房最高的影片。
四月份好莱坞电影依旧是市场主流,但国产电影恰具有热度的除了《记忆大师》外,《大话西游》加长版、《春娇救志明》、《拆弹专家》、《喜欢你》等几部港片是最大的看点,也是国产片的“支柱”。
而除了男艺人在内地继续“发光发热”,近年来流行起来的一个趋势是,香港幕后工作人员在合拍片中份量更足。和前几年零星的几位大导演征战内地所不同,如今许多香港导演和工作人员成为了合拍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电影人不仅为国产片拍摄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也带来了自己的风格。香港一度非常辉煌的警匪片正成为内地主旋律电影学习借鉴的重要源泉,无论是剧本编写还是视觉场面,似乎都和香港警匪片的黄金年代有着些许类似。事实也证明,《湄公河行动》、《非常任务》是可以在市场有所收获。
但是香港电影人面临的青黄不接可能是一个金像奖所无法“弥补”的,尽管今年金像奖似乎给愿意给年轻电影人机会,但香港电影所面临的市场衰落和人才匮乏的确更令人担忧。
目前,两部金像奖热门影片《一念无明》和《点五步》都在内地上映,但截至目前前者累计票房近400万,后者票房不到200万,两部影片今日市场排片占比相加仅为3.1%。
一部讲述粤语、明星卡司在如今的档期环境中缺乏足够吸引力,题材偏小众的文艺片的确在内地举步维艰。《点五步》的制作成本只有200万港元,从开拍到上映足足用了三年,连“盒饭”都要省的电影却成为了金像奖的绝对热门。
即便两部影片都有金像奖获奖的可能,但在内地市场,金像奖的“名头”诱惑力显然不大。纯港片所面临的不仅仅是人才的青黄不接,更多的是如何和合拍片“争夺”市场资源以及如何打入内地市场。
金像奖的初衷是为了鼓励港片,但如今港片的市场地位和金像奖的“含金量”形成的差距,难道中间仅仅相隔一个第36届金像奖么?
(本文为娱乐独角兽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