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民俗、百姓舞台、亲子互动……这个元宵节,不仅有传统的甜蜜,更有新时代的活力与温暖。社区里,杨浦居民欢天喜地闹元宵,节日氛围浓郁。
老少同乐“邻”距离 非遗民俗闹元宵
11日上午,殷行街道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站——市光路1118号家门口服务站开展百姓大舞台“我们的节日·元宵”特别活动——“老少同乐‘邻’距离 非遗民俗闹元宵”,让居民一同感受春节的传统韵味。
走进游园区,仿佛置身于一个非遗文化的奇幻世界。五彩斑斓的灯笼下,是热闹非凡的猜灯谜区。灯谜不仅有传统的字谜、物谜,还有结合创全小知识、辖区实事的创新谜题。居民们或独自沉思,或三五成群讨论,欢声笑语不断。
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的瓷器彩绘大赏,让人大饱眼福。剪纸传承人也毫不逊色,用一剪一裁勾勒出绚丽多彩的画面,居民们纷纷动手实践,沉浸其中。
最热闹的还要数包汤圆区域。老少搭档,默契十足。揉面团、搓汤圆、放馅料、捏造型,一边包着汤圆,一边唠着家常,现场气氛融洽,欢声笑语不断。
韩舒窈小朋友今年8岁,别看她年纪不大,但是动起手来一点也不逊色。“我觉得操作起来有一点点难,要是有一点缝隙的话馅料就会漏出来。汤圆寓意团团圆圆,我要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回家包给爸爸妈妈吃。”韩舒窈告诉记者。
来自辖区5个网格的群文团队及街道团队一一登场,为居民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扇舞《祖国之恋》、小提琴独奏《梁祝化蝶》、沪剧《龙凤花烛选段》(逢春)、二胡独奏《战马奔腾》、舞蹈《欢乐恰恰恰》……这些精彩节目轮番上演,掌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
这不仅是一场表演,更是社区文化的集中展示。每一个节目都凝聚着居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这里,艺术融入了日常生活,每一位观众都能感受到社区文化的魅力和凝聚力。
元节宵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一个传承与创新的舞台。殷行街道通过这场活动,不仅让居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让大家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与温暖。
新就业群体齐聚 感受“家”的温暖
元宵佳节,骑手友好社区开鲁二村居委特别邀请了新就业群体,骑手、小哥欢聚一堂,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味的汤圆,共话团圆。
热气腾腾的汤圆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饱含着对新就业群体生活殷实的美好祝愿。京东“快递小哥”成晓勇表示:“这里非常温暖,就像我的第二个家。平日里奔波在路上,很少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相聚,这次活动让我在这个城市中找到了归属感,体会到了家一般的温馨 。”
开鲁二村党总支书记张蓓芳告诉记者:“考虑到小哥们平日忙碌,居委特意设置了丰富的DIY活动区,春节全程开放。孩子们既可以手持小工具,在兵马俑挖掘体验区探索历史;也可以挑选干花制作独特的干花书签;还能自己动手写福字,传递新年祝福。玩累了,桌上的零食随时补充能量,让欢乐不断。”
汤圆制作小学堂 其乐融融一家亲
殷行敬老院举行了“璀璨灯火闹元宵,传统文化展新颜”元宵节活动,将民俗体验与趣味互动融合,吸引社区楼组长、退役军人、离休老干部、志愿者、敬老院的老人等30余人参与。
活动中,3名系着围裙的小学生在楼组长指导下开启“汤圆制作学堂”。“糯米粉要慢慢加水,揉成光滑面团才有韧劲。”志愿者朱叔叔一边示范,一边向孩子们讲述汤圆“团团圆圆”的寓意。孩子们则将制作芝麻与猪油混合,用于制作汤圆的馅料,随后小心翼翼将其包入面皮,尽管手法生疏,但每颗汤圆都饱含心意。现场还特别准备了低糖汤圆,兼顾长者健康需求,传递暖心细节。
此次活动以元宵为纽带,搭建起代际沟通的文化桥梁。工二(1)居委书记表示,未来将持续挖掘“我们的节日”内涵,通过“老故事+新体验”模式,激活社区文化基因,让敬老爱幼的文明之风如春藤般在邻里间蔓延生长。
文字/图片:王歆瑜
编辑:文茜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