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文青心底都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当他们久居城市森林,就会特别渴望渴望阳光,追寻自由。对于汽车厂家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商机,尤其在自主品牌向上突破的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从荣威W5到哈弗H8、H9、长安CS95等等,TA们对市场的觉悟很大程度让合资品牌们找到了机会。
比如美系硬汉代表品牌Jeep,正享受着在中国的美好时光。可惜的是自打这个美系品牌投入意大利人的怀抱之后,有些产品在讲血统的时候就越来越讲不清楚了。此情此景,根苗正红的通用和福特怎么能忍心看下去呢?
这不,继前几年的江铃福特撼路者之后,雪佛兰在上周五给中国市场带来了TA的首款中型SUV——探界者。
赶巧的是,小改款的福特撼路者先于探界者两天(也就是上周三)上市。
看看这一周星期上市的两款车型:探界者,撼路者,听听这名字就很有点儿失散多年的兄弟姐妹重聚一堂的感觉。
作为“者”字辈的后生小弟,探界者在个头方面比撼路者要小一圈。
相应的,官方指导价也便宜了将近十万块。
探界者官方指导价为17.49万元-24.99万元,撼路者为26.58-36.08万。
“亲密敌人”似乎心有灵犀
尽管,探界者和撼路者有着车型级别上的差异,但myauto并不觉得这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因为各自的车型名字如此的心有灵犀,早已将它们的潜在消费者形象描述了出来。
myauto认为,无论探界者还是撼路者,它们潜在消费者会是些经济实力比较宽裕,购车预算可上可下的这部分人。这部分消费者并不需要多懂车,只要心底里或多或少的想通过买车这种方式去实现所谓的“诗与远方”就行。
仅仅从价格来看,雪佛兰探界者与福特撼路者更像是兄弟关系。尽管探界者顶配比福特撼路者低配还便宜了1.6万元,但这点儿价钱对于二十几万元的车型来说并不算什么。懂车的消费者也清楚,雪佛兰是通用的低端品牌,它能越过别克和福特来这么一腿也算神来之笔。对消费者来说,探界者与撼路者很符合博弈论的特征。说白了就是鸡头与凤尾怎么选的问题。
谁才是真正的“诗与远方”?
尽管国人都或多或少的迷信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但具体到车型方面可能就不那么单纯了。
简单来看,顶配雪佛兰探界者确实在个头方面比较吃亏,但至少从参数上看,TA在价格衔接部分的动力系统和产品配置优势还是相当明显的。福特撼路者胜在技术成熟,另外在空间和乘员座位方面是后者赶不上的。
抛开表象,去探讨“诗与远方”,myauto认为最关键的不是如何去命名,而是说TA们都以怎样的方式去讨好消费者的价值体验。
这样来看,探界者与撼路者就会非常的有意思了。
从车体特点来看,雪佛兰探界者采用承载式车体结构,这种结构被目前几乎所有的轿车和绝大部分SUV所采用。它的特点在于取消了刚性车架以实现减少自重、增大空间和增强行驶稳定性的作用。显然,雪佛兰探界者一开始就没打算让骨灰级越野玩家点赞,也就更没必要一“硬”到底。
雪佛兰探界者采用的1.5T和2.0T两款汽油发动机,分别匹配6AT和9AT自动变速器,这是为了兼顾经济性和动力性的需要。至于前麦弗逊式悬架+多连杆独立悬架,明显在舒适性方面发生了妥协。
而福特撼路者之所以把车型上市地点放在珠峰大本营,当然是想通过这种套路给你讲诉TA的实力与产品个性。福特撼路者采用非承载式车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梁式”车身以实现恶劣环境下更好的应对能力。
虽然福特撼路者高配车型具备公路、雪地/泥地/草地,沙地和岩石四种驾驶模式和全时四驱系统、电子后桥差速锁、EPS电子稳定系统等等科技,但福特留给福特撼路者乞丐版的技能可不多。
尽管双叉臂前悬理论上比麦弗逊式性能出色,但相比雪佛兰探界者采用的多连杆独立后悬架来说,福特撼路者使用的“多连杆整体桥式悬挂带瓦特连杆及稳定杆”可能会让很多人不太看的明白。其实这个配置也容易理解,你就参照前置后驱的面包车后悬架去简单解读吧。
如此,雪佛兰探界者和福特撼路者都可以说是两款主题鲜明的车型。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就是名字取得威猛野性,但是不同的设计差异让雪佛兰探界者在性能方面感觉特别花瓶,而福特撼路者则在“硬”的方面有些用力过度。
文末:
在这个“专业SUV”口号已经不值钱的时代,有些“诗与远方”的情节还是有必要的。至少在讲故事的时候你会觉得TA们讲的不是故事,而是在唤醒美系车沉寂已久的灵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