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洪晃谈中国时尚设计师: 绝大多数人都在讨好巴黎和米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洪晃谈中国时尚设计师: 绝大多数人都在讨好巴黎和米兰

“绝大多数的中国设计师都在试图讨好和迎合法国巴黎和意大利米兰的口味和掌声。设计师们都在向外开拓,没有试图涉略和利用自身国家的文化。”

作者:Jing Daily

译者:Teressa Lin

当想要了解中国时尚产业的一些讯息和产业消息时,就一定会想到中国媒体业的大人物洪晃。

洪晃是中国互动媒体集团的总裁,她也是世界都市 iLOOK 时尚杂志的主编。 洪晃身兼多职。她是出版人、作家、博客、节目主持人也是演员,并曾今在 2011 年被时代杂志列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人物的前一百名之一。她更时常在西方的媒体里被比作是中国的奥普拉,然而即使不将洪晃比作中国的奥普拉,熟知她的大众都知道她在中国媒体界和时尚领域的广大影响力.

洪晃著名的不仅是她的商业性明锐度,她对于中国有关于社会、文化、还有政治方面的犀利评论更是众所周知。尽管洪晃出生于政治世家(她的妈妈是毛泽东主席的英文教师,她的继父曾担任外交部部长),她仍非常愿意公开的对任何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使得她在微博上有为数众多将近 109 万的关注和追踪者。

再者,洪晃对于中国时尚设计师的发展也相当不遗余力的关注和支持,在 2010 年的时候,她创办了 Brand New China 薄荷糯米葱,一间位于北京三里屯酒吧街的中国原创设计时尚店铺,店铺只专注于展售中国原创设计品牌,像是马玛莎杜旸、优雅乌托邦和今年获得亚洲赛区国际羊毛标志大奖赛冠军的品牌 VMajor。

然而,这并不表示她逃避面对和讨论中国时尚设计师所面临的挑战,相反的,她采用'"爱之深,责之切"的态度,经常对于她认为有必要改进而获得更大的商业成功的事情加以指正和批评。精日传媒想要向洪晃取经以更加了解中国的时尚产业,有幸独家专访到洪晃本人,访问了她对于中国反贪腐活动、安娜·温特女爵士、还有探讨为何中国时尚设计师应该接纳并发扬光大中国文化传统。

自从你创办了 Brand New China 薄荷糯米葱,您认为在国内和国外,大众对于中国时尚设计师的设计需求量和接受度有什么样的改变?

中国设计师相较而言比较广为被市场接受了。我没有办法给你中国时尚设计在总销售额和市场占有度的确切数据。依我来看,我相信以整个市场来说,中国还是占据寡数。但是中国独立设计师最近非常的火,他们受到很多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有一些虽然还说不上家喻户晓的品牌已经获得一些知名度了 。

您认为西方和中国的设计师在结合中国美学元素到设计里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我知道极少数的中国设计师会将中国传统元素融合到设计里,他们也很少借镜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以获得灵感。我更知道在这极少数的当中没有几个真正成功巧妙的融合了这些元素到他们的设计当中,大部分的中国时尚设计师灵感来源都是来自于西方,这些灵感来源四面八方,从美国童军到美国运动服都有。

那些将中国传统时尚元素结合到设计里的西方设计师,真正的感受到了中国时尚的迷人之处,很多元素巧妙的在晚礼服的设计中被表现出来。中国时尚设计师借鉴于日常服饰,譬如说,张达将无边设计运用于改良传统中式棉大衣,使得大衣成为现代实穿的衣着。

我觉得如果中国的设计师可以钻研中国的传统,他们的设计会更佳的玲珑有新意,并且可以活用中国元素。然而,西方时尚设计师的设计主要还是着重于本身的文化,只是有时融入了中国元素。

当安娜·温特女爵士在秋季来访中国的时候,曾经被问到她对于中国时尚设计发展的看法,她回答说:「我没有看到中国时尚设计的发展和潜力」。您会如何回应她的想法?

我并不认为安娜女士的回答有任何错误,她的回答只是非常的坦率。可能中国的媒体期望可以从有影响力的专业人士那听到一些鼓励性的评价。

我同意她的看法,我还没有看到中国当代独特设计潮流的出现。绝大多数的中国设计师都在试图讨好和迎合法国巴黎和意大利米兰的口味和掌声。设计师们都在向外开拓,没有试图涉略和利用自身国家的文化。

事实上,好的设计源自于对文化和社会的了解,还有对于社会大众崇尚价值的理解。以品牌 Prada来说,有能谁比缪西娅·普拉达更了解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这也是为什么她可以享受设计的过程,可以千变万化的设计,所以我们才会衍生出「穿着 Prada 的恶魔」的用语。再来看看 Yamamoto 山本耀司和 Comme des Gar ons 这两个品牌,我们都可以轻松地看到日本的传统元素被巧妙的运用于品牌设计之中。反观中国时尚设计师,我们的设计是融合各方文化,包含纽约、巴黎或米兰。中国时尚设计师没有自己的定位和独特表现。

中国时尚设计师近日时常参与国际时装周,中国时尚设计品牌也逐渐在越来越多世界上主要的百货商场贩售,您期待中国时尚品牌和设计师的地位持续在国际时尚圈发扬光大吗?

是的,即使还没有受到业内评论家正面的赞扬,这并不表示中国品牌在商业上没有成长。有的时候,在商业市场上的成功会迎来所期望的专业人士的看好和赞扬。

我们听到很多关于中国反贪腐活动影响到经常作为「礼品」项目销售的商品,像是手表。同样地,反贪腐诉求有没有对时尚产业造成大程度地影响?

可以说是有影响,也可以是说没有影响。顶尖高档的时尚品牌有受到影响。人们因为觉得经济不稳固,所欲消费力也下降。包养情妇的脱逃,使得她们的购买力跟着下降。妻子配偶对未来感到不确定,她们的购买力也下降。但是中产阶级的购买力是如常没有改变的。事实上,调查显示人们对于中国本土和个人品牌的兴趣度是提升的。

有很多新闻报道关于 bling 潮流在中国消费者市场的式微,您认为这个流行有多广泛,有什么新的潮流在取代这个流行吗?

当 bling 还在盛行的时候,我们就发现了一股与其价值观相反的潮流也在崛起,而这新的势力已经发展有一阵子了。 这股潮流在稳定的成长,白领阶级的受薪者离开工作的企业,他们着眼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热情,可能是厨艺、教育、陶艺或工匠工作室。基本上,他们都不崇尚 bling 的价值观,而是选择一个更佳简朴,但同时优雅的生活方式。

关于精日传媒Jing Daily

2009年于纽约创立,精日传媒是专注中国奢侈品文化的权威外媒。每日给你带来最中肯的中国消费趋势,行业资讯和精英指南,深度挖掘各个行业现象痛点。精日传媒频繁在各大媒体上登载,包括纽约时报,BBC, CNN, 彭博Bloomberg, 福布斯Forbes, Vogue,时尚芭莎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洪晃谈中国时尚设计师: 绝大多数人都在讨好巴黎和米兰

“绝大多数的中国设计师都在试图讨好和迎合法国巴黎和意大利米兰的口味和掌声。设计师们都在向外开拓,没有试图涉略和利用自身国家的文化。”

作者:Jing Daily

译者:Teressa Lin

当想要了解中国时尚产业的一些讯息和产业消息时,就一定会想到中国媒体业的大人物洪晃。

洪晃是中国互动媒体集团的总裁,她也是世界都市 iLOOK 时尚杂志的主编。 洪晃身兼多职。她是出版人、作家、博客、节目主持人也是演员,并曾今在 2011 年被时代杂志列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人物的前一百名之一。她更时常在西方的媒体里被比作是中国的奥普拉,然而即使不将洪晃比作中国的奥普拉,熟知她的大众都知道她在中国媒体界和时尚领域的广大影响力.

洪晃著名的不仅是她的商业性明锐度,她对于中国有关于社会、文化、还有政治方面的犀利评论更是众所周知。尽管洪晃出生于政治世家(她的妈妈是毛泽东主席的英文教师,她的继父曾担任外交部部长),她仍非常愿意公开的对任何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使得她在微博上有为数众多将近 109 万的关注和追踪者。

再者,洪晃对于中国时尚设计师的发展也相当不遗余力的关注和支持,在 2010 年的时候,她创办了 Brand New China 薄荷糯米葱,一间位于北京三里屯酒吧街的中国原创设计时尚店铺,店铺只专注于展售中国原创设计品牌,像是马玛莎杜旸、优雅乌托邦和今年获得亚洲赛区国际羊毛标志大奖赛冠军的品牌 VMajor。

然而,这并不表示她逃避面对和讨论中国时尚设计师所面临的挑战,相反的,她采用'"爱之深,责之切"的态度,经常对于她认为有必要改进而获得更大的商业成功的事情加以指正和批评。精日传媒想要向洪晃取经以更加了解中国的时尚产业,有幸独家专访到洪晃本人,访问了她对于中国反贪腐活动、安娜·温特女爵士、还有探讨为何中国时尚设计师应该接纳并发扬光大中国文化传统。

自从你创办了 Brand New China 薄荷糯米葱,您认为在国内和国外,大众对于中国时尚设计师的设计需求量和接受度有什么样的改变?

中国设计师相较而言比较广为被市场接受了。我没有办法给你中国时尚设计在总销售额和市场占有度的确切数据。依我来看,我相信以整个市场来说,中国还是占据寡数。但是中国独立设计师最近非常的火,他们受到很多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有一些虽然还说不上家喻户晓的品牌已经获得一些知名度了 。

您认为西方和中国的设计师在结合中国美学元素到设计里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我知道极少数的中国设计师会将中国传统元素融合到设计里,他们也很少借镜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以获得灵感。我更知道在这极少数的当中没有几个真正成功巧妙的融合了这些元素到他们的设计当中,大部分的中国时尚设计师灵感来源都是来自于西方,这些灵感来源四面八方,从美国童军到美国运动服都有。

那些将中国传统时尚元素结合到设计里的西方设计师,真正的感受到了中国时尚的迷人之处,很多元素巧妙的在晚礼服的设计中被表现出来。中国时尚设计师借鉴于日常服饰,譬如说,张达将无边设计运用于改良传统中式棉大衣,使得大衣成为现代实穿的衣着。

我觉得如果中国的设计师可以钻研中国的传统,他们的设计会更佳的玲珑有新意,并且可以活用中国元素。然而,西方时尚设计师的设计主要还是着重于本身的文化,只是有时融入了中国元素。

当安娜·温特女爵士在秋季来访中国的时候,曾经被问到她对于中国时尚设计发展的看法,她回答说:「我没有看到中国时尚设计的发展和潜力」。您会如何回应她的想法?

我并不认为安娜女士的回答有任何错误,她的回答只是非常的坦率。可能中国的媒体期望可以从有影响力的专业人士那听到一些鼓励性的评价。

我同意她的看法,我还没有看到中国当代独特设计潮流的出现。绝大多数的中国设计师都在试图讨好和迎合法国巴黎和意大利米兰的口味和掌声。设计师们都在向外开拓,没有试图涉略和利用自身国家的文化。

事实上,好的设计源自于对文化和社会的了解,还有对于社会大众崇尚价值的理解。以品牌 Prada来说,有能谁比缪西娅·普拉达更了解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这也是为什么她可以享受设计的过程,可以千变万化的设计,所以我们才会衍生出「穿着 Prada 的恶魔」的用语。再来看看 Yamamoto 山本耀司和 Comme des Gar ons 这两个品牌,我们都可以轻松地看到日本的传统元素被巧妙的运用于品牌设计之中。反观中国时尚设计师,我们的设计是融合各方文化,包含纽约、巴黎或米兰。中国时尚设计师没有自己的定位和独特表现。

中国时尚设计师近日时常参与国际时装周,中国时尚设计品牌也逐渐在越来越多世界上主要的百货商场贩售,您期待中国时尚品牌和设计师的地位持续在国际时尚圈发扬光大吗?

是的,即使还没有受到业内评论家正面的赞扬,这并不表示中国品牌在商业上没有成长。有的时候,在商业市场上的成功会迎来所期望的专业人士的看好和赞扬。

我们听到很多关于中国反贪腐活动影响到经常作为「礼品」项目销售的商品,像是手表。同样地,反贪腐诉求有没有对时尚产业造成大程度地影响?

可以说是有影响,也可以是说没有影响。顶尖高档的时尚品牌有受到影响。人们因为觉得经济不稳固,所欲消费力也下降。包养情妇的脱逃,使得她们的购买力跟着下降。妻子配偶对未来感到不确定,她们的购买力也下降。但是中产阶级的购买力是如常没有改变的。事实上,调查显示人们对于中国本土和个人品牌的兴趣度是提升的。

有很多新闻报道关于 bling 潮流在中国消费者市场的式微,您认为这个流行有多广泛,有什么新的潮流在取代这个流行吗?

当 bling 还在盛行的时候,我们就发现了一股与其价值观相反的潮流也在崛起,而这新的势力已经发展有一阵子了。 这股潮流在稳定的成长,白领阶级的受薪者离开工作的企业,他们着眼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热情,可能是厨艺、教育、陶艺或工匠工作室。基本上,他们都不崇尚 bling 的价值观,而是选择一个更佳简朴,但同时优雅的生活方式。

关于精日传媒Jing Daily

2009年于纽约创立,精日传媒是专注中国奢侈品文化的权威外媒。每日给你带来最中肯的中国消费趋势,行业资讯和精英指南,深度挖掘各个行业现象痛点。精日传媒频繁在各大媒体上登载,包括纽约时报,BBC, CNN, 彭博Bloomberg, 福布斯Forbes, Vogue,时尚芭莎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