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西鹤
近年来,日本动画越来越注重经典IP的再开发,不论是预定今年播出的《银河英雄传说》新动画,还是永井豪代表作《恶魔人》的漫改作品,其背后所依靠的都是上个世纪的经典IP。
因此,业界也有这样的言论:连这些老古董都拿出来翻拍了,是否代表着改编动画的素材越来越匮乏?对于在动画界处于追赶地位的中国,在改编IP的选择上又有怎样的不同呢?
漫画、轻小说、游戏,日本改编动画的“三驾马车”
人们常说ACGN不分家,在日本完整的二次元产业链下,不论哪种形式的原作,只要成为了热门IP,总会有相应的改编出现。比如型月的FATE系列,从游戏原作到漫画、轻小说、动画应有尽有,然而IP的爆发往往与作品的动画化密切相关。尽管《Fate/stay night》游戏一开始就因严谨的设定和跌宕的剧情被GAL爱好者奉为神作,但FATE的广为人知与作品的动画化是分不开的。
动画作品会成为改编IP中的重头戏,是因为相较于其它媒体而言,观众在观看动画过程中最被动也最轻松,加上视听效果丰富,观众沉浸感优秀,使得动画往往被认为是二次元产品宣发的终端。难怪也有人认为漫画、轻小说、游戏都是动画的素材库。
1.一骑绝尘的漫改作品
漫改作品是改编动画中数量最大的一种,也是最容易成功的一种。不仅是深夜动画,在黄金时段播放的动画作品中,位于收视率前列的《海螺小姐》、《樱桃小丸子》等都是漫改作品。
这类IP的漫改有两个巨大的优势:一是群众基础广,二是连载数多。像《樱桃小丸子》这种老少咸宜、轻松阅读的漫画一直很受人喜爱,改编动画可以吸引很多漫画粉丝,庞大的读者基础也增强了动画制作方改编的信心。另外,超长的连载也是IP拥有持续影响力的保证。日本国民漫画《乌龙派出所》连载了1960回,单行本共计200卷,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动画播出也从1996到2004横跨8年之久。丰富的内容使得动画可以持续不断地在电视上播出,获得的影响力自然也不言而喻。
当然,漫改作品也有自己的劣势,漫画对改编动画有着天然剧透,使得原作党在观看动画时缺乏原创动画的新鲜感和刺激感。另外,为了不让动画的剧情追上漫画,很多制作公司都会采用增加原创或者回忆这种方式来拖节奏,即使是《海贼王》这种超人气IP,动画制作的拖沓也被许多观众诟病。
2.从闪耀到平庸,大起大落的轻改动画
2006年《凉宫春日的忧郁》动画的播出带来了大范围的轻改热潮,一部又一部的轻小说被改编为动画,其中也不乏《永生之酒》、《来自新世界》、《冰菓》这样的精品。一时间,轻改动画井喷,数量直逼漫改作品。
然而轻小说产业与漫画相比不管从时间还是数量上都有巨大差异,在一大批优秀的轻小说相继动画化之后,轻改作品颓势凸显。
近年来,轻小说读者的低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以卖萌卖肉为主题的作品逐渐成为轻小说的主流,轻改动画的同质化问题成了最大的劣势。
“名作之壁”,“平成之光”,“四大名著”等网友为轻改起的外号代表着观众对低质量剧情的讽刺与不屑。轻改动画的数量也越来越少。
3.边缘化的游戏改编动画与移动时代的新生
实际上,之前的游戏改编动画一般都称为Galgame改,美少女文字游戏改编的动画是游戏IP向动画界扩散的主流方式。京都动画依托KEY社三部曲获得了业界瞩目,《命运石之门》等作品通过动画企划也获得了很好的宣传。
但GAL应该也有自身的劣势。一般来说,越是小众的东西,用户的忠诚度也就越高。Galgame的玩家也是这样。因为Gal较长的剧情流程和多结局的触发方式很难在动画中被表现出来,很多原作党对改编动画这种方式其实并不看好,加上Galgame界本身也是缺乏剧情支撑的拔作占主流,具有改编价值的IP很少。现在已经很久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GAL改动画面世了。
与之相对的,随着移动端的发展与普及,手游改编的动画越来越多。《怪物弹珠》、《Fate/Grand Order》、以及近期热播的《兽娘动物园》等都与手游有关。厂商也看到了手游玩家与动画观众之间的高度重合,相信今后这两个产业之间的联动会越来越多。
网文与漫画,国产改编动画的两大阵营
以《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为代表的国产动画曾经代表着世界动画的先进水平,但昔日的荣光已经不在,如今我国的动画水平,不管是2D还是3D都处在一个追赶者的状态。鉴于原创IP的风险与原创动画剧本水平不高的事实,很多动画制作公司会把改编动画作为首选,其中网文与国漫是两个最大的阵营。
1.网文,国产改编动画的智慧源泉
不夸张的说,在网文这种快餐文学市场上,我国已然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与消费国。君不见网文漂洋过海,走红世界,引得多国粉丝翘首以盼么?
日本轻改动画的成功吸引了国内动画资本的目光,于是动画化也成为了网文IP的新运营点,加上影视作品对网文改编的成功案例,网文的动画化可谓水到渠成。
《全职高手》、《斗破苍穹》等网文界重量级IP相继被动画化,尽管风评毁誉参半,但观看数量一直在同类作品中遥遥领先。庞大的粉丝基础保障了作品的流量,动画发展的时间红利也让观众多了一份宽容。现在似乎是网文动画化的最好时机?
文创资讯认为,繁荣的背后实际上暗流涌动。与其他文学形式相比,作为文化快餐的网文则显得臃肿许多,动辄百万字的网文设定繁复而内容空洞,这就给动画节奏的把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加上国产动画的编剧与导演对剧本雕琢得不细致,造成原著粉丝喷剧情简陋,非原著党又看不懂设定的矛盾处境。
2.漫画,国产动漫崛起的推手
国漫崛起是近年来ACG界经常听到的一句话,虽然这里的国漫一词可能被一些新人误用,但国产漫画的发展速度的确引人注目。《长歌行》、《镖人》、《塔希里亚故事集》等都是有趣的作品。
作为最适合改变为动画的素材之一,国产漫改动画数量自然也不少。《中国惊奇先生》、《尸兄》、《狐妖小红娘》等都是国产动画中的热门。
如果要说国漫改编动画有什么缺陷的话,归根到底还是产业环境与漫画质量的问题。漫画的变现模式有限,单靠书籍的销售是无法支撑起漫画行业的。如今国漫发展的经济基础是资本运作和阅读流量,一个热门IP带来的效益甚至可以撑起一个平台,与之相对的、冷门作品获利很少。不管是国产动画还是漫画,都成了热门IP的追踪者,却忽略了平台孕育IP的责任。在缺乏完善产业链的中国,国产动漫的崛起之路任重道远。
路漫漫其修远兮,国产改编动画的生存之道
在国内缺乏优秀动画编剧这一事实情况下,制作改编动画可以说是如今最好的选择。国产动画作为后进者和探索者,在动画改编的道路上又有哪些可以发展或改良的方向呢?文创资讯认为有以下两点。
1.完善产业链条、拓宽消费群体
现阶段我国的低幼向动漫已经形成了一条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以奥飞为首的动漫文化公司开拓了IP开发,动画制作,形象宣传,玩具销售等一系列动漫产业,但在市场同样广阔的青少年向动漫产业中,我国的产业链完成度还是较低。
国内长期以来都把动漫的消费群体限制在了低幼儿中,青少年或成年看动画会被人认为是一种幼稚的行为,这种偏见使得青年向动漫作品缺乏消费行为,发展很不平衡。市场与产业的不平衡导致资本的利用效率较低,如今很多国产动画的制作成本已与日本二线动画相同,但两者的质量差距还是很大。
2.优化产业结构,整合资源体系
现在国内IP运营的资源整合体系不够成熟,与形成完整二次元产业的日本相较仍有差距。以日本的FATE系列为例,作为TYPE-MOON的招牌IP,自PC版本的《fate/stay night》在2004年热销之后,游戏便相继移植到PS2和PSV上发售,同年游戏外传《Fate/hollow ataraxia》制作,前传小说《Fate/Zero》也开始企划,2006年游戏改编的漫画与动画问世更是掀起了一阵FATE热潮……如今的FATE系列已是囊括Galgame、手游、漫画、轻小说、TV动画、剧场动画、手办等多个渠道,拥有十多个子系列的巨型IP。
FATE系列成功的背后是日本经营了数十年的二次元产业:一条以动画为主要宣传媒介,综合漫画、游戏、轻小说等文化平台,集开发、制作、宣发、销售为一体的动漫文创产业。对于中国来说,想提高国产改编动画的质量,光从动画表面入手是远远不够的,怎样优化产业结构,打通各平台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http://news.vsochina.com)
评论